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在琳琅满目的书目前初次看到韩素静老师这部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深深地被书名所吸引,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几年前曾写下的一篇正本清源,回归语文原生态的文章,相同之处都在于呼吁语文课堂的纯净化与本真化。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河南省影响力教师”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四个方面,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
2、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课堂要落在实处。1、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识字。识字教学要落在实处,要求学生不但“认读”,而且会“书写”,不但能写“对”,而且要写“美”,这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没有思维参与的任何活动都不会有生命,记忆也是一样。教学活动中一定调动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一直往纵深发展,这样他们不仅是在听在记,更是在思考,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活动一定有效。2、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联练习读书。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读、别人读、听老师读、看老师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反复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要想用声音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需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
3、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把握,朗读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沉进了文本、贴近了文字,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流淌着的东西。3、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练习写作。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课堂不在于教师给学生讲了多少课文,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是否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是否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欲望。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法指导,他们更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思想。如果华美的语言是一篇文章的漂亮外衣的话,那么支撑这件外衣的必定是一个有灵魂的骨骼。这样说来,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抵达思维的最深处,激发和思维的关系永远是皮毛与骨骼的关系。4、语文课堂需要“
4、停顿”,在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中一味强调数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新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5、自从课堂实施激励性评价以来,自从文本可以多元化解读以来,语文课堂上就很少见到老是否定学生的现象。但是,多元化解读有两条基本规则:多向度和有边界。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6、比较法是通过删除或改换词语造成新的语句,使之与原来的语句在语体雅俗、意义轻重、情感深浅、 润色等方面有差异,再通过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用词之精妙。二、课堂上的遗憾。1、阅读教学中的“品读”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
5、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上而已,其实质忍让是在语句的表面滑行。真正的“品读赏析”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的钻研每一篇课文,把词语读厚、读实、读活,从而读出词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能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2、读书,是语文的第一要义。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没有收效、没有目的的朗读也不可取。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堂的进展巧妙地选择读书的方式,如篇幅较长的就适合默读;文辞华美的就适合朗读;初读时适合自由读;学生读得不到位时适合范读;学生经历分散时适合齐读;文本重点部分适合轮读;对话内容较多适合分角色度等。总之,
6、阅读的方式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选择。3、语文教师应静下心来细读文本,像婴儿般无知地读,像文学家般思考着读,像教育家般辩证地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看清楚文字背后有着怎样无穷无尽的内涵。4、课堂,当静则静。静下来想一想,让思维抵达更深处;静下来写一写,把思考的痕迹留下。很多时候,如果只一味追求表面动的形式,而不追求课堂的实质,那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只有变动为静,化动为静,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才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5、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力求做到“四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杂糅的东西条理化,枯燥的东西趣味
7、化,新知和旧知衔接化。做到这些,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从不会走向学会,从不懂走向懂得。三、捍卫课堂常识。1、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反复咀嚼,要真正弄懂课文的精髓所在。自己的钻研所得,才有真切的体会,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踏实,讨论问题才会左右逢源。2、判断语文实践活动是否有效,一定要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有多少思维含量参与。某些看上去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高的活动,其实就是在完成一场“寻找”的游戏,而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余映潮老师提出了几种主体性的课中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语言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比
8、较充分的处理手法比较细腻的品析活动;学生占有较长时间的目标较为明确的课堂交流与交际活动;学生有成“块”的时间来进行想象、研究或创造的活动。3、课堂上我们一般采用朗读、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读书方式。尽管这都是在读书,但因为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参与器官和不同的呈现方式,达到的目的或者最大的收获也就不尽相同。这样说来,在不同的环节,还是应该选择最合适的读书方式,而不是学生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4、教师,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课堂语言,无论是开场白、过渡语、还是小结语,都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无论指令性的语言、点拨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彰显着老师的内涵。教师,请善待自己的课堂语言,力争让每一
9、句话都能传达出文人的气息,文化的气息,文明的气息。四、我这样教语文。1、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2、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迅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深挖教材重视和读写结合的地方,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种规律,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3、质疑是老师常用来组织课堂的一种形式,借助质疑这一方式,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抵达思维的深处。课堂上,不只教师有质疑的权利。学生同样可以质疑,让学生质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主动和文本接触的愿望。4、语文本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程,是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程
10、。语文教学,不应是解释,更不应是说明,而是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共鸣。阅读完本书,我从根本上对语文学科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中要将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只有这样扎实的教语文,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是“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就是不上那些用模式化的教学来降低师生语文素养的课,不上那些运用平俗花哨的手法来渲染课堂的课,不上那些体现不出语文教师素养的只能碎问碎答、就课文教课文的课。“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 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法与教学习惯上都追求深刻的变化。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每一位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