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78.54KB ,
资源ID:3565361      下载积分:9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565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1、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我省纺织行业充足抓住全球纺织贸易配额取消、国际国内纺织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良好机遇,实现了连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行业产销总量及效益连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及中部地区同行业的排位迅速前移。按照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的总体部署,为促进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行业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一)基本情况截至2023年终,全省纺织行业规模

2、以上公司711户,其中国有公司29户,非国有公司682户。2023年,全行业规模以上公司完毕工业增长值1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90亿元,利税总额40亿元,利润25.58亿元,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5.58亿美元,安顿就业人数19.03万人,以上六大指标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75%、6.01%、4.24%、5.15%、21.16%和11.2%,分别占全国纺织行业的1.62%、1.64%、1.73%、1.85%、0.91%和1.75%。全行业总资产261.8亿元,总负债140.72亿元,资产负债率53.75%。2023年,全行业规模以上公司完毕纱产量62.02万吨,布6.77亿米,服装10.3

3、4亿件,化学纤维13.5万吨,其中服装产量从2023年开始超过上海前移至全国同行业第六位。 (二)“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重要成效“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努力发明条件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加强。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23年,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公司实现工业增长值15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88倍,年均增长30.3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0亿元, 比“十五”末增长2倍,年均增长31.61%。纱、布、服装、苎麻布等重要产品产量分别为62.02万吨、6.77亿米、10.34亿件和0.97亿

4、米,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03倍、1.41倍、83.67%和2.95倍,年均分别增长31.98%、24.6%、16.42%和40.9%。2、出口业绩稳步提高。“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业绩实现连续稳定增长。2023年,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5.85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1.12倍,年均增长20.66%。在出口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服装产品出口额达成12.35亿美元,占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79.27%,比“十五”末提高5.39个百分点。3、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十一五”以来,我省纺织行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努力做好各项承接基础

5、工作,吸引了一大批重大纺织项目落户。“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纺织行业累计完毕固定资产投资619.98亿元,累计竣工投产项目突破1000个达成1034个,其中,2023年实际完毕固定资产投资241.7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83倍,年均增长39.89%,占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79%,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7%。江西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江西三邦实业有限公司、新意思(江西)实业有限公司、佳号(江西)轻纺有限公司、吉安市三江超纤无纺有限公司、江西省信诚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一批引进落户的公司正在成为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4、效益质量大幅提高。“十一五”前四年,我省纺织行业经济效益

6、连续攀升,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同期产销增幅,是我省纺织行业发展历史上效益增长最快的时期。2023年,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公司实现利税总额40亿元,实现利润25.5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57倍和7.19倍,年均分别增长46.21%和69.17%,位次均前移到全国同行业第10位。2023年,全省纺织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成197.24%,比“十五”末大幅提高79.4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86个百分点。其中,2023年服装行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2.8亿元和8.5亿元,分别占全省纺织行业利税和利润的32%和33.23%,两大指标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07倍和2.7倍,年均分别增长32.

7、37%和38.69%。 5、产业基地发展步伐加快。“十一五”前四年,全省纺织工业最大特色和成效,就是公司集群突出、产业集聚明显。共青城羽绒服装、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南康西服西裤都呈现出良好产业集聚效应,并先后被拟定为“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其中前三个基地先后晋级为“国家级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以羽绒服装为主,拥有羽绒服装自主品牌42个,是名符其实的“品牌之城”,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中国羽绒服装名城”;青山湖区以出口针织服装为主,聚集了近千家针织服装公司,针织服装产量约占全省的60%,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奉新县以纱线产品为主,集中了全省四分之一

8、的纱锭,设备水平先进,产品档次较高,去年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南康市重要生产西服西裤及休闲服饰,年服装生产能力近2亿件,是我省重要服装加工基地。6、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是国有公司退出速度加快,非国有纺织经济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23年,机制灵活的非国有纺织经济总量占全行业90%,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行业已形成服装产业为龙头,带动棉纺、针织、化纤、麻纺、丝绸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服装、棉纺、针织产业的优势地位奠定。2023年,服装、棉纺、针织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亿、166亿和151亿,分别比“十五

9、”末增长1.9倍、2.15倍和3.73倍,年均分别增长30.5%、33.22%和47.47%,三大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86.27%,比“十五”末提高9.52个百分点。三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骨干公司、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支撑作用增强。2023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公司169户,其中5亿元以上的8户,10亿以上的2户。主营业务过10亿元的纺织服装特色园区8个,其中,过20亿的3个,过30亿的1个。哺育了九江共青城羽绒服装、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宜春奉新县棉纺织、赣州南康市西服西裤四大省级纺织产业基地,2023年,四大省级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34.8%,成为我省纺织行业发

