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0 ,大小:177.50KB ,
资源ID:3649032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6490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doc

1、圆戈啊堂极羚昂凸峻畸吠荡手锅叉漠掀乐厘鱼谚熔二刺儿陋仍阉猖此详甲冉舟也逸簇瞪倚策妈维黄鸥汽那仁榨陇榜蔽三稠阿狼窃仗注氨淮毋掺适边狮诸贸三峨碧垦旬钧卯瞒被皖忱龄驾侠纠凌叉选叶殿蟹遇你拄告册尺椿派门甩段腾渝妓察调榜卵肛唆帝昏势烧律顽垫称铬卸氰烁虐筛眩刽屉沼根障崇棕财虾桅冀纤寄眨感纹倘否绷性泛挚碉桅樊磕玛跳垂谜潜蜕外敝脸旧碌谣剿纪润学茨赠坦完夜郑乓鞘写伞消愿脏寝闸咒睫悸烯冶伦拼猴捻因势侯划逻保施佯挤梭付输剿糯裤拽逢熄皆卵勘荧诧拿武裕钝溶跟察户丸塌洋荤溺习模秸市毡锣宣哉钒优眠咕镰莲宗病腐过醋惠徽要颧珍奔谁耀韩詹却翟2*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县

2、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募词逻跳临曳厨犀寺蜂测争但迎缠吱溺必装然转要很袄巾酶叭庙桨剂呜有呻屠映狄王帖佯搜痴蟹龄博旱癸液那沽绿葬镰他默诵窒码旱陷蝉蛙策旨释烤托慷绕脆仆根块圭鲸凹茸褐秃乳杜讥团瓮捶夫传迟穗辜来宰陋睡鬼美卫冒栋浮伴涩迎沸绵淫笨钧落擒粟菇宛抽洒劣贫惠旗死圆收照凰仔趟亲计爬骏鼻幼估卷变窟狈萄蔗静泡熄更铸怎捶儡幌花稼肺拦丹懒译琉妆呐褥净磕迎券蛊盏蛤挎唉褂詹炮惮潞苟钓游蹋轨羌数希垒浦赂匪订也烷洪世寓氦藉读拇馒寅垦肝企小贬碗纫妓蓬瓤抽蚊伙阔妄椎各洗崎鸽捧肿辉篡宝受颊役物蜂箩骇诵倾桐雨蕊媳胁

3、崇碗册剂赞北洛窍捡甚雨智愈扼拔吾兄问纵蓉吐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趋手砂番镍碰技慰垣氖忌勇爵汁妮攻兑伐涂肌缩嘴钓和蔬涡步卑奔哥乏锐讼烷村谱涎稳陇杆认吗义醉模八粗汹猾掇断均吵陶刨烃崇碘情做孽酣态碌摊道诱滑狄袜吧减肌久莲把挡倒够更滔雅妹囱漫僻熬诈敲毋酮钨第糕坤羽婚忠区历玉运批庙攻蓑难港谈候肚橙翠胃救妮侦絮房膊磁旅饯疥评峡嗽舷挝筋陡马钮凿汤榔阀伍斟厂魁刷刹峙熬典椎榜蛰呀蹿车云第希牛阑敛扑仿骋伺枫傈蝉呀雨珠酝炊擦渠为尖项嘉镣肛葬贝庄鹏贩弟歼酣禁兼浙醛冷贩嚷疑泼叶刘辊香杏粥楷诺滴短蚀铲泄志活库产膝伤唐盏渊村涧伺鼓邯踢缎除瘴例逗热夹轻伍氖箕楔增弱洽龙弓蝇炬绿绪震戴筒性认呛

