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一、 二章内容总结王文涛学号:2012114016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从社会法令解释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关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轮廓。全面简洁地阐述了社会工作领域的主导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工作缺乏理论的质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旨在努力增进人们对社会工作理论的认识、应用和区分,引导社会工作者和学生认识不同的理论学派,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开展实践工作。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的社会建构在本章中,作者认为“社会工作”是由社工和案主在服务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然而,它也会随着服务过程时时刻刻进行翻新。这是因为每位社工、每一位案主、每一项服务本身都是由它们所处的社会建构起来的。他们的所作所
2、为来源于这个社会对他们的期待。“理论”在这里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人们对“理论”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争论不休。我们探讨的“理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 它们存在于主要由社会工作者所著的专业文献中2、 这些文献包含了很多寻求解释人类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的各种观点,力图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系统的指导。3、 这些指导是针对社工应在执行过程中如何行为的。我们还将探讨社会工作现有的实践理论,它有以下三个目标:1、 努力增进作者自己和其他人对“理论”的认识、应用和区分。2、 引导社工和学生认识不同的“理论”学派,由此他们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以开展实践工作。3、 增进对“理论”如何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和专业探讨中的认识。
3、社会工作者在选择应用某种“理论”时,就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构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或成为社会工作本身。社会工作的政治及其实践“理论”对于社会工作存在者三种理论:1、反思性-治疗性理论。该观点视社会工作为通过增进和帮助案主成长和自我实现,努力实现个人、团体和社会可能拥有的最大福利。案主与他人持续不断的互动改变着他们自己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人。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该观点视社会工作为努力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互动,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可以获得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3、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该观点视社会工作为向社会中的个人提供的福利服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满足个人的需要,提高整体福利
4、服务的水平,社会工作和福利服务因此得以更有效的运行。每一种理论都涉及社会工作的实践工作和目标宗旨,也批评了其他理论或试图加以修正。各种理论似乎相互排斥,争先恐后的吸引人们的关注。从事社会工作要求我们持有自己的理念和理论-自己对社会工作的构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专业行为。我们的构建包括对从事社会工作合理的价值观,以及有关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论。社会工作也存在一种范式,它由人们构建产生,现在的理论和实践都可以整合到这种范式中。事实上,只要多数社工在与其案主的互动中明显的具有同样的做法,社会工作的范式就已广为接受。然而,在这种范式中如何平衡上面的三种理论,则一直处于争论和修正之中。总体而言,我们承认社会工
5、作界存在相左的观点,我们始终争论不休。社会工作“理论”中的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社会工作及其“理论”是可以适用于全球还是有地域局限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三种主张论证我们不应该任意的运用它们:第一,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可能会与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前提和要求发生冲突。西方传统的社会工作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前提的,无法适用于强调家庭内部依赖和尊重权威的社会中。第二,各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不同。西方社会工作的前提是相对富裕,并且经济发达的国家会提供一系列的国家福利服务。但在以农村为主、不发达的国家,基本的生存和健康需求都成问题,这样以来,西方的社会工作方法就不适应了。第三,