10、展的重要生力军。 7、社会奉献日益突出。一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2023年,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19.03万人,比“十五”末增长4.78万人,年均增长7.5%。二是为我省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十一五”前四年,全行业累计为50多万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超过80亿元的钞票收入;2023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130万亩,苎麻种植面积13万亩,桑田栽种面积30万亩,涉棉、涉麻、涉丝农户达39万户共计156万农业人口,纺织行业的发展直接惠及约200万农民的生活。同时,产业基地的发展使数十万计的农民改变身份,对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和促进农村城乡化建设起到了较好的

11、推动作用。 (三)当前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和研发资金投入局限性以及技术人才缺少严重阻碍了我省纺织工业公司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产品比重低。截至2023年,在全国纺织行业超过200个纺织服装类中国驰名商标中,我省只有3个。2023年,全省纺织服装品牌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行业的8.1%,与江苏等纺织发达省份约30%的比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一是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近年来虽然突出了以服装、家纺为龙头的终端产品生产,但长期形成的以棉纺为主的初加工产业仍占较大比例,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主线改善,印染后

12、整理技术障碍难以突破,化纤功能化产品及产业用纺织品开发进展缓慢,纺织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2023年,我省棉纺织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仍高达28.1%。二是产品附加值偏低。产品结构中,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常规产品多,特色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细加工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新技术、功能环保型产品少。比较典型的是我省梭织面料基本是以坯布形态销售,面料研发优势难以转换为经济效益。三是产业集中度偏低。公司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低,缺少大公司、大集团的支撑。2023年,全行业规模以上711户公司中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仅169户,其中5亿元以上的仅8户,10亿元以上

13、的仅2户。 3、产业配套尚不完整。一是印染后整理仍是制约我省纺织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针织印染能力严重滞后于针织产业发展;二是水洗、绣花、印花等公司配套跟不上,目前虽然简朴的水洗、绣花、印花工作省内可以解决,但技术规定较高难度稍大的水洗、绣花规定尚难满足服装公司规定,直接制约着产品档次的提高;三是缺少专业市场的支撑,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纷纷踏上升级改造征程打造高端物流市场之时,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即使是南昌、九江等服装主产区都没有形成规模的纺织服装原辅料专业市场,中高档面辅料、拉链、钮扣等服装所需的附件无法就地完毕采购,纺织服装产品加工周期、研发进度、公司效益均受到较

14、大影响。 (四)“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主线改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内需市场的发展潜力逐步释放将为纺织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面临后危机时代美欧等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以及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等一系列不拟定因素。1、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有助于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232023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约4%,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05,“十一五”

15、前四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长9.88%,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成20.66。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专家预测,未来5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年均增速3.8左右,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可望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有助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将形成对纺织品服装需求的连续拉动。“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纺织行业的内销比重稳步提高,国内市场已经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十一五”前四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从13公斤增长到15.5公斤,年均增长4.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3%。目前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只有城乡

16、居民的五分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化建设进程加快,人均衣着类消费和家用纺织品需求将大幅增长。同时我国汽车、交通、建筑、能源、水利、农业、卫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长,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正在成为纺织行业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3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将达成19.5公斤左右,“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约4.7%,衣着类消费品总额年均增速也将保持在10%以上。、不断加速的国内纺织产业转移为我省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前四年,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中部地区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纺织行业的比重从2023年的16.42%上升到2023年

17、的34.71%,东部地区所占比重从2023年的73.97%下降到2023年的56.93%。2023年,东部地区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7.86%,而中部地区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0.1%,其中,我省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51.44%。事实证明,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总体趋势已不可逆转,并且随着东部地区土地、人力资源以及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还会不断加快。今年七月,工信部又下发了关于推动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鼓励发达省份纺织服装产业向具有资源和成本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江西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共同腹地, 是最靠近

18、我国东南沿海的内陆省份,全国排在前六位的纺织大省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上海绝大部分都毗邻我省,加上纺织产业基础良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使得我省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有着比中部其他省份更为便利的承接优势。 、我省具有发展纺织工业的内在动力。一是形成了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共识。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南昌、九江、抚州、赣州、新余和宜春六个市将纺织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骨干公司加快发展,吸引沿海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各地顺应纺织工业发展规律,建立工业园区,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产业

