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远县铸铜煤业有限公司铸铜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二零一二年十月威远县铸铜煤业有限公司铸铜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工程编号:Z1205工程规模:150kt/a院 长:总 工 程 师:审 核 人: 项目负责人: 主 编 人: 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二零一二年十月威远县铸铜煤业有限公司铸铜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参加编制人员名单姓 名专业职务及职称签字杨朝勇采矿工程师陈西正矿建高级工程师黄小军机电高级工程师吕中源通风工程师段 宇经济工程师周阳学机电工程师孙贵林地质工程师委托书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根据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及相关法律
2、法规和技术规程规范要求,我单位特委托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结合我矿提供的实测采掘工程图、最大班入井人员情况等,为我矿编制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特此委托!委托单位:2012年 月 日目 录前言1第一章 矿井概况4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4第二节 矿井开拓开采现状8第二章 “六大系统”的建设情况12第三章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建设分析14第一节 矿井灾害危险分析14第二节 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必要性15第四章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18第一节自救器18第二节矿灯19第三节井下紧急避险设施19第五章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20第一节 设计方案20第二节 永久避难硐室23第三节 临时避难硐室42第六章 避灾
3、路线、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62第一节 避灾路线62第二节 应急预案63第三节 应急救援67第七章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75第一节 系统维护与管理75第二节 培训演练制度76第三节 管理制度77第四节 技术档案77第五节 矿图78第八章 投资概算79第九章 问题及建议80附件:1、设计编制委托书2、资质证书3、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安全生产许可证4、内江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内安监救援2009222号文;5、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6、救护协议图 纸 目 录顺序名 称图 号1地形地质、矿区范围及井上下对照图Z1205103-
4、012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Z1205109-013矿井避难硐室平面位置图(+160m水平)Z1205109-024矿井避灾线路示意图Z1205-175-015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平、断面图Z1205-266-016临时避难硐室布置平、断面图Z1205-266-027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布置平、剖断面图Z1205-268-018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布置平、剖断面图Z1205-268-029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布置示意图Z1205269-0110避难硐室通讯系统布置示意图Z1205270-0111避难硐室人员定位、监测监控系统布置示意图Z1205273-0112避难硐室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Z1205-271-0113
5、避难硐室供水施救系统示意图Z1205-272-0114矿井通风系统图Z1205-171-01前言一、概述矿山位于威远县北西约300方向的碗厂镇 碧凤村境内,直线距离约40km。矿山主井口坐标为X:3286911.060;Y:35437491.651,标高498.51m,风井口坐标为X:3286827.156;Y:35437539.461,标高501.40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223.4,北纬29425.6。矿区面积为5.79km2。矿区交通较为方便,威远仁寿主干公路从矿区西南边缘通过,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威仁公路相连,矿山距碗厂镇约5km。从碗厂镇出发往南东约60km至威远,往北西约48
6、km至仁寿,往南约32km至荣县均有县级公路相通,交通便利。铸铜煤矿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证照齐全、有效。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确保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和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以及四川省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铸铜煤矿实际情况,受威远县铸铜煤业有限公司铸铜煤矿
7、(以下简称铸铜煤矿)委托,编制完成了威远县铸铜煤业有限公司铸铜煤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入井人员提供的自救器、矿灯、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矿图等。二、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矿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围绕煤矿井下可能出现矿井火灾、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灾变情况,使矿工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成功避险或等待救援,保障职工生命安全;2、根据矿井采掘期间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灾变情况,合理建设紧急避险设施、设置避灾路线,
