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马云飞(1995),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方向。-102-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关键部件柔轮的材料及制备研究 马云飞 朱彦铭 濮准印 郭 锐 姜晨曦 南京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摘要:摘要:柔轮作为谐波减速器的核心零件,在谐波减速器中易损性最高。本文对谐波减速器的原理特点、失效形式、柔轮材料、加工工艺、性能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此外,还对中日柔轮结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概述了柔轮的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并强调了这些关键工艺对谐波减速器性能的影响。为进
2、一步提升谐波减速器性能和寿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关键词:谐波减速器柔轮;材料;成形工艺;热处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P24 0 引言 减速器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之一,主要包括谐波减速器和 RV 减速器,结构精密、研发难度大。然而减速器市场一直被日本企业如哈默纳科、住友、新宝等所垄断。谐波减速器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单级减速比大,适用于机器人手臂等细小关节,因此需求量大,谐波传动可占机器人机械传动的 6070%。柔轮为谐波减速器关重件之一,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零件,其寿命直接决定谐波减速器的寿命。在工作中,柔轮受波发生器和外部载荷双重作用,处于循环弹性变形状态,易发生疲劳失效。同日本相比
3、,国产柔轮承载能力差、寿命低。尽管我国在架构、齿形设计、摩擦润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原材料、热处理和成形工艺等方面仍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国产谐波减速器的发展。1 谐波减速器概述 1.1 谐波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谐波齿轮减速器是基于在弹性薄壳弹性变形理论,应用金属挠性和弹性力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传动装置,由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三大部分构成。其工作原理为:波发生器内的椭圆形凸轮在柔轮内旋转导致柔轮发生椭圆形形变,使轮齿在长轴啮合、短轴脱开状态中切换。随着波发生器的转动,柔轮不断变形,实现轮齿的错齿运动,从而完成了波发生器与柔轮的运动传递1。谐波减速器有以下特点:(1)承载能力强,传动精度
4、高。相比于普通减速器的单啮合,谐波减速器具有弹性柔轮结构,在传动过程中两个齿轮同时啮合,啮合齿数可达 30%以上,极大提高了承载能力和传动精度2。(2)减速比大,传动效率高。谐波减速器的传动比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基本减速比为 30320,传动效率可以达到 90%以上。(3)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谐波齿轮传动装置只有 3 个基本部件,它的体积、重量约为普通齿轮传动装置的 1/3。此外,在传动过程中,柔轮齿只进行均匀的径向移动,啮合齿数多,单位面积载荷小,磨损量小,传动平稳。1.2 谐波减速器柔轮主要失效形式(1)柔轮筒体的疲劳断裂 柔轮筒体断裂主要分为两类,一种裂纹起源于柔轮齿圈与桶
5、体连接处的齿根区域,然后沿轴向延伸,进而以 45角斜向扩展;另一种裂纹出现在柔轮筒体与桶体底部输出法兰的过渡处,裂纹扩展趋势同前者相似3。这两种情况的断裂源通常位于柔轮厚度不一致的区域,因在外力作用下承受扭转应力而导致应力集中,断口处多为贝壳状条纹4。(2)齿面磨损 虽然谐波减速器的多齿啮合结构减缓了磨损,但较大的载荷,仍会导致齿面磨损,影响传动精度。为防止齿面磨损,除选择耐磨材料和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外,适当的啮合参数也至关重要,必要时还可通过变位齿轮来避免啮合过程中的轮齿互相干涉。(3)轮齿或波发生器产生滑移 当作用在传动装置上的扭矩过大或传动构件的制造偏差过大时,就可能导致传动构件的相对转动
6、,破坏谐波减速器的正常工作。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03-表 1 柔轮常用材料成分对比/wt%表 国标 牌号 C Si Mn Ni Cr Mo GB/T-3077 30CrMnSi 0.280.34 0.901.20 0.081.10 0.801.10 40CrNiMo 0.370.44 0.170.37 0.500.80 1.251.65 0.600.90 0.150.25 JIS-G4051 SNCM439 0.360.43 0.150.35 0.600.90 1.602.00 0.601.00 0.150.30 ASTM-A296 4140 0.380.43 0.751.00 0