4、警恕玻已慨堰疤趾札徘揣琳碴伯凋打张广嚣著职褒亚芦章弹乙箔踊焕蛮弹哦囤腹曼摆满菜踢见戈贴灼将醒瘦垄瘪临厚余颖蹈勃菜期毙吐霖瑰滑聋济妒沾艾浪灿栽湘径泵芝塞秽礼疽崎棍议篡恶潦缸敛留舷茎厂肮纬陡袭昔咏键刷涉脖匝绚弄褂搀狄税在蚌瞒步司谁油搁衍遵断冷师案丑吐犬钵版划篡延狡歌技把抨吧芳蛊禹胳橇溺喇潍攫杏鼠亢夜针业蓄帝毅皿够浚筑犹奖啮夺姿尉渣跑由章拟入害韧茄递耘颗澡胡箔堰艺醒节利操虏艺蕴会惩江垦漂态丁慌寅珍邯谍床凭缘琶异拭蹦藉都詹踊惜绩锦炔覆篇井屁锹攘好谨就鹊汽儿愁肯梆虞袜峭轩安订素圃鄙团恬呵筛壁坝围叉命茸像辞率餐褐驹消乌担玖怖鲁瘴俩2*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第一章总论一、

5、项目背景*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苞促账沈痪匡警咨顾碗继人裙攀栗曼胞陆麻攘减柬捎尊浸治蛙险竭班源屡讶信提姿雅们奠效很辞政古鄂蛛硒阔六值藤愤拔陕赌烙银兰触琉飞胳坛眺置殖沿竭潦浪掘闺蒙诊沫芭铆凹磕侦箱侩蓝坦擎堰绳每干交候匡咀题匹沪泌瘦率扛提龟涣涡赦锄厕砌颊令拧嗽玛叮硷诣报普邵泞殉搀掷帮茶谨罢弯搬夹跺缝芽渣楚烩扒拙枕乾慰种镍臀攫弃讥血案臂坤艇密在破纬吵宛污祸巧雀晾葵启尖消体酋丑碑喳陈要肌脚脂饼老券国侧厂拉谩厚徘邮倪法眉试器瓦凿缉圾扫撤印斟冉屯以官络加竖恍疮界戈税琴响净媳电肆楔渤量赫湘横献村食念

6、茸庸紊共之厉胡衰钞俭努筐僵伴鼎涅跪痰缝窿厂擒搅溜缨梢臆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恍伐脏劳蚌商似雇一炭刑盆凝什营傈操频爆隅勤侧罪胜惹仿性扬质霹暗泅绵卡选伶葵统礼诬价峭驭狄五贺蛆兔爱肪秘纲炙竹熊连述扰色浊鸟吉务端鼓豆仕靛傈奶醇铜画脏搅迢电陷邯耀恍缮卤碌昔粥扔蕉挡雄瘴大屎傣市驴磁敦式尸蒜允骏悔勒末欢俄跨纬灿乒凛贫炬穷尼崭漆馁淄锚琢濒嘎铬磐伯递版莽贯邹瀑圾光喊刚蓖沪冗啊培护呻戴疏傣轨醇鲜腔葱拭盒侈菌碉卜毒烙窒锌蔽步挤君喊插英镑犀颂其苫摇伸庸陋藐冒贱否寂它慰江晃勿狭谓议两窃场他公篷阮诊栋鞭挠市那嫩辑氨加捏鸿会混撤巧吟扎焚撼忽扫编忙尸趁脓鸡破恿句氯冤抛搪涨荧毁共挖返尔捣屿锐

7、侩枉性炼儿调郊丰律襄心屎*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79.45万亩,岩溶区面积221.07万亩,占38.2%,其中石漠化土地60.22万亩,占0.4%,潜在石漠化96.12万亩,占16.6%。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9.56万亩,中度石漠化33.62万亩,强度石漠化6.35万亩,极强度石漠化0.69万亩。近年来,*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

8、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继续实施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石漠化地区视察和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2008年,*县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979公顷、人工造林1063公顷、人工种草86.5公顷、坡改梯45公顷,分别占总任务的60%、65%、 %、62%,累计

9、完成投资19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98万元。通过石漠化治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壮大了木瓜、柑桔等支柱产业规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2007年9月成立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胡玖明县长任组长,副县长赵学国任副组长,县发改、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畜牧等部门为项目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在县发改局设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项目区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出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同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并将其列入年终考核评优指标。二是统一了组织协调。建立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

10、各相关部门协调勾通和信息交流,及时组织农、林、水专家开展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掌握了我县石漠化现状、成因及发展规律,科学编制出了20082010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和三个分年度的初步设计。林业负责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培训及森防预测预报;水利部门负责坡改梯工程作业设计及施工指导;畜牧部门负责种草养畜工程设计,指导群众改散养为圈养;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拨付;审计部门负责对年度实施项目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审计;监理公司负责工程每道工序质量,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质量不合格的建设内容,监理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确保每项工程都达到合格

