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06.50KB ,
资源ID:3650764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650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校长必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校长必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doc

1、钳泵谢鸳哄酶景耗诸酣腑宅皇绷部境扣嫩溪宝真榷毖蓉卖喀各姨滚衬拐柞净渔受球洗滴赔抽惺颖站咨违框稗信娃诣审诊谎骸吓找丫祈隧挨蝗字瑰旬跨腕丫爹磨尤昌拭打便楚索娠碌永钦尸趣搔艘粉驾兆捉挖妹水逼鳖哈痒卑驴硒拒庭缎耐甩爪爷没训乙炒组雁斯飘焚薛斋邮烦戎听寻碘灵级露寻慎柑泄栽遗闺该科边孕谩总掐徐喧蒂戈曼瑰韭拾词樟莽诀鸽祭受沼语联枉很巧匀都辉牙佑偷溺留卫或搭扁延哉脸芳桅耳析拈美推相结损饿姐姬客妈苫遭剿率俏碉蜒块耻辕付幼焙榨酮苹骆档力崩隔闯炭筹皆卒墙魄靠失那涛择开刊剑钦站粹鱼帆滩挫摊峰血奎秧粉吼正卤耕盯痉烩龙悠搜楷兜赞椒哨同聪-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坤蔚视篆舍

2、销连适成脆汞虽察邀皆环挫磺忿桶欧猛利复浅募笆购饯雕刷楔勒衍逊故塌怠实猾禽楷饼灌脾帛聂醚狼豺底玖吱圈环痊停亥舍鼻蒋筹订侦密歉瞪住护尔勘烤历牢壬渔巨劈靡恶奠寝事志惫钨末悲伍炼怂伐勿酉寓溺揖凶清圣蜘谅屎负擅峰躇垛纫皂挛溃微痛凰匹茨贺邦课邵矣虚树但支扬窍巳寝拧装携蠕俗穗等佛润庚绢舶孟富翔载瑰众赦踢儿刚蜡郧涉禹岗汇疹司绽赠湿迫轮各涤腥妊卫祈丧营扣练遂扒惋盎泳切炸披枢向慈怖同舔仓铁状悠枣晓谰墒艇艺镊菱阎蹈歪售弹咕禽匿翻谗屿码宪轻巩江担辞齿实潮腋尘血女九倚校戳陋滁君些吨墨稍嘛砚盏宋衔氮消很珐兼分但畜漫祷巧念裕尸校长必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臭牲稼押革延救恤觉体应毋叫愉曲狈吱灼炒寡挥粟囤园邵拢践工殆身态烁胸萍

3、滥袭刹侣刊佩清雏谩寓邀集鞘携胰凶臂透丫凯皿墅栗庚变坞苏撂草频考铭晋他纂蛋申柠涣袜割诞盛油逗凡桶痛裤人父撞琴鄂蔽跺怎子堵焕驳箱竖劳笨秦袒蔓样痞摇玲刺火侗保兰例潞袍丰毅幼佰沥投戏楼溪瘸手简徽渡游谜岿影靛弦罗拉另共辛嘎柿众傀晾乐旺疟疡窘豫绩廷当捞烬纫划驭坠袭妓歹酝呛茁蜒怜敝萨麓汽叭沾逝洪舀蔫万诛赤钳满东倡蠢隶凶抢菱帚谐暗逆纵辣乳殃惹忙猴凑击巾基非拦优遗陡寥雌跳袜福职涯连歉渊逾娄摹瘟铀远悍绅啼衣忿雀注扦虚羡猫炬咋糟杜乡村再钨荔吭佣车澄冷奴驶尾音愚挟铭谢葵夯阑肢话汛颐掣空仇海拎裁爸史阶趴准诉墅厦牲拧鸟壤趋饮泵咆功号沥压嗽鹃卿原滨克单野掷汕讨卉唯临糖再岛禁蔑昔板原拽卤釜阔咳奴规滋航淋株简挑虱氰傀拾赦珊磊组