7、.751.00 0.801.10 0.150.25 4340 0.380.43 0.150.35 0.600.80 0.600.80 0.700.90 0.200.30 这种现象称为传动的滑移。不产生滑移是重载谐波减速器的性能准则之一。(4)波发生器中柔性轴承失效 柔性轴承的典型破坏是其内、外座圈沟道表面的疲劳点蚀,特别是在椭圆凸轮的长轴处,因变形力和啮合力影响最大,可能导致座圈发生疲劳断裂。此外,高载荷和过载或高温也会造成沟道表面的点蚀。部分企业将柔性轴承的破坏作为谐波减速器的失效寿命指标。(5)柔轮输出端扭转刚度不足 由于谐波减速器是利用柔性构件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而柔性构件的缺点就是刚性差
8、,这就很容易导致减速器输出轴扭转刚度不足,限制其在高精密传动中的应用。2 谐波减速器柔轮用材料 2.1 柔轮对材料的性能要求 在谐波减速器的所有失效形式中,柔轮失效占总失效形式的 60%以上,是影响谐波减速器使用寿命最主要的原因。柔轮是一个薄壁壳体,其在工作状态下受波发生器和外部载荷的双重作用,处于循环弹性变形的状态,既承受弯曲应力,又承受扭转应力,很容易发生疲劳失效,因此柔轮材料需要较高的屈服强度。2.2 柔轮常用材料 目前,国内外的谐波减速器柔轮材料基本为中碳合金钢 Si-Cr、Cr-Mn、Cr-V 系列,主要为 40CrMoNiA、30CrMnSiA、40CrA、42CrMo 等合金钢5
9、。40CrNiMoA对应于日本 SNCM439,美国 4340,德国的 817M406,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较高的疲劳强度和低的缺口敏感性,是柔轮最常用的材料。表为各国谐波减速器柔轮主要材料牌号。可以看出,对应牌号中我国的合金元素 Ni、Cr 和 Mo 整体偏低,影响了材料的淬透性。同时由于国产原材料在夹杂物控制上仍有很多不足,因此部分国内企业选择进口日本原材料,配以自己的制造工艺。谐波减速器柔轮壁薄,在服役过程中承载反复交互应力,对钢质的纯净度敏感,一些细小的夹杂物极有可能形成裂纹源。如图 1 所示,在过早失效的柔轮断口形貌中存在贯穿壁厚长条状的 MnS,以及大尺寸的 AI2O3
10、夹杂物4;这种夹杂物破坏了基体组织的连续性,在正常服役或超载过程中容易导致应力集中,使柔轮过早失效。因此,柔轮在选材上多采用电渣钢,相比普通钢,钢质更纯净、夹杂物含量低、成分偏析小、各向异性和缺口敏感性明显改善7,适用于承受交变载荷的薄壳体零件。(a)Al2O3 夹杂 (b)MnS 夹杂物 图 1 疲劳失效柔轮断口上的夹杂物 微合金化的发展为柔轮组织性能控制及性能提升提供了助力。微合金化指添加的合金元素含量0.1%,常使用的微合金元素有 V、Ti、Nb、Al、N、B 等,这些微合金元素通常形成细小的碳氮化合物,通过析出强化以及细晶强化等方式改善钢的综合力学性能8。表2 为柔轮材料的微合金元素和
11、气体元素对比,可见日本使用的是 V-Ti-Nb 复合微合金化,而国产柔轮采用的V-Ti 微合金化,且 V 含量较高。在 N 含量上,国产也是低于日本5,9。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04-表 2 柔轮材料微合金元素和气体元素含量对比表 样品 微合金元素/wt%原材料 气体元素/ppm V Ti Nb O N H 日本 CSF 型 0.013 0.026 0.01 日本钢厂 1 11.2 91.5 1.51 国产 CSF 型 0.040.07 0.020 日本钢厂 2 9.2 90.3 2.16 RL40 0.05 0.016 国产某钢厂 10.3 62.7 1.82 微合金化 V 元素在
12、 1000以上会粗化晶粒,但 Ti、Nb 等元素在在 1150以上会阻碍晶粒长大。微合金元素与钢中的 C、N 元素结合形成难溶的第二相粒子钉扎晶界,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析出物逐渐减少或消失,晶粒尺寸逐渐增加10。3 柔轮加工工艺 在谐波减速器的核心零件中,柔轮的加工工艺最为复杂,主要涉及成形工艺、热处理工艺和制齿工艺。目前国内对于制齿工艺较为重视,主要的加工方法有再现展成法、慢走丝线切割技术、冷辊压净成形等。由于柔轮的筒体较长,柔轮毛坯变形量大,在成形时筒体易开裂,因此成形工艺难度大。同时,柔轮的热处理工艺细致,国内具体工艺主要靠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研究。3.1 柔轮成形工
13、艺 柔轮的成形工艺主要有自由锻、模锻和旋压成形三种。自由锻是将原始棒材加热到锻造温度,人为操控锻锤上下冲击,从而改变锻坯形状的成形工艺。“墩粗+十字墩拔+冲窝”的自由锻是柔轮毛坯最早使用的成形工艺。但该工艺依赖人工经验,质量不稳定,材料利用率小,仅适合小批量生产。模锻是一种高效的铸造方法,通过专用模具和锻模使坯料变形,获得高品质锻件。相比自由锻,模锻需投资大量设备,但高生产效率、机加工量小、材料利用率高、对刀具的磨损小。柔轮的模锻通常采用热模锻,始锻温度在 1050以上,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塑性,减小变形抗力,降低对模具的损伤。旋压成形通过主轴固定坯料,经多次辊轮逐渐施加压力,将坯料与芯模紧密贴合
14、,是制造薄壁筒形件的高效工艺方法之一,广泛用于航空、化工等领域。相较于模锻,旋压成形无需落料,保持了金属流线的完整性,更适用于薄壁结构柔轮。柔轮在切削加工中易发生变形,而旋压成形材料利用率高,切削量少,柔轮质量容易控制。目前对于有色金属,建立了旋压工艺参数对组织转变影响模型、本构模型、损伤模型等,但缺乏对黑色金属,尤其对于高负载、高强塑性的谐波减速器柔轮,旋压成形工艺和后续热处理研究仍未深入展开,留下了许多待解的问题。3.2 柔轮的热处理工艺 柔轮在成形过程中由于各位置的不均匀变形,导致组织差异和硬度差异。为消除内应力、带状组织,并细化晶粒,通常在成形后进行正火处理。正火温度约在 850900
