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8 ,大小:83.04KB ,
资源ID:356536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5653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湖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doc

1、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充足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动力作用,全面实行“科教兴鄂”战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使湖北走在中西部发展前列”的奋斗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制定本纲要。一、形势与任务(一)我省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对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进一步实行“科教兴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

2、力明显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是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现有各类科技活动人员19.27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居全国前5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158家、普通高等院校85所,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其中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居全国前3位。历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及资助经费额居全国前4位。在光纤通信、激光、空间地理信息、病原微生物、植物功能基因等若干领域代表了我国最高水平,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研究开发基地的地位日益凸现。二是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快速

3、增长,对区域经济的奉献稳步提高。2023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96亿元、增长值 534亿元、出口交货值9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增长值的比重达成26.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8.2%。“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支柱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省重要行业大中型公司技术装备达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明显进展,省内65%以上的制造业公司普及应用了CAD技术。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明显成效。淡水鱼、水稻等重要农产品的优质率明显提高,双低油菜、瘦肉猪等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农业机械装备和综合

4、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动,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别山科技致富工程的实行,有力地推动了大别山区实现整体脱贫。可连续发展观念进一步人心,科技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三是区域创新体系初具雏形。以公司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现已建立国家公司技术中心14个、省级公司技术中心152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等20家科研院所转制为公司或整体进入公司;公司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长,初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公共知识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区域知识创新体系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技

5、术转移和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中小公司脱颖而出,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完毕了全省科技条件资源普查,建设了湖北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湖北科技信息网与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技网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启动,为实现全省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尽管我省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科技支撑经济社会连续发展的能力尚有待加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发明专利少,绝大多数产品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下端;二是科技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高水平创新活动重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6、产业化导向弱,公司尚未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三是科技投入局限性,全省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公司研究开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科技创新的政策激励效应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不强,技术产权和风险投资市场发育不健全;五是对外开放吸纳能力局限性,集成和应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不够。(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北科技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必将进一步优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湖北科技、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国内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为湖北科技发展发明了

7、巨大的需求空间;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内外技术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湖北科技实现跨越发展和产业技术能力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经济科技发展的区域化、全球化日益加快,为我省更多更好地整合运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湖北科技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支撑发展的任务艰巨。从主线上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不强、能源资源运用效率低等一系列制约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哺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加快建立以中高技术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定,也是湖北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二是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发达国家运

8、用先发优势,通过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手段控制技术制高点,并凭借资金、技术、体制等优势,不断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三是国内新一轮区域科技、产业竞争日益紧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序幕,各地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等关键环节,开展了新的竞争与合作。在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圈等区域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能否充足整合省内外科技资源,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新时期国内外竞争、合作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自觉融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洪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创新思维,优化环境

9、,努力实现湖北由科教资源大省向创新型强省的跨越。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的(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进一步实行科教兴鄂、人才强省和可连续发展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向国家战略目的,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产品,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湖北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建立以中高技术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产业技术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湖北、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的。“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的

10、总体目的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对全省经济增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形成有力支撑;基础研究优势领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以公司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突破性发展。湖北科技在全国的地位稳步提高,到2023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力争进入全国前8名。高新技术产业化目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年均增长17,到2023年达成1380亿元(含信息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成10%;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完善,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10个产值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哺

11、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公司,力争到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公司达成2800家,其中: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公司3-5家,过50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50家,过亿元的公司300家。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目的。“十一五”期间,力争重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出能力稳步提高,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达成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公司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工业废气净化解决率和废水达标排放率显著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哺育目的。建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

12、开发基地,造就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于全国前4名,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3名;基础研究水平质量稳步提高,全省SCI、EI、ISTP论文数量位于全国前4名。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位居中西部省(市)前列,大中型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成15%。创新体系建设目的。对接国家创新系统,初步形成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公司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公共平台初具规模,科技文献、大型仪器、实验动物、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等共享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目的。全省研究开发投

13、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公司研究开发投入经费支出占全省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成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公司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不低于3%,高新技术公司科技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成5%左右。(三)总体部署。“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是: 围绕“一个中心”。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所有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坚持“两个面向”。一是坚持面向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湖北经济社会连续发展服务;二是积极面向国家战略目的,充足发挥湖北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巩固提高湖北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加强“三个层面”。 一是选择优势领域超前部署基础研

14、究与前沿战略高技术研究,努力获取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以产品、产业为中心,集中科技资源,突出集成创新,形成科技支撑发展能力;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取相结合,提高技术引进的层次,增强消化、吸取和再创新能力。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发挥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优势,把握未来若干年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实行“科教兴鄂”战略提供持久动力;二是将提高汽车、钢铁、化工等支柱工业和农业的创新能力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战略基点,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将发展能源

