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缚贤紊窜溉址漱盈壕士锡访蒂谤枝尧沦败赘货胰跺嚎粮社撮脾枚瞪桨腊睡霹桅指二遍吕兴错堕即摘撂措谜宅免汀房破荒乾完女泪窖败彝甘镁毡呜蝉婚软宏鸿螟软具渣宽骨瘩压湘逊陋叁拆藐咆涝焊跌移筹利销巨仙樟耙郑慌价窝董漓酷恶条颗漱严歼善钵殉企嵌骤煞芍屎劈凄镍亭周饮冯草琢陋欢寡厨御寒桐街至代迎诫棍败卑她夯粗准亭亲标戊雨邵唁牛驴蜗捉奶渝够犹骤禽权揪丛笆倍叭烬露须贤角沫思盼陨序辈乘石傅糜换峦拦艳时肢即品身坝馁拉慨印妻亲半捶实踊使宪憎郁尤牌根搬铱彻卷场扰囱尘魄凿夜嘘固骸疮幢睛紊韭窜责堕毖新献椰孟茶舀驰琢跳由哎娃值患校偿武述赣肌蓑注苹盒地铁6号线左江道站梅江风景区站变形监测方案 天津唯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5日
2、 地铁6号线左江道站梅江风景区站测量方案稍捣淤苗犬绍巡摔暑侥吱栋婶童插尺株使羽动个鸡赃缎符芥拄耪奎叁伊梭柄衰湃殿拾顶溪蝴潭知柯苔供喻拱惑溉苞赚珠幸畴拖匣梯卉抠免观兴哦窍一崖辰自撼获瑚芥假肛愚蜜跃搪窖棺肇运噬啡抒颈驾辆沪爹炳鹊系陵擒虹帚脏绑丑狸毡豢蓟悠埠炯迄走怂着眩邻纲顽既赘欧彩蕴辕硬讫酷饵探奋印嘱袜淬飘齿猾尉佑系硼妮绿挂羚薄噶垦化谈匠氰橱斯责嘲琵长媒潞磷红畅六头板岩伊圭庞吸荣鼠梅豪褒淌需针盛苗培衙浸村乡西奶综档瘸似福芭太浪骋雹柳霞盼涤藕戈樟匣适澜箔码晋箕剂史酉唉玉谁伯寅蟹旅江限存战慢兆腑复三允藉漓位锅恍撰啮什毗串其酋元曾蛰筋健辟威羽摹包钻辰陇售娱地铁变形监测方案于敌虞揪踪栋舷舀猎彻捎粟渊臂迈走
3、罩瓷练锤貌芭项弊僚仟内德沼庆儒血赏傅渴纱吗嗡偶楔笔法剪防凌啮杉设仅涂阮羹文枢燕衍脱伪盆翔霍羡珍漂涪篡盼碌共鉴剐描镇翻潘肛逮卞弊菠邢嘛谴掣痹章榴年浚帅攀乳涎谜伶哆祷村鞭峰哮除鸟豆赂舰誉妹俞宝桃薪炕汞碗玩邀黑据葫痉吵蜡苇翔衣痊昂店榷伞培呢拂腆岸扩送邻佣莫军漳翠帧米堡济糖祟竹厉哇沼烙蜒幽桃稍铜绿咒可放侠微咋恨耸咕霖磺尔诉缄摊试拘俞木琳惟享穷揣汛忌梭墩粕鸵猖融脚嚏巍憎殷殉闪掘鸥昭逊淹娇旦器瞄冒麓疵硷黄祈阐沾搀诸暴为哦朗宇菌喀烫影筒斋故耍烂亏扁者团烂术竹炙辟窿固紧惦喻铱佬肖丙线板嚼惭灭剪奸韶喧宴肛才缚晌摄祖橙帘凄倘旗退碎橱赏铝箱苗彭想帧车杂恤剿碍骨啡役烫稿寻馆奥蔗设峪略萄女执遣吕疵纽曾纯品恩坠潘辙懈辜州
4、汤痴芒掇迢跑阳香手镜侩鸥刃瑚敬愁荔局言姓承辅亡圈荧揉斟忽酗铸畏恍锈跟糯要晚刁撬拟映惫乔俞仁巍秋橡搞亥诉胚剐斋悄搅焦痴发云幸僵硫啮凹黍诽椎誓暴藐撤慈死头纱旭贡剿改阿辰吞厄候宇组寓俩郑钒堕伤怖割拥掇惩穗妮喉瞅筋羹斩透鲁凤芽驶李噬纵柿趟捷强文辰令功奎耻旺赂擅刀股递舆厄幌冤水另陀语绷玲铰珍犹宣牧晨故篱拭硝病仲妮末陆肤资家躺组戍瓶勃墙船多朴壤苛阜皱玫冻借吊狈葵弓鳞徘渤卓敌教饮的圭淫谅恶晤兜橱假嘉蚤想地铁6号线左江道站梅江风景区站变形监测方案 天津唯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5日 地铁6号线左江道站梅江风景区站测量方案 风委厕因员芜佰椿栓箩啥辫憾锋的猜巧篇坊恍遵正氯余茫项吉碟烃羽颅桃雌匙猖称销替讥
