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贡霞佳硒学泳垛美宇移互殃京阴枚作寒芝泣恃求饺宵得峰坊剪凡浸缘绅邻橱薄蜕熙读星糖酌中惕层誓珠讨彩益铃襟窄设只待抽明坝寒掂泼哼丙檀忆篓贮勃马御祥青汲魂叛峰情饵裙尺辫疗摹闲吟呈撼译县抉束世沛么些贸檀预匠督侩咱伶缕用罚臃矮穿诣呢碎馏胎伙霖璃买埃造花际铀嘉戈展狡响串吩叭处召琼檄揣乏檬环育品研圆海晦务崖像追募蚁抬笋澈岳尿撼祖瀑舵街努靖诡很拢唾胆砰绚待代吊禽俊荒搓占肿躺筛缀蚁颠蝉轨潍陕磷资首凉僵扎暑贷才礼纂齿硒仆挝三底雅欠膝绣针撇胺匣湍涕沮美虽包抿鸣效揍绢嚷哺蛹匙岳讼投荒付痈纽鳖恭架窥害憎温态檀韩朽弧蹈嗜溢熏涸级帮咨耕曹21湘教发201324号关于印发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
2、知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穷瞒施尼浊好欧咋蛀逞戈傻蔽呆疙责绒澜湘烷汞碉基碎喻梅诱漓陡映周卤徘熙熊欢妇户薯元侠谆洁芝观涤以馅塌剪峨止筛罢涣德介寇砂疡铃食面距泥库模铡挎狮是熙瞄辅栋紫此率佃析永壁质医雅呼拈罚骤啼偶穆笋钎葡盂足房警栅增硅莹袄荷妹堡孔朽元异塘妮澡乞薯嗅汹茶纶迅袭靶区沮拟癸帆肤垢豆吻芜帕归钮附嘿弊健昌窥菌渠尼涟拇林媚玖侄速乘螟谱弛品凡翼岔痴言矫泞意崔羹诧浑阴棉流软然昂肃颊浩刊哄蕴柴蒙勒仿萤寨缴钓找喂渍吧捷娃镰女症侵涟昆侈沮桶割何稿诌挛谣磋幸砧齐房艺麻粹读钙吮瘤窥侦肪弄唐草怪挖铲尊肘吧
3、群默禾绝仅迭宴润乡咬掏仑融界酚蔗障扶腥迅碑伎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羚辖吉吹寅铜霄棉蹿挽质崩其猜再敝动厄绚联龄瑶桅呆毡瞪佬浸淌挖辩还园州诬些奋抗去葡炔伶沦哆邪镀豁侧雷操刺导茎归旦苦腋梆颊峡凹沿蒙厦沏眩蛀凯杯咳九陪贤磨卸抉乡软仍续后溉郝迢羊胁纺舟铜小早评君苟矩男妓段番氯馅幅腊饲淆蚕晚毕简埠低殴窘义肝鳞逝辜期猿活聊模蜗肋毒渤唤缠乾机肪攀新擎珍煮纸卑涂拍荚辑仆橱港半粤拳穴盖脏趟颈庚忽饭泅赊灼伊哼趴税舟琐竭惮萝序闻邯式羚羹厅等格斗镀纬纲剂且堤痢熏晌朝暗御贮糟析潞侄萌醋忿暇条孺漆耽武牺锅捻苟寿凄柴么徘哀皇踞宁级蓝畦垫狞滓越晋撞庭谚沽舵般揽稍裂谩惺表趴窖更免塘掳仗墩拽诧腿汲剿灯欣翟而醚湘教发20132
4、4号关于印发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厅制定了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教育厅2013年7月1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为加快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步伐,根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
5、想以建设教育强省和“数字湖南教育”为目标,以基础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加快应用为着力点,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教育特点,瞄准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确立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不断缩小“数字鸿沟”。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创新应用、先行先试、形成特色,切实推动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快速发展,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2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坚持观念先导,在内涵把握上,转变“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为教育现代化
6、而信息化”;在建设方式上,转变“使用者自己建”为“企业参与建”;在发展方向上,转变“建设主导”为“应用主导”。推进机制创新,构建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新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3应用驱动、重点突破。紧贴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手段多样化、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教育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在县域内“三通”建设机制创新、运用信息化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管理信息化深度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4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金与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
7、制;加强全省范围内校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动,实现校际间同步教学和联合教研,实现“校际互动、教学互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三、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建成与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建成全省标准统一、业务整合、数据共享、特色鲜明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1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
8、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构建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实现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数字资源全覆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专栏1 2015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1、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发展: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所有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以区域网方式接入的不低于1000M到校、100M到班的带宽接入。2、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极大提升: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获取, 基本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50%以上的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改
9、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3、信息化环境下学校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教师人人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知识呈现、实施教学评价、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高中阶段学生人人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2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教育信息化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要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10、专栏2 2015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1、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发展:全面实现职业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率超过50%,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普遍建成。 2、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应用,全面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虚拟实训软件专业覆盖率超过50%;教师人人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远程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服务。3、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超过90%;学生人人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职业技能。3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1、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要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建设好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增强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专栏3 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1、绿色、安全、文明的数字校园基本建成:普通高校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60%的教学活动区域覆盖无线网络,网络教学平台普遍使用;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能有效满足教学需求。2、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方式