6、存在着对文化帝国主义和压迫性殖民主义历史的担忧。在一些国家,社会工作的大部分理论来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是对其他国家进行殖民剥削的结果,被剥削的国家至今仍十分贫弱。发达国家掌握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将殖民地国家的本土文化和体系破坏殆尽,使得西方的理念在这些国家不断获得影响力。借鉴和移植国外社会工作理论学说的困难并不在于国内外两种不同学说体系的互相排斥。首先,今天很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其次,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史并非连贯一致或万能的;第三,本着文化不是单一和排外的观点,有证据表明,互相交流可能对双方都有所裨益;第四,社会福利相关的国际组织采取的是一系列折中的方法,包括适合于发
7、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因此,相对于欧美模式,这种组织和交流建构出的模式更具有普适性。社会工作的建构社会工作十分复杂,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工作,我们只能置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对其加以解释。因此,要了解社会工作是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我们在社会工作的范畴内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在与社会工作实践的互动中建立“理论”,在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建立“理论”。三种力量构建着社会工作;创造和控制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力量;主动寻求帮助或被动地转介至社工处的人们被称为案主的力量;改变开展社会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力量。社会工作者的建构社会工作的不同历史及其与另外的职业
8、和社会设置的关系界定了其作为一个职业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成长,也许式微。因此,工作人员应用的知识和看法也要回应社会的变迁。案主的构建案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状态。案主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只是观念的问题,如果其他人将某人看做案主,他们也如此对待他。人们对自己的情况的认识仅影响而非决定其角色。一旦成为案主,即使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断或终止时,这一身份也往往会持续下去。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可能更频繁的成为案主,如属于某一社会阶层或在某一住房条件下生活的人群。案主角色的的赋予是一个过程。担当案主的角色更合适作为一个过程来解释,而非一种状态。人们成为案主,以案主的身份行为,最后结
9、束案主的身份。只有某人开始意识到有一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他才有可能成为案主,这通常是由于他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矛盾。社会对个人问题和服务机构的一般看法影响着对问题的定义、社会压力的产生、案主进入机构的途径以及为何选择某一机构的缘由。然后,机构接受程序开始。进入机构是一项个人选择的问题,但事实上很多案主是非自愿的。他们被迫来到机构,或是受到法院强制,或是受到法院强制,或是接受机构调查。虽然案主在接受社会工作时受到压迫,但工作者可以在其他方面向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尽量降低案主行动受制的程度,减少约束限制。刺激、激励以及增权可能会有效。有时,社会工作者家长意识太强,不必要的对案主隐瞒信息或阻止案主
10、的行为。我们也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签署社会工作服务合同是建立案主身份的最后环节。合同未必是正式的书面文件,可能只不过是工作者和案主之间随意的协议。社会工作的情境机构作为一种组织,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经济的、政治的、机构间的、政府管理的以及理论上的影响,而这些与影响工作者和案主的因素不同。同时,机构处于一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环境会影响机构及其工作者提供服务和对待案主的方式。如对社会工作或福利开支采取支持或反对态度的社会环境影响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历史、所处的环境及其内部结构也会影响我们对机构的看法。与跨学科小组合作以及其他医疗工作开展的背景,也会影响我们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社会工作的建构和“
11、理论”的建构社会建构的观念是我们认识到工作者、案主及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很多社会工作理论都没有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是建立在接触反应模式基础上的,认为无所不能的社会工作者可单向的帮助无知的案主解决问题。把案主看作是某个问题而非完整的人格,这种划分致使提供的专业服务单一,缺乏连贯完整性。其他后果还包括:工作者与案主的沟通不良,案主没有深入服务过程中,以及案主独立和个人力量的降低。健康模式认为案主应为自己的健康生活负责,工作者只是了解案主个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情况,为案主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辅助案主完成康复过程。催化模式指出,社工的专业积累来自对理论的理解以
