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汇编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7年12月主编:李锦生编委:顾海华 胡亚敏 李晓伟 梁栋桢 罗栋梁 潘善启 孙建华 吴冬梅 王永 姚正海 张英明责任编辑:罗栋梁目 录财务管理专业简介6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7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7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6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1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35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45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53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61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72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80金融学教学大纲95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106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16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16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126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33
2、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42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52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166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174财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93财务管理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及金融等方面素养和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分析解决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坚持为专业建设服务、体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原则。为此,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3、专业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税收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证券投资学、财务分析与决策、财务案例分析、ERP理论与实务等。除此之外,选修课程的设置力求培养应用拓展性的财务管理人才,更加体现培养目标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分为财务管理系列、会计学系列、管理学科平台选修课程系列、其他系列等四个方向,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拓展及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知识的要求。“基础扎实、技能熟练、财会兼通、服务社会”是我们对财务管理所确立的专业特色。合理的师资结构对专业特色目标的实现形成了较
4、为坚实的支撑。财务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注册会计师4 人;博士(含在读博士)5人,硕士4人,研究生比例达到69.23%。财务管理系教师已经完成各类纵、横向教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教研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被8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教学经验。在我校历年的招生中,财务管理专业都名列前茅,是学校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四年的学习生活形成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深厚的专业沉淀,例如,已有多篇学生论文获得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并成功登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计
5、划大赛中屡获殊荣,其中全国铜奖一项、省一等奖两项、省二等奖一项。这些积累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语名称 Political Economy 适用专业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数 28 学 分 数 2 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共28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与本课程相关,可选修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等。本课程是运用经济理论
6、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可以增强利用经济规律的自觉性,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是一定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所以,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是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二)大纲制定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校07级教学计划而制定,是该课程编写教学辅导书、教师授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大纲
7、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1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2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3结合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学科体系4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不断更新(四)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 教 学 学 时 环 节 教学内容讲授讨 论见习实 验其 它小计导论213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213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213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13四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314五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213六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213七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213八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13总 计1992
8、8(五)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70%。2.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终试卷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终试卷考试成绩占70% 。30%+70%=100%(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张维达政治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二版2.主要参考书: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3月洪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
9、,1991年版高峰主编: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美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二、课程简介在体系上突破资本主义两阶段和政治经济学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的传统理论框架;在范畴上突破政治经济学诠释经济范畴一律问姓“资”、姓“社”的传统分析方法;在内容上突破只限于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本质的研究。重视所有制实现形式、生产关系现象形态、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分析,从本质关系和现象形态两个层面阐述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三、教学内容纲要导论一、教学目标:了解政治经济学
10、是发展的科学,理解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制度层次,也研究经济运行层次。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树立对待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态度。二、教学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 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传统观点:生产关系2教材观点:(1)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层次 (本质层次)(2)经济运行层次(表层层次) 3个人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3 定量模型分析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教学目标:通过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比较,深入理解
11、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以及我国发展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一、自然分工二、自然经济的发生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一、社会分工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二、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第二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一、教学目标:深刻把握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三阶段的演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产业革命的影响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特点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
12、中引起的垄断1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2 企业购并的类型3 垄断的概念、类型和主要组织形式4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 新技术革命的特点2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 微观经济干预2 宏观调控政策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原因。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一、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13、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2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途径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1 个体经济2 私营经济3 外资经济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一、按劳分配方式的主体地位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第四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一、教学目标:理解需求、供给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把握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制度的健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市场和供求一、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二、市场需求:需要和市场需求
14、及其弹性1 需求与需要的关系2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3 需求与价格的关系4 需求弹性三、市场供给:生产和有效供给及其弹性1 供给的概念2 影响供给的因素3 供给弹性四、资源配置与效率第二节 市场和价格一、价值和价格1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2 成本价格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概念二、公共品价格和市场竞争价格的形成1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2 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3 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4 非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三、价格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政策第三节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从其功能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1 垄断的涵义2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殊性3 市场结构的划分4 垄断是一把“双刃剑”三、市场竞争和风险四、市场
