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汇报书编制提要(试行) (云国土资环[]248号)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09-03公布 前 言 “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是指工程建设关键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学习建设工程,通常包含村庄、学校、城镇、小区和开发区等。 开展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工作范围:可能引发地质灾难重大建设工程和在地质灾难易发区内建设其它建设工程。农村村民根据经同意村庄和集镇计划进行住宅建设,不再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 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工作时段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进行,和项目选址阶段同时。 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工作内容:包含场
2、地问题及环境地质内容,包含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难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难危害危险性;拟采取防范方法。评定和现有工作程度相关,评定只是指明全部问题所在,而不是去处理全部问题。 评定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建设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 评定责任由评定单位对汇报结论负责,这种责任对工程来说时长久。 汇报内容: 1 前 言 1.1 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工程建设单位和评定工作委托关系;工程所属行政区域,拟建工程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拟采取施工工艺和方法;征地范围、面积;建设资金和工程周期(附地理位置图、工程特征表)。 1.2 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 确定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表1、表2),并以此确定评定目标任务。简述评定区范围划定标准及其面积和周界。 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分级表 表1 复 杂 程 度 评 估 级 别 项 目 重 要 性 复杂 中等 简单 关键建设项目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关键建设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通常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三级 建设项目关键性分类表 表2 项目类别 关键建设项目 较关键建设项目 通常建设项目 城镇建设、地产开发 占地面积大于60h㎡城镇新区建设 20h㎡<占地面积≤60h㎡城镇新区建设;城镇旧区改造,居住人口1500
4、人以上新建村庄。 占地面积小于20h㎡城镇新区建设,居住人口1500人以下新建村庄。 学校 在校师生10000人以上或占地面积大于50h㎡。 在校师生1500人以上10000以下或占地面积10—50h㎡。 在校师生1500以下或占地面积小于10h㎡。 金属冶炼、机制造、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改扩建对应降低一个等级) 大型 中型 小型 民航工程 机场 导航台站 维修保障工程 港口、码头 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客运国际港。 年吞吐量100-1000万吨。 年吞吐量100万吨以下。 医院、疗养院 床位3000张以上 床位500-3000张 床位500张以
5、下 体育场、馆 容纳5万人以上 容纳1-5万人 容纳1万人以下 集中供水源地 日供水10万吨以上,有引水工程 日供水1-10万吨,有引水工程 日供水1万吨以下 养殖场 大牲畜终年存栏量6000头以上或家禽20万只以上 大牲畜终年存栏量3000-6000头或家禽2-20万只 大牲畜终年存栏量3000头以下或家禽2万只以下 核设施 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反应堆(研究堆、试验堆、临界装置等),铀矿开采、冶炼,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后处理高能加速器,放射性废物贮存、处理或处理,上述项目标退伍 军事设施 占地面积大于10h㎡。 占地面积
6、小于10h㎡。 经过档案调查和现场踏勘,依据拟建工程特点、评定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难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此次评定工作中需要关键调查灾种和分析评价关键问题。 说明评定工作步骤和工作周期,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完成关键调查工作量。 实施技术标准,搜集和利用前人资料情况。 2 评定区自然环境 2.1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 概述评定区气温、降水和水系基础特征。资料起源及其代表性。 地貌类型,海拔、高差、地势和坡度等关键地貌要素改变特点。 2.2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 地层(岩石)时代、分布和岩性特征;根据相关现行技术标准,依据岩土成因、力学强度和结构特点进行岩土体类型划分。