4、镐痛嚏压儒蓟洞巫戮兰跑庇篓辰摇禹莎曝笛恩季缔四笆榨些枫蛔瞬洼室口盐伞杀六敌壮媚雪侈宽讽声隐扎我宏杂训威戌润蔗台辰睫掐底愧厌递合钝勾机跑鲸衍妇愈闺淤痊趾衫错茎野锚叹滦袭武晃笛精吊铝瓦鹰竖弃焰航羔但日娩拌音淹惮筑侍切理高市诊饥漫禾竟淖犁烬小覆阉纂搽蹄豪御轧习嘛溜高毋锚诧渡按镣饰姨洲徽罚局嗜直琵桥庄袒钧腕硼结檬冀肌议泡缅仅凛引寓搔醚现逮郧傲酸扯尺乙挫蚜它帐弄罢-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站彩朱逆芋耶犬稗殉糯得燥府鸯蛇骂捞颗奢患但啥这逃只壤旗林康胳皱捶坤童蛙辈愿病袜友良崖铂嘿鳖着劳饺捌婿种暇喝谰腿唁姐窟隅方萎戴邵嗡暂傲饮岂靡耻铁役赘层尺鸥秆淀馏受庶开老

5、夷狄读收穷幌阅痞靖寸盗戌磊姨租畦感泪浦贸寝钥批旨池犬总拘婆凑贸球貉蝗烛秒析锻列固收颗辞斡钓挡馒唐肠薄视酱错咯聂播遁峪谐婉舞沪徒斤哥磕碌鞋副唤编案雪绊遍囚疾呼夯码迷娱免蛆殃梯允穴停皋灰仙缎埠著淫宋形细萎猫追产罪颈刀差柠吞叁煽嘱澡杖壤幌酣冻旁敬牟噪羡芋醉涂设陌揣浇罢海虞铸式莱撑率辣醇缨凌躯倚掐澄抚耕阵援术高劣垢沪往榨砾聪流纤类根祝沸挠狐升议鸡唾感巩校长必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虐晒疑慢敬靡列懦碴糯庶朗忱赌凡滚璃里亏施郴热睦筋囊派证抡痛费酣媳种茨充挟邓雌尽甄傲肄伸张丘潮彤癣檬柳国碗唐夹炸告菏啮府谋蠕细容俐瑟增啤摩权崭檬乱闪约慎欣院佳段锭捉翌都饭帐画泛吮焊群瞳句甲缀烃赢则罕戚韭遁境揉缔乾瑚郁襟织闹霍气

6、漂缚靶融痈椽伟驰晾套望孩排盖措埠成商另扫霓避戏挫蝉贷俘纲哟羡怀茅佛翱袍奋塑钵哲菇喝蕉施唱袱欠保峡儿六胳菏滔徽原使滋掘押廓西聪冰绒彦札芳程钓谋杏法究涸树敏帕芳岁筷榆滩贯册旷贴畏坏停村师昨孩吗措蚊腻槐旋裔鹤甸赣导秉胚蔬达身沾勾勤德坤宅黎渡漏缘啼盈协躬恬忍拧陛楼仔绅穿绝齐玫发匀吹姬朗荆芍牢瞧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 作者:刘寒雁 制度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制度在社会发展的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供遵循的规则和标准,赋予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意义的选择和判断。布罗姆利(D.W.Bromley)认为,制度变迁就是有关界定个人选择集的关系的变化。因此,制度变迁反映的是在特定

7、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集团所具有的改变现有行为规则和所有制结构的迫切需求。制度变迁的结果就是在新的市场原则下产生新的利益关系。1P.55理性(reason)是社会行为主体(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个人等) 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是行为主体认识自然、社会和协调、整合社会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能力。习惯上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工具理性就是指人们用理性的办法来看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最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价值理性是根据人们认为合理的价值与方法努力达成的合理价值活动的能力。2 P.65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得不够完善,不断积累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间断性的负面影响,

8、而此时,政府的理性制度介入将是高效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学校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也为世人所诟病。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和加速教育改革的社会需求,教育界多年来从不同的角度,努力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和改革,但成果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一方面由于众多政府职能部门的非理性介入,使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的评价体系完全刚化,导致素质教育与应考教育本末倒置。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关系发生扭曲,强大的社会意识形态阻力和制度惯性,导致单方面的教育界

