1、晚 春韩 愈第1页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汉族,唐代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第2页背景资料 本诗乃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49岁)。此诗预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所见后有所感悟而作。第3页重点词语解释。很快归:将结束。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解:知道。检验预习第4页诗歌大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
2、春天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漂亮颜色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第5页草树/知春/很快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朗诵指导第6页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话描绘晚春“杨花”“漫天作雪飞”情景。整体感知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第7页 1.晚春一诗前两句利用了怎样手法?表示了诗人怎样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品味赏析 这首诗每两句组成一个完整意思,开头两句“草树知春很快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过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本事,争芳吐艳,各显漂亮姿色。霎时,
3、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草树”,指各种花草树木。“很快归”,很快就要归去。第8页 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思维、人情感和人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生命特征。这一拟人手法利用,极有效地表示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美好情怀。第9页 2.晚春中,诗人借“杨花榆荚”表示了什么样愿望?“杨花榆荚”即使没有姿色,无法像其它花草那样展现娇艳,吐露芳香,不过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斗芳菲”行列,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无才思”和“惟解”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生命力和主动向上思想激情,进而更加好地表示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
4、美好愿望。第10页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艺术特点。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花争奇斗艳常景,但深入品味便不难发觉,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感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满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原来乏色少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普通诗人晚春迟暮之叹,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春光、耳目一新印象。第11页 比较阅读韩愈晚春与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回答下列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
5、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拓展延伸第12页 (1)两首诗中描绘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明分析。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异:钱诗描写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一派空寂、凋零景象。韩诗描绘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晚春繁丽景象。第13页 (2)这两首诗最终两句都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请简明赏析。钱诗赋予幽竹以人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一直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候“我”归来亲情。“不改”与“待我”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高尚节操礼赞。第14页 韩诗把乏色少香柳絮、榆荚拟人化,描绘了他们虽无芳华,却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为晚春增添一景,给人以满眼风光印象。从而寄寓了诗人乘时而进,抓住时机,勇于创造情怀。第15页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优异古代诗歌可认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精神粮食。让我们多读诗,读好诗。总 结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