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识字1》教学设计六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 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1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
2、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交流信息,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过节的情况?
二、看图读文,初知大意
⒈自读韵文,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⒉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⒊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⒋图文对照,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三、合作探究,引导学文
⒈你对哪个节日的习俗比较感兴趣?按学生的选择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学习。
⒉各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
3、流: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把你过节的快乐体验讲给大家听,还可以介绍有关节日的知识。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⑴学生交流春节这个节日。
①相机出示春节饺子拜年等词语。
②指导朗读。
③这是我国民间传统中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相机出示成语,齐读成语。
⑵学生交流清明这个节日。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到了,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②相机出示清明、扫墓、踏青等词语。
③齐读。
⑶学生交流端午这个节日。
①学生观看
4、端午节的录像。
②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生活习俗?
③相机出示端午粽子龙舟等词语。
④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介绍小资料。
⑤齐读。
⑷学生交流中秋这个节日。
①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到中秋分外明,关于月亮、关于中秋,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你能说说吗?
②指名唱中秋节的歌曲。
③相机出示中秋团圆月饼等词语。
④指导朗读。
⑤齐读。
⒊这篇韵文按节日的时间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能说出这四个传统节日的过节时间吗?(教师相机介绍农历与公历的区别。)
四、小结本课,齐
5、读韵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⒈指名读词语: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 端午 团圆 月饼
⑴带拼音读。
⑵去拼音读。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1》。
二、诵读韵文,感悟内涵
⒈每个传统节日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这些节日各代表着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吗?
⒉你能把对节日寄托的情感读出来吗?
⒊诗歌大荟萃。全班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的诗歌。
⒋充满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自主识字,正确书写
⒈自学生字字音、字形。
6、⒉小组交流生字字音、字形。
⒊提出学习困难的生字,小组交流。
⒋练习书写生字。
【课后评】:(孙敏)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课前我让学生观察阴历,让他们对阴历有所了解,并在黑板报中的气象站中标注阴历日期。教学时,我让学生比赛讲故事---端午节、春节、清明、中秋的来历。学生兴趣高,了解得也深入。
【评析】:(朱华)
本文采用了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着四个窗同节日的民俗风情。全课图文并貌,接近学生的生活,诵读词串时既能丰富学生知识,了解民间风俗,又能丰富语言,感受祖国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学生学起本课来兴致很高。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对农历有所了解,我还利用自主晨会的时间让学生介绍其他的农历节日和人们的风俗习惯,既丰富了知识,激发学语文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