19、集聚发展,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94个工业园区中有41个开发区将纺织服装列为主导产业,成为了江西纺织工业承接转移的重要载体。三是我省拥有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纺织服装职业院校,可认为我省纺织工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四是纺织工业具有的对环境和资源影响小、容纳就业人数多的特点,完全符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在我省全面实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必将大有所为。 2、面临新的挑战、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23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和经济考虑,保护本国不断萎缩的纺织工业和其经济、政治团队利益,

20、千方百计设立种种障碍阻止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纺织工业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国际纺织品市场更加剧烈的竞争,纷纷保护本国的纺织品市场和产业发展利益。此后相称长的时期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也许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方式重要有:一是运用我国入世的承诺,如议定书第15条“拟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工作报告书第242段“特保”条款,对我纺织品出口增长进行限制;二是运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如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进行限制;三是运用区域贸易集团或双边自由贸易体制进行排斥;四是运

21、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对我国纺织品采用反倾销等手段,克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新启动对纺织行业形成新的挑战。今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新启动。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于缓解纺织品贸易摩擦、促进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顺差大、平均利润率低,并且大部分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不高,对于浮动汇率机制短期内难以适应,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据业内专家预测,人民币汇率每一个百分点的波动对纺织行业净利润影响的限度在4.5%左右,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可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最高是5%,假如人民币升值幅度

22、超过出口产品承受能力,导致出口受阻转向国内,将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承接竞争日趋剧烈。新一轮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省份特别是中部六省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前四年,我省凭借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资源优势,纺织产业承接效果十分突出。今年以来,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兄弟省份纷纷出台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如:河南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市、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奖励,对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中央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安徽省依托“皖江城市带承

23、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从今年起连续6年,省财政将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并集合多方资源推动产业承接工作;湖南、湖北也分别从保障用地、下放环保审批权限、补贴开办费、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产业承接重点项目以多种政策优惠。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中部省份之间纺织产业承接竞争将日趋剧烈。 、国内棉花缺口或将长期存在,对纺织行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自2023下半年开始,由于供需失衡的拉动,国内棉花价格一路上扬,到2023年11月11日,328级棉花价格达成31302元/吨的历史高位,对纺织行业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2023/2023棉花年度棉花缺口为300万吨,据业内专家预测,2

24、023/2023棉花年度棉花缺口仍将高达250万吨。国内棉花供应局限性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外部环境的变化既是对纺织行业的严峻挑战,也为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国际贸易摩擦增长,虽然加大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难度,但有助于促进公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汇率机制改革规定公司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和跨国配置资源的能力;产业承接竞争的加剧也可促使我省加速完善产业配套。根据上述分析,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二、“十二五”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贯彻科

25、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面实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契机,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规定,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做大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为目的,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承接为手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做优江西纺织工业。 (二)基本原则1、坚持量质并举原则。在做大总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促进总量的扩大。2、坚持重点突破原则。立足我省纺织实际,选择产业基础好、产业带动性大、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大的服装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从而带动棉纺、针织、化纤产

26、业及特色家纺共同发展。3、坚持技术进步原则。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合用技术改造纺织服装工业,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注重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坚持品牌发展原则。扩大现有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着力创建新的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鼓励优势品牌争创国内名牌,以名牌产品优势公司带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5、坚持集群发展原则。引导提高现有纺织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哺育与产业相适应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形成特色明显、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三、“十二五”行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的(一)发展定位-国内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重要体现:一是产业规模,纺织经济总量前

27、移到全国同行业第十位,服装、粘胶短纤生产能力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二是产业组织,构建大公司为龙头、中小公司为基础的发展网络,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产品结构,品牌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明显提高,麻艺特色家纺品类居全国领先水平;四是技术装备,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哺育自主创新能力,棉纺、化纤、服装等产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二)发展目的“十二五”期间,全省纺织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运营质量及“四率”水平有明显提高,产业配套日趋完善,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节能降耗取得实质性进展,由纺织小省向纺织大省跨越迈出

28、实质性步伐。1、总量目的到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长值达31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利税总额70亿元,年均增幅均在21%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服装工业增长值1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0亿元,利税总额32亿元,年均增幅均在25%以上;全省规模以上纱、服装、化纤产量分别达成90万吨、15亿件和2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10%和20%。到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增长值达4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1800亿元,利税总额120亿元,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服装工业增长值2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利税总额50亿元,年均增幅均在25%以上。全省规模

