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集美大学“嘉庚精神研究”作业1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开课院系: 工商管理学院 考试形式: 论文 学生姓名: 韩宝军 学号:201221087170 专业:工商管理 题目123总分得分一、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1嘉庚经营理念与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2嘉庚精神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3我对“诚毅”校训的理解;二、具体要求1正文字数在3000-5000(不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等)。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页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同时提交与打印稿一致的电
2、子版文稿(MS Word文档格式,通过校园网站邮箱提交,ytchen)。 4字体: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5论文写作格式: 5.1 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 )5.2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5.3 一律使用脚注。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5.4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6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
3、规范者不予以评分。7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8 2012年10月25日提交论文,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最迟于 2012年10 月 28日之前全部交毕。逾期按零分处理。嘉庚精神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今年秋季,我成为了集美大学的一名新生。而在我来到这所美丽的校园之前,就对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有些许了解。他,一个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几个不同年代,紧跟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华夏儿子;他,一个赤手空拳在东南亚创造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商界巨子;他,一个团结统一800万华侨抗日救国的华侨领袖;他,一个跨越南洋和中国,践行教育立国、科学兴国理想的教育家他,诚信果毅;
4、他,忠心报国;他,疾恶好善;他,公直无私;他,勤勉俭约从1874年到1961年的88年间,陈嘉庚,这位华夏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不懈追求,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像大山一样的脊梁,像大海一样的胸怀我有幸成为集美大学的一名学子,有幸享受着嘉庚先生留下来的毕生精力成果,发扬与延续嘉庚爱国精神我责无旁贷。经过本学期的陈嘉庚精神的学习,我感悟颇多,下面浅谈下我的几点体会。一、诚信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04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
5、于1904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陈嘉庚先生替父还债的事情成为一段佳话。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多少无良企业昧着良心赚钱,多少黑心老板拖欠工人
6、工资,多少欺诈多少丑恶。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对这样的事情视若不见。作为一名集大学子,我们要牢记嘉庚先生的感人事迹,要发扬嘉庚先生的诚信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创业过程中,都要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而不辜负嘉庚先生对中国人民,对集大学子的厚望。二、爱国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1938年10月,在著名闽侨菲律宾的李清泉(他致函陈嘉庚,称南洋华侨应该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印尼的庄西言(他亦致函陈嘉庚,嘱托他在新加坡组南侨总会,所言目的与李清泉同)倡导和劝说下,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庄西言致函陈嘉庚后,致电行政
7、院建议陈嘉庚领导南侨组织筹赈总机关)致电要求,陈嘉庚出面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正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 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 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历访重庆、延安等地。特别是访问延安之后,陈嘉庚正
8、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据实发表关于延安观感的演讲,盛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通过对国共两党辖区的访问,陈嘉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
9、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国家还为此设立了陈嘉庚科学奖。近年来,许多企图分裂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或个人多次活动,但是,在这些势力面前我们要保持必胜的决心,同时,要坚定的维护祖国的统一。通过嘉庚先生的事迹,我们要学习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当祖国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英勇无畏的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当祖国兴旺时,我们要努力劳动,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发达。我们可能没法像嘉庚先生那样,为祖国做如此大的贡献,没法为祖国捐大量的钱财或物资。但是,我们要学习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方方面面去热爱我们的国家。三、重视教育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
10、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
11、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兴学的动机和爱国情怀,可以从如下他在1918年“致集美学校诸生书”中得到反映: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
12、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 我国一直在走科教兴国的战略路线。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种种努力。无不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嘉庚先生倾其毕生财富资产兴办教育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也正是因为有了嘉庚先生,才有我们今天的集美大学,才有这方滋养无数学子的净土。因此,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上的教育我们都要关注并重视。有条件的还可以投身教育事业,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
13、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家实力,国际地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教育水平。所以要新中国崛起,必须我们每一个人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为一名集大学子,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享受如此丰富的硬件资源,还能充分吸收嘉庚先生的精神养料。感谢学校特地为我们开设嘉庚精神课,通过对陈嘉庚精神的学习,我有很多体会。在不知不觉中,精神也得以升华。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发扬嘉庚精神,谨遵“诚毅”的校训。在踏出校门以后,能够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集大人。引用及参考书目:(澳大利亚)杨进发:陈嘉庚研究文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民主堡垒 革命摇篮-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彭志文、刘保全:“南侨机工服务团抗日事迹简介”,载于曾讲来主编:陈嘉庚研究文选2,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刘保全;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始末初考-纪念陈嘉庚电报提案50周年,载于曾讲来主编曾讲来主编:陈嘉庚研究文选1,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王唯真:“陈嘉庚访问延安”,载于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回忆陈嘉庚文选陈嘉庚研究之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只供学习与交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