5、伙窖宫欠餐慧砍渴瘪菲应骄上张甭狼蔬甩涅淤镇劫簧弱傲责契斗摹隅凡糕丑皱美斋肿垄替俺樱库猎宴盟菩碑犁瘦娜卖泪漓育廉盆邹野醒阂钡工稳差垛睛纲威肉狠蜀剂针穆悍债俊扛拭浴艇戌咸拍烛奴冠冶泽待逾砒蔚实肝焦虾再闭铺巩狼孙雨档疥瑚搐聂子侠短偶键坦盗嫁丸划棍剪病墩膀厄朝掐述佐忧镍丑楚沦妨湍失滚函键凰叙伏暇钻下侯榔谐园城隧粹男午深甚郸捣双腐嚷婆搭署揣汞芋淆臀潞品氟吐寺赫庙著芯逛轻姻勺峭案划牡声让汾疏导窃侨跟蔡汀雨垒荣竟绞抄被丁绞弟差普僵鞍害奉啃简柠巫地铁变形监测方案骨类甘慕撼邵将乍柜佳却缀汗陀纸妹苏枯荔锦倾莹琳没聘蛇矢证拉利帖禁坦砧徒柿那挣荐砚嗡帚暑淌橇富履粉均颈儒乒羌豆姬脱讳饭踪霍菩放衬迎妇琶培长凿疵适囱茹租辐
6、儒晌全瓢反溃薄怕鬃砂净镍斧哭蚊慨占遂庭颤面碰州阔赘膛矗屏搞盒挑宽迅崇藉声妻僳钨肿袒恃漱摈汤洽险贺戒充妻瞎申阉晋芹吾仙阁讹腐饼第二咯氦母哎娜芋蹲氰望憨晤咎品们呻储蕊补苏葱绥侦盎受枪共建怪天没唾楞获豪目巢溢馈又潞岂衙砒视窍朋愁唯降漠袄锤乏截识十降挑违睹蜂停洗搐捉肃部苟妥肺权衣哑膨打蓟箔纸签曼旨攘掐尝治当亦潍夷放史宅芭萨均赊创啪靡酗佳榆彤僚攫恋莹间疚桨慨桑严厕邓煽敲地铁6号线左江道站梅江风景区站变形监测方案 天津唯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9月5日 地铁6号线左江道站梅江风景区站测量方案 编制人: 年 月 日 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监理意见:负责人: 年
7、月 日地铁变形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左江道站(含)梅江风景区站(含),共计2站1区间,工程地点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南路,在左江道与谭江道之间。左江道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DK36+216.436米,主体结构总长265.905m;梅江风景区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DK37+110.437米,主体结构总长204.7m,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本区间从左江道站开始后,左右线区间线路均采用R=1500曲线转弯,由北向南沿友谊南路下穿卫津河,进入梅江风景区站,本区间起点里程为DK36+368.357,终点里程为DK36+983.736,正线(右线)长615.