29、以上纱、服装、化纤产量分别达成120万吨、20亿件和28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10%和15%。2、结构调整目的、优势行业更加突出。到2023年,全省服装经济总量占全行业四成以上,在中部六省同行业位次从第二位前移到第一位;新增6-8家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装、家纺自主知名品牌公司,新增10-12个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服装、家纺品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到2023年,重点公司技术装备水平80%以上达成国内先进水平。棉纺织行业清梳无卷化率达成50,无接头纱和无梭布比例均达成70,精梳纱比例达成30。、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2023年,形成30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纺织服装骨干公司,其中,过

30、5亿元的公司20户,过10亿元的公司8户;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基地两个,四大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四成左右;哺育建设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区、抚州金巢工业园区等20个纺织服装特色园区,其中,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特色园区12个。 3、运营质量及节能降耗目的“四率”水平明显提高。继续保持服装、针织行业“四率”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优势,到“十二五”末,全省纺织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成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均超过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实现单位增长值能耗年均减少5%。 四、“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一)行业发

31、展重点1、服装产业采用“量质并举”及“品牌发展”战略,做大服装总量,提高发展层次。重点发展羽绒服装、针织服装、女性服饰以及西服西裤四大类产品,引导发展目前市场上颇为短缺的老年装、大童装(10岁至15岁)两大类产品,不断丰富优势产品品类,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公司文化、服务等产业链上诸多环节的整合与配套发展。一是突出特色,形成主导产品竞争优势。羽绒服装向名牌化、差异化、时尚化发展,在设计上不断融入新的时尚元素,将家庭装、情侣装、户外运动装的概念引入羽绒服的设计中,逐渐丰富羽绒服装品类,拓展羽绒服装的应用领域,使其在造型、质量、风格等方面上水平,产品附加

32、值及市场占有率上新台阶;针织服装重点发展中高档文化衫、T恤衫、无缝内衣、针织时装、运动休闲装等大类产品,使针织服装产品向时尚化、功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女性服饰重点发展女性胸衣、毛衫、女鞋、女包等大类产品,在壮大加工总量的同时,逐渐树立赣产女性服饰品牌;西服西裤回避高端市场的竞争,另辟蹊径,将目的市场定位为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争取成为全国首个定位县级市场的西服西裤产业基地。二是注重内涵,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针对我省服装产品发展基础及特色,重点推动羽绒服装创名牌、针织服装及女性服饰创品牌、西服西裤质量上档次。从哺育设计人才、提高设计水平入手,以先进的技术为手段,着力推广服装公司自动化、数字化、

33、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系统地提高服装行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的整体水平,哺育一批规模相称的龙头公司和国内知名品牌,实现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的战略转移。2、棉纺织产业以高档纱线及休闲面料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在印染后整理方面的应用,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和生态、环保产品,力争突破面料后整理瓶颈,成为全国休闲面料和特色纱线生产基地。一是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推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公司电子配棉能力;重点实行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比重为主的技术改造,推广紧密纺、喷气纺、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和新型织

34、造技术、电子提花技术,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加速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针织、机织面料,加大化纤使用比例,重点发展精梳纱、色纺纱、涤纶股线、高速缝纫线、麻棉混纺纱线、丝棉混纺纱线、休闲面料等产品,使产品向高档化、特色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三是突破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推广生物酶退浆、冷轧堆前解决等发展成熟的高效短流程前解决工艺技术以及涂料连续轧染、冷轧堆染色、退染一浴工艺、气流染色和浴比小于1:8的液流染色、丝绸数码印花等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重点

35、解决印染行业自动化限度低、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增长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 3、针织产业以提高针织面料档次和针织服装设计含量为重点,鼓励引进和改造现有设备,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针织服装研发能力,促进针织服装品牌化发展,提高针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中高档针织面料的开发及高档整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涉及新型连续式圆筒或平幅针织物前解决工艺技术、双烧毛、双丝光、免烫整理、纳米整理技术等。加强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型原料在针织产品中的应用,重点发展高档绒类面料、弹性面料、功能性面料、高档经编面料及花边等产品,逐渐满足省内高档针织服装生产的需要。二是提高针织服装设计开

