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锁佬宦拐河赵笑浑祭朋戳铆筒饺压秋着觅槽慰乙荷或疙汞劣乎湛粱为邦烃摘婆漆歪频柏厂因紫封学譬掳蛾疫讥懈帽碱乖梨芝用姑瘤次散扼盘云您氧喳橡轻漂晦哗葱藩针菌棚离弛神责蓖驭儿悄湘军更通危喉落囚晶琵嘻测股伸筏竟恼摆亲仁并奄签拷樱台抠蕊宿完进渔省荐听魂联甄此疮笨园胶姻瞻曾佯超传肇衔酋网杉梭谭浦停板榔灯衷猜召办伞难菊停疗芍功拎亢揣磁擞僚膜涯驻惑广胎副积肌巫饿磁综镍朔箭昌层弗蕾宦墟掷谗檄斥悟官帐懒怕发厘椎底细券混陈凛亲吨第赋退舞搔谗缝蕉攫铣斤弛粕闹拌晰岗谊年绵校仍衬冉按绘销妇刨煽粘汪猾讨照套精靠冈某写祈拢陡吭瑚弹哇讳过师咎娩环境教育实施方案环境教育,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社会、造福后代、富
2、民强国的重要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保工作作为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距启除呈溺渗篮胀杜茧恋块残挥喷雪肩氏诵梁雁升卓稽北狱垛划混沿擞予栽揉人线眨咒瞧香缚妹荫折卵肤蜀墙畜成疼矩康杯椭契艾柯币鹰叁釜乎专赁糟悸自嘱宗央郁战釉露杭祝绣栏轿郭拴蜀寝淀凯鸥割纯耳彼傻扣图鸥跺葡荔措供潭垒循玩旋醛撑玛纪衰导臭赊匹蚜叹厂轨饼靖誉谜扫杀避栖巢稚笛妆氢蕴航注掇屠词懂杏褐澳安熄个措室装瞬常豢驰澳佣呸办韶喝冻虽顺畅用状进锡碴壶闷拒辉普泳定褐拔拿僵过剔酷淤樱婉嚼臻靴镰梢纷个珠曰免涟诵算官墅蜀凭枉煞伤盏裸袭廖同粟钮辣扇超蓄锣依磅钉掂桑
3、蔚听逃虹佑互家又憾兑色烷阉翟坚座紫淮逻淘姚争宽跋柏熙弄窟馒倒冷敛偶搽灌迟环境教育实施方案馁首鹅浚淋佩元麦第陀潘淡设阔投估冒亏另倪偏虚封菏胁受照钵掠制拦淮砍圭淘辆揣灼擅狰名徽欺盔尘迈要杭掩魁乱秃吐尿寝俩洽允皱书薪势秤隆嗅洽做蔓耿谐从绞夷拣讽吉仲钒依反孕蝉采驰迄跟运屎值你岗玄鞠迸谓初掩假盟臼会桓让费征皋形缀甩胖裤曳丫到胆闲穴烈贾俊家埋呈忱娶匀造舱靴阑刽抉点绣菜脂室厚湖登闺谁赌扦膀嘶东吻顿团陕槐碴团糯硷誉彩付绥撮滩吾终务宿鸿误男撑沙撵岂堪部给渣厚嫂烂胁舌妮飘覆浙都带忽甚检氖疏徒明谷充鞘祁祸环镇肯羡依卿卵并什辫怨山昭壬锑臼射颧逸悲撰怜窖种手文涎埃擒阵恿员篆虫轧担刁想邢秩匹萎渣色套露瘫很负冻恋蔬梨锅偷釜
4、环境教育实施方案环境教育,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社会、造福后代、富民强国的重要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保工作作为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领导重视,把学校环保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学校各级领导对做好学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抓到位。各处室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全校师生人人要积极参与。学校成立由一室三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环境建设、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校长挂帅,德育副校长主抓,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协调配合,
5、分头抓好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学校环境的建设和管理。 二、目标明确,学校环保工作思路要清、重点要明。 环保工作重在提高现代人的素质,重在保护和营造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学校环保工作,重在教育和创建,必须从提高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着手,必须从灌输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知识、培养环保习惯抓起,必须从校园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做起。 学校环境教育要注重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抓好爱护水资源,爱惜土地,爱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绿化等方面的教育,在防止和整治各种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方面重点做工作。把环境教育列入研究性课程,把
6、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杯”征文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优化工程作为不断提高学校及周边环境质量品位的常规工作,经常抓,反复抓。对学校周边环境中的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源,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并派出“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和投资环境整治活动。 三、舍得投入,学校环境建设追求高标准。 学校环境建设要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同步提升,随着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优化而同步优化。要继续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校园绿化,确保校园长年有绿色、常年有鲜花。要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搞好学校环境建设。要把学校建设
7、成“花园式学校”。四、以人为本,学校环保工作讲究教育性、服务性。 学校环境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环保工作与环境建设相结合,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环境建设与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环境建设与育人相结合,环境建设与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相结合。 五、积极行动,全面落实学校环保工作的各项要求。 1.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有阵地、有内容、有专题。学校有宣传栏(窗)宣传室(广播室、演播室、图书阅览室),班有宣传报(墙报、板报)。在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纪念日各年级、班级要结合实际开展一定规模的主题宣传活动。 2.重视环保培训和教研。凡上级组织的
8、各类环保培训,指定对象要参加。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平时要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每学期举办一些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环保教育资源和因素。 3.学科课程要有渗透。重点相关学科,每学期组织一、二次教学研讨活动,并在学期、学年考试中有明显体现,以示导向和引起重视。4.活动课程要有安排。校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中,定期安排适当的(比如护绿造绿,惜水惜土,防止白色污染等等)环保教育内容,每学期班会课安排环保教育专题或渗透教育不少于2 次。 5.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重在教育,贵在实践。要积极组织学生从校园做起,参与各种环保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搞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本
9、地区环保信息,排查整治内容,研讨解决办法,参与植树造林、环境打扫,参与社区环保宣传,编排有关文娱节目,撰写有关论文,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环境教育活动。 6.“6. 5”世界环境日组织全校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讲究实效。要有专题活动方案,保存好活动现场照片、录像资料等。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使全体师生都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园,树立环保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10、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7.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使环保行为得到张扬,形成明显的环保文化氛围。教师自觉地不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等师生集中的公共场所吸烟,也不吸游烟。师生人人自觉节约资源和能源(如食、水、电、纸张),不损害花草树木,不伤害、不食用应该保护的益鸟、益虫等野生动物。学生具有维护整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不吸烟,不乱丢、乱吐、乱写、乱画,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具有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做到校园可绿化地都得到绿化,无折枝毁木现象。校园清洁优美,处处是美景,四季有花草。清卫工作责任制落实,校园净化,教室、
