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8 日 作者简介:杜欣欣(1983),女,汉族,黑龙江北镇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施工管理。-17-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优化措施 杜欣欣 宏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摘要:装配式建筑其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该建筑技术能够显著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人力成本、丰富建筑功能,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极大突破,达到批量生产多类型建筑物的目的,并在工地现场完成装配,是工程建设领域认可度高、现代化强的建筑工艺,当前正处于探索期,该项技术影响因素众多,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力
2、保障。本文基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对施工质量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了优化措施。关键词: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U712 现阶段,建筑工程业持续高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项目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项目质量及工程完成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管控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为工程项目高质高效开展、实现控制工程成本目标提供坚实保障1。为使建筑工程项目满足质量要求,如期完工进入应用阶段,稳控质量确有必要。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部分,需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2。建筑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专业化程度高
3、、施工复杂性强、专业人才稀缺多特点,容易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产生质量隐患3。因此,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规范施工人员作业,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创新管理方式,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事业实现持续化现代化发展。1 装配式建筑施工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生产建筑构件,在施工现场组装部件完成建筑施工过程。装配式建筑在保障人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能源资源的利用价值。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体现出如下特征,一是施工作业人员少。与建筑工程其他施工流程中所需工作人员数量相对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人员少,机械设备使用频率高,耗费人力成本低。二是施工人员工作量小。装配式建筑构件多在
4、工厂内制造完成,施工人员需要利用机械设备完成构件组装,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工作负担小。三是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需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筛选并使用机械设备,该过程对施工人员技术素养有一定要求。四是需提前做好场地规划。装配式建筑施工涉及建筑构件数量多,需预留场地用于构件存放及安装,施工人员需根据构件数量及施工要求等做好场地规划,确保场地空间满足要求。2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 2.1 质量因素识别流程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是因素识别,及时准确识别项目潜在问题是防范处置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可能引发由潜在风险演变导致的质量隐患。建筑工程质量因素识别建立在全面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
5、环境基础上,据此评价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结合当地环境整体风貌,塑造生态环保理念,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在此基础上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因素识别是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准确识别与建设项目质量相关的各类风险,通过风险因素的判断及分类作出工程建设决策。其中关键是对影响建筑工程进度、项目建设目标的因素进行准确识别,该过程也能实现对项目预计收益的分析。因素识别流程见图 1。图 1 因素识别流程 2.2 质量因素识别内容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施工要求、常见问题等各类数据与资料的收集不确定性分析确定质量风险事件与归类建立风险因素识别表格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8-决定了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影响的指
6、标通常包括构配件供应、施工准备、人员与机械操作、管理四类。对各类因素的细化深入分析得出影响更为直接的次级指标。具体见图 2。图 2 质量因素识别内容 2.2.1 构配件因素 装配式施工项目涉及的构配件类型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我国构配件生产实际表明,构配件厂产量小、规模小、制造经验有限、质量不一。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构配件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及人员操作的影响,因此需对其摆放、养护等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原材料受损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出厂检验技术不达标、人员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等可能使施工现场出现质量、规格等不符合标准的购配件,摆放、保养、使用不合理也会
7、导致通过进厂验收的构配件难以投入工程建设,从而使施工方在工程建设质量、建设收益等方面承担后果。2.2.2 施工准备因素 施工准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这意味着,需对施工准备环节中可能引发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施工方既能在该施工环节中保持足够敏锐度及预见性,也能制定并调整相关规划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构配件堆放空间规划、构配件摆放及保养方式、机械设备自身性能、施工人员设备操作水平、施工现场设施建设情况等都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通过科学系统的流程对图纸进行会审、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质量规划及施工方案是推动建筑工程如期高质量
8、完成的关键因素。2.2.3 人员与机械因素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独特性体现在新施工方式上,装备式建筑需在施工现场对出厂构件进行组装,施工方式的改变使工程建设所需的人员及设备比例发生调整。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益的提升有赖于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与性能优异的机械设备密切配合4。装配式施工实践表明,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人员操作不规范不专业的问题,导致其对吊装、灌浆等设备使用不当,在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同时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2.4 管理因素 与常见的现浇式建筑对比而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性强,对建筑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需对组织模式进行更新、强化
9、部门协同、提高管理技能。为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高效高质量完成的目标,图纸质量、施工方案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应得到保障,同时应不断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水平。3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优化措施 3.1 施工质量因素优化思路 3.1.1 全面树立系统化理念 装配式建筑施工涉及流程众多,各流程间彼此依存又相互制约,决定了应对建筑施工进行系统化管理5。施工企业应避免孤立看待施工项目,而是应秉承系统观念将项目各参与主体视为利益共同体,施工方是共同体当中的重要成员。系统整体价值的实现是确保各子系统协同合作的关键。施工方应将系统观念贯穿在项目建设各环节中,才能实现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目的。3.1.2 实施差异化控制