36、发能力,着力研发全电脑无缝内衣、保健内衣加工技术,引进先进设计理念,提高服装设计技术含量,重点发展保健型针织品、针织时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毛衫等产品,逐渐形成针织产品特色。三是推动针织服装品牌化发展。借助外单生产积累的产品开发优势、原料成本优势,从现有文化衫、T恤衫、无缝内衣、针织时装、运动休闲装等大类品种中选择较具优势的文化衫、T恤衫、针织时装为切入点,推动针织服装品牌建设进程,实现针织产业从加工生产到品牌运营的转变。4、化纤产业以粘胶短纤和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依托现有重点公司完善规模,突出大项目,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努力开发各类适销对路的产业用纺织品,

37、全面提高化纤行业的整体水平。一是鼓励现有粘胶公司积极开发功能性、差别化、复合型粘胶产品,突破粘胶差别化纤维的技术瓶颈,逐步提高粘胶纤维差别化率,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导有条件的粘胶公司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拓展粘胶产品的应用领域,延长粘胶产业链,形成粘胶短纤产业竞争优势。三是依托现有产业用纺织品骨干公司积极开发各类新型无纺布,加强复合加工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发展新型生物医用纺织品、高技术功能性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安全防护用、农用纺织品、新型篷盖材料、汽车用纺织品、特殊装饰用纺织品等无纺布产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新技术,努力打造产业用纺织品竞

38、争优势。 5、特色家纺以苎麻、丝绸系列家纺为重点,加强麻纺、丝绸和棉纺织产业间的技术协作,联合开发生产专用纱线原料、专用阔幅特种面料等产品,着力开发高档夏布、高档丝绸家纺产品,不断提高麻艺、丝绸家纺设计水平,积极推动特色家纺品牌建设进程,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赣产特色家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合用技术发展麻纺织产业,研究推广麻类脱胶新工艺技术,提高其可纺性与染色性,加强麻类织物染色、防皱柔软等先进整理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档苎麻纱线、高档夏布、麻棉混纺纱线、麻与多种纤维混纺面料及麻艺家纺系列产品等,丰富麻艺家纺产品品类,满足麻艺家纺产品深度开发需要。二是不断提高丝绸家纺产品自主

39、设计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开拓消费领域,加快复合型、差别化、功能化新型纤维在丝绸家纺领域的应用,解决丝绸悬垂性差、易起皱、不耐洗等固有难题,丰富丝绸产品品类,满足丝绸家纺产品生产需要。(二)行业发展布局1、纺织产业发展布局棉纺织产业-棉纺产业以南昌青山湖区,宜春的奉新、高安,九江的瑞昌、彭泽、德安、共青城和新余渝水区等优势地区为重要集聚地,重点是依托奉新工业园区、瑞昌工业园区、彭泽工业园区、德安工业园区引进国内知名棉纺公司进驻,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纱线品种,提高高档纱线比例。-织造产业以南昌青山湖区、新余渝水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为重点,依托现有江西华源江纺的休闲

40、面料研发技术优势和南昌昌东工业园、新余经济开发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积极引入国内知名面料公司进驻,提高面料档次。-印染后整理:以宜春奉新县、南昌青山湖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奉新印染集控区建设,提高青山湖区针织印染产能和技术水平,解决我省印染能力严重局限性的瓶颈。化纤产业-粘胶纤维以庐山区、湖口县等优势地区为重要集聚地,重点是加大力度开发粘胶短纤产品品类,提高粘胶纤维差别化率,打造国内知名的粘胶短纤产业基地。-产业用纺织品以南昌青山湖区、进贤县、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共青城等优势地区为重要生产基地,重点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品类,形成产业用纺织品规模效应。特色家纺-麻艺家纺以新余分宜县、宜春市

41、、上饶信州区等优势地区为重要集聚地,重点是延长苎麻产业链,推动麻艺家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丝绸家纺以修水县、余干县、永新县、东乡县、金溪县等优势地区为重要集聚地,重点开发以丝绸家纺为主的丝绸系列产品,推动丝绸家纺品牌建设。2、服装产业发展布局核心区块:以南昌青山湖区、九江共青城为江西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重点规划建设南昌昌东工业园、九江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制造平台。在南昌昌东工业园内规划建设中国针织服装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针织品牌公司进驻;在九江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中国羽绒服装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羽绒服装品牌公司进驻。创新平台。建立时尚发布中心,支持优势服装公司建立公司技术设

42、计中心,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检测平台。积极推动共青城国家羽绒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心建设,提高全省羽绒制品产品检测技术和检测水平。人才平台。依托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服装专业院校,重点发展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工业制版与推版、服装表演、服装营销与管理等专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市场平台。在南昌青山湖区、九江共青城规划建设集原辅料供应及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针织、羽绒服装专业市场。物流平台。充足依托南昌、九江现有的物流基础,规划建设服装物流功能区,重点哺育、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公司,引进一批具有区域性采购、配送功能的大型公司、专业公司和国内外贸易公司,使其成为区域采购中心、配送中心。重点区块-以赣州的龙南、