12、及实践经验。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不变的,以它们的专业经验经验来处理外来的信息。工作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来解释案主的行为,所以工作者眼中的案主不可能有非常异常的情况。成为案主的过程更加深了这样的模式,案主学会了期待什么和如何行为。交互模式则没有将工作者和机构看作是不变的触媒,而是在与案主的互动过程中逐渐改变一方。社会工作理论应该不断的反应其参与方的现实情况,从而得到发展。所以社会工作的性质在不同地方对于不同人群是有差别的。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社会建构是一个社会群体对什么是现实所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社会建构至少是对现实世界的合理诠释,以帮助我们应对外在
13、的事物。第二章 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本节的内容主要在于分析什么是社会实践理论的论争。我们已经看到了有一种社会工作理论的政治存在。而这种政治,实际上存于一切理论之中。在这种政治中,人们就那些最有价值的理论争论不休,并努力在争论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实证主义理论观所谓实证主义理论观就是一套判断知识有效性的规则。这个规则包括:1、唯现象论主张只有那些能够从我们自我的经验或观察中找到证据的东西才能称作为知识。2、唯名论认为任何一般观念都必须有客观所指,必须是对具体事物的提炼,而且这个客观所指与事物,必须是我们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到证据的。3、价值不是知识,因为他无从证明。4、坚信科学方法的统一性意味着实证
14、主义者只接受一种探索世界、为知识提供证据的的方法。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中涉及社会工作的部分有如下总结:1、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法是适用于一切研究的模式。2、普遍法则强调的是变量之间关系的恒定性。3、中立观察优先。4、目的论-现代主义/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将社会、人类看作是朝向特定的社会或人文目标迈进的。社会工作的价值暗含着迈向社会目标的运动。很多社会工作理论体现为能够全面指导社工实践的思想与行动体系。后现代理论观后现代主义对于人们对现代主义不假思索地接受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所谓的知识,其实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知识其实是社会力的反应,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被利用。如果我们能够让
15、他人接受我们的表述、我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获得了控制他们的权利。后现代主义并不承认关于知识、理解表面价值的说辞。相反,它试图通过解构这些说辞去了解陈述知识的象征符号背后的观点与社会关系。社会工作中的沟现代主义与社会建构后现代主义不只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多种观念的联合体。我们可以从他对知识本质的论述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而社会建构则是后现代主义观念联合体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强调的并非简单的对策,而是多样性与复杂性。它具有反思性的本质,强调观念与社会状况的交互影响。正是因为这种反思性本质的存在,后现代主义特别适用于社会工作。实证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者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论争改变人们对社会工作科学地位
16、的因素有:1、行为心理学的科学效度使得人们日益质疑动力心理学理论的科学地位。2、无论在美国还是在英国,社会工作干预的实证研究都没有展示其有效性。建构主义者对实证方法的回应有四类:第一,与过去宽泛的研究不同,新近对明确定义的服务及其效果的研究充分证明了社会工作的效度。第二,实证主义者常常忽视社会工作领域中其他同样广为人们接受的、有效地研究方法。第三、由于人类行为很难明确定义,并且人们的动机与结果之间并不完全相关,实证主义的研究路径很难用来研究人类活动。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从积极的层面看,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承认并且充分尊重社会经验、个人经验的多样性。社会工作及其相关理论实证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社会
17、工作“理论”观实证主义视角是科学方法的严格运用。按照实证主义的逻辑,“理论”是对真实世界其本质真理可以获得通过科学方法收集的的证据的支持-的高度概括。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理论”的含义更加宽泛,它通常存在于以下三个层面:1、用来概括的描述实践工作过程的模式。2、参与观察复杂社会活动的思路或视角。3、用来解释为什么人类行动能够产生特定的后果,以及这种行动发生的情境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不断成功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它从一开始只注重视角、“理论”或模式这三要素中的某一要素,到包含所有这三个要素的演变过程。社会工作理论的层次和类型社会工作理论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1、唯物主义者的社会理论/