15、、资源、环境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制约湖北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的技术瓶颈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连续协调发展;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与服务公共平台和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运用。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一)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3G/4G)、下一代网络体系(NGN)、纳米级芯片技术、SOC技术等正处在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也许产生重大突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我省光电子信息领域在国内具有明显的人才、技

16、术优势,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产业规模不大,市场主流终端产品不多,产业配套不健全。“十一五”期间,我省要充足把握世界信息技术升级换代、信息产业优化调整的难得机遇,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思绪:1以下一代网络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和标准,引领发展潮流,抢占制高点;继续大力发展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无线通信及终端、电子元器件、激光设备等优势技术与产品,巩固市场地位。2突出软件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应用信息化软件和解决方案;加快数字媒体、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坚持“以软带硬”

17、,发展嵌入式软件产品,以软件优势带动相关产品制造和市场开拓;发展“定制软件”和“出口外包”。3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支持低成本光纤到户产品、数字化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融合产品等消费类信息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4积极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可信计算机等关系国计民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优先主题:1光通信技术及下一代网络。围绕新一代网络的建设与应用,重点研究开发下一代网络(NGN)电信级软互换设备及有关标准、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安全和测量技术等;加强低成本宽带光纤接入技术(FTTH)、光节点技术、光传输技术、全光互换技术、光互换网络

18、与计算机的光互联技术、实用化光相干通信与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多业务传输平台和密集波分复用光通信技术与器件、IP网络设备、新型光纤等;研制光电子器件技术及产品。2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重点研制WCDMA和CDMA2023移动通信系统等3G产品、3G产品手机及核心软件、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天线及天馈系列。研究开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及设备、车载移动通信系统、GPS系统及设备、3G直放站系列技术等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及系列产品。加强移动增值业务系统、移动增值业务管理运营支撑系统和移动网络安全系统的开发,促进移动增值服务业的发展。3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重点研制硅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大规模生产技

19、术、信息显示材料和器件技术、信息存储材料和器件技术、光磁存储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的高频、高功率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着力解决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单晶、多晶和非晶太阳能电池,敏化太阳能电池等规模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产业化进程。4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重点研究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与IP的设计技术与方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库;加强从芯片设计到应用的技术集成研究,开发不同频段的无线射频辨认(RFID)芯片及相关的标签制造技术,建立若干重点应用示范系统;研究开发高性能可配置通用计算SOC平台及基于SO

20、C平台的应用系统和设计技术;发展用于无线通信、数字家电、家庭信息网络、汽车、工业控制、智能传感等领域的各种专用芯片。5激光技术及应用。重点研制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多波长、长寿命气体和固体激光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藕合系统,激光微细加工技术与系统,用于光纤通讯的长波长激光设备,激光雷达,高功率、高精度激光切割、打孔、熔覆、热解决、焊接等激光精密加工设备,高性价比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图像防伪、激光显示等产品;鼓励开展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6数字视听(3C技术及融合)产品。重点研究开发数字电视发送、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数字电视终端技术与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接受卡(IC卡、CA

21、M卡)等数字电视关键元器件及配套件。积极开发用于HDTV的高分辨率PDP、TFT等高清楚度平板显示器件及其配套关键投影器件。开发高清楚DVD,研制基于NGN的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电视终端等适合于下一代网络发展需要的数字电视系列产品。7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重点研究与我省优势产业配套的嵌入式软件以及金融、物流、电力、社区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所需信息化软件和解决方案,加强二维条码、无线射频辨认(RFID)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支持3S、3C、国产数据库、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网络应用平台等基础软件与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及产业化。加快教育软件、游戏软件、动漫技术及制作等数字媒体技术和软件

22、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8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及产品。重点研究可信计算硬件平台、标准规范等;开发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信息系统平台安全核心技术、密码算法标准及高强度、高性能密码专用芯片、高速加密机,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系统等。大力发展网络环境安全应用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二)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目前,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技术研发综合实力较强,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工业的部分领域国内领先。但是,我省生物技术产业也存在着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步伐不快,资源、能源消

23、耗大,污染严重;生物技术研发机构规模偏小,力量分散等问题。发展思绪:1坚持生物医药技术与生物农业技术两个重点并举。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继续加大优势领域的研发力度,力争在基因药物、人用疫苗、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在生物农业技术领域,争取在转基因动植物、生物农药和肥料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2加强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酶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应用能力,减少原材料、水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高效、清洁的绿色生物制造,加快生物工业技术及产业的发展。 3积极发展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技术,努力为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优先主题:1生物医药技