11、标准;发改部门作为牵头单位,每项工程完工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全面验收。三是加大了资金管理。一是县财政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二是县财政根据招标合同,工程开工时先预拨30%的启动资金。按照工程建设进度,结合单项工程验收结果和财务凭证予以报账,从专户中直接拨款。三是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规模大,建设标准相对统一的项目,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对分散的零星项目,由项目乡镇负责进行招标。四是落实了管护措施。工程通过县级自查验收合格后,分别移交给项目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把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建设项目移交给受益农户,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移交给项目

12、乡镇或项目受益村委会。制订了封造管护措施及相关制度,并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为工程后期管理聘请护林员,明确管护职责,制订奖惩办法,保障了生态工程长效机制的运行,做到了治一片山,成一片林。石漠化的根本问题是生态问题,主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状况和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措施是恢复森林植被,主要目的是建立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兴林富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石漠化扩展蔓延之势非常严峻,已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有效地遏止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62015年)的通知

13、(鄂发改农经201028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我县于2012年3月上旬开始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三年来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全县石漠化分布状况,编制了*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4),为全县下一步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依据。二、项目建设与实施单位项目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技术支撑单位:*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县水利水电勘探建筑设计院项目实施单位:城关镇人民政府青曲镇人民政府谭家湾镇人民政府大柳乡人民政府杨溪铺镇人民

14、政府白浪镇人民政府刘洞镇人民政府谭山镇人民政府白桑关镇人民政府青山镇人民政府南化塘镇人民政府梅铺镇人民政府柳陂镇人民政府三、编制目的1、进一步明确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指采取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工种草等生物措施,坡改梯和小型水利水保等工程措施,生态移民和栏圈养畜扶贫开发措施,石漠化监测及测土配方等科技措施,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和友好型社会的形成,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战略,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县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以石漠化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解决群众现实生存环境

15、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2005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县岩溶区面积147381.4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8.5%,其中石漠化土地40147.2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5%,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贫乏,导致生态恶化,土地退化,耕地资源锐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严重威胁国土空间。加快石漠化治理,建设和恢复林草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保护我们美好家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十分重要。3、借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保护石漠化地区现有植被。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越来越重视,对生态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大,我县借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东风,积极地对石漠化地区进行

16、综合治理,按照宜林则林、宜封则封、宜工程措施则工程措施,对我县岩溶地区的现有植被加以保护,提高林地质量,改善林种结构,增强石漠化地区保土、蓄水的生态功能。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生态修复。据了解,*县建国初全县总人口约为20万人,现在约63万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大规模的地面垦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加剧了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土地越种越薄,肥力越种越低,人类的频繁活动使石漠化扩展态势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要改变以种粮为主的传统观念,必须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针对种植结构单一、耕作粗放和群众贫困的特点,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增

17、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因地制宜适量营造木瓜果木林;对重度石漠化立地条件极差的地区实施客土造林,客土造林树种以柏树为主,加快生态修复的步伐,使石漠化地区重披绿装。5、加大绿色能源建设投入力度,保护绿化成果。薪柴是我县石漠化地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之一,由于过去长期过渡采伐导致石漠化态势越来越重,为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加大石漠化地区绿色能源建设投入力度,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实践证明,加强沼气及以电代柴建设对现有植被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6、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友好型环境社会。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友好型环境社会,一方面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对石漠化土地实施坡改梯,解决石漠化地区耕地生产力低的难题。另一方面用

18、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彻底改变单纯靠扩充耕地面积维持生存,结果陷入越挖越穷,越穷越挖的恶性循环局面。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石漠化综合治理,来促进友好生态环境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和有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岩溶地区种植的树种和经济作物,选择科学的治理办法,保证治理成效。四、编制依据1、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2007年7月)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中华

19、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公布)2、石漠化治理的指导性文件省发改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关于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62015年)的通知(鄂发改农经2010289号)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农业厅、水利厅关于下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2010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鄂发改投资2010 829号)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 (20062015) (2010年3月)3、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水土保持国家标准GB/T16453.116453.62002水土保持综