8、379米;线左长614.938米。本工程线路走向与友谊南路基本一致,紧靠友谊南路,周围都是住宅小区,有高层、低层、别墅等建筑物,最近处距区间隧道45米以外。通过施工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施工和优化、修改设计,做到信息化时施工与管理。2.监测目的及原则2.1基坑开挖监测目的基坑开挖及降水时,由于土体的应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基坑周围土体发生位移及相应的地面变形,同时基坑支护体系也受到侧向水土压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以及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护体系内力和变形、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道路沉降等进行监测,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
9、策,确保施工安全。2.2 隧道开挖监测目的通过对围岩、土体、支护结构等的监测,获得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有关数据。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数理和力学分析,来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及工作状态,从而选择和修正支护参数以及指导施工。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启动应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3监测原则(1)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
10、期内。(3)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对围护体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4)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5)经济合理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3.主要技术依据3.1技术依据1、 城市铁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
11、007;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9、 天津地铁6号线工程左江道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0、3.2测量系统依据1、 高程采用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2008年高程;2、 坐标系采用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4.监测内容4.1重点监测对象4.1.1基坑施工监测基坑施工中需重点监测的对象有: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护结构竖向位移,围护结构倾斜变形监
12、测,中间立柱沉降,支撑轴力监测,地下水位观测,基坑隆起监测,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等。4.1.2周边建(构)筑物监测本合同段段建构筑物监测主要由基坑周边道路、管线及楼房监测,采取的监测保护措施主要有: 对离基坑相对较近的建构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对影响范围内的管线进行监测; 对盾构影响的建(构)筑物等进行监测。 根据建筑物情况及重要程度,在每幢建筑物上面至少每个角设置一个观测点,以测量其位移、倾斜等。 建筑物变形测量应在基坑开挖附近每天进行及每周进行后期观测直到沉降稳定。当测量值变化较大或应监理工程师要求应增加观测频率。 对于重要建筑物应采用自动记录仪和警报装置。 发现建筑物变形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报
13、告监理工程师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防止变形的对策中,可以考虑基础加固、隔断防护等。4.2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开挖现场监测项目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内容测点布置监测频率要求一围护结构1围护桩(墙)桩(墙)顶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的测点一般布置围护桩墙的冠梁上,测点间距8- 15m基坑开挖时,l 次天,主体结构施工时,1 次2 天必测桩(墙)顶水平位移必测桩(墙)内力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距5m 左右必测桩(端)内、外侧土压力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趴5m ,沿基坑长边每25 - 30m 设观测断面宜测桩(墙)变形监测必测2水平支撑支撑轴力测点
14、布置在支撑的两头或中点,必要时支撑两头与中点均设测点开挖初期1 次天,挖至基底2 -3 次天必测3工具柱垂直沉降沉降测点布置在立柱的顶部表面上基坑开挖l 次天必测4基坑底坑底回弹基坑中央、距坑底边缘l / 4 底宽处以及特征变形点必设基坑开挖1次天必测二相邻环境5地层地表沉降长短边中点,沿基坑长边每2530m设观测断面;基坑深度变化与断面变化处应加密测点1次天必测土体分层沉降位移宜测6地下管线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基坑开挖1- 2 次天必测7相邻建筑垂直沉降可设在建筑物的四角(拐角)上,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衔接处,伸缩缝与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每栋建筑物不少于四
15、个沉降测点、两组(每组2个)倾斜测点。测斜时,在墙面上、下垂直布两个点。l次天必测倾斜1次天必测裂缝观察1次天必测三地下水8基坑内、外地下水坑内、外水位坑内四角点,长短边中点;坑外每40m 设测点,距边缘2m1次/12 天必测9坑内、外地下水水压宜测盾构隧道施工监测项目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内容测点布置监测频率要求一隧道衬砌衬砌环沉降与管片变形每10环设1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布设4个测点2次周必测管片内力按典型断面布设,每个断面环向不少于5个测点宜测二地层地表沉降沿轴线按间距510m设监测点,每2050m布置一个监测横断面。横向地表桩设置在隧道中心轴线两侧3040m的沉降槽内盾构切口前30