8、科学编制应急预案。3、紧急避险系统与煤矿原有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井下各避难所与井上指挥中心平台实现双向信号传输;4、在符合相关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工程投资;5、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6、尽量利用原有的巷道、不增加开拓费用;7、避难所及各系统设备选型留有余地,能充分满足区域内避难人员数量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8、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
9、急避险设施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紧急避险系统并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三、设计编制的依据1、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4、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0、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10、煤矿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讨论稿);11、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12、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煤安监司函办200934号;13、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14、四川省安全监管局 四川煤监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
11、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15、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安全技术规范(DB51/T1411-2011);16、由矿井提供的井下采掘工程实测资料(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等及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供水、供电通讯等现状资料)。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矿井+160m水平设置两个避难硐室,其中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东翼,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西翼。2、本次设计体现了系统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避险、救援、指挥集成化装备、一体化工作等特点。3、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期40天。4、避难硐室建设投资总额:154.14万
12、元。其中专项设计及评审费:5万元井巷工程:47.57万元;设备及工具购置费:101.57万元;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矿山位于威远县北西约300方向的碗厂镇碧凤村境内,直线距离约40km。矿山主井口坐标为X:3286911.060;Y:35437491.651,标高498.51m,风井口坐标为X:3286827.156;Y:35437539.461,标高501.40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223.4,北纬29425.6。矿区面积为5.79km2。矿区交通较为方便,威远仁寿主干公路从矿区西南边缘通过,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威仁公路相连,矿山距碗厂镇约5km。从碗厂镇出发
13、往南东约60km至威远,往北西约48km至仁寿,往南约32km至荣县均有县级公路相通,交通便利。二、地形地貌、气候区内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山势低缓绵延,下陡上缓,形状多为方山,团状山、桌状山,海拔高度一般在450700m之间,沟谷切割相对较深,矿区最高海拔696m,最低海拔476 m,相对高差别220m ,整个地势南西低,北东高。由于河谷切割较深,沟谷地带陡崖发育,陡崖之上地形坡度一般1020,多呈方山台地,农业耕地较多。矿区范围植被较发育,植被覆盖率约60。区内有小型水库两座,有两条小溪为常年性流水,溪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矿区,最终汇入越溪河。小溪流量约0.061.25立方米/秒。矿
14、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冬暖夏热,春早多雨,湿度大,日照少等特点,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1085mm,多集中在69月,占年降雨量的78.2,平均相对湿度79,平均年日照数11591293小时。日照率仅达30,冬季多雾,夏有雷电冰雹。矿区植被较为发育,在地形平缓地区及沟谷地带多为农耕地分布,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产茶叶、甘蔗、黄麻、金银花等药材。煤矿开采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以及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1、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威远辐射状背斜之北西翼,总体呈一倾向北西、倾角平缓的单斜构造,地层产
15、状:倾向300320,倾角25,为单斜地层,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岩石节理较发育,主要有两组,节理面有泥质充填,节理面较粗糙,张性节理是区内地表水下渗的导水通道。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16段,须家河组第二、第四和第六段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须家河组第一、三、五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煤层,按照岩石工程地质特征分为二个工程地质岩组。2、煤层特征矿井开采煤层为高炭、大白炭、和下元炭煤层,高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中部,大白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三段中上部,下元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下部,各煤层均呈层状产出,煤层层位