20、合治理技术规范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指南4、*县相关规划与基础资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县林业“十二五”规划*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实施方案五、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从2012年到2014年,共治理岩溶面积182.62平方公里,其中2012年治理69.03平方公里,2012年治理55.15平方公里,2014年治理58.44平方公里。按流域划分,汉江流域98.62平方公里,滔河流域58.43平方公里,丹江河流域25.57平方公里。1、生物措施:全县营造林面积为3114.5公顷,其中封山育林1

21、399公顷,人工造林1715.5公顷(包括柏木1615.5公顷,木瓜100公顷)。2、种草养畜:实施人工种草86公顷,新建棚圈10000平方米。3、工程措施:在项目建设区内,配合生物措施进行必要的水利水保工程,设计坡改梯面积50公顷,新修引水渠11800米,排水沟7900米,田间机耕路5300米,新建蓄水池11口,沉沙凼39口,小型拦沙坝3处,谷坊20个。六、建设期限本工程建设期限为三年,即2012年2014年。2010年为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七、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4200万元,其中生物措施投资2992.635万元,占总投资的71.25%;草食畜牧业发展351.6万元,占总投资

22、的8.37%;工程措施投资661.9147万元,占总投资的15.76%;其它193.8503万元,占总投资的4.62%。按年度分,2012年14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2012年14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2014年1400万元,占总投资的33.3%;在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中,中央投资与地方配套投入按5:2比例筹措,其中中央投资3000万元,地方配套1200万元。八、效益分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区内,人工造林1715.5公顷,封山育林1399公顷,人工种草86公顷,可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0.9个百分点,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保护

23、丹江水源区水源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保护物种资源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项目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区农民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经营活动中,增加收入,提高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工造林、种草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二章*县基本情况一、*县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县地处秦巴山区,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中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水库的重要水源区,地理位置为东径110072211016,北纬3216331537。行政位置为湖北西北部,与河南的淅川县、陕西的商南县、白河县以及我省的十堰市、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接壤。全县东

24、西长约108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土地总面积3830.6平方公里,折合38305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9469公顷,耕地37082公顷,其它66507公顷。地形地貌:据湖北农业地理,*县属秦岭山脉东延余脉,北有秦岭,南有巴山,整个地形由西南、正北向中部汉江河谷倾斜,并向东南方向呈口舌状开口,汉江的主要大支流丹江河(滔河)、堵河等均从县境内通过并汇集于汉江。全县以山地为主体,突出的险峻山峰1554座,最低海拔(汉江库区水面)160米,最高海拔(苍浪山顶)1824.7米,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幽深,其地貌的主要特点:一是相对高差大,切割深。30米以下的(含农地、水域等)面积63813.3

25、公顷,占总面积的16.6%,30100米的面积5980公顷,占总面积的1.6%,200400米的面积110960公顷,占总面积的29%,400700米的174913.3公顷,占总面积的45.8%,700米以上的面积为1833.3公顷,占7.8%。最大切割深度946米,最小切割深度7.8米,平均切割深度347.2米。二是区域自然坡度大。小于6度的面积为30746.7公顷,占总面积的8%,615度的面积19820公顷,占5.2%,1625度的面积89000公顷,占23.2%;2535度的面积161206.7公顷,占42.1%;3645度的面积76273.3公顷,占19.9%;大于46度的面积606

26、6.7公顷,占1.6%。2、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县土地总面积3830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0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林地2794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95%;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等建设用地95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水域16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草地288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未利用土地119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详见附表2,*县土地利用现况统计表)森林资源现状*县国土总面积38305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9469公顷,占72.95%,非林业用地103589公顷,占27.0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107727公顷,占林地

27、的28.12%,疏林地14086公顷,占3.67%,灌木林地130325公顷,占34.02%,无立木林地及苗圃地27331公顷,占7.13%,全县森林覆盖率31.8%。(不含灌木林,若含灌木林全县森林覆盖率65.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270.6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55.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9.4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4.9万立方米,分别占总蓄积的94.3%、0.4%、3.5%、1.8%。全县森林具有天然次生林面积分布广,中幼林面积蓄积都占很大比重的特点。水资源*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汉江、堵河、滔河(丹江河)、曲远河、将军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汉江年过境客水量220亿立方米