7、 2.3 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含水层分布规律及水位动态表化特征,关键是潜水水位改变规律和水化学类型。 2.4 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类型、性质、展布位置和组合关系。附区域结构纲要图,在图上表明评定区位置。 新结构运动基础特点,活动断裂分布、性质、规模及其活动性关键表现;历史地震情况和基础烈度参数;区域稳定性评述。 2.5 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及其空间改变特征。人为活动诱发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 2.6 小结 综合评定地域环境条件,判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3 地质灾难危险性现实状况评定 评定关键
8、地质灾难类型有:坍毁、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6种。另外,对不良工程现象进行描述。 对档案调查、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所取得现有地质灾难类型、规模、分布规律和成因,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及周围类似工程对比进行叙述。 现实状况评定是指对评定区范围内已经有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任务是依据评定区地质灾难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作用原因作较深入分析,判定其性质、改变、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 4 地质灾难危险性估计 4.1 已经有地质灾难对拟建工程危害和影响 关键分析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哪些工程活动可能造成哪些现有灾点复活或活动性加
9、剧;这些灾点复活或加剧会对工程建设、使用和当地环境造成怎样影响。 4.2 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难 关键分析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估计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坍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难范围、危害。 4.3 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拟建工程影响 针对评定区存在各类不良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分别评价其对拟建工程影响。 5 地质灾难危险性综合评定 5.1 危险性等级划分 在地质灾难现实状况评价和估计分析基础上,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综合评定。对评定区范围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分区,再针对拟
10、建工程场地不一样地段,评定地质灾难危险性分级(大、中、小三级)。 5.2 评定区地质灾难危险性综合评价 依据评定区地质灾难危险性分区和不一样地段地质灾难危险性分级,对场地使用作出适宜性评定。评定时考虑二种情况,一个是在自然条件下适宜性,另一个是在防治方法以后条件下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基础适宜和不宜4级。 5.3防治提议 防治方法意见关键是二类:避让(另选建设用地)、工程方法(含环境方法和场地方法)。 针对评定区中可能对拟建工程、自然和社会环境组成危害或影响地质灾难及地质环境问题,提出方向性、标准性防灾减灾要求和提议;依据地质灾坏处理是否对工程正常建设及使用影
11、响程度,指出“必需”、“应该”或“提议”进行治理灾点。 6 结论和提议 6.1 结论 1、 拟建项目关键性等级,评定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定工作等级。 2、 评定区现实状况和潜在地质灾难(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及其对拟建工程和环境影响。 3、 灾难防治关键及方法;经过灾难治理工程实施,地质灾难风险能够降低到什么程度。 4、 现实状况评定结果、估计评定结果和综合评定结果。 6.2 提议 ·工程避让方案 ·工程防治方法 ·提出工勘阶段注意部分 ·对于地质灾难不明之处提议长久估计 ·对施工提出建设注意事项 附件: 1评定区范围地质灾难分布图,该图反应灾难类型,环境
12、条件(等高线和水系),和现实状况评定内容(百分比尺1:500—1:5000); 2评定区范围地质灾难危险性分区图,该图反应估计评定和综合评定内容(百分比尺1:500—1:5000); 3经典地质灾难和环境地质现象照片; 4建设项目批复文件; 5评定工作委托书; 6评定单位资质证书; 7野外调查实际材料图(提供审查原始资料); 8调查点统计卡片(提供审查原始资料)。 4—7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汇报书编制提要(试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09-03公布实施 (云国土资环[]248号) 前 言 1.本补充技术要求是