24、术。基因药物方面,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蛋白质多肽药物、反义核酸药物、药物和基因工程抗体等;人用疫苗方面,发展婴儿和儿童用多联疫苗、流感和新发传染病疫苗,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善传统疫苗的生产工艺;生化药物方面,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发展新型制剂;诊断试剂方面,研制以病毒传染病、性病和肿瘤初期检测试剂为主的免疫诊断试剂,开展生物芯片技术、量子点生物荧光探针技术的研究。2生物农业技术。积极开展动物体细胞克隆、牛羊胚胎移植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发展畜禽疫病检测试剂、新型兽药和新型疫苗,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止能力,为防止禽流感和猪传染性胸膜炎等重要疾病提供技术支持和换代产品;加

25、大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逐步替代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加强动植物良种快速繁育与生产技术研发,推动动植物良种产业化;进一步加强饲料用添加剂和微生态技术制剂的开发应用,积极哺育新的产业群。3生物工业技术。重点研发工业生物催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强化对现有的酶种、菌种及发酵工艺进行改造和升级;研究开发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缓解工业对石油等一次性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加快重要功能寡糖的产业化步伐,扩大其在人类健康、畜牧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大力推动生物技术在酶制剂、发酵有机酸、核黄素、酵母、乳酸、食品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开发,全面提高食品业、饲料业、轻化工业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4生物医用材料技术。

26、研制具有生物活性和降解特性的人工骨、人工皮肤、骨内固件、医用生物光纤、人体软硬组织代替材料;开发具有生物相容性和降解吸取性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与有机高分子的生物复合材料,特殊的新型生物医用粘合剂;加强生物降解材料的透过、扩散性质及其控制技术,定点、定期、定量释放药物的送达体系高分子的合成、修饰,生物活性物质的偶联、释放机制的研究,开发药物释放送达体系高分子材料。5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技术。生物能源领域重点研发酒精燃烧新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生物制氢技术和沼气技术,缓解能源压力;生物环保领域重点发展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发酵、盐碱地改良、生物植被保护的生物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生

27、物服务领域重点发展预测医学、基因档案、生物信息等技术,努力为整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三)制造业。制造业,特别是汽车、钢铁、化工等重化工业是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少;制造工艺自动化限度低,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此后五年,我省要把握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为制造业日益迫切的科技需求提供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发展思绪:根据世界制造业技术集成化、极端化、绿色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围绕汽车、钢铁、化工、纺织、建材等重要产业,从三个

28、方向加强引进消化创新和集成应用创新。1以填补国内空白、延伸产业链条为重要目的,坚持引进、消化、吸取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开发一批市场需求大的中高端产品,提高关键产品的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支撑湖北现代制造业聚集区的发展。2大力推动制造公司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3开发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积极推动生产流程的节约化和环保化,努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运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优先主题:1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特别是轿车关键零部件、发动机、车身设计与电子控制等设计技术和核心产品,规模化生产制造加工技术及关键工艺装备;加强电动汽车

29、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的攻关,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技术平台,促进电动汽车及其配套部件(系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化电子仪表、发动机电控点火、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电动控制等专用芯片及传感器等汽车电子产品。2高性能冶金材料。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板材产品的需要,大力开发高性能冷轧硅钢、汽车面板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材产品;立足工艺进步,不断开发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度减少能耗;根据需要研究开发熔融还原、连铸连轧等冶金短流程新技术。3化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展中、低品位磷块岩富集和湿法磷酸净化精制的工业化研究;采用绿色工艺,研究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和原料芳香

30、族碳酸苯酯的生产技术,为80万吨乙烯工程产业链延伸提供服务;开发离子膜烧碱技术及生产的节能降耗技术;研制高效、低残留、高环境兼容性的杀菌剂、除草剂和环保型水基化农药制剂;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且有产业基础的染料、颜料及中间体和专用精细化学品。4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与设备。重点研制高速加工中心、高速精密数控磨床、微型隧道掘进机器人等高性能数控机床与设备,快速成型模具等先进制造设备,先进船舶制造,工业自动化和工业仪表,新型汽轮发电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等。5制造业信息化。 重点围绕汽车、钢铁、化工、纺织、建材等重要行业,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制造公司设计、生产、

31、营销、管理的融合,大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研究开发智能化数字设计技术(平台)、虚拟制造技术、生产过程集散系统控制技术、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数字化改造专用软件与系统、公司资源管理系统等,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与应用。6新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及大型化装备,重点突破超细粉体加工技术;加强石墨、石膏、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研究粘土矿物材料、氧化物功能矿物材料、多孔矿物材料、超硬矿物材料以及非金属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等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开发纳米矿物材料的加工、制备、改性及其复合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和设备。7纺织综合技术

