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泽东修改稿件的创新性解析 摘要 毛泽东是新闻写作的大家,在稿件修改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和光辉的实践,并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毛泽东修改稿件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自己的观点、思考与智慧大量地注入别人的文章。毛泽东的思想、警言妙语让别人的稿件增光添彩、高飞远举。二是源于原稿,高于原稿,在原稿的基础上,打上“毛氏烙印”,或者使之更深化、更完善,点铁成金,锦上添花。三是书面语和口语完美结合,取长补短,效果神奇,引人入胜。编辑们学习、传承毛泽东的改稿艺术,在这个信息充斥视听、传媒竞争激烈的时代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文章修改;新闻写作 中图分类号 A841 A 1001-
2、8999 (2009) 01-0058 -04 唐代贾岛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的推敲,宋代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的斟酌,欧阳修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到后来只存“环滁,皆山也”五字,早已成为千古佳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非过也,宜也;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指出: “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可见“文成于改”、“精自改中来”。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在稿件的修改上是“修改真如神”。毛泽东修改的很多稿件
3、,成为文章修改史、中国新闻史上脍炙人口、传诵一时的名篇佳作。编辑们学习、传承毛泽东修改稿件的创新性,在这个信息充斥视听、传媒竞争激烈的时代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把自己的观点、思考与智慧大量地注入别人的稿件是毛泽东修改稿件创新性的第一个特点毛泽东的思想、警言妙语让别人的稿件增光添彩、高飞远举。1944年8月12日,毛泽东在审阅解放日报准备发表的题为论衡阳的陷落的一篇社论,将其改为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把叙述句改为设问句,把中性的标题改为观点倾向很明显的标题,且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余地, “陷落”改为“失守”,含有批评意味,“失守”是抗战不力的表现。一个“将如何”,把国民党反动派消
4、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丑恶一面揭露得淋漓尽致。两题比较,后者明显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毛泽东在修改新华社冀南我军自卫战大捷的消息时在导语中加了“进攻军中之新八军反对内战,在战场上起义,给了这一自卫战以有力的援助”一句,对新八军的义举给予充分肯定,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在报道的后半部分加了这样一段:“三十军三个师均是美械师,素称能战,四十军亦有善战声名,他们和新八军一样,在抗日战争中均起过相当作用,远非那些不战而逃或坐待胜利的腐败军队可比。”加了这些背景材料,就生动地揭示了蒋介石反人民战争不得人心的情况。并增加了“此次被迫剿匪,举行内战,在严令督责下勉强前进,但因违背多数官兵的意愿,故一战即败,虽
5、有美国枪械,亦不能取胜”。一段议论,从新闻事实出发,又归于新闻事实,十分精彩,有力地说明了违背人民意愿的非正义战争,即使有精良的武器和善战的军队亦不能取胜的道理。它对于当时许多人都有的人民解放军能否战胜数量和装备均处于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疑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回答。修改后,消息就不仅仅报道了冀南我军自卫战大捷的本身,而且让读者从这一大捷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坚定了必胜信念。毛泽东还在该文最后加写一句:“在我军缴获之武器中,有高射炮与火箭炮多门。国民党发给他们的许多剿匪文件,亦已缴获,正清理中。”2看似平淡,实必不可少,这些战利品实实在在地照应了标题自卫大捷。毛泽东对新华社消息美国大量运送蒋军到东北扩
6、大内战的导语:“当马歇尔氏呼吁东北与中国和平的时候,现在越南的国民党五十三军三个师,又将于日内由美舰运往东北扩大现已十分扩大的内战。”这样修改,在马歇尔氏后面添加了“好像在努力”。(笔者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将“氏”字用黑体排,据说明部分介绍,文中改写和加写部分用黑体字表明,似乎“氏”字为加写,也符合毛泽东的风格,对照手迹原稿确定是排版错误,“氏”是原稿就有的)原句给人的感觉是:马歇尔真心在呼吁和平,美国政府却在扩大中国的内战。事实是美国派马歇尔以总统特使身份来华,就是要他借“调处”中国内战之名,行扶蒋反共之实的。因此,原句是不准确的,改为“好像在努力”,确切而巧妙地表明他呼吁和平的行为是假
