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学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地安全保证。”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统一的。只有胜利时想到挫折,顺利时预见困难,机遇中察觉危机,才能使自己时时警醒,始终如履薄冰,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军作为党
2、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军必须坚定地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复杂环境的考验,始终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战略机遇百年难遇,稍纵即逝,而要维护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就必须维护好国家安全、捍卫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定地履行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打击各种分裂势力,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时代的发展已使我国传统的安全边界发生了很大
3、变化,传统的平面安全观已经被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的“立体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所取代,少数大国正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电磁空间已成为继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天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军建设的现状与未来高科技现代化战争要求的差距,扩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维护好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关注和维护好我国的海洋、太空、电磁、生态、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更加体现时
4、代要求的国家安全观和外交战略。军队建设要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更好地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难兴邦,忧患强军,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军队建设不能安于现状,不能骄傲自满,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迎接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挑战,在正视矛盾、揭露矛盾中前进。 随着两会结束,刚获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本年度的政府施政纲领,很快便会在各地的日常工作中得以贯彻和体现。 作为其中的重要主题,“民
5、生”问题摆在了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面前,解决得好不好,势必成为衡量其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 也许有同志会说,按照中央部署干呗,不就是个“态度”问题吗? 在“要不要干”上,这话当然没错。但在“为什么干”、“怎么样干”上,领导干部光有“态度”是不够的。 民生问题还是个“认识”问题。 过去,我们评价一级政府或官员,gdp增长越快、企业利税越高、大型工程越多,说明越有政绩。与其“大”相比,涉及“民生”的,诸如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看上去显得太“小”。对某些领导干部来说,解决这些“民生”小事,远不如像gdp增长那样显“政绩”,有“前途”。 然而,小事不小。“民生”所指,“民心”所系,“国运
6、”所系。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之所以如此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是因为它深埋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整体脉络中。教育问题不仅是投入问题,医疗问题不仅是医德问题,住房问题也不仅是房产商的道德问题。穿透民生问题表象,探寻改革的攻坚思路,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才是看似“低端”的民生问题的政治高度。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境界”限制“能力”,解决“民生”问题必然大打折扣。 民生问题还是个“感情”问题。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长期以来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党
7、和人民的关系是一种浓厚的“鱼水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种“鱼水情”要求领导干部要“沉”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只有这样,才会发现问题在哪儿,办法在何处。如果脱离群众,只念“升官发财”,对群众的冷暖麻木不仁,必然对党的事业造成恶劣影响。 从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看,“民生”问题还是落实“以人为本”、“三个代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又好又快”的交汇点,也是落脚点,其中意味深长。 其实,不仅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的许多重要讲话中,对“民生”的突出强调已给全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
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越来越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将这些话语,牢记心间。 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说: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种意
9、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传统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而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党中央对此有深切的认识。十六大结束不久,胡锦涛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奔赴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提出居安思危问题;在XX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提出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胡锦涛在XX年1月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又提出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树立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其中包含着服务于人民、艰苦奋斗等多方面内容。从重温“两个务必”到提出“三种意识”,可以看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五年任期中的一贯思路。增强“三种
10、意识”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XX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亦有相应进展。但是,中国毕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虽然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进一步增强“三种意识”,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实为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所必需。增强“三种意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客观形势要求各级领导者树立科学发展观,又好
11、又快地引导社会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维系社会公正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在转型时期,由于各项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还存在一些政令不畅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增强“三种意识”,加快改革的步伐,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政治上的保障。增强“三种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时代,为了维系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执政党需要公正地协调各方利益,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取向,由此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但目前在某些地方、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影响社会公正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增强“三种意识”,特别是公仆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巩固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7 / 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