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传染病项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广受职业院校欢迎。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畜牧兽医类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认识到项目课程建设是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学院兽医系结合兽医类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决定把动物传染病作为项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该项目课程基本建成,并得到了领导、专家和学生的好评。项目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成立项目课程开发小组 专门成立了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主讲教师、校外课程开发专家、泰州市兽医站高级
2、专家、大型养殖企业的兽医技术主管、泰州市兽医站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共 15 人组成的项目课程开发小组,并进行了明确分工。(二)建立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体系 首先,对苏中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兽医人员、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科学预防、控制、消灭动物传染病所需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工作能力表现)进行调查。其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般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特定或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拓展或发展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三个层面,建立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防疫员、动物检疫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经过调查分
3、析,课题组认为,在动物医学、动物防疫检疫等相关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体系中,动物传染病这门课程要求掌握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不同专业又各有侧重点,应分别予以明确。认识传染病熟悉动物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掌握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流行形式;在生产中能正确区别动物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诊断传染病掌握常见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要点及常用实验诊断方法;掌握易混淆动物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处理传染病了解国家关于疫病的分类,掌握常见动物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消灭措施;在生产实践中能正确开展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病畜禽隔离、消毒、治疗、紧急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以及病害动
4、物尸体的深埋、焚烧等工作。预防传染病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疫意识,能在生产中贯彻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措施,开展主要传染病的免疫与监测工作。(三)广泛收集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 学院准备了摄像机、照相机、病料采集器材,随时收集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禽养殖企业、畜禽屠宰场关于动物传染病预防、控制、消灭过程的资料。录制了猪、牛、羊、鸡、犬等动物自然病例的症状、发病场建筑环境、饲料和饮水、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过程、消毒、隔离、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病畜治疗等视频资料,总长度达五十多小时。将视频资料分解归类成一般知识与能力(如疫情报告、消毒、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等)、专门知识
5、与能力(如将每种动物各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病变、诊断、处理、预防作为独立的专门知识与能力)、拓展知识与能力(如高难度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三个方面。同时,收集制作了大量的病理实物标本。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宝贵资料。项目课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纲要、考核与评价标准、实施标准等。教材和实践技能指导书在现有动物传染病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工作任务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增删与完善,并编写校本讲义。同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编写项目课程实践技能指导书,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工作中适用够用,不落后、不脱节。学生成绩评价材料学生成绩评价材料是检验
6、学生在学习 动物传染病 项目课程后最终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水平与质量的评价载体与手段,应从“能力本位”的角度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本项目课程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融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信息技术于一体,课件主要内容配合教材和讲义设置。教学录像教学录像是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使用。试题库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设置试题库。试题按章节以试卷形式设置,同时给出参考答案,学生答题后可自行评分。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动物传染病病例图片(包括症状、病变等)、实验室检验图片(包括细菌、病毒图片,培养结果、生化试验结果图片等)、自然病例录像(发病场景、发病症状等)、实验室操
7、作录像等。教学网站包括项目课程介绍、教师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相关资源链接等。项目课程的创新与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均为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虚拟工作场景,让学生感觉学习即工作,实现学习内容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同步。不再讲授陈旧过时、高深繁琐的学术理论知识。兽医人员、防检人员的日常工作任务是全面认识动物传染病,正确诊断动物传染病,合理处理动物传染病,综合防控动物传染病,要解决出现的涵盖动物解剖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药理学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问题。本项目课程的建设,使这些知识不再孤立分散,而是有机结
8、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横向关联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动物传染病项目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再是割裂的、分散的“两张皮”,真正做到了一体化。理论知识将通过生产场景、实物、影像资料等的具体化、可视化,避免抽象和空洞;实践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实验室技能训练,而是理论支持下的职业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含有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资源库、试题库等内容的课程网站,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由台前走向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协调员。项目课程建设的体会 找准项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动物传染病项目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方针。
9、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基于一线技能型兽医人员及防疫检疫人员或相关职业岗位(群)人员的工作需要而设,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努力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努力使学生胜任疫病防治员、防疫员、检疫员、疫病诊断室工作人员开展的动物传染病预防、诊断、控制和消灭等日常工作。同时,本项目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注意统筹考虑,做好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避免交叉重复。拥有强干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动物传染病项目课程教学建设实施团队共有 10 名成员,有正高职称的 3 人,其中1人来自省级动物防检部门,1人来自地市级兽医管理部门;有副高职称的 3 名,其
10、中 1 人为大型养猪场兽医主管;有中级职称的 4 名,其中 2 人为一线兽医工作人员。团队成员中的企业、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占 50%,而校内教师除具有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外,还具有高级兽医师或兽医师职称,是典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围绕“项目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展项目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上,以培养学生在生产中防控动物传染病的能力为核心。在课程内容上,以我国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及常见多发病为主,我国从未发生的疫病及已经消灭的疫病由学生自学,以此培养学生探究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上,将录制的视频场景与发病现场相结合,通过现场实践或虚拟实践等手段,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