15、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1 实现公平竞争的条件2 不公平竞争的表现 第四节 市场体系一、市场体系构成二、商品市场三、生产要素市场第五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一、市场秩序和规则二、市场组织1 市场流通组织2 市场调节组织3 市场管理组织第五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一、教学目标:深刻理解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掌握企业的制度形式和资本运营方式。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一、市场配置资源和微观经济活动二、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第二节 财产所有制和微观经济运行一、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权和产权二、产权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三、市场经济和产权的可交易性第三节 企业制度一、企业财产制度
16、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三、企业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四、企业的资本筹集利运用五、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第六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一、教学目标:了解宏观经济的均衡以及失衡的原因和平衡条件。把握和应用政府各种宏观调控政策。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和平衡条件一、社会总产出和社会总供给二、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1 投资需求2 消费需求3 国外需求三、社会总供求的非均衡成因分析1 宏观经济失衡的内涵与表现2 总量失衡的两种类型3 总量失衡的成因分析四、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条件第二节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监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作用二、宏
17、观调控目标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1 财政政策2 货币政策3 产业政策4 收入分配政策四、宏观调控系统第七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一、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途径。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必要性。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第二节 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标准二、社会再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三、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一、财富、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二、经济增长和要素生产率三、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第四节 经济增长方式一、经济增长方式类型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
18、约型的转变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一、市场经济和经济周期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四、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和基本途径第八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理解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识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把握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一、二元经济的涵义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中国二元经济和
19、国民经济现代化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化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三、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第四节 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地区经济分工和结构优化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第五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经济增长的外部性二、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六节 中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容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原则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写人:娄峥嵘 审核人:李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英语名称 Practical writing 适用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20、 学时数 36学时 学分数 2学分 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学目的应用文写作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应用文是机关单位和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一定规范格式的文书,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对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应用文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对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写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本大纲制订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本校和本院的教学条件、
21、教学实践的要求。(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本课程包含的知识量大,内容庞杂且应用性强,而学时较少(总学时仅为28个),因此,在注重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具体公文文种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应用文写作的任务。(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类型(1)名称:课程实习(2)主要内容与要求:邀请校内有关专家就应用文写作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并注意学会独立地撰写公文。(3)学时分配:2学时(4)时间:下半学期(五)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学环节教学时学名称称环节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其它课程设计小计一公文写作概述22二公文写作的一般原理44三行政公文的写作8210四事
22、务文书的写作224五财经文书的写作88六规章文书的写作44七日常文书的写作44总 计32436(六)考核方法与要求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期中成绩占10%,期终成绩占70%。综合考核成绩10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10%+期终成绩7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徐中玉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2主要参考书:丁晓昌应用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姬瑞环新编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张建勤 潘继红语文知识与公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3版赵永贤新编应用文写作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
23、版二、课程简介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面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写作基础知识和具体应用文文种的写作,通过范文和例子讲解写作者在动笔时应注意的问题,具体应用文文种的写作涉及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规章文书、日常文书及专业公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和规则,每一种公文应用的构成特点和写作技巧是教学的重点。本课程将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公文的起草、修改、行文规则和公文办理的内容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与职业相适应的公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办理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 公文写作概论一、教学目标:1、 理
24、解公文的涵义,掌握公文的分类;2、 理解并掌握公文的特点和功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文概述1、公文的涵义2、公文的分类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和功用1、公文的特点2、公文的功用第二章 公文写作的一般原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公文写作的四大要素;2、 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文写作四大要素1、主旨2、材料3、结构4、语言第二节 公文写作的基本步骤第三章 行政公文的写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行政公文的概念、种类,重点掌握行政公文的格式;2、 理解行政公文的行文关系、行文方向和行文试,掌握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3、 了解命令、公告、议案的写作,熟练掌握决定、批复、意见、通
25、告、通知、通报、会议纪要、请示、报告和函的写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1、行政公文的概念2、行政公文的种类3、行政公文的格式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行文制度1、行文关系2、行文方向3、行文方式4、行文规则第三节 指挥决策类公文的写作1、命令、决定2、批复、意见第四节 公布周知类公文的写作1、公告、通告2、通知、通报3、会议纪要第五节 报请商洽类公文的写作1、请示、报告2、函3、议案第四章 事务文书的写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事务文书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求;2、 掌握计划、总结、大事记和述职报告的写作,熟练掌握调查报告和简报的写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事务文书概述1、事务文书的概念2、
26、事务文书的特点3、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第二节 事务文书的写作1、计划、总结2、调查报告3、大事记、简报4、述职报告第五章 财经文书写作一、教学目标:掌握意向书的写作,熟练掌握经济合同的写作;了解起诉状、答辩状和上诉状的写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经济文书的写作(一)1、意向书、经济合同2、广告、商务策划书3、标书第二节 经济文书的写作(二)1、市场调查报告2、市场预测报告3、可行性研究报告4、审计报告第六章 规章文书的写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规章文书的含义和特点,理解规章文书的制定过程,掌握规章文书的结构和写法;2、 了解守则、公约的写作,理解并掌握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和章程的写作;
27、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规章文书概述1、规章文书的含义和特点2、规章文书的制定过程3、规章文书的结构和写法第二节 规章文书的写作1、条例、规定2、办法、规则、细则3、章程、守则、公约第七章 日常文书的写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求职信、感谢信、推荐信、表扬信的写作,并掌握介绍信、证明信和申请书的写作;2、 了解祝词、贺词的写作,理解并熟练掌握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闭幕词的写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书信类文书的写作1、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2、感谢信、表扬信3、求职信、申请书第二节 致辞类文书的写作1、欢迎词、欢送词2、开幕词、闭幕词3、祝词、贺词编写人:李力 审核人:李锦生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