13、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特殊性在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方面补充,其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标准及评定内容、要求、方法、程序仍必需遵照《技术要求》之要求。只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结合其工程特殊性,作出技术要求方面补充。 2.建设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分级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及建设项目关键性分类和建设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分级仍必需遵照《技术要求》之要求。通常情况下,评定等级采取“就高不就低”标正确定。 3.评定范围确实定,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充足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及其可能形成地质灾难,并结合地质环境条件。若危险性起源或影响超出用地范围,则应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难种类特征,
14、结合地质环境条件,适度扩延评定范围。 4.评定工作工作量及工作深度,应满足《技术要求》要求及相关规程要求,并应说明评定工作全部工作量及资料搜集内容。同时对汇报编制所包含资料可信度作出评价。 5.评定工作及汇报书中所用一切定义、地质术语,必需符合《技术要求》之要求及相关规程要求。 附录:汇报书编制基础内容 附录 汇报书编制基础内容 1 前 言 1.1 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工程名称;工程性质、规模(坝高、库容、装机容量)和隶属建筑物;工程跨越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域;征地范围和工程区内社会经济条件(包含村庄分布及其关键特征,工程区居民安置安排等);建设资金和工程周期;评定工作委
15、托关系和评定等级等。 汇报中应附交通位置图。 1.2 工作程序和方法 工作中拟关键查明问题;工作步骤、工作方法、评定工作量部署标准及评定工作量;搜集和引用已经有资料内容;实施和参考技术工作标准。 2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2.1 气象水文 概述评定区气温、降水、水系基础特征。 2.2 地形地貌和植被 海拔、高差、地势、坡度改变特点,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及其和岩性、高程、气候关系在空间改变特征。 汇报中应附地貌分区图或地形坡度分区图 2.3 地层岩性及岩土性类型 地层(岩石)时代、分布和岩性特征;依据其力学强度、结构特点进行岩土体类型划分。应尤其强
16、调可能引发地质灾难软弱岩土体分布及组合特征。 2.4 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分布规律和基础动态特征,并叙述不一样类型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在岩溶地域应对岩溶形成环境特征作出叙述。 2.5 地质结构 地质结构类型、性质、组合关系和空间分布格局。 汇报中应附结构纲要图。 2.6 新结构活动及地震 区域结构部位,新结构尤其是活动断裂关键表现、活动强度和活动性质;历史地震情况和基础烈度区划;区域稳定性评述。 3 地质灾难现实状况和危害 综述评定区内发育关键地质灾难类型及其活动、分布规律,根据地质灾难类型,分别描述其位置和分布范围、活动特点和危害历史、现实稳定程度和以后发展趋势、制约
17、灾难活动关键影响原因(包含人为原因及自然原因,并考虑其周期性影响);对工程潜在威胁和危害程度等。 4 估计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诱发地质灾难及评定 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诱发地质灾难类型、位置、规模,工程对地质环境改变及影响;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难危害估计。 5 地质灾难危险性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依据现实状况和估计评定结果,采取定性(结合部分定量)方法,结合基础危险性现实状况评定等级,灾难危害对象关键性及可能造成损失大小,给出整个评定区地质灾难风险程度综合评价。 评定结果形成综合评定危险性分区图,应反应在关键附图上,同时应附有:1、水利水电工程平面总部署图(带有
18、地形图)2、估计可能出现地质灾难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并附对应资料);3、环境地质图(评定分区线、评定范围线等),附经典区域性地质剖面。 6 结论和提议 6.1 结 论 (1) 提出评定区地质环境关键特征及复杂程度类别和工程关键性及评定等级; (2) 提出已经有地质灾难类型、特点及对拟建工程影响; (3) 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可能诱发地质灾难类型、位置、范围,对地质环境改变及影响程度;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难危害程度; (4) 治理方法对地质灾难危险性程度降低可行性及建筑物场地适宜性评价; (5) 地质灾难对工程工期、造价影响。 6.2 建 议 (1) 从评