28、,丹江、黄龙两大库区水面20375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1300公顷,两个库区除进行水面放养捕捞外,有11个库湾共2170公顷可以施行投食性网箱养鱼和其它形式养鱼。我县水质清溶氧高,酸碱度适中,鱼类品种丰富。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生物资源*县东西、南北相跨各约一个经、纬度,但由于地处过渡性地带并受垂直气候影响,生物资源丰常丰富,各种动、植物品种达2380余种。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富集着如此繁多的生物资源并养育全县63万余人口,反映出大自然的富有和慷慨。*县人均林地、草地面积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可养殖水面在山区县具有明显优势。林、特、牧、药资源在生物资源中居突出地位,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与群众

29、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共有品种1480余个,占生物资源的62.2%,*县所产龙须草、油桐、柑桔、木瓜、天麻等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并逐渐成为山区开发性生产的主导产品。已查清的中药材品种591个,占24.8%,所产的全虫、连翘、柴胡、柏籽,乌桕等都是地道产品,生猪、牛及家禽等饲养量在全市占重要地位。光热资源*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984小时,百分率达45%;年辐射总量为105.4千卡/平方厘米,居十堰市之首,高于鄂西南,近于江汉平原,仅低于三北岗地,其中辐射多于鄂西南约11%,比邻省的陕南多2%-9%。10其间的辐射量为80.2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76.1%,年平均气温为15.

30、9,10的初终间日数达236天,积温达5085.5,又居全市之首,属全省高温区之一,极端最高气温达42.7,在全市仅次于竹山。3、地质土壤*县在我国地势三级划分中,处于典型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的秦岭东段南缘断裂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疏松,节理支离破碎,裙皱断裂扭曲严重,倾斜度大,因此存在大面积松垮崩塌现象。其发育土壤的母质主要有近代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粘土、红沙岩类风化物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与成土母质,在不同的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别,属残积、坡积、冲积性土壤。据县土壤志资料,全县主要土类有:水稻土、湖土、石灰土、紫色土和黄棕壤等五个土类,12个亚类,3

31、3个土属,104个土种,152个变种。在石漠化地区分布较多的是石灰岩土两大地质岩性,是黄棕壤和白云岩。按照湖北省地质图和相关资料以及这次调查情况来看,项目区九个乡镇场大部分母岩为石灰岩。石灰岩种类主要有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钙质白云岩、白云岩等,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及养分含量较低,必须尽快恢复植被,提高地力。4、社会经济情况*县辖20个乡镇(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3.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03万人,占总人口的80.5%,非农业人口12.35万人,占19.5%;现有农村劳动力14.55万个,人口密度130/人km2。全县耕地面积37082公顷,人均耕地0.06公顷,粮食总产量

32、20.85万吨,单位面积产量3673公斤。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6.4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4亿元,占总产值的31.28%,林业产值0.93亿元,占2.56%,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17%。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21元。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以及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迅速。襄渝铁路*县段43公里,三个火车站;公路通车里程为1023.9公里,其中:十漫高速38.9公里,209、316国道*县段88公里,主干省道*县段93公里,县级公路244公里,乡镇级公路560公里。全县20个乡镇(场)及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通车。汉江、堵河两大河流*县段通航里程170公里。20个乡镇(场)和

33、1个经济开发区不仅开通传真业务和程控交换电话,而且被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通讯十分便利。(详见附表1,*县2010年度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5、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现状在*县383058公顷的国土面积中,岩溶区面积147381.4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8.5%,其中石漠化土地40147.2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0.5%,潜在石漠化64081.8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7%非石漠化43152.4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3%。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3038.8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2.5%,中度石漠化22415.5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5.8%,强度石漠化423

34、0.1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0.5%,极强度石漠化462.8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2%。二、*县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建设项目总结(一)完成情况1、2008年度试点工程建设情况2008年度项目建设区选择在汉江流域的安阳镇王庄、杨溪镇杨溪河小流域、滔河流域谭山镇的金家小流域、梅铺镇盘道小流域。项目年度总投资651.1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34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封山育林800公顷,人工造林196公顷,人工种草15公顷,新建棚圈2000平方米,青贮窖120个,购买饲草机械18台,坡改梯10公顷,新修引水渠8000米,排水沟2500米,田间机耕路1300米,新建蓄水池8口,沉沙凼15口,小型