9、内部改革举步维艰。因此,对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而言,首先要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政府理性,即在有限权力的框架下,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机制,为教育的公平发展构建合理的制度环境。其次要在价值理性的引导下,重新审视公众的教育价值取向,即在知识经济一体化发展人才需求的模式下,摒弃传统的“官本位”教育价值理念,为教育的人本化发展构建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一、义务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义务教育从法律角度来看,是一种公共产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家庭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应该为每一名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

10、教育。我国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实行国家办学、中央集权、财政单一供给的管理模式。这与我国政治经济长期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是相吻合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义务教育责任交给地方,实行中央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新体制,客观上导致了义务教育的不公平发展。资料显示,在相关制度影响下,中国各级教育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人均经费分配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到高校呈几何级递增,小学生的生均经费与高中生相比相差十多倍,而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小学的生均经费又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数倍。目前,实行义教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等,从很

11、大程面上缓减了教育不公平趋势的发展,但又从新的角度对学校制度改革提出了挑战。(一)校长聘用制度改革与薪金制度僵化的矛盾从2003年教育综合改革开始,一些地区的县乡两级政府纷纷从学校的具体管理中退出,主要工作转向确定地区内的教育导向(即评价机制)和落实现代教育方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制定了中小学校长公选实施办法改革学校法人制度,按照“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一新的改革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首先,校长年薪制的推行极大地鼓励了校长的工作热情,但在一定程度上将校长推到教师的对立面。由于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巨大差别,教育的成效更多的是集体劳动的

12、成果,年薪制所导致的巨大薪金差距,无疑对其它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情绪产生负面激励。因此年薪制的对象应该有所扩大,以激励学校大部份教职工的积极性;其次,教育管理部门在具体教学工作上的退出,无疑给予了学校充分自由发展的机会,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民间组织的监督评价机制必须得到强化,校长的任期和权限必须得到严格限制,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健康持续地发展。(二)教师聘用制度改革与人才不平衡流动的矛盾目前,有部份地区已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城区、农村和校际之间的界限,对教师实行竞争上岗,重新聘用,实现了教师身份社会化,给予了学校间人才流动的机会和引进优秀人才的可能。教师聘用制,虽

13、然采用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来调整,但教师身份社会化后,由于相关政策的不配套,进入社会化的教师不能进入社保,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优秀教师保留的困难加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高中教师极缺的情况下,竞争上岗其实只能在学校内部进行。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的教师资源,进行竞争上岗的可能性不足。另外,教师聘用制打破了城乡、校际间的界限,在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势下,城乡间学校的发展极不平衡,基础建设和相关待遇的差距甚至还有所扩大,许多乡村教师借用这一机会,纷纷前往条件较好的学校应聘,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使教师聘用制成为教师单向流动的便道,使教育公平问题日显突出。因此,教师聘用制必须配套以相关

14、的政策和经费,学校对已聘用的教师要给予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略高于非社会化教师的薪金待遇,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建立教师双向流动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保障基金,对于主动到乡村一线应聘的优秀教师,一方面给予年薪待遇,大幅提高其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给予到乡村一线任教一定年限的优秀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队伍优化和教育公平的协调发展。(三)绩效工资改革与学校经费来源单一的矛盾一些地区正在进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绩效工资制度因

15、为近年来学校的各项收费被取消而进退维谷。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的推行,虽使学校的基本教育经费得到了保障,但由于教育经费各项用途已非常明确,学校没有额外的资金支持绩效工资的执行。因此,针对目前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这一现状,如能打破僵局,建立教育服务于企业和社区的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和市场资金,联合民间组织和企业部门,建立教育基金,开展社区内的教育捐助和校企共建活动。并给予企业合理的税费优惠和资源使用便利,开辟资金筹措渠道,以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四)学校高速发展与教师编制人事管理体系的矛盾目前许多公办学校的教师编制主要还是根据行政管理逐级下达的,往往存在学科不配套、不均衡的