16、比较稳定,煤层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单斜产出,倾向300320,倾角24,平均3。1)高炭煤层为双层结构,复式煤层,煤层厚0.780.91 m,平均厚度0.87m。其中上煤层厚0.420.51m,下煤层厚0.360.43m,夹矸厚0.090.20m,夹矸岩性为薄层状炭质页岩。2)大白炭煤层经调查核实,矿区范围内大白炭煤层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大白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三段中上部,煤层结构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结构,以双层结构为主,煤层厚0.300.41 m,平均厚度0.34 m。其中上煤层厚0.110.20m,下煤层厚0.160.22m,夹矸厚0.050.10m,夹矸岩性为薄层状炭质页
17、岩。3)下元炭煤层经调查核实,在矿区范围内下元炭煤层产出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有一定变化。下元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一段下部,为双层结构,局部为单层结构。煤层厚0.380.64 m,平均厚度0.50 m。其中上煤层厚0.150.30m,下煤层厚0.240.40m,夹矸厚0.150.35m,夹矸岩性为薄层状炭质页岩。四、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矿井各主采煤层顶、底板围岩由页岩、泥岩组成。综上所述,该矿工程地质条件中等。2、瓦斯根据内江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内安监救援2009222号文),铸铜煤矿属高瓦斯矿井。 3、煤尘爆炸性与自燃倾向性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
18、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鉴定结果和威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2009年全县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威安监发200995号),矿山主采的下元炭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4、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坡度总体较为平缓,一般坡度为1020,局部地段坡度可达3035,区内两座小型水库(深沟水库和堰沟水库)、烂泥沟溪流为常年性流水,最低海拔标高为478 m,是本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也是矿井水最低自流排泄标高。溪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矿区,最终汇入越溪河。其余支沟为季节性流水冲沟。本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100m,大气降水以地表径流为主,少量渗透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
19、水多沿岩层层面或裂隙径流,大气降水大部分以面流,线流及地下渗透方式排泄于沟谷中,部分沿裂隙渗入地下。矿区内地表分布有小水塘,无渗漏现象,加上隔水层阻隔,与开采煤层标高高差较大,对井下开采未造成不良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未发现地表泉、井、池塘的干涸。区内须家河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主要为泥质岩类,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为区内隔水层,第二段和第四段主要为砂岩,含层间孔隙裂隙水,为含水层。岩石孔隙与裂隙均为地下水的良好储水构造和运移通道,但岩石裂隙发育一般,由于受泥岩隔水层的阻挡,砂岩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弱。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水,沟谷地带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
20、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而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水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同层径流补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越层补给。矿区导流各含水层的裂隙主要为张性裂隙和断层。5、冲击地压根据该地区相邻矿井经验,矿井无冲击地压显现。五、矿山救护1、矿山救护队装备2012年度4月矿井与内江市矿山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救护队至矿井行车时间约为20min。2、兼职救护队的设置情况根据本矿井生产能力、开采技术条件、灾害情况确定,设置兼职救护小队2个,人员19人,并配有相应的救护设备和设施。第二节 矿井开拓开采现状一、矿井建设性质威远县铸铜煤矿,是1989年兴办的采矿企业,于1999年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采矿
21、许可证号为5100000330141,性质为集体企业,开采煤层为高炭煤层,建矿初设计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后经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能力,2002年通过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的核能,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2004年矿山核定生产能力已提高为15万吨/年。二、井田境界、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换发的新的采矿许可证,铸铜煤矿矿区面积为5.79km2,开采深度为+470+105m标高,准采煤层为高炭、大白炭和下元炭煤层。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闭 表2-1-1 矿井拐点坐标表(80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拐点编号XY13286442.0035436269.0023286342.0035439119