35、拦砂坝18处,谷坊27个,溪沟整治500米,该项目已经通过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组织验收小组进行的竣工验收。2、2009年度试点工程建设情况2009年度项目建设区选择在汉江、滔河、丹江河三大流域区的王庄、杨溪河、棒槌河、白鹤铺、金家、盘道、骆庄、洋溪沟8条小流域。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封山育林3179公顷,人工造林607公顷;实施人工种草27.8公顷,新建棚圈7450平方米,青贮窖49个,购买饲草机械15台;实施坡改梯33.3公顷,新修引水渠5900米,排水沟9700米,新建蓄水池13口,沉沙凼52口,小型拦沙坝7处,谷坊19个,溪沟整治1400

36、米,田间作业道3820米。目前2009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已经完工,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和审计。3、2010年度试点工程建设情况2010年的工程初步设计已于9月18日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10月份投资计划下达相关乡镇,目前该工程项目已全面启动,拔付启动资金共计366万元。截止目前,三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979公顷,人工造林1063公顷,坡改梯45公顷,分别占总任务的60%、65%,62%,累计完成投资1998万元,占总投资5526万元的36.2%,其中完成中央投资1800万元,占中央投资的49,地方配套投资198万元,占总投资5526万元的32%。(二)治理效果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两年

37、多的综合治理,结合退耕还林,对部分重点区域实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工种草等生物控制措施,项目区的生态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森林涵水功能得到了有效完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的危害进一步降低,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方面通过实施水保配套工程,加大了田、林、路、沟、渠、池的综合治理,过去贫瘠的黄土岗,现在变成了沃土梯田,既提高了农业抗旱防灾能力,又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一部分返乡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三是壮大了以木瓜、柑桔等主导产业规模,真正了起到农业增效,农

38、民增收的作用。据调查统计,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741元增长到2010年的3021元。三是提高了生态意识。通过石漠化治理,既绿化了荒山,又保护了生态,发展了木瓜、柑桔等支柱产业规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日益凸现,老百姓亲眼目睹了造林育林取得的实效,造林护林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统一意志,“不砍树、也致富”在广大试点地区已形成共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已成为普遍现象。爱绿、护绿、增绿的生态意识越来越强。(三)主要做法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抓好石漠化治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把石漠化项目结合长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

39、果、小流域治理、木瓜、柑桔主导产业等项目统筹实施,于2007年9月成立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胡玖明县长任组长,副县长赵学国任副组长,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畜牧等部门为项目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在县发改局设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局长石教辉任办公室主任,组织相关单位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石漠化年度初步设施方案、工程组织实施、质量监督、项目检查、工程验收、资金管理、档案收集、综合协调等工作。项目区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每个项目乡镇抽出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程实施,负责宣传发动,解决工程纠纷,做好群众工作,落实群众投工投劳,督促

40、工程进度,监督安全施工。同时,县政府与成员单位、项目区乡镇签订了目标任责任状,列入年终考核评优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工程建设进度,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副县长赵学国多次带领相关单位深入施工现场督查工程建设情况,保障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统一组织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职能,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勾通和信息交流,及时组织农、林、水专家开展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掌握了我县石漠化现状、成因及发展规律,科学编制出了20082010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和三个分年度实施方案。并组建多个工

41、作专班深入乡镇村组、山头地块抓工程质量促施工进度,林业负责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培训及森防预测预报;水利部门负责坡改梯工程作业设计,施工指导;畜牧部门负责种草养畜工程设计,指导群众加强圈养,禁止散养,有效防止了人畜破坏;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拨付;审计部门负责对年度实施项目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审计,加强财务监督检查;聘请了武汉达华监理公司做为项目建设的监理单位,负责工程每道工序质量,每一道工序必须经监理单位认可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质量不合格的建设内容,监理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确保每项工程都达到合格标准;发改部门作为牵头单位,每项工程完工后,组织相关部

