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姓 名 华云龙 学 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 龚达 职 称 副教授 2014年 月 日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外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应在广泛吸取各种有益文明成果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的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弘扬以和为贵、互利共赢等思想,构建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发展壮大。关键词:企业管理;传统文化;运用 目 录第
2、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11.1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11.2 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1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32.1 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32.2 佛家精神与企业管理42.3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6第三章 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83.1 中庸之道现代企业定位的基准83.2 刚柔并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83.3 和气生财现代企业旺盛的法宝93.4 外圆内方现代企业对外的形象93.5 正己正人现代企业指挥的令牌 103.6 自强不息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 10参考文献 12谢辞 13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和管理渐渐相互渗透、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是文化
3、的产儿。传统文化是前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磨砺出来的,其中也许有许多已不适应现代的社会,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智慧却闪耀着永恒的光华。传统文化是前世所留下的瑰宝,不容抛弃。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对促进我国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1.1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
4、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1.2 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历史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整体性把握文化,是中华传
5、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树的文化全才。例如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1.2.2强烈的时代性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衍变的过程。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
6、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1.2.3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
7、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
8、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2.1 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儒家文化的中心:“仁”。何为“仁”?仁是“二个人”,就是人和人的关系如何协调好的意思,要协调好关系,
9、就需要人的修养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儒家从仁展开,有“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具体内容。仁有什么用呢?“仁者爱人”。现代企业都懂得一个道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对于人才的重视、引进和培养,各企业费尽心思。但是人才真的像商品买进即可吗?否!人是活的,是有腿可以走的。企业就是找到了合适的人才,想要留住也并不容易。那么,儒家是怎么认为的呢?2.1.1 留人在于留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纵观儒家思想,其对于人心的向背十分关注。儒家总结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要得人心,就是要以德服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君王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使用的手
10、段是“德主刑辅”,因此,可以推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能够稳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许正是统治者使用了这个正确的方针和手段。现在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注重心服,采取的方式、方法往往是压服,这是留住人才的大忌。压服的结果常常是“口服心不服”,最后往往是“压而不服”,这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2.1.2克己复礼制度只有自觉服从才能产生最大效用,“克己复礼”。在儒家的思想中,有一个字很重要,那就是“礼”,礼就是规矩,中国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来说,工作秩序的维持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好的制度也会与个人利益相冲突,因为制度是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而不是为了某一个人。那么,儒
11、家怎么来服从这个“礼”呢?儒家提倡“克己复礼”,而且唯此为大。要克己,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是简单的事情。列宁曾经说过:如果违背了人们的利益,就是几何公理也会受到挑战。因此,人并不是都那么完美的,需要内心的自我改造和修炼。儒家把这个提得很高,认为:人要是能够有这种内心的修养,能够“正心”,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发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实际上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很受重视,企业文化的基石就是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是要植入每个员工内心之中并得到真正认同的!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从企业员工内心认同方面下工夫,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植入每个员工的心中。2.1.3 构建
12、和谐儒家文化是一种“和”文化,讲究中庸、融合、谦和等等。儒家从人和人的相处,找到一个“仁”,再从“仁”发展到“和”,就是要人们不要无谓的争斗,不要搞内耗。和为贵,已经成为儒家的符号。“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家已经注意到在阶级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因为有高低贵贱之分,相处中必然有不和谐的音符,如果就此争斗不休,那么将永无宁日。一些企业已经非常重视和正在研究、利用儒家的这个思想,出现了“三和治企”的观点,这“三和”就是“人和、物和、利和”。“人和”就是企业中的员工要关系融合、身心和谐的发展。“物和”就是企业生产的发展要和环境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利和”是说企业之间有竞
13、争,更有合作,要树立双赢、多赢的思想,最终达成共赢。2.2 佛家精神与企业管理佛家精神的核心:“空”。“空”是佛家常说的东西,有一首禅语诗,可谓路人皆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家的洒脱的确够水平!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是否也需要洒脱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种佛家的洒脱更有其深意,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对事物看得更透彻基础上的洒脱。那么如何看待佛家的“空”,企业管理中又如何借鉴佛家的思想观点呢? 2.2.1 禅定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就是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
14、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 ,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各种障碍。 定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茫茫商海里,真是诱惑多多。每个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遇到利诱却常常就有人失去了理智。学禅的人定力会高,这是因为去除私心的缘故。因此,佛家的禅定与企业家的自身修养是殊途同归。若是一家企业的当家人能做到禅定,谋而后定。那么,这家企业将会少去许多危机。2.2.2 舍得“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在传入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舍得”这个词,现在一般都是连用,简单的意思就