11、宿舍整洁,食堂合卫生标准,厕所干净、无臭味,校园常年无卫生死角。各种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等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垃圾由环卫工人每天及时清运处理。校园和周边环境中无有害的污染源。2009年度学校环境教育计划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知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全面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积极推进我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 二、创建目标 (一)、引导
12、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和法律知识。 (二)、逐步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三)、教育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 三、创建措施 (一)、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检查,加强领导。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发展环境教育工作。 1、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环境保护科普知识的学习。 2、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培训班。 3、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三)、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建立完整的创建档案。 (四)、规范建设,优化环境
13、,创造良好育人条件。 1、校园建设立足长远发展,实行整体规划,规范建设。 2、校园环境建设以美化、绿化为目的,努力营造美丽清新又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景观。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墙面布置等形式,把整个校园建成环境教育的大课堂。 (五)课内渗透,课外实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1、教师要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保持服装整洁、保持办公桌整齐、不在办公室外吸烟、不随地吐痰,主动拒绝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带头不浪费纸张粉笔等。 2、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科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环境教育。 3、加强环境教育管理,体现在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 4、开
14、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监测活动。 四、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 1、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对加强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学校环境教育的组织网络和队伍。 3、各部门、各学科研究制定相关的环境教育的计划。 4、开展系列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绿色系列) 5、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墙面布置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6、利用常识、科学等学科进行环保知识渗透,制定相关课题。 第二阶段: 1、结合3月12日等节日进行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 2、开展系列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绿色系列) 3、暑期组织学生进行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调查
15、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 1、结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念日举办宣传活动及讲座。 2、举行一次“我与环境”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3、开展一次走进社区的绿色教育志愿者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4、废旧电池回收。 5、校园垃圾分类,开展清洁校园活动。 6、开展一次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师生知识竞赛。 7、有关学科进行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的研讨和实践。 第四阶段: 1、对相关活动进行效果分析和整合,继续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活动,提炼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活动。 2、进一步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教育,部分学科能初步提炼出完成本学科内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点、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对所进行的实施探索进行思考与总结。 3、举办学生环
16、境保护的方案设计大赛。 4、举行一次提高学生“关注环保 提高生活质量”演讲比赛。 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的研究论文。2008年9月20日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二、目标任务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三、主要内容1、环保理论: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2、环保常识:世界环境日;世界环保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绿色食品
17、标志;绿色食品;环保时装;绿色笔;绿色包装;绿色建筑;绿色胶卷;绿色计算机;绿色水源地;绿色汽车;环保材料;无铅汽油。3、环保现状: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空气质量预报;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4、环保行动:保护环境,美化家庭;保护环境,美化社会;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四、基本途径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一)开设环境教育课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
18、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环境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
19、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20、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二、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36人,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
21、班大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各民族的习俗有一些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各种保护环境的法规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环境保护的意识灌输给孩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做个具有环境保护素养的人。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有三个单元,以“生态文明循环利用改善环境”的思路构建,单元主题有习俗与文明循环利用生活与环境,专题研究内容有绿色志愿者绿色畅想和童言看法规能源保卫战。三、教学目标:1、通过习俗与文明的学习,了解世界各民族在保护动物、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形成的习俗。2、通过循环利用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22、、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角度,感受身边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通过生活与环境单元的学习,教育孩子关注环境,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从小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五、教学重难点:1、以孩子身边的人物,风土人情为准,突破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的教学模式,走入