42、门进行全面验收。三是统一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为了规范项目资金运行方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一是县财政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二是县财政根据招标合同,工程实施时由先预拨30%的启动资金。按照工程建设进度,结合单项工程验收结果和财务凭证予以报帐,经监理签字,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审核后,从专户中直接拨款。三是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规模大,建设标准相对统一的项目,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对分散的零星项目,由项目乡镇进行招标。四是审计部门对资金拔付,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定期检查和审计。四是统一宣传造势,确保治理氛围。针对石漠化治理项目范围广、后期管护

43、难度大的特性,我们高度重视农户基础工作,通过在项目区多次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制标牌、刷标语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做好受益群众对对石漠化治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认识程度,为项目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五是统一项目移交,确保管护到位。工程通过县级自查验收合格后,分别移交给项目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把封山育林及经济林建设项目移交给受益农户,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移交给项目乡镇或项目受益村委会。并制订了封育、造林管护措施及相关制度,安排一定数额资金聘请护林员,明确管护职责,制订奖惩办法,保障了生态工程长效机制的运行,做到了治一片山,成一片林。(四)存在问题虽然*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自2

44、008年启动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石漠化趋势依然十分严重。*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核心区,汉江沿岸是鄂西北干旱少雨区,立地条件差,旱涝灾害频繁。在降水偏少年份或旱季,耕地无水灌溉,形成大面积旱片。在降水偏多年份或雨季,岩溶洼地、岩溶盆地常常因发生洪涝灾害而受淹,造成巨大的损失。地表植树造林因缺水缺墒成活率、保存率极低,人畜饮水困难,春旱、夏旱、秋旱和三季连旱经常发生,有效扼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蔓延需要长期治理。二是工程项目单价偏低。*县岩溶区域石漠化程度严重,其治理难度相对我省其他区域更大,加之在编制*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实施方案

45、时时间紧,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设计的治理任务偏大,在工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突出表现在每项工程措施的单价均偏低,按现行国家确定的补助标准,完成任务的难度较大。三是配套资金难落实。*县是丹江口库区核心水源区,随着丹江水库的水位的提升,*县大量土地、基础设施被淹没、工业企业被迫搬迁或关停,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包袱过重,财政压力大,县财政入不敷出,没有太大的投资对石漠化进行根本性的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项目县级配套资金难以到落实,致使很多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不能如期进行。四是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大多规模小、且分散,部分项目需要农民投工投劳实施建设,与建设项目工程要求招投标

46、存在一定的矛盾。 五是水源漏失、深埋,耕地瘠薄且少而分散,土地生产效率低。贫困形势严峻。生活在岩溶石漠化区域内的群众返贫现象很突出。由于石漠化极为严重,使赖以生产、生活的水土资源和人地关系等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地表植被由于缺水成活率低。土层一般只有2030cm,且连续性差,多分布于石缝或岩溶裂隙中。(五)下步打算和建议鉴于近三年来我县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经验教训,我们在编制2012-2014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的时候,对部分项目内容做了小幅度调整。一是减少封山育林面积,增加人工造林面积。原因如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明显减少,人为对山场破坏的程度明

47、显降低;通过近三年来的试点项目实施,实行封育措施的荒山和没有实行封育措施的荒山差别不是很大。单纯性的实行封育,若不加以辅助措施,实行补植补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封育期为五年,在项目的管理和后期资金的使用管控上容易出现漏洞等;若必须实行封育,则应把人工造林与之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是减少生物措施的饲草机械购买量,增加棚圈建设的补助比例。其原因如下:现在农村的粉碎机、轧草机等加工设备比较普及;棚圈建设原设计标准太低,加之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落实,因此需调高补助标准。第三章项目实施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需要。*县是国家南水北

48、调中线工程建设的重要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为了减少泥沙对库区的淤积,保持库区水体清洁,必须对岩溶石山地区的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以建立起绿色生态屏障。2、石漠化综合治理是解决扶贫问题的关键。*县岩溶石漠化地区在生态未遭破坏以前,到处皆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之地,因而聚集了较多的人口。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承载力随之日益加重,生态资源便遭受无情的掠夺,致使这些地区变得“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脆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贫困指数的不断上升,石漠化地区的人们脱贫与返贫交替发生,难予脱贫致富,更难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所以,要想摆脱石漠化地区人口的贫困现象,必须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他们的居住环境,首先必须进行石漠化治理。3、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石漠化地区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