15、是奉献掉。可是这个词其实是两个词,“舍”和“得”。为什么两个词成了一个词了呢?“舍”是献出,“得”是得到,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而付出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一种得到!佛家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任何事情有舍必有得,有得也必有舍。如果你过于迷恋现有的,过于依赖现有的,就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竞争力。作为企业来说,对内有员工成本问题,对外有社会责任 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待遇百般苛扣,对外部的社会责任千般推卸,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企业不会有良好的声誉和向心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中吸取养分,悟出一些道理,对于国家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
16、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舍得,又何尝不是企业的一种境界呢!2.2.3 诚实守信曾看到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和尚被逼问说出秘密的时候,他先是双手合十,高诵佛号,然后慢慢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的确,佛家十分讲究诚信。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无奸不商”,好像经商办企业就全都不讲诚信,其实这是对企业的错误看法。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誉的企业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从根本上讲,企业还真是“无信无以立命”呢!佛家讲诚信还有一个支撑,那就是“报应”。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毛泽东主席还加上了句“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不要以为
17、世界上的人都是傻子,都是可骗的。做企业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是做不好的,骗人的事情只要人家察觉了,事情就败露了;事情败露了,企业的声誉就完蛋了。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做了骗人的事情,想要人家不知道,那是一种幻想。从骗人的动机出发,到事情的败露,再到害己的结果出来,这是一种循环。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循环,所以佛家总结为“报应”。当然,这种循环是一个过程,是过程就会有一个时间段,所以短期可能会因为骗人的“造假”而获得肥厚的“利润”,但是这一定是无法长远的。从佛家的洒脱到佛家成就的品格,不难看出,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要讲品格(企业叫品牌)、讲信誉才会有好结果。2.3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道家思想的
18、精髓:“无”。在中国,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观点,几乎是人人皆知。道家的“无为”的第一层意思是:不妄为、不乱来。道家追求的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求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而且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工作,那就是“无为”。人们总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过去我们国家就搞过大跃进,结果呢?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违背自然规律当然要接受教训。“无为”的第二层意思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原话为:“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
19、乎理性的”)。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法则,而随着这个法则,万事万物的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所以,老子要强调“无为”,目的是“无不为”,只有在你真正找到规律之后,你才可能无不为。那么,如何在企业管理当中借鉴道家的思想呢?2.3.1 制度的制定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非不治,而是顺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对其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企业的管理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与管理者的思想、企业的现状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制定制度犹如国家制定法律,切忌朝令夕改。要想制定的制度有一个长期的稳定性,那就要深思熟虑,不能想起什么是什么。对一个方面的管理出一个制度,
20、可能很容易,但是这会产生一个链接密合问题,制度和制度之间,涉及的管理内容和以前其它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之间,有没有问题呢?在没有对整个系统和格局考虑周全的基础上就出手,那往往会产生“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因此,要善用道家的“无为”观点,在管理框架上作调整时,更是要慎之又慎。2.3.2改革、改制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具体到治国,有一种具体的做法,那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关于这句话的意思,解释很多,其中一种为: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
21、本意,但还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候。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道家的这种思想观点曾经为汉朝的辉煌和强盛奠定了基础。现在企业集团经常喜欢对下属企业进行改革改制,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上级指令),有些却是自己的主动行为。上级指令这里不作讨论,因为没有讨论的余地;自己主动行为,就要考虑周全。现实情况是,一些被改制、改革的企业成了上面权力人物利益和权力再分配的牺牲品,企业改制没有使企业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每个企业都会存在自身的弱点,当一种力量强力加入后,其自身弱点也在缺
22、少制约,爆发出一种破坏力,使得整个系统管理的链条发生了断裂,此时,原来的系统破坏,而新的良性系统又不能很快建立,这样,不好的结果就出现了。这类现象非常值得深思。如果真的想把企业搞好,那就应该借鉴道家的观点,“如烹小鲜”,不要随便起意就弄;企业集团就是对下属企业进行改制、改革,在操作时也不要“一刀切”地简单设定一个时间点,因为各企业的“火候”时间不同,你“一刀切”,怎么可能整好呢!2.3.3 对待人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至察则无徒”,察,就
23、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企业管理千头万绪,要想一下子什么都管好,那是太乐观的想法。俗话说:“事要一件件的干,饭要一口口的吃”。考虑到管理力量和管理成本的问题,管理需要突出重点,不然什么都下手,可能什么都管不好。因此,在一些客观存在的小问题方面,管理者的忍耐也是需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的境界。古人总结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非常有道理的,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贵在引导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如果管理者不能造就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而是“锱铢必较”,始终“眼里容不
24、得沙子”,那么在大局观上就会有问题。作为管理者,可以追求完美,但是理想中的完美和现实中的缺憾,总是存在的。第三章 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管理理论的正统地位由美国转移到了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日本。在日本管理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和孙子兵法等书。可以说,日本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及其富有东方个性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一番思考。所以,在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构建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适合目前生产力状况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迫切的也是必然要完成历史性