32、及装备开发。对现有的纤维进行快速改性,改善和提高纤维的各种性能特点,开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纺织材料,提高纱线的质量;采用先进的纺纱技术,研制新型纺纱装备;研究提高面料生产关键工序的技术,提高面料的质量和性能;加强对关键工序的改善和原料的选择,研制具有高性能和特殊用途的产业无纺布。 (四)农业。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我省农业和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双低油菜、瘦肉猪、动植物育种等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但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农产品深加工率低、农产品优质率不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保障和生态环境压

33、力加大等。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规定。 发展思绪:1优先发展农作物、林业、果树、畜禽、水产品、瓜果新品种选育技术的应用推广,进一步强化育种新技术开发,为提高重要农作物的品质服务。2突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储运新技术,加强深加工技术、产品及成套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积极开发农业生物质资源综合运用技术,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3适应食品安全的新规定,大力发展农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农业生态综合开发技术等,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林业提供技术支撑。4以农业信息化、产业化、机

34、械化发展为重要方向,重点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突出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5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规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资源高效配置。优先主题:1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重点研究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运用与聚合育种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哺育技术,力争取得突破;研究畜禽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杂种优势分子预测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一批有应用价值的基因和分子标记;哺育优质、多抗、高产、专用、高效的水稻、油菜等作物新品种;研究优质、高效、抗逆为重要方向的特色畜禽新品种(系)和配套体系,以速生、优质、丰产、高抗为目的的林木新品种。2重要农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开展作物定量化精确栽培

35、技术、作物轻简化栽培技术、作物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技术、高产农田精确化清洁安全生产技术、立体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节本高效与资源高效运用技术、农田水氮实时监测与营养诊断技术等研究;集成研究应用农作物无害化生产病虫害控制技术、水肥无害化管理技术、产品质量与安全全程监控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等,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开展重要农作物机械化种植、收获、加工、节水灌溉、免耕播种等机械与装置设备的研制。3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加强特色畜禽饲养环境、饲养工艺、饲料配方、生产方式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针对我省名特优水产养殖品质不高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优良食用鱼和名特优

36、水产品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围绕严重危害养殖业的重大传染病和新传染病,重点研究规模化养殖场重大疾病的防制与净化技术、四大家鱼与名特优淡水产品重大病害控制与饲料安全关键技术等。4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现代储运。优先支持大宗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水体产品加工转化技术及装备、稻米高效运用与转化增值技术及装备、果蔬畜禽贮藏保鲜加工技术及成套装备,以及农产品现代加工、贮运、保鲜包装技术及专用设备;加强油菜籽综合运用技术研究、饼粕深加工技术、冷榨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充足挖掘我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具有湖北特色的魔芋、板栗、莲藕、茶叶、功能多糖等产品。5生物质资源综合运

37、用技术。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的生物质资源运用技术,生物质气化工业供热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生物质资源多联产系统(涉及汽化系统、液化系统和移动系统);开发并推广秸秆的炭化、液化和气化技术, 开展秸秆机械还田技术研究;积极拓展生物质资源能源化运用的种类,研发淀粉资源转化制备液体能源技术,油菜籽、废油脂、野生非食用油脂等转化制备生物柴油、生物汽油技术,玉米芯等薪材中半纤维素、木质素转化制备液体和气体能源技术等。6农业信息化及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村科技信息传输系统的整合,强化省、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通畅的农业信息传输渠道;加快研制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

38、现信息采集、解决、发布一体化;加强农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推出一批高效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粮棉油高产高效栽培、农业计算机管理专家决策系统;积极开发应用精确化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向精确型、工厂化方向发展。7农林生态安全与生态农业。重点研究农林调控技术、健康维持与恢复技术、短周期定向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等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着力解决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与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建,退耕还林等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森林、湿地的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等关键技术与模式问题;加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综合技术研发与升级,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生态农业关键实用技术的应用研究、集成转化与示

39、范;研究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保障农业生产与生态安全。 (五)能源、资源与环境。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我省重化工业发展加快,能源、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能源、矿产资源自给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运用效率低,消耗高;水环境质量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对此,我省必须高度关注,将科技创新作为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发展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和环境和谐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发展思绪:1坚持节约优先,重点围绕高能耗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技术,提高能源运用效率,通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