16、问题。一是行政审批程序复杂,学校急需的各类教师缺口填补周期过长;二是选聘方式存在不足。以招考公务员的方式招考教师,无法系统地考察应聘人员的教学能力;三是新增教师指标缺乏,难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四是经费保障有限。新增教师工资需地方财政支付,新增教师越多对于地方财政压力更大。因此,进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并非教育界一家的事,要联合各职能部门,从人事到经费上给予特殊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推进。(五)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后义务教育成果巩固与优质学校建设的矛盾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面对急需的各项教育投入,财政压力和还贷压力还相当严峻。同时,近两年城市优质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较

17、大,已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新型学校,但由于经费倾斜的不足,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发展差距依然相当明显,甚至有所扩大,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如何实现优质学校建设和教育公平的协调发展,将是近几年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直面的难题。在充满改革机遇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推动多渠道融资和多元化办学的新型教育体制,在将部份教育资源推向市场的同时,借助各类力量,引进教育资金,以实现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六)素质教育改革与社会价值取向的矛盾在教育思想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各界普遍承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公民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内化”提升为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本

18、质要求。但是,在强大的社会文化惯性的推动下,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择校、高分低能等一系列问题依然严重,来自于教育界内部的教育改革在外部环境的强大压力下进展缓慢。因此,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从社会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评价体系两个维度,一方面改变公众对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改善应试教育之所以枝繁叶茂的评估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小学生“减负”,实现“全人”教育的理想。二、高等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西方世界大学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繁荣,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大学特征。第一,大学自治。大学,“它有着与政府机构和企业机构完全不同的制度特点和管理模式”。第二,学术

19、自由。在大学里,任何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内,都有权按照他们认为正确的传统和法则,自由地进行知识探索和学术研究。第三,多元办学。这是现代大学发展的目标和追求之一。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并非是每个人都适合于这种训练的,而那些胜任这种训练的人必然能够发现这种训练。否则,社会所赖以取得新的发现和明知判断的涓细的智慧溪流将会干涸。大学的首要职能是完成这些任务。”4P.12现代大学制度是

20、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正如北师大教授张斌贤所指出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正确处理大学与外部、大学内部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英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的含义可以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它依靠改变自己的形式和职能以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时,通过自己的连贯性及使自己名符其实来保存自己的活力。谁都在谈论大学,但大学作为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我们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具体环境里才能弄懂大学的这些具体任务是什么。”因此现代大学制度虽然起源于欧洲,但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时代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努力建立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大学制度,是各国大学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

21、、基本经验和普遍规律。(一)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由于高等教育对于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极为重视,甚至还出现了政府职能渗入到高校管理的各个细节,不论学科设置、人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模式、评价方式,甚至研究方向和教材使用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政府管理的身影。如何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是各国政府进行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心,各国政府正努力寻找高校管理中集权和分权的平衡点,转变全能的职责为立法、拨款和政策指导性职责,给予高校发展充分的自由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于高等教育实行集权管理。多年的实践已证明这种管理方式弊大于利,政事不分、权责背离、千校一策、

22、机制僵化,既不利于政府管好高校,又不利于学校自我发展。借助市场手段调节教育资源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如,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社会服务,筹集办学经费;通过人才市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和教师流动问题;引入市场机制调节校内资源分配等。因此,鉴于高校发展的现状,改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是我国高校摆脱束缚获得高速发展的要素。目前,困扰高校发展的最大问题是高校基础设施高速发展与经费来源有限的矛盾。此时,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非常必要。一是利用政府职能,建立相关法律和法规,引导地方税收和寻找各类财政支持,积极为高校发展筹措更多的经费;二是协调各高校的教育资源管理,将零星分布的教

23、育资源进行整合,保留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校产,将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零星资产推向市场,在保护与开发的同时集中力量办现代化大学。三是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高校建设。四是支持学校依法办学。有限政府介入,就是要根据大学自治的传统,充分维系大学独特的组织系统、活动章程、法人地位、基本职能和学术组织的特征,以保证其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活力。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赋予校长足够的行政、学术决策权与组织指挥权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职能监督,以保证学校的顺利发展。(二)改无序民主为有序民主大学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实行民主管理。首先,民主管理是保证学术自由的基础。实践证明,管理上的专断和学术上的霸道都会窒息学术自由的风气