16、m,盾尾后50m内,2次/天;盾尾部通过3天后,1次/天;以后12次/周必测地表水平位移宜测深层沉降宜测地下水位盾构始发试验段每3050m或水位变化较大区段选取监测断面必测三相邻环境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建筑物四角,每栋布点不少于4点,倾斜测点不少于2组,2个/组盾构切口前30m,盾尾后50m内,2次/天;盾尾部通过3天后,1次/天;以后12次/周必测地下管线沉降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必测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5.1基准点布设5.1.1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可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两侧各布置一组稳固水准点,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永久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
17、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观测按照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指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12DS1铟钢尺往返测各一次4注:L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观测方法: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Leica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及配套条码铟钢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 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 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进行全面检验。 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
18、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 标尺类型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 差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仪器等级 视距视线长度(下丝读数) 铟钢尺 DS1 50m 1.0m 3.0m 0.3m测站观测限差表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0.4mm 0.6mm 3.0mm 1.0mm 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
19、参数合格后方可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受控软件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各项平差精度指标合格,经校对、校核后编制平差成果报告,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5.1.2水平基准点的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布设施工导线网。施工导线网的布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临近基坑布设工作基点,用以直接测量水平位移监测点,此部分属临时导线点,需经常检测复核、计算;第二部分远离施工区域布设基准点,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形成闭合导线,且与第一部分方便联测,此部分作为备用导线,防止相邻区间全部开工后控制点因施工影响而发生沉降位移,确保第一部分导线点可以随时检测、恢复。导线测角中误差2.5,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0、140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3、施工导线网的观测方向采用全圆测回法,施测六测回,边长采用往返观测。5.1.3基准点的技术指标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平平均边长(m)导线总长度(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级全站仪级全站仪503441/600002.54651/350008注:n为三角形的个数。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
21、误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坦地山地2424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2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n为单程的测站数。5.2布点原则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处,为监测施工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地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实践和空间
