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倒计时11天水的运动规律一、水循环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甲:陆地内循环降水,蒸发,蒸腾乙: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丙: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2.意义(1)水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2)使地表物质大规模运动,塑造地表形态。(3)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和交换。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增加或削减地表径流。(2)人工增雨。(3)跨流域引水。二、洋流1作用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整者,促进地球凹凸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转变所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2类型3南北半球洋流模式(1)副热带环流: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
2、的地区,由自东向西的赤道洋流、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大洋东侧的寒流和大洋西侧的暖流组成,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2)副极地环流:中心大约在北纬60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流淌,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4世界洋流分布对比世界洋流分布图,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洋流名称:海疆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目前人类只能影响水循环
3、的径流环节。()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肯定都在夏季。()3积雪融水与冰雪融水的主要补给季节不同。()4全部的河流在枯水期都是地下水补给河流水。()5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6暖流的水温不肯定比寒流高。()7洋流的流向都是始终不变的。()8上升流形成的渔场只分布于秘鲁沿岸。()答案1.分析:径流是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但人类活动也能对其他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如人工降雨可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植树造林、修水库可以影响蒸发等。2分析: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多雨季节即为其汛期;不同气候区河流的汛期不同,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3分析:积雪融水是指在温
4、带和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随气温的上升溶化而形成的地表径流,它主要消灭在春季。冰雪融水包括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以冰川融水为主,它在夏季的融水量最大。4分析:大部分地区的河流在枯水期都是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河段,如黄河下游(地上河)河流水始终补给地下水。5分析:冰雪融水的多少主要受气温的影响。由于气温的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气温的年际变化很小,因而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小。6分析:比较两洋流的水温凹凸,必需在同一纬度条件下才能比较。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在不同纬度的海区,寒暖流不能进行水温凹凸的比较。7分析:在绝大部分地区
5、,洋流的流向是始终不变的;但在北印度洋海疆,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淌,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淌。8分析:在离岸风的影响下,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养分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秘鲁渔场只是由上升流形成的最典型渔场,在其他盛行离岸风的沿海地区也能形成渔场,如非洲西海岸。15下图为某河流及流域植被掩盖率与年平均径流循环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河流及其水系主要的补给方式是()A雨水补给 B冰雪融水补给C湖沼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2)近年来,该河流径流循环量不断加大,其主要缘由可能是()A引水工程的实施 B全球气候变暖C节水措施的普及 D生态环境的改善解析第(1)题,据图可推断,该河流为非洲的赞
6、比西河。该河流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故该河流及其水系以雨水补给为主。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地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循环量不断加大,说明植被掩盖率不断上升,该地区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较好,水循环周期变长。答案(1)A(2)D16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1)(2)题。(1)当图中西北部海疆洋流流向为所示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西向东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船只顺风顺水B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华北平原的小麦正是收割的时候D开普敦正值酷热干燥的季节(2)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反映的是该海疆冬季洋流流向B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C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D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了温带荒漠解析第(1)题,当图中西北部海疆洋流流向为所示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直布罗陀海峡受西风带把握,自西向东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船只顺风顺水;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收割季节为夏季;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酷热干燥。第(2)题,为北印度洋冬季时的洋流,为北印度洋夏季时的洋流,二者皆为暖流;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而形成,为暖流;地处南回归线四周,沿岸地区受其影响形成了热带荒漠。答案(1)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