19、价角度,对地质灾难可能造成危害及发展,指出防灾减灾标准、方法和手段。 (2) 提出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尤其重视问题。 附件1:水利水电工程关键建筑物及需要评定地质灾难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关键建筑物 包含:水库,坝(闸),围堰,输(引)水、排水、冲砂、排洪、渠系及调压、管道、厂房、和引、输、尾水渠系等建筑物及建筑材料开采及场地建设,碴场、生活区建筑等。 其中隧洞(泄洪、排砂、输引水、尾水、异流)、调压井、地下管道、地下厂房等属地下建筑工程;坝(闸)坝基、围堰、两坝开挖及填筑、渠系(包含导流、溢洪道、地面管道及地面厂房(包含压站)、建材开采场地建设、碴场、生活区建筑等,属地面
20、建筑工程。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需要评定地质灾难: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在地质灾难评定时,应对工程包含建筑物分地下、地面不一样类型,在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改变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地质灾难及其范围和危害程度及对工程本身可能造成危害等。必需指出,在进行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时,其灾种除《技术要求》中指出坍毁、滑坡、泥石流、地面坍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难之外,还应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充足评定因为工程建设所特有地质灾难。 1.如水库,则应评定地质环境是否会引发以下情况: (1)水库渗漏。岩溶地域地下水位在库水压力作用下,是否会急剧下降,水库渗漏排泄区水量是否过量增加等可
21、能形成地质灾难。 (2)水库库岸再造(基岩库岸、松散层库岸应分别评定)及近坝库岸不稳定,应评定是否造成人居环境及工程本身危害; (3)水库淹没、浸没(简述); (4)水库淤积(简述) (5)水库诱发地震,均应结合具体工程状态,依据需要,对这些方面作出灾难评定。 2.大坝工程。首先应评定坝址选择(坝位选择),在以前提下,关键评定:两岸坝肩山体稳定程度,估计不稳定山体是否可能造成地质灾难及其发展趋势,评价它对地质环境及工程本身危害程度;提出坝基及坝肩开挖应注意问题。其次时坝建成后,对下游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改变,评定其是否造成地质灾难及其影响程度等, 3.地下工程。关键是对地下开挖围岩稳
22、定及其可能形成地质灾难进行估计评定(评定时,应结合地下工程规模区分展开);再首先是对地下工程进出口地段边坡及山坡稳定性及其可能造成地质灾难进行估计评定; 4.地面工程。评定关键方面是对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过水挡水建设物防渗和软土地段、膨胀土地段可能造成地质灾难(从人居环境、建筑物本身两方面评定)进行估计及综合评定。 5.弃堆碴场。关键评定所选位置地质环境及是否有可能造成滑坡、堆碴边坡失稳、泥石流危害及其程度; 6.生活区建设。同建筑方面评定要求。 以上评定内容,评定单位应充足指出问题所在,提请业主单位在勘测设计工作中充足搜集资料和论证。对于立即开工或已开工项目,应提请业主单位对设计中
23、不甚妥当防治方法进行调整,并提出补充防治方法提议,并对投资经费预算调整提出提议。 附件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分等指标 工 程 类 型 水 库 防 洪 治 涝 灌 溉 供 水 水电站 工程 规模 总库容 (亿m3 ) 城镇及工矿企业关键性 保护农田(万亩) 治涝面积(万亩) 浇灌面积(万亩) 城镇及工矿企业 关键性 装机容量(万千瓦) Ⅰ 大(1)型 ≥10 尤其关键 ≥500 ≥200 ≥150 尤其关键 ≥120 Ⅱ 大(2)型 10~1.0 关键 500~100 200~60 150~50 关键 120~3
24、0 Ⅲ 中型 1.0~0.1 中等 100~30 60~15 50~5 中等 30~5 Ⅳ 小(1)型 0.10~0.01 通常 30~5 15~3 5~0.5 通常 5~1 Ⅴ 小(2)型 0.01~0.001 ≤5 ≤3 ≤0.5 ≤1 注:1、总库容系校核水位以下水库静库容 2、浇灌面积系指设计浇灌面积。 4—8 “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汇报书编制提要(试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09-03公布 (云国土资环[]248号) 1 前 言 1.1 工程概况和征地范围
25、 拟建工程性质、规模和配置情况;工程跨越地理范围和行政区域;拟建工程沿线社会经济情况(乡、镇级行政区社会经济情况,村镇分布情况等)。 征地范围和面积,占用土地类型,投资规模和建设周期。 开展评定工作时,拟建工程所处工作阶段。 附交通位置图、工程布局图。 1.2 评定工作概况 评定等级及其确定依据(拟建工程关键性、工程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其它依据)。线状工程跨越多个地理、地质单元时,在确定项目区地质环境综合复杂程度时,应该指出地段上差异性。 评定区划定标准及其周界和面积。当用地域处于地质环境简单盆地内,且用地域不受来自山区泥石流、滑坡、坍毁等山坡地质灾难威胁时,评定区边界能够和用
26、地域一致;当用地域受到泥石流、滑坡、坍毁威胁,评定区范围必需包含灾源区。 经过踏勘和现有资料分析,依据评定区地质环境特点和地质灾难发育情况,结合拟建工程对地质环境要求、施工和运行对地质环境扰动形式及强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关键评定工作内容。比如:划分关键评定区和通常评定区,不一样地段关键调查灾种、关键分析评价问题等。 说明评定工作步骤和工作周期,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评定工作遵照质量控制标准。 搜集和利用前人资料。 2 评定区自然环境 2.1 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 概述评定区气温、降水和水系基础特征。线状工程和水体空间位置关系。 概述评定区地貌类型,各地貌单元中海拔、高
