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语文评课记录这是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整节课的出色之处有几点:一、 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例如:分析课文中的七种大自然的语言时,都配以形象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把握文中所描述的现象。在讲解“三叶虫”化石时,配上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观认识。因为“三叶虫”并不是学生所熟知的。如果只是用大量文字解释,则不利于学生把握。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
2、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二、 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这位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还有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到了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
3、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三、 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中、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这位老师很好地拓展了三叶虫、地壳运动等知识,拓展了大自然的各种语言,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而且,让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浏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一、 陈月琴作中心发言: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
4、作用。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要想使学生被课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动,作为授课老师先要被感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我和孩子们在一些图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坚强感动着。带着饱满的情感带着学生走入文本,抓住课题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进行展开,你认为什么人可以称为“斗士”。学生踊跃回答。通过老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文中的
5、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顽强、抗争”。了解恩科西是如何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如何呼吁人们一同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的,从而加强对“斗士”的深层理解。不足之处是学生“静中有余,动中不足”。即默读沉思多了一点,而朗读表达少了一点,形式单调了一点。二、 评课过程记录赵科:老师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情诵读和个性表达中,体会了恩科西的精神品质。同时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生命体验,在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过程中,实现情智合力的生成。陈老师理解了阅读是阅读主体特定的心智活动,做到了“目中有人”,让学生和文本展开直接的对话,直接的思想碰撞。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本,边读边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真实
6、感受,孩子在“潜心会文本”的读书过程里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追求情智融通的合力、魅力和张力。许斌:陈老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通过真实的课堂情境传递给学生。展示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智慧。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课上教师创设语境反复进行朗读,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本堂课,书声琅琅,语文味较浓。王伟:注重情境教学。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有意识的创设“学习场”。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人们对艾滋患者的歧视,
7、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轩然大波”在文中的意思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老师,恩科希到你班上上课,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拒绝恩科西?如果是同学,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是其他同学的家长呢?通过七嘴八舌的议论,把学生带到了“轩然大波”的氛围中,为后文的“抗争”做了很好的铺垫。戚荣慧:陈老师抓住关键词句解读课文,突破难点。课堂上陈老师抓住“竟然”、“挺”、“轩然大波” 等词语,在对话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恩科西的“顽强抗争”。还设计了“不是而是”的句式练习既深化了文本的中心,又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了对关联词“不是而是”的准确运用。蔡琴:陈老师善于抓住文中的语言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
8、生练习说话。如:“恩科西入学时,一年级的老师、家长们、校长会怎么说?恩科西会怎么想?他和养母会如何劝说别人?”通过语言描述来体会当恩科西要入学所掀起的轩然大波,深切体会人们对爱滋病患者的不理解与歧视,同时体会恩科西的坚强。葛桂红:课堂细腻自然,以情感人。陈老师在课堂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很到位。无论是对字词品读的教学,还是对恩科西悲惨遭遇的渲染,以及巧用多媒体感悟恩科西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精神,每一个环节可谓考虑得极为细致周到。她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荡着学生的心灵,步步深入又分寸准确地体验并演绎着文本丰富的深层信息。置身情感的磁场,感动的情愫在学生心中,也在我们听课者的心中悄然流淌王校长:陈老师在课堂上,
9、能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方式读书,不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情诵读和个性表达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不断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生命体验,在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过程中,实现了情智合力的生成。情智的天空是个宽广的舞台,是个生命的舞台,是个充满期待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是教师自我才艺的展示,不是精巧设计的追求,不是学生个性的束缚,而是孩子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放飞、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期待着,期待着给生命撑起情智的天空!周校长:执教者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对主人公恩科西和艾滋病有一个总的了解。然后围绕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一是“可怕
10、”,二是“顽强”。让学生在自主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自觉地产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读书重在感悟。在具体的感悟研读中,教者力求避免琐碎的提问,引导学生结合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确立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感悟不仅细致入微,而且绝不琐碎杂乱。抓住重点词教学往往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了一些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思考,如,“竟然、挺、轩然大波、随时、悲观消沉、坦然、痛切”等等,这样做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北风和小鱼评课稿听课评析: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 王老师整堂课
11、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
12、的结果。 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只供学习与交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