22、.0033287242.0035440719.0043287942.0035439919.0053287942.0035439019.0063288362.0035438069.0073287092.0035436269.00开采深度:高炭:+445+335m;大白炭:+470+300m;下元炭:+270+105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二、资源/储量截止于2010年12月31日,矿权范围内资源保有资源储量683.50万吨,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473.56万吨,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9.94万吨。矿井开采储量为490万吨,其中高炭煤层已经开采完毕,大白炭煤层基础储量
23、295.7万吨,下元炭煤层基础储量387.8万吨,因大白炭煤层煤质较差,业主告知拟放弃开采。矿井服务年限为23.0年。二、矿井开采现状1、开拓方式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现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主斜井作为矿井进风、提升、运输之用,副斜井作为行人及敷设管线之用,回风斜井作为矿井回风之用。主斜井和副斜井在+330m标高落平后,布置行人暗斜井和提升暗斜井至+160m水平,在+160m标高布置了+160m水平运输大巷,并以提升暗斜井和行人暗斜井为界划分为东、西翼开采,回风斜井在+330m落平后布置回风暗斜井至+330m标高,在+160m标高布置了+160m集中回风巷。表1-2-1铸铜煤矿主井口、风
24、井口测量成果表(1980西安坐标系)点 名坐 标高 程(m)落平点坡度(斜长(m)X(m)Y(m)主斜井3286911.06035437491.651498.51+33025400副斜井3286927.98035437463.541500.54+33025402回风斜井3286827.15635437539.461501.40+33025404矿井+160m水平为现有生产水平,水平内按照盘区布置开采的方式。三、开采现状矿井现开采+160m水平(一盘区)下元炭煤层,采区走向长约4000m,采区最远边界距离井底车场约3500m,水平内按照东、西两翼布置开采。主要开采下元炭煤层,因高炭煤层质量较差,
25、业主自愿放弃开采。四、2012年矿井生产规划及人员部署2012年矿井计划生产原煤15万吨,主要生产区域和准备区域均在+160m水平。达产时布置6个采煤工作面、6个掘进工作面,其中东翼了4个采煤工作面和7个掘进工作面,西翼布置了2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矿井现有人员500人,其中下井人数为410人。表1-2-2 铸铜煤矿现有采掘工作面布置及人员配备表范围采掘工作面每班人员配备西翼采煤工作面0505工作面100506工作面100302工作面100301工作面10掘进工作面03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5180m主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50509回风巷掘进工作面5南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5东翼采煤工作面05
26、05工作面100506工作面10掘进工作面0600运输巷掘进工作面50607运输巷掘进工作面5延深工程掘进工作面 +330皮带暗斜井5五、矿井通风系统情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新鲜风流经主斜井、暗斜井、+160m水平运输巷、联络巷,再经区段煤层运输巷,清洗工作面后经回风平巷、回风石门、回风斜井排出地面。六、矿井供电、供水情况1、供电矿井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一回路10kV供电电源取自两河35kV变电站,从该线路以LGJ-95-10kV高压架空线路接入本矿井10kV变电所,矿井距离两河变电站6.5km。二回路10kV供电电源取自越溪35kV变电站,从该线路以LGJ-95-1
27、0kV高压架空线路接入本矿井10kV变电所,矿井距离威远县越溪变电站7km。矿井在地面设计有10kV变电所一座,两回10kV电源线路采用单母线分段,设有联络开关,高压10KV双电源一用一备。地面安装S7-630/10/0.4变压器两台(一用一备),供主要通风机、空压机、瓦斯抽放站、主提升绞车、锅炉房、生活区、办公楼和架空乘人器用电。主要通风机、瓦斯抽放站、空压机和架空乘人器均采用双回路供电。井下+330水平和+160水平分别建两个中央变电所,+160东翼建有采区变电所。两回10KV电源以两回ZR-8.7/10KV 1电缆送至井下各变电所,采用单母线分段,设有联络开关。+330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
28、KBSG-315/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2台,KBSG-1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1台。+160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KBSG-315/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2台,KBSG-2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1台。+160东翼采区变电所安装KBSG-315/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1台,KBSG-2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1台。掘进工作面的局扇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供电和“三专”供电。掘进与采煤工作面分开供电,各采、掘工作面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井下排水系统和掘进碛头均实现双回路供电。2、供水在
29、斜井井口附近建有一个400m3的高位水池,水源来自烂泥沟溪流,水质经检测符合民用标准。井下、地面供水均采用高位水池静压供水,经管道静压供井下各采面、掘进头和硐室的消防和防尘,并经管网静压供浴室、锅炉、食堂、机修、变电所、办公室等用水和地面贮煤仓洒水。第二章 “六大系统”的建设情况一、监测监控系统煤矿安设有一套KJ73N型综合安全监控系统,设置了两台主机和一台备用电源,防雷电装置完善。在主运输巷、回风巷、风机房、机电硐室、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等地点安装了甲烷传感器45台、一氧化碳传感器7台、风速传感器15台、设备开停传感器7台、风门传感器12台、温度传感器10台、负压传感器1台,以及抽放
30、站系列传感器1套;建立监控分站13个,安装设备断电仪15台。配备7名监控系统操作工和维修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安装位置和数量符合AQ10092007相关行业要求。二、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在地面通讯室设KTJ3型矿用程控调度总机一台,容量100门,井下通过本安型KTH-1型电话机与井口值班室电话相连,提升绞车房及下车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硐室均安装了本安型程控交机电话;各生产单位办公室和矿领导、办公大楼各办公室电话能井上下互通 。三、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在地面设置SGLG-20/8型一台,主要技术参数:额定排气量20.0m3min;额定排压气:0.8Mpa;配套电动机功率132kW,电压3