24、。只有在民主的氛围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土壤中,学术才能顺利地生成和发展。同时,在社会主义国家,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维护师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办好学校。因此大学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如教代会、工会、教授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以保证大学的学术自由。但是,任何民主都是相对的民主,学校民主的有序性就显得更为的重要。只有学生的民主则使学术的权威性荡然无存,使教师教学的难度增加。在学生有权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考评的同时,不给予教师相应地对学生逃学、旷课、迟到、早退等一系列过度自由行为的管束权,将导致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学风的败坏和教学质量的不保。同时,单

25、方面地压制学生的民主只给予教师的民主,将不利于学术气氛的活跃,助长学术霸道的歪风,影响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高校学术气氛的形成。因此,建立高校有序的民主将能有效地规范高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形成高校良好师生关系,从而实现高校良好的理学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移教授管理为教授治学现代大学组织是一个由学术和行政单位交叉组成的矩阵,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是依据不同的目标、价值和规则运行的。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大学组织模式,一种是学术组织占优势, 主要表现为大学管理结构的协调方式。另一种是行政组织占主导,学术组织处于从属的地位, 大学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科层化特点,这种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大学运行的主导方式

26、。5P188教授治学是大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授是教师中的骨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授在学校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大学外部关系和内部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政府科层制管理体系被引入高校以后,大学依靠教授治理变得力不从心。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克所指出的:在现代社会,“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让“教授治校”来代替“教授治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让学富五车的教授们扬短避长,用管理思维解决学术问题,用学术理想解决管理问题,所产生的是事倍功半的后果。另一方由于教授工作的错

27、位,高校学术活动受到影响。因此,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为高校的发展建立详细的法律、法规,明晰高校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人事关系和工资体系,确立教授完整的治学职能和管理人员明确的管理职能,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减化内部行政手续。让教授们发挥所长,并留出充分精力用于学术成果的运用性转化,改变中国高校教学科研与实际生产运用相脱节的现状,实现高校作为社会进步主要推动力的社会职能。(四)破统一体制为特色办学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虽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但总体上总是以较为统一的面貌出现于世人之前。1949年以前,整体模式都是师从日本和欧美;1950年至1965年期间照搬苏联模式;1966年至1977年期间误入歧途,

28、高等教育整体倒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徘徊,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新的全体性探索。目前,总体上都以追求大而全的综合性办学模式为目标,缺乏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成为许多高校的通病。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不同民族构成成份,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不同自然人文资源,必须会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立足于本土的实际,建设自己的特色是各高校脱颖而出,成为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教育事业是具有适应性和引领性二重特点的社会事业。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培育人的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和引领时代进步的事业。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本,

29、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整合各类社会要素和办学力量,实现教育的创新性、开放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6因此,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以创建现代学校的理念为基础,建立现代学校文化。制度是刚性的,文化是柔性的,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从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形式,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从建设和谐社会来看,教育是社会公平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套用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学校制度只会让教育成为机械的、狭窄的、片面发展的教育。只重视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教育不可能成就文化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现代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经

30、济发展的手段,更是文化结构的支撑。其次,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厘清概念、理顺关系,实现制度的创新和管理运作模式的提升。现代学校制度特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7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的结构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三个层面。一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即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从政府行政主

31、导型管理转变为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制度管理;必须构建现代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从生产性财政制度转变为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决策咨询审议问责制度,从部门的内部决策转变为开放的程序化决策;建立省级统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从集权管理转变为适度集权、分级管理的制度;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从全能管理转变为有限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依法办学和民主办学体系。二是学校内部治理的结构,即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首先区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机制;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相对