40、示范、推广,促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建立节能型社会。同时,积极开发和运用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并加强能源的战略储备。2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盐、磷、铁等特色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运用与保护,提高资源综合运用效率。 3坚持污染治理与产业推动相结合,在水资源开发运用、保护的同时,加强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强大气污染质量控制技术及设备,废弃物回收运用技术及设备的开发运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连续发展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优先主题:1高效节能技术。重点研究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

41、和热电煤气多联供等关键技术,高掺混比条件下醇类替代汽油的发动机燃烧与控制技术,生物燃料合成及其与柴油相容技术,替代柴油的发动机燃烧与控制技术,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先进内燃机燃烧及燃烧控制技术,集成起动发电机ISG技术。加强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和示范建筑结构的研究。积极研究和开发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2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运用与保护。重点研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运用;研究钒资源和钒铁合金的开发技术、共生有色金属分离技术及提高金属回收率技术、中低品位铝矾土的开发运用技术、废有色金属无害化解决综合技术等。3水资源开发运用、保护及污染综合治理。重点研究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水质安全

42、、湿地的保护与开发运用技术。针对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水域的水生态环境,开展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继续开展城市水系生态优化技术研究。开发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解决技术、污水深度解决技术、小型生活污水解决集成技术及成套设备。4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重点研究大型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及系统集成,开发烟气湿法脱硫技术及成套装置,工业废物吸附材料,大型化的清洁高效煤粉燃烧、高效烟气除尘、机动车尾气控制与治理、袋式除尘等技术、系统及设备;加强对PM10、PM2.5及其他大气污染物采样及定量分析技术、暴露评价和源解析方法与技术标准等的研发。 5资源节约与废弃物回收(循环)运用技术。

43、重点研究固体废弃物控制、治理、循环运用技术,开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成套设备,有机垃圾和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技术;研究矿山尾矿、粉煤灰、脱硫渣、脱硝渣、钢渣、废塑料、废橡胶等资源化技术;加强蓄电池等电子废物的资源化和安全处置及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开发污泥资源化技术,完善相关设备研制和产品技术标准。(六)人口与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规定,也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快,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特别是作为血吸虫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

44、一,其卷土重来将对我省疫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发展思绪:1坚持“防止为主、防治结合”。突出对严重危害我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地方病的技术攻关,结合多种措施,力争实现重要突破,促进和谐湖北建设。2坚持特色导向和防止为主。针对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常见、多发疾病,遴选优势领域,组织联合攻关,促进形成地方医疗特色。3围绕人口控制与生殖健康,加强避孕、节育新产品和重大出生缺陷初期诊断技术的开发,促进人口控制和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4充足挖掘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生物技术等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融合,加快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加强化学新药创制及新剂型开发,积极支撑优势

45、门类药做大做强。优先主题:1血吸虫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技术、血吸虫病流行评估与预警技术、血吸虫血清诊断技术等,提高血吸虫病防控技术水平;发挥学科优势,研究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技术、艾滋病检测诊断技术、艾滋病联合用药方案及新药开发、结核病快速筛查技术、人畜结核病传播阻断技术、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联合感染防治技术等,努力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的流行蔓延。 2常见、多发疾病的防治技术。重点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高发恶性肿瘤的初期诊治方法及个性化、规范化综合治疗技术、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生物治疗技术、急性血栓塞性疾病的初期诊断及靶向溶栓治疗技术、室性心率失常治

46、疗技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等;开展型糖尿病、口腔疾病、精神卫生疾病等其他重大疾病的初期诊断、初期治疗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3优生优育和人口控制。重点研究男女用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产前缺陷监测和干预先进技术;开发中药避孕节育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对提高常用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支撑。4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药创制。积极支持疗效确切、市场前景良好的中药新药创制;进一步加强名优品种和具有特色的经方、验方的深度开发,发展中药现代制剂产品;大力发展高效粉碎、提取、分离等关键技术、工艺

47、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中药产业技术水平;纵深推动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强中药饮片、标准提取物的开发和有关标准研究;支持开展优势中药品种进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5新型化学药物及制剂创制。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药物;加强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纳米技术制剂、脉冲释药制剂及长循环制剂等药物新剂型研究开发;加强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药物、麻醉药物等优势门类关键工艺创新和新剂型创制。四、重大专项实行重大科技专项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科技经济社会跨越发

48、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突出体现。本纲要在重点领域中拟定一批优先主题的同时,围绕我省发展目的,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拟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哺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品和产业;二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高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能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能解决重大的区域性问题。同时,充足考虑我省行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我省科技投入的承受能力。我省“十一五”期间实行的重大科技专项,重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工业领域。重点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接入与互换技术研究、激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新材料技术研究与开发、半导体照明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构造可信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及产品、低成本光纤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电动汽车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磷资源开发运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二)农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