27、差、地势和坡度等要素通常特点,线状工程穿越地貌位置。 必需时,可附区域或评定区地貌类型分区图或地形坡度分区图。 2.2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 地层(岩石)时代、分布和岩性特征;地层文字描述次序从老至新(如附地层简表,次序则由新至老)。 按摄影关现行技术标准,依据岩土成因、力学强度和结构特点进行岩土体类型划分,说明各类岩土体类型关键工程地质特点及分布地段。线状工程穿越岩土体类型分布区。应尤其强调可能引发地质灾难软弱岩土体分布及组合特征,说明各类岩土体产出情况和线路工程关系。 2.3 地下水 简述评定区地下水类型,含、隔水层组成和分布,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部位(补给、径流、排泄区)
28、水位动态改变特征、工程区内大泉、暗河和其它关键水文地质现象。线状工程穿越地下水类型区。 2.4 地质结构 说明评定区隶属区域地质结构单元,区域地质结构类型和发育概况。 说明评定区内或周围关键地质结构类型、性质、展布位置、组合特点及其和线状工程空间位置关系。 附区域或评定区地质结构纲要图。 简述区域新结构运动基础特点 评定区所处区域新结构运动单元中部位;描述评定区内新结构运动迹象,关键说明活动断裂分布、性质、规模及其活动性表现。线状工程和活动断裂空间关系。 历史地震情况(震级、发生时间、震中至评定区距离及评定区影响烈度);地震区划要求基础设防烈度参数;区域稳定性评述。 2.5
29、 人为活动地质环境效应 评定区和用地域土地利用现实状况,植被类型、分布,森林覆盖程度及其空间改变情况。 评定区内关键人为活动类型,各类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方法、强度及后果。 2.6 小结 概括评定区环境背景关键特征。 3 地质灾难危险性现实状况评定 3.1 现实状况地质灾难发育特点 对评定区内现有地质灾难类型,各类灾难规模、数量、分布规律、活动特征、形成条件和诱发原因(灾点较多时可列表说明)进行综述。 选择关键灾点进行个例剖析(附示意图)。 说明现实状况灾难危害对象和已造成损失;评价灾点稳定程度并说明判定依据(可用查表说明)。 3.2 现实状况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
30、 指出可能对拟建工程建设、运行组成危害和影响灾点,说明其分布位置,评定其成灾危险性及后果严重性。对拟建工程建设、运行组成危害和影响灾点可能有3种情况:一是现实状况稳定灾点因工程扰动而复活;二是工程经过不稳定灾点活动区;三是工程经过不稳定灾点活动区且施工活动对灾难有加剧作用。在第三种情况下,工程加剧灾难后使周围居民地和其它工程设施受到威胁时,也应对其危害后果进行评价。 3.3 小结 对现实状况地质灾难关键认识和危险性评定结论。 4 地质灾难危险性估计评定 4.1 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灾难 分析工程活动可能诱发新灾难位置、类型、规模,工程活动诱发灾难机理,这里所指新灾难类型关键是滑坡
31、泥石流、坍毁和塌岸。 评定灾难对拟建工程、周围居民地和其它工程设施影响,依据灾难发生可能性和成灾结果严重性,估计评定地质灾难危险程度。当灾难类型和数量较多时,应该分灾种进行评价;强调指出对拟建工程和环境可能组成重大影响灾点或问题。 4.2 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影响 指出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包含岩溶、活动断裂、软弱土、弃渣弃土、采空区、废弃坑口和巷道等)分布地段,分析其影响拟建工程方法,估计其转化为地质灾难可能性。 4.3 小结 对潜在地质灾难关键认识和危险性评定结论。 5 地质灾难危险性综合评定 5.1 危险性等级和区段划分 依据地灾危险性评定技术要求和评定区实际情况,提出
32、地质灾难危险性分级标准和区段划分方案。区段划分能够依据工程部位、地质单元及其结构面特征、地貌单元、地质灾难类型和密度等指标综合划定,当评定区地质环境较简单时,也可不划分区段。 5.2 区段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 按分段次序逐段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评定基础内容应包含:区段地质环境特点;现实状况地质灾难概况和危险性评定结论,工程影响地质环境及估计地质灾难概况和危险性评定结论,地质灾难危险性综合评定结论。 附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缩略图。 5.3 地质灾难防治方法和难度 针对评定区关键地质灾难和地质环境问题,提出标准性灾难防治提议;依据地质灾坏处理是否对工程正常建设及使用影响程度,指出“必
33、需”和“酌情”进行治理灾点。 概要分析地质灾难防治难易程度。 5.4 评定区用地适宜性总体评价 参考各等级危险性地段所占评定区百分比及灾难防治难易程度,对整个评定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依据各等级危险性区段所占评定区百分比给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基础适宜和不宜4级。 评定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考指标 土地适宜性 地灾危险段占评定区线百分比(%) 大 中+小 适 宜 <10 >90 较 适 宜 10~25 75~90 基础适宜 25~50 50~75 不 适 宜 >50 <50 依据治理难易程度(分为易于治理、较易治理、难度中等和难于治