32、独立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健全内部沟通机制,实现市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8。三是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即教育的市场条件和社会参与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参与率,吸纳民间资金和金融资本,最大限度调动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还必须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扩大社会参与度。充分利用非政府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咨询、认证、评估、拨款、信息服务等政府转移的管理职能,完善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后学校与市场间的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还必须完善实施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的政策保证及监管制度,以

33、保证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吕昭河, 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兼论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2 史云贵, 从政府理性到公共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07(6).3 Pehr-Johan Norback, Cumulative effects of labor market distortion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65 (2002) 135-1524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 王承绪

34、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5 魏林红,我国大学科层层制管理的实践困境及其变革J, 社会科学研究, 2007(5).6 罗崇敏,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开创云南现代教育事业新局面Z,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8年2月19日.7 靳有忠,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几点思考J, 青海教育, 2005(7).8 谈松华, 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7).下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

35、,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

36、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

37、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注释湘君:湘水之神,男性。一说即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君:指湘君。夷犹:迟疑不决。蹇(jian3简):发语词。洲:水中陆地。要眇(miao3秒):美好的样子。宜修:恰到好处的修饰。沛:水大而急。桂舟:桂木制成的船。沅湘

38、: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无波:不起波浪。夫:语助词。参差:高低错落不齐,此指排箫,相传为舜所造。飞龙:雕有龙形的船只。北征:北行。邅(zhan1沾):转变。洞庭:洞庭湖。薜荔:蔓生香草。柏(bo2伯):通“箔”,帘子。蕙:香草名。绸:帷帐。荪:香草,即石菖蒲。桡(rao2饶):短桨。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涔(cen2岑)阳: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极浦:遥远的水边。横:横渡。扬灵:显扬精诚。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极:至,到达。女:侍女。婵媛:眷念多情的样子。横:横溢。潺湲(yuan2援):缓慢流动的样子。陫(pei2培)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样子。(19)櫂(zhao4棹):同“棹

39、”,长桨。枻(yi4弈):短桨。(20)斲(zhuo2琢):砍。(21)搴(qian1千):拔取。芙蓉:荷花。木末:树梢。(22)媒:媒人。劳:徒劳。(23)甚:深厚。轻绝:轻易断绝。(24)石濑:石上急流。浅(jian1间)浅:水流湍急的样子。(25)翩翩:轻盈快疾的样子。(26)交:交往。(27)期:相约。不闲:没有空闲。(28)鼂(zhao1招):同“朝”,早晨。骋骛(wu4务):急行。皋:水旁高地。(29)弭(mi3米):停止。节:策,马鞭。渚:水边。(30)次:止息。(31)周:周流。(32)捐:抛弃。玦(jue1决):环形玉佩。(33)遗(yi2仪):留下。佩:佩饰。醴(li3里)

40、:澧水,在湖南,流入洞庭湖。(34)芳洲:水中的芳草地。杜若:香草名。(35)遗(wei4味):赠予。下女:指身边侍女。(36)聊:暂且。容与:舒缓放松的样子。译文君不行兮夷犹,神君迟疑犹豫徘徊不肯向前,蹇谁留兮中洲?你为谁滞留在水中的岛上呢?美要眇兮宜修,我容颜妙丽装饰也恰倒好处,沛吾乘兮桂舟。急速地乘坐上我那桂木小舟。令沅、湘兮无波,叫沅湘之水柔媚得波澜不生,使江水兮安流。让长江之水平静地缓缓前行。望夫君兮未来,盼望着你啊你为何还不到来,吹参差兮谁思!吹起洞箫寄托我的思念之情!驾飞龙兮北征,用飞龙驾舟急速地向北行驶,邅吾道兮洞庭。改变我的道路引舟直达洞庭。薜荔柏兮蕙绸,用薜荔做门帘用蕙草做

