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5 ,大小:389.52KB ,
资源ID:3678317      下载积分:7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6783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复习过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复习过程.pdf

1、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必修一必修一】实验一实验一 物质鉴定物质鉴定【课本【课本 P18-P19】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 III/苏丹 IV橘黄色/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不能选西瓜!不能选西瓜!鉴定的糖是还原性糖,因此不能用甘蔗甘蔗作为实验材料!若鉴定材料中不含还原性糖,则实验结果应该为蓝色蓝色,而不是无色!(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 NaOH 溶液,乙液:0.05g/mL 的 CuSO4溶液),现配现用,本质是 Cu(OH)2(3)步骤:取样液2mL 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

2、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水浴加热2min 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 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选材:豆浆或者蛋清(蛋清必须稀释,以避免蛋清粘附在试管壁上,不易清洗)(2)试剂:双缩脲试剂(A 液:

3、0.1g/mL 的 NaOH 溶液,B 液:0.01g/mL 的 CuSO4溶液)(3)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 A 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 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4)实验原理:Cu2+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蛋白质中的肽键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实验扩展:将蛋白质与蛋白质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质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然是紫色。原因:蛋白质被蛋白酶和多肽酶分解成氨基酸,蛋白酶和肽酶与双缩脲

4、试剂反应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

5、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9)双缩脲试剂 A、B 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 A 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先加 A 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实验实验二二 观察观察 DNA 和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本【课本 P26】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真核生物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

6、量的 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8%盐酸的作用: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 DNA 和蛋白质分开,便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步骤:1、制片(要烘干)2、水解(8%盐酸5分钟)3、冲洗(蒸馏水)4、染色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三实验三 细胞膜的提取实验细胞膜的提取实验【课本【课本 P40】材料: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原因: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处理方法:将红细胞稀释液置于蒸馏水中使其破裂,释放出内容物实验实验四四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课本【课本 P47】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

7、临时装片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2、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试剂:健那绿试剂(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将0.5g 健那绿溶于生理盐水,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分解结果: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细胞活性: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不能滴加蒸馏水知识概要:知识概要: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

8、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8)在强光照射下,

9、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实验实验五五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课本【课本 P62】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材料: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方便观察),质量浓度0.3g/mL 的蔗 糖溶液,清水等。重要概念: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和细胞液);通透性比较: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与渗透装置相比,原生质层就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半

10、透膜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故细胞质层失水皱缩。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细胞仍具有活性;细胞外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此时细胞吸水膨胀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判断细胞的死活在不破坏细胞结构的前提下,测定细胞液的浓度比较不同溶液的浓度比较不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鉴别不同类型的溶液(比如蔗糖和 KNO3溶液)验证细胞膜(或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鉴别植物细胞是否再生细胞壁(植物体细胞杂交)知识概要

11、: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2)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3)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4)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

12、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实验实验六六 酶的特性酶的特性【课本【课本 P83】1、高效性底物:H2O2溶液(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之一,在实验中需遵循等量原则)实验组:在一定量的 H2O2中滴加适量的肝脏研磨液对照组:在等量的 H2O2溶液中滴加等量(相对于肝脏研磨液而言)的 FeCl3溶液结果描述:实验组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或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数量更多)2、酶的专一性实验一底物:淀粉溶液实验组:淀粉酶对照组:蔗糖酶实验结果检测试剂: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实验二底物:淀粉酶实验组底物:淀粉对照组底物:蔗糖实验结果检测试剂:用斐林试剂检测

13、反应产物【特别提醒】实验一的检测试剂乐意用碘液代替,实验二不能。【特别提醒】实验一的检测试剂乐意用碘液代替,实验二不能。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高温导致酶失活(不可恢复)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失活(不可恢复)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值的判定:必须是曲线图的“折点折点”实验流程:在操作顺序上应该先设置好相应的条件即温度梯度、pH 梯度之后,再添加酶;验证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用淀粉作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同样会发生水解,也不宜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测,一般都用 H2O2酶探究酶的最适 pH 或者温度时,要注意相应的梯度设置,即遵循对照原则

14、;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始终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影响酶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酶量、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酶量、反应温度、pH 值、生成物的积累量值、生成物的积累量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

15、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实验七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课本【课本 P91】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6O2 6H2O6CO2 12H2O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2CO2 少量能量2、装置:(见课本)3、检测:(1)检测 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6、(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4、实验中常用的无氧操作煮沸的蒸馏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滴加植物油(隔绝空气)、也可以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实验实验八八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课本【课本 P97】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1)提取色素 研磨(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

17、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 b)。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

18、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 a,它

19、的溶解度比叶绿素 b 大一些。(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实验九实验九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课本【课本 P110】自变量:琼脂块的大小因变量:琼脂快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快的体积之比颜色:NaOH 与酚酞相遇,呈紫红色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快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变小【扩展结论】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扩展结论】

20、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实验实验十十 观察有丝分裂观察有丝分裂【课本【课本 P115】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 或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目的:

21、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

22、,不易生根。(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9)若所观察

23、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14)若观察

24、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必修二必修二】实验十一实验十一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对相对性状)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对相对性状)【课本【课本 P4】材料:豌豆(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豌豆异花传粉的流程:母本去雄套袋采集父本花粉人工授粉再套袋获得成熟的个体或种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采用了合适的实验材料豌豆采用了正确的研究方法统计学先研究一对性状,再进一步研究多对性状提出了假说,并设计了适当的方法予以验证测交实验十二实验十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性状分离比的模拟【课本【课本 P6】说明:1、在和两