28、大纲英语名称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适用专业 市场营销 课程类型 基础课 学 时 数 56 学 分 数 3 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管理学原理是市场营销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该课程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它引导学员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具备一个现代管理者应有的理论素质,并为市场营销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
29、将来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管理学基本内容;掌握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过程、理论和代表人物;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策的基本过程,了解决策方法;掌握组织设计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适应范围;掌握领导影响力的概念,理解领导理论对管理的启发意义;理解各种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理解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二)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本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本大纲。(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1科学性、系统
30、性原则,以“管理学”科学体系为基础,全面讲授学科知识。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重视向学生讲授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了适当的社会实践和案例教学的内容。(四)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类型(1)名称管理认知和应用(2)主要内容与要求到本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参观学习。该企业了解企业的结构设计的基本情况,能够绘制出组织结构图,提出改进建议;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等。(3)学时分配本社会实践活动安排6学时。2.结果与考核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针对企业中的某一问题写出一篇2000字以上的调查分析报告,
31、并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期末学习成绩总分。教学环节学分名称(五)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 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其他课程设计小计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44二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2三全球环境中的管理22四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224五信息获取33六决策44七计划及计划工作44八计划的组织实施112九组织结构设计426十人力资源管理22十一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213十二领导概论224十三激励33十四沟通33十五管理控制22十六管理的创新职能22企业事业单位参观、考察6总 计428656(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其中作业 10%,期中考试20%;期终成绩占60%。2.试卷成绩与实
32、践成绩:试卷成绩占80%,实践成绩占10%。3.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10%(作业成绩)10%(实践成绩)80%(试卷成绩)10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周三多 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1月2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3)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精要(第六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8月(4)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5)(美)奥茨瓦尔 著 孙健敏 等译罗宾斯(第7版)学习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08月(
33、八)修订说明本大纲与2003年相比做了如下变动:增加了一些管理学理论最新进展,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变动理由:教学内容跟随学科发展,同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修订。二、课程简介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主要阐述了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管理的七个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特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等。学习本课程,可以初步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使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准确地分析自己所处的管理系统和管理环境
34、,研究自己所遇到的管理问题,并能处理这些问题。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理的概念、特征、性质、职能、作用、管理者及管理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旨在对管理及管理学有个概括了解,为以后各章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2了解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主要管理先驱者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回顾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及发展。旨在认识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四、管理的属性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第三节 管理学的
35、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理论概述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管理理论 四、数量管理理论 五、系统管理理论 六、权变管理理论 七、质量管理理论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掌握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的具体含义及其特征;掌握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等管理方法。2能够熟练运用管理原理及各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并能提出对策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二节 管理原理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责任原理四、效益原理第
36、三节 管理方法论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二、管理哲学三、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第四节 管理方法一、行政方法二、法律方法三、教育方法第三章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以全球观点看待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了解竞争者和市场不再受国界之限,识别对待全球经营的三种不同态度:民族中心论、多国中心论、全球中心论,掌握组织走向全球化往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比较多国组织、跨国组织、无国界组织,理解担任全球职务的管理者面临着哪两个阶段的调整,识别全球范围的外派经理人员所面对的调整挑战。2能够运用全球化的观点看待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三种全球观一、民族中心论二、多国中心论三、全球中心论第二节 理解全
37、球环境一、区域性贸易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三、东南亚国家联盟四、不同类型的全球组织第三节 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一、被动反应二、明显主动进入三、建立国际性公司第四节 在全球环境中进行管理一、法律政治环境二、经济环境三、文化环境四、如何担任全球性职务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企业道德上存在哪些观点,各种观点的区别;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影响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因素有哪些;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具体体现。2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对企业应当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提出对策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定义二、四种道德观第二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一
38、、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五、道德强度第三节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一、干部和员工的甄选二、道德准则和决策准则三、管理者以身作则四、合理的工作目标五、独立的社会审计与监察六、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四节 社会责任概述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二、两种社会责任观三、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第五节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二、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三、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四、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五、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第五章 信息获取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如何评估信息;理解对管理人员有用的信息具备哪些特征;掌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开发步骤;
39、了解除了信息系统外组织通常还可以利用哪些信息技术。2能够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并会运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信息概述一、信息的定义二、对信息的评估三、有用信息的特征第二节 信息系统一、概述二、信息系统的要素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第三节 其他信息技术一、概述二、电信和网络三、人工智能四、办公自动化第六章 决策一、教学目标:1了解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决策的类型,有关决策的理论。2掌握决策的过程步骤,决策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掌握有限理性原则;掌握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发、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
40、导矩阵、决策树法以及三种不确定型的决策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不同情况,用不同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依据和类型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的原则三、决策的依据四、决策的类型第二节 决策的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二、行为决策理论三、当代决策理论第三节 决策的过程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二、识别目标三、拟定备选方案四、评估备选方案五、作出决定六、选择实施战略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第五节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二、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三、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四、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五、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第七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了解战略性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2掌握计划编制的一般方法以及如何组织计划的执行和执行中的计划调整方法;计划与决策,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各种业务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之间的关系。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编制日常的学习工作计划。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计划与计划工作一、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二、计划的类型三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