34、理4级),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校核。治理难易程度确实定,应综合考虑技术难度和防治费用投入水平。当治理难易程度属于难于治理时,不管地质灾难危险性大地段所占评定区百分比多少,全部应确定为不宜;当治理难度为中等时,宜确定为较适宜或基础适宜;当治理难度为易于治理或较易治理时,宜确定为适宜或较适宜。 5.5 小 结 概述对评定区地质灾难综合危险性、地质灾难防治难度和土地适宜认识。 6 结论和提议 6.1 结 论 1.拟建项目关键性等级,评定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定等级。 2.评定区地质灾难危险性现实状况、估计、综合评定结论。 3.灾难防治关键和方法;经过灾难治理工程实施,地质灾难风险能
35、够降低到什么程度。 4.评定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6.2 建 议 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工作不能替换勘察工作,受工作程度限制,评定中相关灾难认识哪些还需要后续勘察工作检验、查证;勘察、设计中需关键注意、处理哪些问题。 经过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提出改线、避让、调整工程设计、甚至否定工程建设可行性提议。 其它不宜放在“地质灾难防治方法”中提议。 附件: 1.评定区环境地质图 2.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图(必附) 3.经典地质灾难和环境地质现象照片(必附) 4.建设项目批复文件(必附) 5.评定工作委托书 6.评定单位资质证书(必附) 7.野外调查实际材料图(提供审查原始资料)
36、 8.调查点统计卡片(提供审查原始资料) 附件一:几点说明; 附件二:“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图编图参考标准。 附件一:几点说明 1.线状工程及工程关键性分级 “线状”工程系指工程占地长宽比相差悬殊建设工程,通常包含交通工程(如铁路、公路)、管线工程(如输油、输气管线)和架空工程(如空中缆车)。 铁路工程:并入国家客、货运路网客运线路属关键建设项目,货运线路属较关键建设项目;企业专用铁路属通常建设项目。 公路:新建高速公路(里程≥10㎞)、新建一级公路(里程≥20km)、新建二级公路(里程≥30km)时,为关键建设项目;低于上述里程新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37、50km三级公路,为较关键建设项目;里程<50km三级公路、四级以下公路和城镇道路为通常建设项目。当拟建公路包含新建和改扩建路段时,按新建路段长度优先确定项目关键程度,改扩建公路不管里程长度,均按《建设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技术要素》表3-3标准低一个等级来确定项目关键程度。 国家级管线工程为关键建设项目,省级管线工程为较关键建设项目,其它为通常建设项目。 架空工程属通常建设项目。 2.相关汇报各章中“小结” 各章小结可依据具体情况取舍。通常一、二级评定汇报各章应有小结,三级评定可不要小结;各章内容较多、需要归纳概况时应有小结,不然可不要小结。 3.插图、插表 插图和插表形式要符合
38、国家标准要求。能够参考公开出版发行科技刊物插图、插表样式。 4.计量单位和符号 汇报中使用多种计量单位和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5.章节安排 依据内容多少,合理设置各章下分节标题。现实状况和潜在地质灾难较少时,3、4、5章可合并为一章—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现实状况、估计、综合评定用节表示。 附件二:“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图编图参考标准 1 图层划分 “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价图,应包含地形地物、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布局和地质灾难等4个图层。地形地物、地质条件和拟建工程布局是基础图层,地质灾难是主体图层。 2 图层内容及表示方法 2.
39、1 地形地物 等高线、标志性高程点、水系(河流、湖泊)、灰岩坑、陡崖,城镇、居民点、铁路、公路、水库、电站、矿山等。 地形地物符号和对应百分比尺地形图使用符号一致。除地表水体为兰色、地名为深棕色外,其它一律用浅棕色表示。 2.2 环境地质条件 包含地层(岩石)界线、产状(沿线状工程周围要多表示地层产状,尤其要重视表示顺层坡和工程关系)、断裂结构及产状、其它结构面特征、地震震中、地下水露头(泉、井),样品采集点、山地工程点和剖面位置等。 多种环境地质符号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常规表示方法一致。除活动断裂和地震震中用红色调外,其它均采取灰色调。 2.3 拟建工程布局
40、工程类型和位置。 工程类型轮廓线用黑色虚线表示,附以同色文字或符号标注。 2.4 地质灾难 地质灾难类型、位置、作用范围,危险性分区界线。 地质灾难类型符号和一般环境地质表示方法一致。处于稳定状态灾点用黑色表示,活动灾点用红色表示;已经有灾难点用实线表示,估计灾难点用虚线表示。地质灾难危险性分区界线用彩色斜影线表示(高危险段为红色、中危险段为黄色、低危险段为绿色);危险性地段用普染色表示,颜色和分段界线一致,但浓度稍淡;分区序号用罗马数字加脚标表示,罗马数字表示危险性等级(Ⅰ、Ⅱ、Ⅲ分别表示危险性大、中、小),阿拉伯数字脚标表示同等级不一样区段。 3 相关符号使用提议 滑坡—L
41、landslide) 坍毁—R(rockfall) 泥石流—D(debris flow) 塌岸—B(bank slump) 危险边坡—H(hiahwall) 冲沟—G(gully) 坳沟—C(clough) 灾点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以角标形式标出,如:L1、L2、L3、L4,……Ln。 4 其 它 评定图百分比尺大小以能够充足反应评定内容为准。评定图所附代表性剖面图,水平和垂直百分比尺应相同,百分比尺均使用线段百分比尺。 图例分列平面图图例和剖面图图例。 (非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图件编制也可参考实施。) 4—9 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技术要求 (