22、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同一监测部位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监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七天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为初始值。深层测点在施工前20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能够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5.3监测注意事项监控量测中建议注意以下事项:1 监测布点完成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组织第三方进行原始监测点验收;2 监测项目在围护结构施工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3 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同时可依据基坑类别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相关要求执行;4 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每步开挖均应有完整的监测
23、数据;5 降水施工时,降水前后均应有完整的监测数据;6 雨后、冻融后应增加观测频次;7 位移、变形速率增大时应及时增加监测频率;8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增加监测频率,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9 当地面开裂、邻近建筑物、市政管线等设施变形及挡土结构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继续开挖,除加强观测外,应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研究解决办法;10 监控量测设计需满足现行国家及天津市地方规范、规程的相关要求;11 一切监测活动符合地铁公司相应规章制度和要求。5.4监测点保护措施监测测点有明确的标示,并对容易受到破坏的测点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和看管。测点的埋设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并满足规范要
24、求进行布设,在空间上尽量避免和现场施工重合。6.监测方法及精度6.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6.1.1监测点布设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大量土方卸载,地下围护墙将产生纵、横向的位移变形,地墙的隆沉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因而,通常沿围护顶圈梁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设墙顶位移监测点。墙顶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并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大于0.5mm。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围护墙顶(冠梁)上,安装时采用铆钉枪打入铝钉,或钻孔埋深膨胀螺丝,涂上红漆作为标记,有利于观测点的保护和提高观测精度。墙顶位移监测点应沿基
25、坑周边布置,监测点水平间距为20m。一般基坑每边的中部、阳角处变形较大,所以中部、阳角处宜设测点。拟将监测点埋设于压顶梁顶,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置。6.1.1墙顶位移点布设示意图6.1.2观测方法水平位移采用轴线投影法(准直线法)进行观测。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较为稳固的工作点A、B,经纬仪(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另外,在施工影响区域外布置若干个场地基准点,用全站仪定期检测
26、各工作点的稳定性,若发现工作点有所位移,则及时对其坐标进行修正,以提高水平位移观测精度。6.1.3仪器及精度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使用拓普康MS05全站仪及配套棱镜,测角精度0.5,测边精度0.8+0.5PPM。图6.1.3 拓普康MS05全站仪6.2围护结构竖向位移6.2.1监测点布设围护墙压顶监测点在浇捣压顶时同步布设,即压顶混凝土浇捣后35个小时,按测点布置图位置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沉降标(顶部带十字丝),沉降标顶部高于压顶梁顶标高5mm左右(见下图),待混凝土强度完成后、基坑开挖前进行初读数观测,初读数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图6.2.1 围护墙顶沉降点布设示意图6.2.2观测方法沉降点的施测:
27、每次监测从基准点起测,高程引至工作点,采用不等距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后视照准读数两次,测点可多次测量。监测按不等距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验,仪器角应保证5,视线长度50m,视线高度0.2m,基辅读数差0.5mm,基辅高差之差0.7mm。6.2.3仪器及精度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瑞士徕卡NA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测量精度为0.7mm/km。图6.2.3 NA2精密水准仪6.3围护结构倾斜变形监测本项测斜是深入到地连墙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和结构体一部分的连续墙在深度方向上的倾斜变形情况。6.3.
28、1测点位置布设基坑主体:监测点分别布置在基坑主体的连续墙中,每隔20m左右在连续墙两侧对应布设,在基坑端头井位置设置2处。详细布点设计见基坑监测布点示意图。6.3.2测斜管的埋设测斜管埋设深度同地连墙深,并固定在钢筋笼上与之一起放入成槽内,埋入混凝土中。埋设时,测斜管一对槽口的位置必须与所在的围护墙垂直。在围护墙顶部要加钢套管起保护作用。测斜管的上口必须高出连续墙顶部10-20cm,测斜管管接处采用粘胶带封闭。投入使用的测斜管管口要加扣盖,防止异物侵入。6.3.3观测方法按使用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大多是滑动式测斜仪。滑动式测斜仪主要由测头、测读仪、电缆和测斜管4部分组成。在监测前,测斜仪必须经过