7、相,是为了掩盖其积极执行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烟幕弹,这样改不但意思高度准确而鲜明,而且也起到顺利领起下文的作用。马歇尔因为搞假和平,不得人心,美国政府不得不调华莱士接替他的工作,大公报制作了回文标题“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彪炳史册。毛泽东还把文中“美国方面自己的海军帮助国民党内战,深堪注意”改为“美国方面就又继续使用自己的海军运输工具及大量军械军火,积极帮助国民党扩大内战,而其结果确使中国的内战空前地扩大了。此种美蒋双方密切合作屠杀中国人民的形势,深堪注意”。修改后更准确地描述了美国帮蒋军扩大内战的事实。最后两句议论,提醒国际社会和国内人民认识美国政府支持国民党扩大中国内战的面目,尤为必要
8、。让人读了结束语,不免再回望标题,何其相似,但又不雷同。点题而又不重复标题,展示了他运用事实及文字上的高超技巧。1948年,中国政治黑暗,抗战不力,英美盟邦大不满意原文的导语“英美盟邦人士,对中国政治黑暗,大不满意”。毛泽东将其修改为:“英美盟邦人士,对中国之法西斯政治,大不满意。”4原导语用“黑暗”一词,国际友人不容易理解,不能很好地揭示全文的观点和目的暗示和启发英美明确地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的是法西斯政治,改“黑暗”为“法西斯”简单明了,化晦涩为通俗,让读者对下边的暗示和启发心领神会。二、源于原稿,高于原稿,在原稿的基础上,打上“毛氏烙印”,点铁成金,锦上添花,是毛泽东修改稿件创新性的第
9、二个特点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作为美国官方的代表第一次访问延安。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毛泽东修改了1944年8月15日解放日报标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社论,加上了延安解放区流行语“战友们”这一亲密称呼,称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根据当时情况,对待美军观察组,应当采取特别友好的态度。原题“欢迎”一词像外交辞令,改题加上“战友们”三个字,便有了实质性的厚重的感情色彩。在共同抗击日寇的国际大环境中,在观察组不断向驻重庆的美国外交官发出有利于中共报告的具体情况下,称该组成员为“战友们”,是至为得当也是至为亲切感人的,能起到进一步缩短与该组感情上距离的作用,也能使尚未扶蒋反共的美国政
10、府产生一定的欣慰感,而对百般阻挠美国组织赴延安观察组的国民党则能予以较大的心理打击。1949年1月4日,毛泽东写了一篇述评新闻,原题为“揭露蒋介石求和阴谋,妄想保存四大家族及美国侵华势力”。选人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改为“评战犯求和”。原题用两个述宾短语,文字较多,且有逗号,缺乏活脱之感;改题用相互矛盾的短语“战犯”和“求和”组合成题,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当今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包装”,有一些“包装”是精当的,但有不少是不得体的、变味的。我们看到的标题,许多不是为了“点睛”,而是为了制造“噱头”;导语也不是什么“凤头”,而是一顶花哨的“帽子”。标题越玄乎的,可
11、能正文越没有什么看头;导语越煽情的,可能后面一点情趣都没有了。新闻不是不可“包装”,但“包装”必须做到装而不空、装而不俗、装而不浅、装而不伪。学习毛泽东对于新闻标题的修改,会助编辑们制作出吸引众多粉丝的标题来。修改别人的好稿件,有时容易出现画蛇添足甚至点金成铁的尴尬现象。毛泽东对别人的好稿件,总是致力于整体意义的修改,而对于无碍大局的地方,如果它们说得过去或较好的话,则一般不改动。一词一句修改使局部出色不是难事,而一词一句修改使全篇生辉的现象就罕见了。毛泽东所有修改后的稿件都未“伤筋动骨”,改文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而且使文章大大减轻了负担,显得内容更精炼,语言更准确,主题更鲜明;从篇章结构方
12、面来看,也显得更为完整严谨,匀称饱满,层次清晰,首尾圆合,通篇一贯。1951年6月6日,毛泽东为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改了几个词和加写了几句话。原文的最后一段话前两句是:“我们是完全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中国语言的规律并不难学。”毛泽东插入了“我们的同志中,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有许多是精通语法、会写文章、会写报告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当然是能够的。”原稿道理很对,但联系上下文,感到说服力不强,论证不够严谨。因为全文向人们提供的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学习榜样是毛泽东和鲁迅,而这两
13、位语言大师在一般人眼里是高不可攀的,他们“完全能够”、“不难学”,而一般人是不行的,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插入这几句,考虑和照顾到了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效果,逻辑性更严密,说服力更强。1949年9月16日,新华社编发题为迅速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社论,毛泽东在审阅清样时,从题目到正文,有五处增加了“人民”二字。经过修改,政治含义不同,会议的性质也不一样,且更加周密完善,增强了社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此题改后将新闻事实与哲理熔为一炉,并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境界,让新闻更深沉、更睿智、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毛泽东