31、80kV; 4L-20/8型空气压缩机一台,额定排气量20.0m3min;额定排压气:0.8Mpa;配套电动机功率132kW,电压380kV。采用主管200、干管100、工作面支管50无缝钢管从行人斜井铺入井下各采煤面和掘进工作面。各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机电硐室及其他作业地点均安装有压风自救网管,型号和数量能满足行业要求。四、供水施救系统在斜井井口附近建有一个400m3的高位水池,水源来自烂泥沟溪流,水质经检测符合民用标准。由该高位水池静压向井下各用水点供水,井下主干管用89的热轨轧钢管,向各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地点供水。井上下个转载点和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均安装有喷雾
32、防尘装置,并能正常使用。五、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设了1套KJ237型人员定位系统,配备有KJ237-J型矿用数据光端机一台、KJ237-F型读卡分站6台、KJ237-F-S型动态目标识别器14台。所有入井人员均携带识别卡(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人员识别卡KJ237-K型500个。六、紧急避险系统矿井按照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了矿灯、自救器等,井下尚未建设避难硐室。第三章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建设分析第一节 矿井灾害危险分析一、顶板灾害矿井顶板事故可能的表现形式为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落,采空区大范围垮落和陷落,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
33、冒顶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围岩性质和采取的顶底板控制措施的有效性。1、采空区大范围垮落、陷落。采场的采空区大范围垮落的直接后果是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引起岩体塌陷和将采空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到作业场所。由此产生的危害包括:采场工作人员及采空区附近作业场所人员伤亡;破坏采场设备、设施,引起水、火、瓦斯、煤尘等其它重大事故的发生;造成垮落带上部的岩体塌陷,产生进一步的灾害等。2、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顶。其后果是破坏采场和周围的巷道,造成采场内人员的伤亡;破坏采场内的设备和设施,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及生产秩序的紊乱;其它危害破坏矿井的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可能造成的重大事故。3、巷道或采掘
34、工作面的片帮、冒顶。可能造成巷道内或采掘工作面人员的伤亡;破坏巷道内或采掘工作面的设备、设施;破坏人员的安全通道;破坏通风系统,可能引起其它重大事故的发生;破坏正常的生产系统,引起其它重大事故的发生;破坏巷道等。二、水灾水灾的危害极大,不仅可能淹没工作面、巷道,甚至可能淹没整个矿井,造成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三、瓦斯爆炸瓦斯灾害形式主要有瓦斯爆炸、瓦斯燃烧、瓦斯窒息。在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后,瓦斯涌出量有可能增加,应加强通风管理和瓦斯管理,并做好瓦斯的预测和防范工作,防止瓦斯积聚,杜绝引火源。 四、外因火灾外因火灾可以发生在矿井的任何地点,带多发生在井口、井筒、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装有机
35、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造成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为:存在可燃物和助燃物;存在着火源,主要有明火、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电气火花、静电放电、雷电等;使用非阻燃胶带、非阻燃电缆;管理缺陷,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外因火灾的主要危害为:产生明火,形成火灾,烧毁设备、设施,造成系统损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七、主要灾害的影响对主要灾害存在的场所的分析,见表3-1-1.表3-1-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序号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备注1冒顶、地压灾害采掘工作面、井下巷
36、道以采掘工作面为主2瓦斯危害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硐室以采掘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为主3矿井水灾采掘工作面、断层、钻孔附近、井底车场、巷道、地面工业广场全矿井4矿井(井下)火灾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巷道、硐室等全矿井5其它危险、有害因素等(1)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盲巷盲井、采空区、通风不良的巷道、回风巷、硐室(2)中毒窒息盲巷盲井、采空区、回风巷、工作面、硐室以通风不良巷道为主第二节 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必要性一、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需要从国际上看,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矿业发达国家,均颁布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矿山井下避难的设置、维护和人员培训等作了明确的
37、规定,形成了井下固定避难室、移动救生舱、应急逃生和个人防护等成熟的实用技术及装备。2003年和2004年,南非2起特大金矿发生停电和火灾事故,分别有299人和52人躲避在井下避难垌室或救生舱中获救生还。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622m深处,由于矿井建设了紧急避难所,矿工们在最初的17天里,依靠每人每48小时吃两汤勺罐头鱼、半片饼干和半杯牛奶支撑到地面上首批救援物资到达。救援过程中,营救人员设计了一种名叫“白兰鸽”的救援器材,专门给矿工运送食品和药品,通过通风管送至避难所。被形容为“胶囊”的救生舱,重250千克,内部装备供氧、通讯和逃生设备,就是它最终搭乘