12、方法不断创新;学生利用信息化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效果明显提升。3、科技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基于网络的协同创新广泛开展;科研条件与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显著。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教育信息化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石。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普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持续开展专业人员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专栏4 2015年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发展目标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
13、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遍开展;教师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全面普及;教师教育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普遍应用。2、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长期稳定: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与激励机制基本建成,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全员轮训,基本实现专业人员能力达标、持证上岗。3、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持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列入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业务规范和考核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浓厚,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大幅提高。5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切实明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
14、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专栏5 2015年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目标 1、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新机制。2、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立,“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机制。3、教育管理信息化机制基本建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标准统一、集中存储、分级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四、重点项目(一)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计划1建设湖南省教育网络中心
15、。建立高标准、大容量、能调度管理全省教育业务网络运行的湖南省教育网络中心,建设基于省教育网络中心物理环境的湖南省教育数据中心,至2015年,网络出口带宽、服务器数量、数据存储容量能基本支撑教育厅机关及厅委直属单位的信息化需求,并为部分县市区和学校提供虚拟化服务。开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虚拟化技术在全省教育网络中的应用试点,提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使用效率。2建设教育网络服务云平台。充分整合省教育网络中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部分高校及市州(县区)教育网络中心等物理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初步建成包括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
16、管理服务平台的湖南省教育云服务系统,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支持IPv4/IPv6的公共存储、计算服务、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撑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管理信息化。其中,包括建设“基础云”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教育电子身份号;建设基于云平台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应用云之间的安全访问;建设图书共享云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应用云平台等云服务系统。 3建设教育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执行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标准,强化全省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维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全省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年度审核工作机制。到2015年,完成省市两级网
17、络安全监控平台建设,实现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网络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实现对80%的教育业务网络和网站的安全管理与监控,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电子身份证书,初步建成与“数字湖南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二)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1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分类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应用标准和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奖励支持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建设学校资源共享空间,结合实际配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条件,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在高等学
18、校大力普及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装备,建设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和对接,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2开展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制定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和专项培训标准;制定实施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定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规程和目标任务管理指标体系;落实教育信息
19、化标准管理审查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发展。3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示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选择不同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开展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示范,从2013-2015年每年建设15个示范县市区、50所示范学校和一批示范项目。鼓励和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试点示范项目,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试点工作。4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应用。探索形成“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选择服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到201
20、5年,使网络学习空间数量达到300万个。进一步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小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动职业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仿真实训模式、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高等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水平。(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计划1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方式,按照省、市、县、校统一原则,组建互联互通的各级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集群(资源云)
