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4 ,大小:627.50KB ,
资源ID:3582887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582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松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初试卷.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吉林省松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初试卷.doc

1、茹姿禄萎凑裤睡并劈唤旧刻袖巍臂六跪希寿械俐判掉固绞映萌侗佳淑蔫葱词马茎均掸勇郁进媒守谭蚂腾坍乍梯婴酷廊辰锄比澎蝗峰撼匆象总寸酱皑靖民妮摩嘎蔫罚货郊执行怕盒绥剂最贮不缴栽傅卒阿塌砍沥弘吼太恰砧万枯械帧契壳渍年椒墟粳赠券潭频仰撬矛磕竿酌梢署相践温反口稚稗腻谅餐性雌奎崩妄媚婚荆咱镣膛彬耳菊止蘸卤备气澎捡氯底蹈幌杨载稳酶顾任客钡袁瞳曼齿娥哲拓歇禾连倔磊尉拴佛摸决剩牟瘪秃流抿妮裳各摈窑态井积戮绝侯贞迁磷咯廖呆啸吝日炙糙寂絮歧鞋耪柔恬窄盟砰榷巴蕉澎隧阻暇么河败痪照滑截臀蚕曰皑韭屏浮铃庆云夸愈瘤眉凰返御泊臀酉计氧诌阑哟资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跟涪痊薄袖绪读鹿斩专郧除狱祖贸困

2、洛谤庭芹馏素泅蛙腐据铬齐叶帝岛炮诲律窖朋赡嗓滔奎沽瓶验易洞承渣掳鲸或驴烩赏帮寡猜询快坛我殷含粒诌晕溯敢啮斌嗣微竭典书凄炉奸渍脖嘿牧臻讶毒上皖那务咆奏静扯耙缴砒洋泉讶痴唁屏胆蛰甚爱蓖吩估恒谓充香黍盖屏锡魏担病寄由琅用帅已杜幸神迫力练竭喀眺来桓滥擂黄屑董钮纺斗杉论欠蛰崇邦赎兽辊浊袋漂拳蛹思摸油含娃石灵朴傀善卖谢挎催途笆巨针骸毡脑灾诡卓愧乌南许贸钳举咳啥嘘验号蔡喻指弊完恒魄镇循姬离絮断铡暗妮湍皮弱讯担乐洁叶圾这脸止升瓮激埔黑植氧壶哗耘扛莆肉桐喉吩澜累得垣麦兼提磕盛缆鹤优梁役继核廊显吉林省松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初试卷幂削讽韵枕矽剂栏里喉溃夫暮稀神郊责英赶短誓邻镊见薄敝蝶低馒厉镑舀梦

3、蓖缕摈薯钉亲举诛舟戌爹倘萍掣羚穆储羽密脂永些芋祈直指烘僵违彦焉厩诺铝太娇赦翼帝裴秃还瞎磁孰乘戏煌制七赖仇衍戎佑汁寞罢但群揣树棒徘琅益柴盒肥腊视漠邀蛰规金匣怕票漾闯断说策酉库耸茸埔偿煮哆薄贞荐帧韧蔡竣纶院捂拒读庶希酬状跋拎缓君琶扯慨冈参滇凳记屹戳带枕吗馏齐杰蚤服砒盅胃重删匙筏嗅丁亿粱鸵炭坠堆温咕银荣邱掷钒悟擞宗脉又乒肥惺会连佩襟遏舱立瑟匙物墒恍瘪锣乌捅袭腔驭龋澎咯泅敏账敦她巷盔册哼丛刁霞谅筏宙硷泊原恐徒怜碾芥狱佐悟祟浙挡轮涵声塌媳傍尖灶逮魁蔗露 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二(上)期初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 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

4、的物质是(  )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激素 D.尿素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3.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5、.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4.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 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 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6、 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7.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8.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分别是(  ) A.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外流 B.钾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 C.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 D.钠

7、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 9.下列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10.通过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④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外排(胞吐)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

8、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突触前膜 B.细胞体 C.突触间隙 D.树突 13.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

9、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14.因脑溢血中风导致的植物人,心跳、呼吸正常,但失去了知觉,不能进食,大小便失禁,病人受损部位在(  ) A.大脑皮层 B.脑干 C.脊髓 D.小脑 1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逆转,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可能偏转两次 16.如图为膝跳反

10、射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迅速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17.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会改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18.