10、方案 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调整构配件材料、改变建筑施工方案等因素需要包括施工方在内的项目相关主体予以应对,施工方可以采用订立合同的方式明确不同项目主体权责,通过自我监督及相互制约确保各主体职责履行到位。针对人员设备操作等因素则应通过综合经济及技术手段强化内部管理,施工方是该因素的控制及影响承担主体。因此,针对不同的施工因素,应该实施差异化的措施,进而加强控制方案的针对性。3.2 施工质量因素优化措施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施工准备因素构配件因素管理因素人员、机械因素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9-3.2.1 加强构配件控制,降低配件产生的质量损失 构配件生产脱离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方
11、在出厂购配件的质量控制中具有话语权。施工方应使用相关技术对出厂购配件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质量不达标的过配件并进行置换处理;在于构配件供应商签订的供应合同中明确双方权责,规定处置问题材料的方式;为保证购配件完整无损运送到施工现场,应根据运输方式、材料特点等制定针对有效的运输方案;施工现场的构配件由于管理、养护不到位引起的损失由施工方承担。施工方应指定专业养护人员负责构配件管理工作,避免构配件质量受损。3.2.2 注重施工准备要求,提升质量施工水平 施工准备工作需对全部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编制施工质量规划方案。施工人员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需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技术培训等。施工方
12、需对此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常态化针对性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构配件连接、工序穿插等操作技术,通过理论培训与操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为工程质量达标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技术人员需聚焦图纸会审,对比传统施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所用图纸的差异,结合工程建筑实际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应关注构配件场地规划,确保后续吊装工作有序完成。3.2.3 重视材料、机械的采购与运输,提升质量合格率 装配式建筑施工时,施工方应通过对材料采购、运输、使用等不同环节的高效管理确保施工材料质量达标,该项工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尤为关键。为切实达到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合格率的目的,施工单位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13、制定并优化质量管控制度,对施工材料加工、采购、使用等进行全程管控。(1)施工方应对负责机械设备及原材料采购的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专业化培训,使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培育并塑造一批专业能力达标的采购人员,负责采购工作的人员应通过能力测试。采购人员应对采购过程进行追踪管理,结合项目施工要求,对机械设备及工程材料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其满足建设施工要求,针对质量受损的材料采取退换处置,同时材料采购应秉持高性价比的原则,将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2)相关人员应对施工材料运输保持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监管及及时处置保障材料运输安全。由运输经验丰富的人员通过可靠性程度高的运输渠道完成施工材料运输,
14、并通过合理包装等方式对施工材料进行有力保护,避免施工造成的材料受损,施工方应科学选择施工现场材料放置地点并对其进行保养。此外,施工方应通过抽检等方式对施工材料进行验收,通过检测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用于项目施工。3.2.4 体现管理协调模式,完善管理技术与方法 3.2.4.1 加强管理协调的效果 管理协调因素基于对各工程建设主体因素的综合分析,据此展开宏观调控,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综合性影响。因此,施工方应综合采用经济、技术、组织等措施开展内部管理,保障内部高效稳定运转。同时,施工方应基于合同条约规定,不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避免其他项目参与主体将项目质量责任归于自身,实现预期工程建设目
15、标。工程建设单位应密切关注建设进度,使不同环节间、不同施工主体间协调互动,通过倒排工期法制定材料及设备采购方案。此外,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实际,调试运行时间长的机械设备参数,确保建筑材料及设备完整无损无期到达施工现场,避免延误工期。3.2.4.2 改革施工模式与方法 施工方需全面深入探究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科学性强的应对措施,不断优化施工管理制度并确保其落实到位,通过常态化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能力,使管理工作的价值及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体现装备式建筑的独特优势6。一是优化施工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责任主体是总承包商,对整体项目运行负有直接责任,能够从全局整体角度统筹施工
16、项目运行,使项目设计、施工等不同流程衔接紧密,相较于分包商众多的工程,施工环节实现简化。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采用 EPC 模式实现工程设计实用性、安全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借助“五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建筑过程的整合,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主导地位。二是采用先进施工技术。首先将信息模型应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信息模型的产生,使建筑效果更加立体直观,辅助调整建筑方案提高装配成效。借助 BIM 软件对建筑方案进行仿真及修改。在质量控制中使用信息模型提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高了建筑方案设计、筛选、优化效率,客户通过
17、仿真技术了解建筑建设效果,筛选建筑设计方案。其次,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强化装备式建筑质量管控成效。采用视频技术等对装配式建筑质量进行控制,该项技术在记录、识别构配件信息上具有优势,被用于组装生产过程,该项技术能够在构配件验收、安装、运输等建筑施工环节中发挥作用,实现购配件控制体系的有效连接,避免信息隔离问题的发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用视频技术及建筑信息模型,有利于设备数据的采集及管理,提高装配件质量管控水平,为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提供保障。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经济高速腾飞以及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水平提升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但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有损建筑质量的因素众多,
18、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有鉴于此,为实现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目的,需对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展开全面重点研究,并基于对影响路径的分析探究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管控,助力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参考文献 1张峰.基于风险评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方法J.长春大学学报,2023,33(06):11-18.2刘永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大众标准化,2023,(05):33-35.3张磊.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策略J.上海建材,2023,(01):57-59.4 梁 晓 东,何 丛 飞,赵 国 瑞,赵 志 浩,马 驰,李 宇 航.装 配 式 建 筑 施 工 质 量 因 素 识 别 与 控 制 J.陶瓷,2022,(11):191-193.5孙范革,程炯,邓雪熊.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识别与控制J.中国住宅设施,2021,(12):56-57.6王健.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策略J.居舍,2021,(24):135-136.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