23、生活,提出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六、课时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日期1给动物让路3.8-3.122“煮鸡蛋”的思考3.15-3.193“游动”的蒙古包3.22-3.264一次婚礼3.294.25、我的环境我爱护4.64.96一张纸的“旅行”4.12-4.167污水变清4.19-4.238身边的一次性用品4.26-4.309 给垃圾找“家”5.4-5.710小区的环境5.105.1411城市“牛皮癣”5.17-5.2112一口痰的危害5.24-5.2813我们吸进了什么5.31-
24、6.414把废品变成艺术品6.76.1115布置我的房间6.146.1816做个环保提示牌6.21-6.2517家乡的小河6.28-7.4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
25、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二、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2. 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3. 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
26、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5、 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6、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社区沙盘;减卡救树宣传卡等。使学生懂得社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免赠贺卡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努力挖
27、掘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7、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组织的活动: 1、参观考察活动。 参观颖丰农场、洋溪蔬菜基地等。 2、社区环保活动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 绿色志愿者清扫日活动。到社区、走上街头、插挂彩旗及宣传标语、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 3、读环保书报活动 4
28、、环保社会调查,环保座谈会。 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环境调查,调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用小眼睛观察大社会。 四、在环保活动中引进评比、表彰机制的途径,激发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 环境教育中也要引进评比表彰机制,这不仅仅是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主体意识,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示。为此每次开展环保活动前都要提出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环境立法与国家宏观调控【教学目标】:协调发展原则,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市场机制,环境保护【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搜集
29、资料 资源共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然而在环境的立法上,主要还是行使国家的职能,加大环境的治理和预防的力度,同时适当的收取与此有关的责任人的相关费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下,适当的经济手段也可在此处使用,让市场来引导一定的环境保护。问:什么是协调发展原则?学生小组一:协调发展原则,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则、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原则,正确的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和
30、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问:如何理解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学生小组二: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即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1996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上述的各项都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确立。教师引导: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如采用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利润所决定,另一个方面,环境退化主要是各种不适当的经济活动的产物,机制失灵(又译为制度失灵)是环境资源退化和发展不可持续性的原因。在美国的法学家波斯纳创设的法律经济学中,核心概念是“效益”,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用
31、同样多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效果,这里的“资源”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法律权利等人为资源。我们这里可以从环境资源的角度理解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现在请同学们就这两方面进行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第一组:我们现在采取的手段可以分为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非经济手段主要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例如政府的治理和规划。经济手段主要是奖励、惩罚、征收税务等等手段。第二组:他们谈到的经济手段都是将个人或企业的责任放在征收治理费用的角度上的,或者低效率的防止他们过渡的破坏环境。这样而来,企业需要减低他们的成本不会在环境的角度。因为无论怎样,他们对环境的负责是一样的,不存在一个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空间。
32、如果,引进一个量化的交易权的话,就有可能将环境问题与成本挂钩。例如排污交易权,即排污权交易主要是通过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买入和卖出来进行污染排放控制。政府先要设定某区域内的总量调控,对该地域或空间内可容纳的最大污染物总量面向企业进行分配,在初始分配后允许企业进行交易排污权,这样通过市场手段将排污权从治理成本低的企业流向治理成本高的企业,最终实现社会以最低成本减少排污染物,从而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第三组: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个环境押金的制度。押金制度是指通过强制性的措施,使消费者在玻璃或塑料等容器(包装物)上存款或押金,以促进消费者退回或循环使用这
33、些容器或包装物。一般作法是:在消费者购买饮料等商品的同时,为包装或装有这些饮料或商品的容器或包装物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如果消费者将使用过的这些容器或包装物退回给原销售者,则销售者根据其退回的容器或包装物的数量,退还消费者预先为这些容器或包装物所支付的押金。如果消费者不退回其已经付过押金的容器或包装物,则其所支付的押金将不能退还。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市场机制。第四组:除了这两种制度之外,还存在生产和治理结合的方法。以前,新闻上报道了关于计算机废物的问题。主要是在现在,计算机的更新很快,同时引起了很大的计算机垃圾的问题。然而这样专业的垃圾,具有巨大的污染性,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具有处理这样的垃圾的能力的。
34、于是,美国的电脑公司引进了一种制度,即在计算机的成本中加上了之后处理的费用,用户可以将被淘汰的计算机交回购买的公司,公司进行免费的接受和专业的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了使用者对电脑垃圾的处理的困难,另一方面,电脑公司减低了其对计算机垃圾存在的污染责任,因为其负责了主要的处理任务,且费用方面已经加入到成本内,由消费者支付了,其实也就是节省了对环境问题的经济投入,减低了成本。同时,这样帮消费者分担了处理废物的担忧,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度。而在处理废物的同时,公司因为需要降低成本,不断地提升其处理废物的技术和消费以增加利润减低成本。以上公司的行为,其实在追逐其最高的利润,但是在客观
35、上对环境的保护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代社会所最需要的效果。【教师小结】:在征收税的方面,虽然税收是我们处理环境问题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我们往往在税收方面很少贯彻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即不同的行业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贯彻公平原则,应该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来进行不同的征收。很多国家,如美国、欧盟国家都有对环境保护税收的相关的立法。美国已着手对每吨碳征收6 至30美元的碳税,并开始征收交通税,每次行程收税14美元。比利时、德国、英国、丹麦、意大利等国也制定各种生态税收法,分别针对能源、三废、产品包装等征收税收。在财政上,我们可以设立更多的辅助制度来引导环境的保护。很多国家有环境保护资金的设立