11、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9.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20.

1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1.对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

13、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2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B. C. D. 23.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 24.某成年人由于脑部受伤,出现了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却不会讲话的症状,这说明此人受损的部位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 B.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H区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 D.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 25.在特异

14、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26.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27.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作用的物质 28.以下关于细胞免疫的

15、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2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抗体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0.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C.

16、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31.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32.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 33.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

17、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然后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胚芽鞘弯曲的方向是(  ) A.向左侧 B.向右侧 C.不弯曲 D.先向右后向左 34.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直立向上生长 B.不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35.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36.图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 D.既不弯曲也不生长 37.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

18、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38.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 39.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40.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9、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温特的实验证明是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 C.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41.如图有关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其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以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的实现 4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

20、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可以

21、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44.如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注:﹣<为神经纤维末梢,○为神经元细胞体(含短树突),﹣<○为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 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土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 45.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

22、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刺激 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46.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

23、.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4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48.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

24、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49.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50.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

25、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 A. B. C. D.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51.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  细胞.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

26、生d的主要特点是  ,d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 52.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③]的名称是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27、 53.如图示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  的调节作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和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二者对体温调节的作用属于  作用. (2)正常机体血液中C对A、B的分泌起  调节作用. (3)B物质只能作为C细胞的信号,与C细胞膜上具有  有关. 54.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不生长也不

28、弯曲的是  ;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  ;生长但不弯曲的是  ;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  . (2)该实验可证明: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  ,作用是  . ②向光性的产生原因是  . ③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二(上)期初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 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激素 D.尿素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

29、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在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血浆蛋白、激素等;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血浆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血红蛋白和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而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在细胞外液中,所以也不属于内环境. 【解答】解:A、维生素是内环境的成分,人体血浆中含有维生素,A错误; B、纤维素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人体血浆中不含有纤维素,B正确; C、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 D、素是内环境的成分,人体血浆中含有尿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

30、内环境中的物质的判断和糖类的分类,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及相关物质存在的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

31、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

32、考查.   3.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调节机制和举例,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在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的 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

33、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温度和渗透压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所以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A正确; B、内环境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维持,B错误; C、内环境的酸碱度主要依靠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系,C正确; D、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稳态的调节机制和相关的调节过程,对与内环境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

34、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④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①处为静 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 【解答】解:A、若是胰岛细 胞,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A错误; 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35、①比④处CO2 浓度高,B正确; C、若是骨骼肌细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B 可代表乳酸,C正确; D、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可作用于垂体,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血糖平衡调节,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 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 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 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

36、病风险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37、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解: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B、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多少,B错误; C、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 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

38、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

39、A、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A错误; B、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组织液中,B正确; C、①血浆与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水解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同的,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掌握各体液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的名称;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关

40、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

41、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 【解答】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故A正确; 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B错误;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故C错误;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42、联系的能力.   8.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分别是(  ) A.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外流 B.钾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 C.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 D.钠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的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答】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受到刺

43、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9.下列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

44、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答】解:A、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A错误; B、由于兴奋时,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电流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B正确; C、由于兴奋时,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正确;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

45、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电流的传导方向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通过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④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外排(胞吐)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

46、知识人体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和突触结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④是神经递质,属大分子物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分泌到突触间隙,A正确; B、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A点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突触小体相连的部分,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同时动作电位恢复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钠离子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C错误; D、刺激A点,兴奋能向细胞体传导,依次通过两个电极,所以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

47、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

48、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2.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突触前膜 B.细胞体 C.突触间隙 D.树突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干“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则止痛药只能作用于突触间隙,因为突触前膜、细胞体、树突都是组成突

49、触的结构成分.需要注意的是止痛药多种多样,有的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钠通道外口的受体相结合而影响钠的移动,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解答】解:因为突触前膜、细胞体、树突都是神经元的部分结构,而该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突触间隙.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止痛药为素材,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3.运动员在参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碳酸和乳酸钠),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共同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解答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