25、组实验中,和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每次从两桶内抓取一个小球随机组合,可以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和组实验模拟的是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在抓取过程中,抓取的小球须放回原小桶;4、在本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小球 D、d 所占比例必须相等,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总数目可以不相等。实验十实验十三三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课本课本 P21】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3

26、、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实验十实验十三三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课本【课本 P88】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

27、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 左右的不定根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的酒精冲洗2次次。(3)制作装片:解离解离漂洗漂洗染色染色制片制片(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验十实验十四四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课本【课本 P91】1、要求:调查的群体

28、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方法: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分析原因。【注意区分注意区分】在患者家系患者家系中调查的是遗传方式遗传方式,在人群人群中调查的是发病率发病率。【必修三必修三】实验十实验十五五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课本【课本51】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

29、吲哚丁酸)等选材:长势相同的枝条(芽数目均等)2、方法: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 即可,溶液的浓度较溶液的浓度较高。高。实验组的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枝条实验组的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枝条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

30、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科学性原则实验十六实验十六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课本【课本 P61】调查方法:样方法样方法随机取样的原因:确保取样的样方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取样的样方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法的计数原则: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31、计算左上夹角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计算左上夹角考点提示:考点提示:(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单子叶草本植物常丛生或蔓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一株还是多株。(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 M 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 N 只,其中含标志个体

32、 Y 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实验十实验十七七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课本【课本 P68】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 方格,培养液厚0.1mm)3、推导计算4、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要操作重要操作】血细胞技术板的使用:先加盖玻片再滴加

33、稀释的菌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血细胞技术板的使用:先加盖玻片再滴加稀释的菌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实验十实验十八八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本【课本 P75】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身体微小。研究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34、(随机选取取样地点,拨开表土落叶,按压罐子到罐底与地面几乎齐平,深约5cm)实验十实验十九九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课本【课本 P112】要求:(1)水族箱必须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其他啦其他啦】总结一总结一 常见生物课本生物学史实常见生物课本生物学史实、对细胞膜的探究历程:欧文顿:膜是由脂质构成的;荷兰科学家用丙酮将人的红细胞中的磷脂提取出来平铺在水面上,其表面积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

35、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森特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明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的统一结构1970年,荷兰的佛雷和埃迪登用绿色荧光标记小鼠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燃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扩展扩展】细胞膜具

36、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和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其中功能特性是由结构特性决定的;胞吞胞吐(如神经递质由前膜释放、分泌蛋白分泌)体现的是流动性非选择透过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1948 美国

37、,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 标记的 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S 型菌中有转化因子1944年,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 是遗传物质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RNA 是遗传物质【扩展扩展】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而言的;对于具体的某种生物,不能说其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达尔文的实验: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刺激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感光部

38、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下部;詹森的实验: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胚芽鞘的弯曲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命名了生长素(但是不知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总结二总结二 运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运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O2中的 O 来源于 H2O(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暗反应中 C 原子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赫尔斯和蔡斯通过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蛋白质和 DNA,探究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沃森和克里克用放射性同位素得出 DNA 的双螺旋

39、结构模式(物理模型)总结三总结三 实验中实验中 HCL 的作用归纳的作用归纳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实验终8%盐酸的作用: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 DNA 和蛋白质分开,便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液(1:1)的解离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总结四总结四 实验中酒精的作用归纳实验中酒精的作用归纳、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50%酒精用于洗去苏丹/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质量分数15%盐酸和体积分数95%酒精混合液(1:1)的解离是使组织细胞分离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40、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用做提取、质量分数70%的酒精,常用作实验试剂或消毒剂总结五总结五 根尖的归纳根尖的归纳、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培养根尖长度是5cm,剪取根尖长度是23mm(不是 cm,注意!)、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不定根的培养长度是1cm 左右,剪取根尖长度是0.51cm.总结六总结六 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真核细胞三维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种群密度的调查及研究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概念模型:光合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总结七总结七 涉

41、及到显微镜的实验归纳涉及到显微镜的实验归纳只用到低倍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其余的观察显微结构的实验会用到高倍镜不用显微镜的实验:目测的实验,如观察蛋白质的鉴定结果【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三)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假设和预期);(四)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六)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

42、指标与准确的记录);(七)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八)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结论(注意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依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不能主观臆造。如: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高效性实验的顺序等。(二二)单一变量单一变量原则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

43、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综合研究多变量时,也要求先研究一个变量,再研究一另个变量。(三)对照性原则。(三)对照性原则。对照是实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平衡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可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

44、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2、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

45、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3、条件对照:、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习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虽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即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4、相互对照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进行对照,在

46、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如“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四)可重复性原则。(四)可重复性原则。指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体现实验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五五)简单可行性原则简单可行性原则。指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化,实验药品便宜,实验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材料用品的选择、实验操作等,都要符合实验者的一般认知水平,满足现有的条件,具有实验和完成实验的可能性。

47、三三、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的语言(尤其是第中的语言(尤其是第3条和第条和第4条)条)(1)实验组别编号描述实验组别编号描述如: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 1、2、3或 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2)实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实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如:第一步。第二步。如:1、。2、。(3)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定性”的语言表达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4)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5)注意避免注意避免“词不达意词不达意”如:如图二,有些学生描述为“分别在甲、乙两试管中加入 A、B 物质”,如此表达则成了图三的含义,显然与图二不符。准确的描述应为“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A、B 物质”或“在甲试管中加入 A 物质,乙试管中加入 B 物质。”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