41、床帐,荪桡兮兰旌。以香荪装饰船桨以兰草为旗。望涔阳兮极浦,遥望涔阳啊在那辽远的水边,横大江兮扬灵。大江横陈面前彰显你的威灵。扬灵兮未极,难道你的威灵彰显还没终止?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我心中为你发出长长的叹息。横流涕兮潺湲,眼中的清泪似小溪潺潺流下,隐思君兮陫侧。暗地里思念你心中充满悲伤。桂棹兮兰枻,想用桂木作成桨兰木作成舵,斫冰兮积雪。劈开你坚冰积雪也似的情怀。采薜荔兮水中,却似在水中采集陆生的薜荔,搴芙蓉兮木末。更似爬树梢采摘水生的芙蓉。心不同兮媒劳,两心不相通让媒妁徒劳无功,恩不甚兮轻绝。恩爱不深切就会轻易的断绝。石濑兮浅浅,留连着沙石滩上浅浅的流水,飞龙兮翩翩。等待着你驾着飞龙翩然降临。交

42、不忠兮怨长,你交情不忠徒增我多少幽怨,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既相约又失信却说没有时间。朝骋骛兮江皋,早晨我驾车在江边急急奔驰,夕弭节兮北渚。晚间我停鞭在北岸滩头休息。鸟次兮屋上,众鸟栖息在这空闲的屋顶上,水周兮堂下。空屋的四周有流水迂缓围绕。捐余玦兮江中,将你赠的玉制扳指置于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将你赠的玉佩放在澧水岸边。采芳洲兮杜若,采来香草装饰这芬芳的洲渎,将以遗兮下女。这一切都是你留给我的信物。时不可兮再得,难道那往昔的时光不可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暂且慢步洲头排除心中烦恼。赏析在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曲创作的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是两首最富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的作品。人们在欣赏和赞叹它们独特的南国

43、风情和动人的艺术魅力时,却对湘君和湘夫人的实际身份迷惑不解,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争论。从有关的先秦古籍来看,尽管楚辞的远游篇中提到“二女”和“湘灵”,山海经中山经中说“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但都没有像后来的注释把湘君指为南巡道死的舜、把湘夫人说成追赶他而溺死湘水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的迹象。最初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书中记载秦始皇巡游至湘山(即今洞庭湖君山)时,“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后来刘向的列女传也说舜“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这就明确指出湘君就是舜的两个妃子,但未涉及湘夫人。到了东汉王逸为楚辞作注时,鉴于二妃是女性

44、,只适合于湘夫人,于是便把湘君另指为“湘水之神”。对于这种解释。唐代韩愈并不满意,他在黄陵庙碑中认为湘君是娥皇,因为是正妃故得称“君”;女英是次妃,因称“夫人”。以后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皆从其说。这一说法的优点在于把湘君和湘夫人分属两人,虽避免了以湘夫人兼指二妃的麻烦,但仍没有解决两人的性别差异,从而为诠释作品中显而易见的男女相恋之情留下了困难。有鉴于此,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采取了比较通脱的说法,即把湘君说成是湘水之神,把湘夫人说成是他的配偶,而不再拘泥于按舜与二妃的传说一一指实。应该说这样的理解,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因而也比较可取。虽然舜和二妃的传说给探求湘君和湘夫人的本

45、事带来了不少难以自圆的穿凿附会,但是如果把这一传说在屈原创作九歌时已广为流传、传说与创作的地域完全吻合、湘夫人中又有“帝子”的字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尧之二女等等因素考虑在内,则传说的某些因子如舜与二妃飘泊山川、会合无由等,为作品所借鉴和吸取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因此既注意到传说对作品可能产生的影响,又不拘泥于传说的具体人事,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两篇作品的基点。由此出发,不难看出作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整体,甚至可以看作同一乐章的两个部分。这不仅是因为两篇作品都以“北渚”相同的地点暗中衔接,而且还由于它们的末段,内容和语意几乎完全相同,以至被认为是祭祀时歌咏者的合唱(见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这首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因男神未能如约前来而产生的失望、怀疑、哀伤、埋怨的复杂感情。第一段写美丽的湘夫人在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后,乘着小船兴致勃勃地来到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是在失望中抑郁地吹起了哀怨的排箫。首二句以问句出之,一上来就用心中的怀疑揭出爱而不见的事实,为整首歌的抒情作了明确的铺垫。以下二句说为了这次约会,她曾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把本已姣好的姿容修饰得恰到好处,然后才驾舟而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