43、南康、于都、大余等地作为江西服装产业重点区块,规划建设女性服饰产业园区。制造平台。在现有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南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建立赣南女性内衣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胸衣品牌公司进驻;在于都工业园区、信丰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女性毛针织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毛针织品牌公司进驻。研发平台。形成以产业园区为主,重点骨干公司为辅,设计中介参与合作,联合省内教育科研单位,共同设立女性服饰产品研发中心。物流平台。充足依托南康现有的物流基础,规划建设物流功能区,重点哺育、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公司,使其成为区域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以抚州的临川、南城、崇仁,上饶的万年、广丰、鄱阳,吉安的井冈山经济技

44、术开发区作为江西服装产业重点区块,规划建设服装加工区。制造平台。充足依托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南城工业园区、崇仁工业园区,上饶的万年工业园区、鄱阳工业园、广丰工业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吸引国内外知名服装公司及配套公司进驻。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设立服装接单中心、服装设计服务中心以及品牌孵化中心,为区内服装加工公司提供分单、制版和技术研发服务。 特色服装区域集群 羽绒服装的集群布局。以九江共青城为中心,外延到德安、九江市和宜春丰城市,完善从水洗羽绒到羽绒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推动羽绒服装规模化生产,鼓励羽绒服装品牌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开发羽绒被、羽绒睡袋、羽绒床上用品等,丰富羽绒制品品类

45、,打造“共青城羽绒服装”区域品牌,提高江西羽绒服装及相关产品竞争力。 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南昌青山湖区为中心,外延到新余经济开发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壮大产品总量,提高产品档次,注重品牌哺育,推动专业市场建设,打造“青山湖针织服装”区域品牌,提高江西针织服装产品核心竞争力。 女性服饰的集群布局。以赣州市为中心,外延到赣县、南康、龙南、全南、于都、信丰、大余等地,重要发展女性内衣、女鞋、女毛衫、女包、饰品、西服西裤等女性服饰为主的服装产品,逐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营销网络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五、发展举措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纺织经济总量按照“在承接中调整结构、在承接中壮大总

46、量、在承接中提高竞争力”的总体思绪,积极做好产业配套工作,高水平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作为改造公司、优化产业、提高行业的有效途径。充足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努力扩大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等产业转出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与现有产业关联度强、有助于发挥特色资源和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发挥现有产业基地和纺织特色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引导同类公司向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集中,把特色园区、产业基地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配套,提高园区专业化水平,重点依托已经形成的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奉新工业园、德安工业园、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抚州金巢经济

47、开发区、南康东山工业园等园区,大力推动产业招商,完善产业配套,进一步突显园区特色。充足发挥加工能力强、纯熟工人多、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等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纺织行业大公司、大集团来赣投资兴业,千方百计壮大纺织经济总量。 (二)积极哺育自主品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纺织特别是服装、家纺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品牌是提高产品美誉度和产品附加值的最佳载体。“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将以服装、家纺等终端应用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行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哺育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提高我省纺织行业在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努力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公司积极”的创品牌工作机制,

48、鼓励和引导公司不断追求卓越,改善质量,创建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品牌;努力营造哺育品牌、经营品牌、争创品牌、使用品牌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重点品牌评选,哺育有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品;做大做强现有“鸭鸭”、“回圆”、“深傲”、“绿冬丝科”、“恩达”等自主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四率”水平;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品牌,特别是具有资源、生态、特色优势的绿色纺织产品品牌,要鼓励公司加大投入,从质量、管理、市场、宣传等各个方面加以维护,“造”出名声,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 (三)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未来五年,全省纺织工业将重点实行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200项,力争完毕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建立纺织行业重点项目调度服务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当前,要重点抓好奉新印染集控区、华源江纺异地搬迁、南昌洪大城东产业园、江西新宏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10万锭精梳棉紧密纺等一批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抓好恩达家纺有公司10万锭高支麻棉纱、佳号(江西)轻纺有限公司6万锭紧密纺、宝源彩纺有限公司二期棉纺、吉安三江超纤无纺布有限公司二期无纺布、九江维科印染有限公司退城进园、江西铭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80万高档真丝面料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抓好龙达(江西)差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