38、33名矿工和救援人员依次从700米深地下逐一升井。由于井下存在冲击地压、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对井下矿工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危害。建设井下紧急避难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确保煤矿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需要。二、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规定:“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
39、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2010年年5月19-20日,国家安监总局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召开了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现场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煤监局局长赵铁锤做了题为完善“六大系统”,深化“专项行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讲话,要求全国煤矿都要建设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并在2015年前所有煤矿都必须建立“六大系统”。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
40、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通知特别强调,要建立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同时对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将“六大系统”建设完成时间提前到了2013年,严格规定“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8月24日,国家安监总局、煤监局又印发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确定了“六大系统”实施的具体步骤:2010年底前所有煤矿全面完成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完善工作;2010年底前中央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全部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
41、统,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及中央企业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全部建设完成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6月底前全国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2011年1月2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进行了规范。2011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
42、1133号文)对井下紧急避难系统建设要求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四川省安全监管局 四川煤监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川安监2011244号)对井下紧急避难系统建设进行了细化。因此,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难系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的有机统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
43、治理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煤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落实国家强制推行的安全先进适用技术,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需要。第四章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矿灯、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
44、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第一节 自救器一、自救器配备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第6条规定:“所有井工煤矿应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应随身携带。”矿井下井人数为400人,矿井已经配备了ZY45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450台,根据矿井生产实际,现有自救器数量能够满足井下人员下井随身携带要求。除下井矿工随身携带自救器外,设计井下还需配备自救器数量120个,主要存放于永久避难硐室。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采用了循环呼吸方式,人呼出的气体通过CO2吸收剂(氢氧
45、化钙),把CO2吸收,而余下的氧气和减压器输出的氧气进入气囊通过口具吸入人体。表4-1-1 ZY45型自救器主要技术参数型号有效防护时间(min)氧气瓶容积(L)气瓶压力(Mpa)储气量(L)质量(kg)ZY4545.00 0.420.00 802.10 二、自救器使用、管理和维护自救器必须随身携带,要严防碰撞、敲砸或掉下,不准将自救器解下当坐垫。不准随意打开自救器,防止失效。在携带自救器前,应检查外观有无损坏和碰撞凹痕,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检查。自救器由矿井集中管理,实行专人专用,各矿井应建立自救器发放室。矿井通风部门和安全培训部门负责对下井人员进行自救器基本知识的教育与使用训练。新工人下井前,必须接受不少于8h的培训和训练,并达到在30s内完成佩用自救器的熟练程度。第二节 矿灯一、矿灯数量按照现有入井人员每人一盏KL2LM(A)型矿灯,共计500盏,避难硐室矿灯数量按照要求配置,点灯时间大于18h,额定电压为3.7V,额定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