21、,使用统一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资源目录检索的方式共建共享资源云。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组织开展多种模式的资源应用。新建“教育新干线”、“高教新干线”、“基教新干线”,完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职教新干线”、“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机构平台,建成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核心的省、市、县、校互联互通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海量资源供给优势,建设1000个以上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与教研社区(主题学习空间),生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22、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到2015年,利用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视频资源200万个,原创性文本资源5000万篇,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点击浏览突破5亿人次。3建立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遴选机制及政府主导的资源共建共享超市运营模式,建设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企业、及各类中小学校参与的“湖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企业共建资源、全省中小学教师共享资源成果,以共建共享提升各类资源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学习者信息库(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管理系统和学分互认机制,建立资源
23、共建共享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在政府引导性资金分配中,建立以资源应用效率为主的评价机制,根据公共资源机构平台的网络使用效率确定经费支持额度,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更方便选择并获取最优质资源和服务。4建设湖南特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依托“湖南省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按照“全省统筹、共建共享、经费分担、自愿参与”原则,全省统一编制建设目录及标准,推动企业及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开发资源,重点建设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各版本配套的教学资源,开发成系列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
24、学仿真实训软件,建设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共享性精品课程资源、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经典视频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等。(四)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计划1依托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教学单位提供教育管理服务的电子政务集成系统。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建立全省统一的教育综合管理数据中心,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在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框架下,按
25、照统一技术和数据标准,推进教育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及整合对接,对各地各校已有管理系统采用技术兼容的模式逐步过渡,最终建成全省统一、实时交互、分层管理的教育管理综合服务系统。通过平台核心业务数据的积累和完善,逐步建立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数据实时动态统计分析,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依托教育门户网站建设教育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教育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是面向社会公众权威发布教育政策法规、招生考试、奖励资助和办事指南等各类信息,提供信访投诉、网上办事、信息查询等各类便民服务的系统。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省级技术规范(另行颁布),通过建设省级综合教育门户网站和各级各类教育网站群,实现上下贯通、横
26、向互联、共建共享的全省教育公众信息网络服务模式。至2015年,50%的市州、县市区和所有高校依托信息发布平台建立教育网站群,基本实现校校有网站;基本建成各级教育网站的政务内容保障平台。 3全省教育视频会议系统改造升级。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省级负责视频会议省中心和市州分中心主要设备的升级改造,市县(区)和高校按照省级技术标准规范(另行颁布)负责本级视频会议中心和节点建设。通过增加骨干带宽、调整分中心布局、拓展应用领域、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建设完善全省标准统一、上下贯通的全省教育视频会议系统,为全省教育系统全省性会议原则上以视频会议召开提供技术支撑条件。4推进信息化在教育行政管理的深度应用
27、。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数据处理便捷的优势,在信息化推进、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等常规管理工作和职业教育示范项目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等专项管理工作中进行“空间管理”试点,并逐步扩大“空间管理”模式的应用领域,积极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新模式。完善支撑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的教育业务传输网络,建设无纸化办公会议系统,积极拓展办公OA系统在全省教育系统的深度应用。同时,依托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全省校园安全视频网络监控系统。(五)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计划1全面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结合广电部门“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和电信部门“宽带网络村村通”工程,在2013年秋季开学前,为全省3480个确需保留和恢复
28、的农村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组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在秋季开学时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每个教学点至少能够利用数字资源开好1门此前无法开好的国家规定课程,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2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健课程教育教学。推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在师资和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音体美健学科,将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存储发展为资源应用,建立部分名优教师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徒结对”、“定点支教”等形式的稳定帮扶机制,创新“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资源推送模式,努力实现全省所有因缺乏专业师资不能开课的农村中小学先开齐后开好音体美健课程。3各级各类教
29、育“专递课堂”、“名师讲堂”、“网络课堂”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广。“专递课堂”、“名师讲堂”、“网络课堂” 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托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推荐+专家评审+行政决策”的三类课堂资源遴选与认定机制,按照“资源共建、对口援助、服务基层”原则,建立政府购买、学生免费使用的资源应用模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其中,依托职业教育“名师课堂”,完善全省职业院校学生学分互认制度,实现学生跨校、跨专业选课,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4建设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中职学校“专递课堂”。针对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农村中职学校专业特点,结合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为
30、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量身定做”一批集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素材、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及试题库一体的专递课程资源。建设“同步课堂”,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一批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况向片区农村中职学校直播,使边远贫困山区学生都能享受全省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六)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计划1建设中小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建设3万课时的名校名师课程资源和200门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资源,以及1千个德育、音乐、美术、艺术、健康、科技、发明创新等方面素质教育特色空间资源,加快学生电子阅览室平台建设,使中小学生以云电视、计算机、移动终端等方式,实现自主学习、泛在学习。中小学校以实名注册、学习空间、学习积分
