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杜彩虹【摘 要】:目的评价在结肠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7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基础组(37例,实施基础护理)、循证组(37例,实施循证护理),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肠梗阻、出血)及住院时间。结果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0%,较基础组21.62%低(P0.05);循证组住院时间较基础组短(P0.05);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符合医学伦理。1.2 方法基础组:实施术后基础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等。循证组:在基础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结肠癌术后并发症
2、循证护理:(1)提出问题:结合患者资料、临床护理经验、手术治疗情况提出问题,包括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2)检索证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以及外文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中进行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及相关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查询;(3)评价分析证据:将文献证据进行分级处理,对其科学性、实用性、真实性进行评价;(4)询证护理应用:吻合口瘘:发生原因与术前准备不足、患者组织水肿及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预防护理为:对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维持其营养状态;监测患者引流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若进食后出现粪性液体考虑出现吻合口瘘,患者立即禁食并通知医师;肠梗阻:发生原因
3、与吻合口炎性反应、水肿、吻合口内翻狭窄等因素相关,预防护理措施为出现肠梗阻症状时患者立即禁食,并实施胃肠减压处理;若仅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可先实施保守治疗;若在此基础上出现严重反跳痛、压痛则立即通知医师实施急诊手术处理;出血:发生原因与术中止血不彻底、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等因素相关,预防护理措施为术前询问病史,是否有长期抑制血小板凝集治疗,术后动态监测患者红细胞积压情况以减少血液凝固影响;监测引流管情况,及时积压引流管避免血块堵塞;观察肛门、女性阴道等部液体分泌情况;若不能自行止血则实施立即手术止血。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肠梗阻、出血。1.4 统
4、计学方法研究选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计算,()表示时间等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发生率等计数资料,c2检验;P0.05提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 结果2.1 并发症发生率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0%,较基础组21.62%低(P0.05),见表1。2.2 住院时间循证组住院时间为(14.634.15)d,较基础组(21.305.47)d短(t=5.909,P=0.0000.05)。3 讨论结肠癌为好发生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交界处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无显著临床表现,随病症发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黏血便等症状,晚期可出现肺转移、腹腔积液、黄疸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手术治疗为
5、结肠癌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费用,因此实施护理干预尤为关键4-5。相对于基础护理而言,循证护理为依据明确护理证据实施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具有提升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循证护理研究,发现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瘘均为结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并依据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证实,循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基础组低,考虑原因与循证护理目的性、科学性护理干预方式相关;在住院时间比较中,循证组住院时间较基础组短,考虑原因与循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关,可以此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6、,具有缩短患者术后康復速度、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证实在结肠癌术后实施循证护理的积极影响。综上,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与单纯基础护理相比具显著优势,建议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刘红艳.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恢复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124-2126.2 张改珍.快速康复外科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较常规术后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1):1741-1742.3 安琦,余涛,曹祥龙,等.老年结肠癌患者右半结肠切除与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2):156-159.4 郑筱暄,刘梦醒.临床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心理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7):903-905.5 钱明兰,王爱红,黄私伟,等.MDT护理模式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8):2456-246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