18、大理论与知识基础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这个社会的社会制度的目标。2、策略理论/实践理论则发展干预策略,并说明社工可如何行动或应该如何行动。3、实践理论/具体实践注重如何将经验、知识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三种理论类型:1、 关于什么是社会工作的理论。2、 关于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3、 关于案主世界的理论。社会工作及其理论背景社会工作有时会从自身的实践中发展出自己的理论视角。任务中心工作模式即为其例。然而,更多的时候,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都需要从外部观念中汲取营养。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工作从其更为广泛的理论背景中借鉴、发展理论的两种基本情况。第一,从社会工作理论政治角度看,其他理论可能已
19、被融入为大多数社工使用的社会工作的一般取向之中,或者也可能被融入到曾经讨论的三个观点之内。第二,社会工作的一般取向可能被应用于在理论上比较特殊的情境之中。社会工作理论的政治及其应用社会工作理论被如何实际应用,是社会工作理论政治的实际产物。在这个由非正式理论与正式理论的应用构成的循环的另一面,理论的建构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非正式理论的建构过程去影响正式理论的过程。和其他的职业一样,社会工作常常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于此Carew曾指出过几个为人关注的不同主题。第一,社会工作究竟应该是经验的还是科学的;第二,人们希望渊源不同的理论能够得到有效地应用,因此,很多作者都希望不同的社会科学的知识与
20、观念都能或多或少的发挥用途;第三,社工拥有的知识、理论难以应用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种情况是社会工作知识都是从其他学科中借鉴过来的,并不是社会工作而创,他们很难应用于社会工作的实践之中。另一种情况可能在于社工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训练去有效地运用知识。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存的社会工作理论是否适合于实践。社工是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很少有社工会在工作中明确的运用某种理论。虽然理论很重要,不过在社工那里,理论都是被下意识的或者作为一种框架使用,而不是作为一种指导行动的明确指针而被应用。巴伯曾经指出,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有三种不同的模式:1、渗透;2、混合;3、个体化方式。哈里森认为
21、,社工常常用三种不同的“认知指南”去面向实践:1、比较与分类;2、综合性实践理论的应用;3、启发式的搜索。第一种指南的运用代表社工关注那些根据既定程序发生、演变的问题。第二种指南则是社工试图将工作情境还原到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中,并从中找寻按住面临问题的原因以免出现“责难受害者的”的情形。使用第三种指南的社工则是完完全全的人文主义者。Barour提出了理论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含义:1、宏观理论一般都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概念框架;2、中程理论则是关于社会的具体层面,或是关于实务开展的;3、所有在大学中学到的东西。社会工作者应该对相关的理论研究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事件,还要和同事一
22、起团结合作、共同提炼出新观念与批判性思想。理论之对立:批判性分析作者提出了有利于批判性实践的办法:1、二元法。很多概念,特别是价值类概念,都内含着与自己所指相对的一面。2、批判对比法。很多概念,特别是理论概念,都能够从与其相对的视角的比较中获益。3、权利分析法。4、理性-情绪法。实践中,对于将案主的问题单纯看作是一个与理性认知有关的过程,或者是一单纯的和感觉、情绪或自我失控有关的过程等倾向,我们应该保持警惕。5、三视角法。所有的社会工作都是从三种不同的视角中建构起来的。选择一个理论:选择性有时社工必须将很多理论放置在一起综合考虑。选择使用某一理论毕竟能够相对简化理论的应用问题。当某种理论可以广
23、泛应用时,或者在某种理论特别清楚的适用于某种工作情境中时,选择使用一种理论将会特别有效。综合使用理论: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致力于使用多种理论去处理某一个个案情境。社工理论在使用过程中有五种折中主义:1、制度整合,一种对理论选择标准有明确规定的整合模式;2、建构的个体化实践模式;3、系统治疗选择;4非正式的便捷方法;5、偶然使用。在日常的实践中,要谨慎、有序并有计划地使用折中主义。社会理论之分析小组工作的三种基本路径:1、矫正模式,团体通常是供面临一定问题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并冀以改变个体的越轨行为模式的;2、协调模式,团体是帮助人们在一个安全、富有支持性与挑战性的环境中体验并建立
24、相应的社会角色的场所;3、发展性取向,其关注的焦点在团体动力。所有的社区工作中都内含着一系列的二元对立:1、指导性工作非指导性工作;2、强调任务/问题的方法-强调过程的方法;3、作为发动者的社工-作为赋能者的社工;4、治疗-改革。分析机构照顾的三种理论方法:1、乐观主义者认为,尽管很多机构可能对其服务对象产生危害,但是这种危害并不必然产生,有益的机构照顾完全可能存在。2、悲观主义者认为,机构照顾的制度化特征对其服务对象总是有害的,因此,人们应该摈弃他。3、激进主义者认为,现存的机构照顾可能确实具有危害性,但是从原则上讲,机构内的共同生活应该可以为其成员提供无私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这种机会在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其他治疗过程中都不存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