14、是古诗词大家,他对陈毅、胡乔木诗词的修改被传诵一时。胡乔木后来回忆:1964年10月中旬起的十来天里写了十三首词,寄请毛泽东阅正。毛泽东接读胡乔木的新作,“终日把玩推敲”,悉心进行修改,并亲自批送诗刊发表。“经他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成了金”。毛泽东在修改稿件时非常讲究美感、韵律,用字十分细腻、敏锐,追求节奏、旋律。实践论中最精彩、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他在众水果中选择了梨子,而不是苹果、香蕉、橘子,是因为“梨子”是所有水果中最优雅的一种,当然也是最美的。毛泽东还为何其芳三改序文。1961年1月4日上午,何其芳到毛泽东处商讨不怕鬼
15、的故事一书序文修改问题。毛泽东针对序文详细地畅谈了自己对序文修改意见说:“除了战略上要藐视,还要战术上重视。对具体的鬼,对于一个一个的鬼,要具体分析”。何其芳知道自己写的那篇序文只从“不怕”二字做文章,只讲战略上藐视,没有讲战术上的重视。此后,何其芳遵照毛泽东的意见,认真地修改了序文,再送审阅。1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卧室对何其芳说:“你写的序文我加了一段,和现在的形势联系起来了。”第二天,何其芳将打印好的稿子派人送到中南海。毛泽东当天就看了,并批示:“此件看过,就照这样付印。”在退回的稿件上,何其芳发现毛泽东又把上次加写的“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
16、改成“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之下通过斗争同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的地位转化的”。何原文两次用“向着它的对方”,有重复之嫌,毛泽东将前者改为“同它的对方”,可见毛泽东改稿多么注意细小的差别。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声音。对胡乔木撰写的评论,毛泽东是花了大力气的。胡乔木文集第1卷收录的126篇文章中,除去毛泽东逝世后写的4篇,去掉刘少奇修改的l篇评论,毛泽东修改过的达39篇(还有好多当年修改过的稿件原件丢失,实际修改远不止39篇),其中修改最少者7个字,修改最多者1406字。因为胡乔木文集只用黑体字排出毛泽东修改后的内容,没办法与原稿相比较,故不好分析。该书前收录了毛泽东修改的手迹,可以作一
17、点比较。重庆事件与东北问题、蒋介石解散民盟两篇社论的修改手迹都是增写,原稿说服力不强,增写后重庆事件与东北问题一文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法西斯的阴谋所在,蒋介石解散民盟一文对于解决当时民盟告别走中间道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民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镶入这些浅浅的文字露出发人深思的哲理,犹如皇冠上镶嵌了明珠。三,书面语和口语的完美结合是毛泽东修改稿件创新性的第三个特点书面语文雅、精致、端方,可简练又传神地状物状人,体现尊贵的大家教养;口语活泼、灵动、变化,可简美质朴地表现审美理想,从枯燥的教条中摆脱出来,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两类语言,又有着各自的危险,前者拘谨,不免失于刻板,染上漠然的表情;后者极易流于
18、俚俗,丢失批评的距离。两者融合得好,取长补短,效果神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毛泽东在修改稿件时既借鉴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也从外国语言中吸收需要的成分,更喜欢散发着泥土气息、广泛流传、洗练精妙、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大众化语言。三湾改编时,宣传队拟定的标语中有一条是“废除买卖婚姻”。毛泽东建议改成“讨老婆不用钱”。前者是书面用语,后者更口语化,从法律上讲,后一句不如前一句正规,但须知当时条件下标语的观众是文化素质很低的群众而不是士大夫之流,优劣立辨。1928年大年初一,负责宣传工作的陈正人拟了一副对联:“你当年剥削工农,为就为利中生利;我今日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毛泽东略做改动:“你当
19、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我今日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毛泽东将陈联上联中“为”字改为“好”(读hao)字,并分别在上下联中加了一个逗号,不仅保留了陈联对比强烈、通俗易懂、笔锋犀利之特点,而且语气更显幽默而带讽刺意味,从而使表达效果更高一筹。毛泽东改稿总是根据需要该口语时则口语,该书面语则书面语。谢觉哉日记记载,代毛主席挽续老:“为民族翻身,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眼睛亮得很,骨头硬得很,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毛泽东最终挽续范亭联为:“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水云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两相对比,毛泽东改“翻身”为“解放”,更切合续范亭
20、革命一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读来节奏感更强,将下联中的“眼睛亮得很,骨头硬得很”改为“有水云襟怀,有松柏气节”,用语更雅致,更富文采,内容涵盖面更为广阔,气魄更为雄健奇伟。标点也由“;”改为“?!”,“。”改为“!”更有节奏感,悲恸心情跃然纸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有一篇材料原题是天津市东郊区詹庄子乡民生、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生产,共34个字符,毛泽东改题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只用了9个字,平白简单,片言居要,抓住实质,深刻揭示了主题;还有一篇材料原题为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毛泽东改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原标题看上去是书面语,其实很平淡,效果远没有修