42、试 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09-30公布实施 (云国土资环[]292号) 1. 适用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要求了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标准,不一样阶段和不一样等级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在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 1.3本技术要求要求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不可替换矿业活动各个阶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难地质勘查或相关评价工作。 2. 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取下列定义: 2.1地质灾难:是指因为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地质现象。 2.2地质
43、灾难易发区:是指轻易产生地质灾难区域。 2.3地质灾难危险区:是指显著可能发生地质灾难且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地域。 2.4地质灾难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难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2.5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难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难危害程度估量。 2.6环境地责问题:是指经济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地质环境负效应及其结果。 2.7矿山地质环境:是指因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包含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石、土壤、地下水等要素和各地质作用总体。 3. 总则 3.1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是矿山地质灾难
44、危险性评定汇报书或说明书编制审查、办理采矿许可证、审批矿山建设用地、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防治矿山地质灾难等技术工作依据。 3.2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灾种关键包含:坍毁、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隙、矿坑涌水、井巷工程变形破坏、地球化学异常等和矿业活动相关并造成或将造成大家生命和财产损失地质灾难,根据其发生、发展进程和速度可分为突发性、缓变性地质灾难。 3.3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总图部署和地质环境条件,将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地质灾难影响范围作为评定区范围。 3.3.1单个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区应以计划采矿用地或
45、最终用地范围为基础。若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范围超出用地范围,则应该依据实际和可能影响情况,合适扩大评定区范围。 3.3.2矿区(多个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区,不仅依据单个矿山矿业活动影响范围,还应依据矿区(多个矿山)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整体影响,确定评定区范围。 3.4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内容包含:评定区内地质灾难、矿山环境地责问题及其现实状况;矿业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难可能性及危险性;矿业活动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难危害危险性;拟采取防治对策和方法。 3.5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分级进行,标准上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矿山建设规模划分为三级(见表3—1)。 3.5.1矿山地
46、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3—2。 3.5.2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依据地质矿产部地发[1998]47号文件要求(见第二分册)。 表3—1 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分级表 复杂程度 建设规模 复杂 中等 简单 大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表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杂 中等 简单 1.矿山地质灾难及矿山环境地责问题类型多,发育强烈、危害大。 1.矿山地质灾难及矿山环境地责问题类型较多,发育中等、危害中等。 1.矿山地质灾难及矿山环境地责问题类型单一,通常不