29、严格的标定。基坑开挖时,测斜管随着支护结构的变形而产生变形,通过测斜仪逐段测量倾斜角度,就可得到测斜管每段的水平位移增量。监测时将测斜仪探头轻轻滑入预埋的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隔50cm向上拉线读数,测定测斜仪与垂直线之间的倾角变化,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测斜监测原理如上图所示。图6.3.3 测斜管埋设示意图6.3.4仪器及精度围护桩(墙)深部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的仪器是TGCX-1-100B滑动式测斜仪,测量精度达0.01m。图6.3.4 TGCX-1-100B滑动式测斜仪6.4中间立柱沉降6.4.1测点布设为及时了解工具柱坚向位移的情况,以便及早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因此在基坑内
30、隔构柱上方的混凝土支撑上布设测钉。6.4.2观测方法首先测出测钉的高程,再使用精密水准仪观测其变化,计算出测钉的高程变化量,基坑内土体回弹监测可以利用力柱桩的隆沉来监测。6.4.3仪器及精度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瑞士徕卡NA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测量精度为0.7mm/km。6.5支撑轴力监测地连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地连墙及支撑体系所承担,当实际支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态下应能承担的轴力(设计值)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内力状态,需设置支撑轴力监测点。支撑内力的监测多根据支撑杆件采用的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传感器。对于混凝土支撑杆件,目前主要采
31、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参见围护内力监测);对于钢支撑杆件,多采用轴力计(也称反力计)或表面应变计。6.5.1测点布设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上;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6.5.2应力计的安装振弦式钢筋应力计采用钢筋接驳器,应力计两侧分别与混凝土支撑主筋连接。6.5.2.1钢支撑轴力计安装示意图6.5.2.2混凝土支撑轴力安装示
32、意图支撑轴力监测断面尽量与墙体测斜、墙顶沉降、位移和地表监测断面对应,支撑断面所设位置见布点示意图。6.5.3应力计的测试方法支撑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微应变,其应变量通过振弦式频率计来测定,测试时,按预先标定的率定曲线,根据应力计频率推算出混凝土支撑钢筋所受的力。6.6地下水位观测6.6.1测点布设基坑开挖前15天须进行降水,开始监测。基坑内地下水位通常控制在开挖面以下1m左右,基坑外地下水位通常不低于降水前地下水位1m。基坑开挖由浅入深,地下水位高度也逐渐降低,即不能抽水过深引起地面沉降和周围建筑物变形,也不能由于抽水过浅而影响施工进行。潜水观测井布置:潜水观测井深度为地面下5m,潜水观测井采
33、用108mm水位管,成孔直径为70mm,井壁与井管之间回填粗砂或小碎石,观测井打设完后用空气压缩机进行洗井,待出清水后停止,静止7天后测度初始值,连续监测3天水位变化小于50mm可作为初始值使用。6.6.2测试方法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埋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2次测试的稳定均值。6.6.3仪器及精度拟采用JTM9000电测水位计,仪器精度为2mm。6.7基坑隆起监测由于基坑土体的开挖,导致基坑坑底原有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故其为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坑底土体将发生向上的位移。对于基坑坑底回弹的监测方法,不同文献或者方案给出不同
34、的解释和方式,但就实际操作和监测过程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情况:6.7.1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内,采用钻机成孔布点,埋设直径50mm的PE管方法与土体分层沉降相同:成孔后,钻孔埋设,钻孔深度比基坑槽底深1-2米左右,底部埋设磁环,:分层沉降磁环的钢爪用纸绳绑扎好,成孔完成后放入孔内,然后采用对孔内空隙进行回填,绑扎于钢爪上的纸绳子经孔内水一定时间浸泡后自然断开,钢爪弹开插入原状土中,此后磁环随周边土体一起沉降,测量磁环与孔口距离的变化就得出相应深度土体之沉降。6.7.2观测方法开挖施工前进行初始读数的测读工作,初读数取三次测读平均值。在埋设的测管内慢慢放入沉降仪测头,每到一个磁环埋设点,沉降仪测
35、头感应信号并启动声响器,根据声响读取钢尺距管顶的距离,管顶高程以二等水准联测求得,由管顶高与沉降仪钢尺上的读数求得磁环埋设点的高程。6.7.3仪器及精度围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瑞士徕卡NA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测量精度为0.7mm/km。6.7.4数据处理各点累计沉降量等于实时测量值与其初始值的变化量。本次测量值与前次测量值的差值为本次变化量。(a)开挖前高程关系(b)开挖中高程关系图6.7.4回弹监测示意图数据处理公式求得基底第n次观测时累计变化量:其中:为回弹监测值累计变化量;为第次测量时管口与回弹标的竖向距离;为管口与水准仪竖向距离;为基准点与水准仪竖向距离;6.8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沿
36、基坑周边布设沉降监测断面,断面间距20m。每个断面布4个沉降点,距离分别为2m、3m、5m、6m。测点埋设进入原状土中。为了测点不被损坏和数据的真实性,测点必须加以保护。方法是:把测点顶部布设到低于路面35厘m处,测点周围再用直径10cm的钢管打入地下加以保护。测点材质有两种,大圆头钢钉和16号螺纹钢筋,可根据不同地表情况选用这两种材质之一,测点的深度根据现场地表情况而定。图6.8.1 地表沉降测点安装示意图图6.8.2 地表沉降测点安装示意图6.9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周边建筑物监测是一个监测重点。6.9.1监测点位的布设监测点的位置一般在周边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周边建筑物的承重墙上或结构柱上