21、改后的一个“看”字,生动醒目,令人一惊,大泉山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叫人急欲快读,寥寥数字,煞是引人,真是字字珠玑,顿生跃动之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57年4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李汝祺教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毛泽东读后,深为赞赏,建议人民日报发表。他给此文加上了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的正题,把原题改为副题,并写了按语。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党内外有许多议论,有的认为“百家争鸣”会争乱,有的认为“百家争鸣”争不起来,怀疑党的这一方针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毛泽东重拟的标题清楚地表明党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方针的肯定与高度评价,可以解
22、除人们的怀疑,起到教育、宣传、鼓舞读者的作用。原题更像一篇论文的标题,改题观点鲜明,语气坚定、新颖夺目。毛泽东在审阅稿件时,有时候只改了一个标题,或者在开头、结尾的地方加一段话,从而使文章大为生色。196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原为坚持真理,团结对敌,毛泽东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共同敌人。这样修改之后,有一种气吞山河、力拔山兮的特殊张力,真是力透纸背。当然,也不是所有社论的标题都可以更响亮和更有气势为最高标准。有时候,毛泽东反把看似生动的标题改为更平稳些。人民日报1950年7月15日庆祝日本共产党成立30周年社论标题原为日本人民争取独立的道路,毛泽东改为庆祝日本共产党的三十
23、年,并作批语:此件应以庆祝为主,故改了一个题目。这一改,看似平淡,实则在政治上更胜一筹,因为原题有在庆祝兄弟党成立周年之际对人家的事情指手画脚之嫌,这又是另一种韵味,另一种感觉。在1964年7月28日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一封复信的结尾,毛泽东顺笔写了一大段话,并引用了宋人晏殊的词句。在反复劝告苏共领导不要召开分裂会议之后说:“如果你们不听,一定要走绝路,那就请便吧!那时我们只好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01这个结尾寓意深远,出手不凡,耐人寻味,给这封后来公开发表的复信增添了文采。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赵朴初写了尼哭尼,前尼指尼基塔赫鲁晓夫,后尼指肯尼迪;过了半年,印
24、度总理尼赫鲁去世,他又写了尼又哭尼,内容是尼基塔赫鲁晓夫哭尼赫鲁;再过半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苏联的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他又写了尼自哭。三首散曲传到毛泽东那里,毛极为欣赏,指示发表,并大笔一挥,三个题目改为“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还加了总标题“某公三哭”。此标题既含蓄又幽默,既简练又生动,读者从中不难体会到唐诗、宋词、骈文的遗风,增添了作品的音乐美和感染力。近年的一些文章,以搬弄新名词、新术语为能事,生硬地用一些翻译文章中的语词来代替自己要说的话,洋腔洋调,抛开本民族中现成的适合的表现方法,以群众看不懂而显示自己的高超,其实这是一种浅薄的表现。有些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学术论
25、文写得过于通俗,是没有水平的表现,其实只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改稿艺术的第三个特点,这种认识就可消除。“创新”一词流行和走热,昭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崇尚创新、呼唤创新。在读图时代、音像时代,片面地强调视听感官的刺激感和快感,将同时带来这个民族整体性的精神痛感的衰减、反思能力的衰减。因此,文字仍然有着无法替代的魅力。只是,读者或者说受众越来越挑剔,如果写文章的人不在文字上下工夫,不在修改上下工夫,面对网络,可能就会“主动投降”。在国学渐有成为显学之势的今天,继承和创新才是编辑应对新形势的最佳之法。参考文献1234567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303,345 - 347,354,232,317,411,399.8程中原主编胡乔木诗词集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75.(9)胡乔木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18332.(10)边彦军,张素华,吴晓梅毛泽东和人民日报国际宣传访原人民日报评论员崔奇J).新闻战线,1994,(1).(责任编辑:胡学举)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