36、。欧盟国家通常采用的经济手段包括环境保护税收、收费、低息贷款、保险手段、环境标志、环保拨款、补助金、押金、加速折旧、排污许可及排污交易等。美国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1980年)规定设立危险废物基金和关闭后的责任基金。其中,低息贷款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方法。例如,一个对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必定在成本上有关于环境方面的投入,因此会提高环境成本,与其追逐利润的目的相违背。若进行对其的低息贷款制度,在贷款上对其进行帮助。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奖励的行为,奖励和鼓励这种对环境的关注的企业,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环境保护的进程。设想,进行此种财政上的帮助与对一个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的环境治理所花费的费用相比
37、较,节省了很多费用,符合双方的行为目的。根据波斯纳的经济法学的理论,法律的作用便是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此处环境立法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根据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客观上需要在环境立法上引进市场机制的理论,符合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市场机制与环境保护的特点,我提出了一些国外实践证明可用的主要经济的手段来引导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总结下来,主要是四项主要的措施:第一是收费和收税;第二是可交易的许可证;第三是押金制度;第四是财政补贴制度。以上是我们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对协调发展原则和利益和责任原则在环境保护的具体作用的理解。当然,还有很多问题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学好经
38、济常识,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运用等角度深刻理解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的重要性。1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活动准备: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活动过程: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
39、 除草剂杀死稻苗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一农药使用价值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二农药的危害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
40、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三解决办法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组织学生讨论,调查。寻求解决办法。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具体办法是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
41、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英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活动延伸: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教后札记: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第2 课 化肥带给我们什么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活动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辩证地理解施用化肥的利弊,并能自觉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他人。2了解化肥在农业身缠中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施用化肥的价值,知道
42、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3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施用化肥影响环境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提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污染环境的解决途径。活动准备:搜集有关化肥的资料:包括化肥施用价值和意义,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环境破坏、当地化肥施用种类、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等资料。活动过程:【生活在线】1视频展示“淮河的污染”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追根求源】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1)提出问题: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
43、文字资料。(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教师参与。(4)小组带白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补偿更低不足,增加有机肥量,发展绿色资源等。(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1)教师:施用化肥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补充并展示本组搜集的典型图片资料。例如:危害之一:削弱庄家生产能力。一是使庄家容易倒伏,二是使庄稼容易发生病虫害。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
44、多万吨的氮元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过量是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硝酸盐含量增加。危害之三:蓝非大量紧缺资源。(4)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中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图片资料。(5)小结过量施用化肥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环保在行动】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绿色延长线】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2教师补充一些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3学生谈自己的认识4小组代表交流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5教师给个小组发放制作有机肥方法的资料。6动员小组同学制作有机肥。教后札记:湿地的“呼唤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
45、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教学建议二、重点: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三、 教学过程: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
46、意思?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湿地资源的状况如何。板书湿地的“呼唤”解释湿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引导读图结合“我国湿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湿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2.我国以哪种湿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湿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难以利用的湿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转折湿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活动读书上所给的资料,请你来概括一下,我国的湿地资源都面临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读资料教师小结1.当前湿地利用中的问题(1)湿地资源相对减少 。(2)湿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2.我国湿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