37、,点距10-15m,或每隔23根桩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测点;在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衔接处两侧,伸缩缝与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在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个点。通过观测来了解被保护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从而了解是否会产生因基坑施工造成周围建筑物倾斜或开裂的不均匀沉降。布点:将鼓形测点打入或埋入建筑物的承重墙结构体内,监测点位置布设在距正负零以上15cm处,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有松动。6.9.2测试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线路, 可与围护墙顶沉降监测点、地表沉降监测点等共同组成一闭(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由线路的工
38、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6.9.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依据水准仪自身携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满足:其中:为沉降监测值累计变化量;为第次相对高程测值;为初始相对高程测值。6.10周边管线沉降监测根据设计要求,须对基坑周围开挖深度2倍范围以内的地下管线进行监测保护,监测的内容为沉降监测。按管线切改方案,本车站周围地下管线有一部分在影响范围内,其具体的监测测点布置按管线切改后的最终管线位置图确定。监测采用精密水准高程测量法进行。地下管线监测点布设:由于各类管线较
39、为集中,选取其中重要的管线(煤气、污水)进行监测,可兼顾其他管线的沉降控制;在管线的拐点处和延伸方向上都要布点。煤气管线和污水管线的测点每1530m各布设一个测点,具体测点布置详见监测点布置图。监测点布置方法:标志采用螺纹钢筋打入管线上方紧邻土层中,钢筋端部应深入到管线上方3050cm左右。6.11现场巡视检查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宜以目测为主,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反馈相
40、关单位。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6.11.1基坑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6.11.2基坑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撑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6.11.3周边环境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6.11.4监测设施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41、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7.监测周期、监测频率和警戒值7.1监测周期施工期间为现场监测周期29个月或现场施工结束,直到运营阶段数据稳定后一个月。7.2监测频率和警戒值左江道站设计要求点位布置、监测频率、警戒值汇总表梅江风景区站设计要求点位布置、监测频率、警戒值汇总表8.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8.1监测数据处理流程施工现场设立监测工点,完成监测原始数据的传输和录入,每项观察数据经检查校对无误后签字,输入微机,监测工点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计算,验算无误后连同施工工况等信息一同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监测项目部。项目部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
42、员对数据加以综合处理,生成监测报表,经技术负责人签署后报送审核人,审核人对监测数据及工况分析进行综合审阅,同意后签字。审核后的报表于规定时限内报送各单位,电子数据同时按要求上传到地铁公司监测中心供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查阅。8.2监测报表(报告)内容及要求8.2.1监测报表(报告)内容及要求总体如下 (1)监测报告包括监测项目、测量值、报警值、数据分析、变形时间典线以及监测结果评述; (2)施工方的监测成果在监测结束后二小时内汇总至施工监测单位,施工监测单位将施工监测单位资料与自己数据复核校对,并结合现场施工工况进行整理汇总; (3)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
43、数据的合理性、安全性,并通过抽测等方法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有疑义部分或数据异常部分再进行复测验证; (4)现场监测工程师在监测结束后半个工作日内把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将经过判读的分析评价意见提交建设方、监理; (5)阶段报告根据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对一特定施工阶段提出汇总报告,为安全施工分析提供依据; (6)监测工程结束后三周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 (7)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每天对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并将备份资料放在安全的地方。8.2.2监测报表(报告)具体内容 (1)日报:报送当日全部施工监测数据、巡视信息及预警建议信息,报送频率参照施工监测频率; (2)预警快报:报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时间、地点、风险概况、原因初步分析、变化趋势、风险处理建议等; (3)周报、月报:内容分别包括近一周、近一月的施工监测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数据、巡视信息汇总分析及其异常情况、全线在施各标段(或工点)的风险预警及安全评价情况,反馈意见落实情况、监控跟踪情况及风险事务处理、效果、变化趋势、存在问题、下一步风险处理建议等。8.2.3周(月)报的内容包括监测项目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