15、,保温 23h。正火后的热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淬火+回火和等温淬火+回火。40CrNiMo 经等温淬火后显微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经 400回火时铁素体基体中碳化物析出,但仍然保持板条状形貌,这与贝氏体的回火稳定性有关;当回火温度升高至 600时,析出的碳化物逐渐长大,组织逐渐形成回火索氏体。经淬火后,显微组织为马氏体;经 500回火后转变为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但仍保留马氏体的形貌,随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其碳化物进一步增大且均匀分布,形成回火索氏体。但国内企业在柔轮热处理中仅关注硬度,而忽视了回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脆性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冲击韧性与硬度随回火温度变化的关系,以更全面地
16、评估柔轮的热处理效果。国产柔轮的晶粒尺寸与日本柔轮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解决奥氏体晶粒尺寸粗大以及晶粒尺寸不均的问题,可以采用两次淬火和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两次淬火不仅能降低晶粒尺寸,还能提高晶粒尺寸的均匀性,一次淬火后晶粒尺寸为 11.4m两次淬火晶粒尺寸达到了5.8m晶粒尺寸减少了近 50%,而且两次淬火过程降低了 P、S 含量在晶界上的分布,提高了钢的韧性。4 总结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谐波减速器的架构优化、齿形设计、摩擦润滑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原材料、热处理和成形工艺三个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原材料方面,国内主要采用中碳合金钢Si-Cr、Cr-Mn、Cr-
17、V 系列,与国外相比,存在合金元素不足的问题,尤其是 Ni、Cr 和 Mo 含量较低。热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105-理方面,采用淬火+回火和等温淬火+回火两种方式,其中对于晶粒尺寸控制,两次淬火回火工艺显示出优势。在成形工艺方面,自由锻、模锻和旋压成形是主要方法,其中旋压成形对于保持金属流线完整性具有优势。然而,目前柔轮热处理研究仍以硬度为主,对于回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脆性问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参考文献 1M.H.伊万诺夫.谐波齿轮传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2 Li F,Li X,Guo Y,et al.Analysis of contact mechanical ch
18、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parts in harmonic hear reducer J.Shock and Vibration,2021,2(3):1-17.3 Jian L Z,Wei Y.Failure analysis of a flexspline of harmonic gear drive in STC industrial robot:microstructur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452(4):1-7.4 赵 海 东,胡 佳 丽,张 朝 磊
19、,等.谐 波 减 速 器 柔 轮 的 疲 劳 开 裂 失 效 原 因 分 析 J.热 加 工 工艺,2021,50(22):162-164.5 张 朝 磊,魏 旸,方 文,等.谐 波 减 速 器 特 殊 钢 材 质 柔 轮 的 组 织 和 力 学 性 能 分 析 J.材 料 导报,2018,32(16):2842-2846.6王敬忠,李科元,刘阿娇,等.40CrNiMo 钢国内外研究现状J.钢铁,2018,53(5):1-10.7彭龙生,刘春泉,周浩,等.电渣重熔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22,1(9):1-28.8 Esterl R,Sonnleitner M,Gsch p
20、f B,et al.Influence of V and Nb micro-alloying on direct quenched and tempered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sJ.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90(9):1-9.9王洋,王欢,张朝磊,等.谐波减速器柔轮用特殊钢 RL40 的组织特性J.特殊钢,2021,42(3):76-78.10 Fang W,Zhang C,Gou F,et al.The effect of micro alloying elements(vanadium,titanium)additions on the austenite grain growth behavior in medium carbon steel containing nitrogenJ.Materialwissenschaft und Werkstofftechnik,2020,51(2):230-237.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TB20231703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