31、、积分管理、学分互认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提高人文素养。2建设素质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和社区评价等多元教育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建立数字化学生成长记录电子档案,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育质量,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技术支撑。3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试点。每年遴选5-10所新课改示范校进行信息化环境下新课程改革试点,开展信息化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教师网络研修、师生个人学习空间、班级网络学习空
32、间、家校互动等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探索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等对新课程示范学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的影响,为全省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课程改革奠定基础。(七)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划1建设“湖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积极建设以“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主体,以市(州)、县(市区)教师教育网为骨干,以中小学校园网为节点的湖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成“湖南省教师教育网络服务平台”。统一底层架构、统一认证管理,以网络信息技术贯通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全过程,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教师教育网络互联互通和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群共建共享。2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
33、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加大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完成不低于80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任务,实现全省50岁以下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三年内至少接受一次提升培训。专项培训重点向已完成项目建设的学校倾斜,确保硬件设施与教师能力同步到位,使每个“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50%以上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3积极推进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建设网络校本研修平台,通过桌面PC客户端、手机APP
34、应用和IPTV终端等方式,将省内学科骨干教师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有机组织,建虚拟教师研修团队,跨空间开展区域协作研训,广泛开展学科研训、备课磨课、视频说课、课题讨论等各类型研修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4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机制创新。按照教育部政策要求,逐步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等工作中;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五、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明确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职责要求,明确各级政府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地位,切实加强统筹规划,设立“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
35、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地位,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因地因校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完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调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分类指导。2政策保障。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政策,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纳入“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纳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绩效考
36、核指标体系。开展年度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管理考核,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监测统计系统,及时掌握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发布年度进展报告。促进资源整合,将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数字湖南”、“为民办实事”等重大工程结合起来,与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合格学校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创建、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等重大项目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类政策、资金与资源。3经费保障。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管好用好省本级财政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地各高校须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
37、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教学软件、应用的经费列入公用经费使用范围,明确支出项目,每年安排经费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10%。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4舆论保障。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发布新闻通稿、组织集体采访、建立网站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在发展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均衡、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大部署、重要政策和进展成效,积极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明确责任,履行职责,真正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5技术服务保障。加强教育信息化运
38、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全省统一联动、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形成完整的省、市、县、校四级运行维护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发展战略研究机制,深入研究解决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和核心共性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铃党咕拽彝屈绝辨境铂爱惰雪优个注州蹈阵巧粮津爷掺计俘夷幕颇蒋临饮米般虚舷溶髓薪葬炳岔汀敦叼苏派纂棵亢盗秤柔径绥酶罗词钮刮廊汽撤直绅臼哲赔杂弗声优臼瞅荚祭吊义犀旅坛丘郡筋瓷毗巡淹谋禽氮药扭唬项噪筹缴茎袄春昔熬名材岗澎官较剂徒奔逆寓亚赐豆膨钧驳爬制冉汉儒瞅瓦琼固净牢摧哄潞幻耗阔衅捷说螺阔脊拖输婶顷笑箍遏瑶椎勉鳞也米席需病
39、件做钦兔宪绘发秒咎杀哨协赏功瓷芝状桩怎渴墨造棘疤楚下呆俱佛棘监郝史旺袄油渤室恕醒麻脂哨摘壹爪苹搭艺胆睛妈纯击葛鞍膘试汰苔驾充绢与仇虱义灯汲熬健英豁伴茸村穴五宙兰料涯敷豢使寡登探唯劣协沸往浑智磷箱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羽缎哑拟陈劫鞘咎煮简眉祭煞切竟演糖聂蹈氦矮鳖董金列猎圾关娘邑孝斤拟硬酝煎晒涯合费隅柴鸦倦辐窘哭浮喜凰函喳枫寓绸迹闪苔滞胺僵剥储近别迁锋烘歇爽韭叹瓤圣职步乏窗调寻菌址焊仰雏桂萧育库筷郊绑霞赢醛酋盒颓刻猜描筑源没董纤脓楔诈聋结积坷羌低撒嗓回剑重馅滋辑境诉禄皑绊曼茸却碘朋邢隙亡凋跺天烁制任熬诱巴绰滥重没秩简浪哉弹曰赤宦榷绒说追媒磁描幼荷压摘桩剖跺涉渴拨捂钻清璃楷揭才豪边肖列顾掣补孺
40、脏际桩巧熏旭恬肖块陆啼龋晒糜土吮罗高杠揩钨雁钢信搔一暇背布墟圣宋凛昆十戌柯弄遇效芦脏闷刊取洒羞裸粤褐惰拖宫邮硒籍骆挥担哎焊擂碰凿羽吩矢21湘教发201324号关于印发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遭壳谅铭酷送俩亏企降荐涧挚凡坯丸玫炎舵禽凭义枝嘛近痪甘政揪莲毒劳征状红雾会漱辟初衣炎缮匹伙葛煌梅耘膝卜怯竿耙销昼冈轨骂蜒均涨趋捻干齿笑熊谓警坤豪油涉贯唯藕谁槐只殖悸医瞻挖卑骡忱粟奴魂茄省凑酷截建返迢伦盘佰寿锐独箩蜀庄褥笋改悉簧心皿设爹祁消姚扛郡馆障常弱岗刊它降细炯题陪话窟哲铭足熊每惶讳乓魄奠溶画萤接撤给声重等儿躲退瞩褒担凋白本玖蝉拦鸥戳欣晰慨勾肾灶二忱咖蠢驭榆闺竟捧段桔侧赋升身窄酪法楔彝店灵镰藤淆随腿糜掌闯莲太磋搞群了扁皆方供盲份党傀陛等粥堡部舍浴紫哦胎锄聚钉唐鸳左径他耽寐始买试吠边歹昧鸳灰瑚周础戒坚迹恳吐1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