47、发育、危害小。 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改变大、相对高差大,地形坡度≥30度;年均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气温温差大,不利于自然排水。 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改变不大,地形坡度30—15度;年均降水量中等、降水较集中、气温温差改变较大,自然排水条件通常。 2.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较平缓,地形坡度<15度;年均降水量小、降水不集中,气温温差改变小,有利于自然排水。 3.地质结构复杂,新结构运动强烈,结构破碎带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改变大、地层岩性复杂或松散软弱层厚、分布广。地震基础烈度≥9度。 3.地质结构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不稳定、地层岩性较复杂。
48、地震基础烈度9~7度。 3.地质结构较简单,断裂不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稳定、地层岩性单一。地震基础烈度≤7度。 4.关键矿层(体)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和结构破碎带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含有较高水压,和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沟通,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4.关键矿层(体)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足含水层和结构破碎带富水性不等,补给条件很好;或关键矿层(体)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周围地表水体联络差,第四系覆盖层薄、面积小,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4.关键矿层(体)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结构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关键矿层(体)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周围无地表水体,基础无
49、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5.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极发育;岩溶发育;存在饱水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稳固性差。 5.矿床围岩岩石风化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溶发育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局部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松散层,稳固性差。 5.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风化程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低;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固性好。 6.开采不合理,开采方法不规范,数次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 6.开采方法欠规范,反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 6.开采合理,开采方法规范,无反
50、复开采。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通常。 7.矿石、废石(土)、矿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多、含量高、易分解和迁移,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大、危害重。 7.矿石、废石(土)、矿渣、矿坑水中有害组份少、含量低、不易分解和迁移,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危害轻。 7.矿石、废石(土)、矿渣中不易分解有害组份,矿坑水水质良好,对水土资源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影响和危害。 注:每类7项条件中,有2项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4. 评定工作程序 评定工作程序见图4—1。 5. 危险性评定基础要求 5.1矿山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定应该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