25、课题。我们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国的管理者们不应该单纯的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3.1 中庸之道现代企业定位的基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的思想已浸透于中华民族文化肌体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孔子的思想方法论也就是平常说的“中庸”,“中庸”内涵十分广泛,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是它主要的内容。“中庸” 思想的核心是在承认事物矛盾对立的前提下为人处世“
26、执中”, “用中”,这并不是主观地排除事物的矛盾,因为矛盾有“两端”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孔子还认为“中”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提出了“时中”的概念。“中庸”载“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思想里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 ,“中庸”思想对现代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朋友、同事、异性交往等关系中有着积极地作用。“中庸”思想以“至诚”为做人做事的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以“诚 ”为重。在为人处事中,达到 “中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也正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
27、“和谐”。所以“中庸”不但不是老古董 ,也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反过来,“中庸”之道,既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辩证思路,企业管理定位的基础基准。3.2 刚柔并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髓是为人处事随和谦让,当刚则刚,当让则让,绝不是匹夫之勇,这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一些企业以严厉的制度约束员工,将罚款视为最重要的管理手段,而忽略了教育激励作用。在管理
28、过程中人性化欠缺,经常将违章行为的原因归结到员工自身素质的不高,而忽视从管理组自身寻找原因。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企业带来无形之中的损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刚性的制度约束员工,以柔性化的手段化解员工与企业间的矛盾,建立一套科学性、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古人云:“矫矫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所以为人处事,最好是“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此,团队与团队之间也如此,柔是自然之道,柔也是养身之道,柔还是治世之道。由此可见,刚柔相济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3 和气生财现代企业旺盛的法宝现代国际学术公认
29、,最提倡和谐的古代圣贤是孔子,孔子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 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览古今,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中国历史上的蔺相如,为了社稷长治久安,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著名京剧将相和所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千百年一直被世人称道。商场上的和还有得与失之意。利是前提,得失是目标。在和的前提下双赢才是好生意,单赢的生意无法长久,无法壮大。单赢是短和,是假和,是表面的和,是伪装的和,这种类型的和眼前虽是赢了,从
30、本质上看是彻底的输了,输在诚信,输在德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和谐将成为现代企业旺盛的法宝。3.4 外圆内方现代企业对外的形象“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事,就要像这铜钱一样,把“方”和“圆”结合起来:“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孔”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事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事的锦囊。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职场、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利。做到性格灵活,随“方”就“圆”,采取外“圆”内“方”的处事策略,软硬兼施 , 能“
31、方”能“圆”,“方圆”有度,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方圆”兼顾,注意交往中的细节,把握好拒绝别人的“方圆”技巧,“方”中有“圆”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方”是人格的独立,“方”是情操的独守,“方”是自我价值的完善实现,“方”是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棱角分明,代表着踏实稳重,坚定执着,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态度。“方圆之大,大地之大”,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这一点,你会觉得游刃有余,工作起来也会轻松自信。企业能做到“外圆内方”,就能把良好的对外形象变成高知名度的无形资产。3.5 正己正人现代企业指挥的令牌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就是
32、很好的例证。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仁。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试问如果企业的领导层都不正,那么如何能领到好企业在破涛汹涌的商海中前行,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到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谈何去管理下面的人。所以企业的领到人应该先端正自身,这样说出去的话才会有人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尽心上)。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
33、和方法,是足以成为现代企业领导号令企业的权威令牌。3.6 自强不息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的人生态度,他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为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谚,则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会化。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
34、,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从而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变成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11参考文献1 杨鑫辉、彭彦琴.孔子孟子的治国思想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期。2 李蔓.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影响.科技资讯, 2006. 07期。3 王毅武、康星华.现代管理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朱璋龙.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国情国力.2008。5 邹敏.基于老子思想的人力资
35、源二线式管理研究.河海大学2007. 06期6 侯景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第1版。7 于凤霞、陈玉峰.从传统文化向团队文化变革.现代企业教育出版社.2001。8 哈罗德孔茨等.郝国华等译.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10版。9 王锐兰.管理创新的经济学思考.商业研究.2003.04期。12谢 辞在论文完成之际,衷心地向我的导师龚达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本文是在他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完成的。龚达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使我在求学生涯中受益匪浅,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他的教诲是我以后努力工作的鞭策和鼓励! 3、通过活动,使学生
36、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
37、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
38、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
39、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