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做新时期蓬莱人”人文精神在蓬莱市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人文精神和“做新时期蓬莱人”精神内涵的解释,对人文精神和其底蕴价值在城市规划中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阐述城市规划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做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通过对蓬莱市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的举措的探讨,发现城市规划不仅要研究城市功能结构及景观形象的改善和提高,还要注重城市内在品质即城市文化和市民精神面貌的培养和塑造。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文精神;底蕴 一、人文精神和“做新时期蓬莱人”精神的内涵所谓人文就是人类文化的缩称,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最显著的标志,
2、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成就。人们的一切活动与此息息相关,人类社会因物的交易而设市,因文明的冲突而建城,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是文化产生、传播、繁荣的源泉,其建设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人文思想贯穿于城市兴衰存亡演变的全过程。人文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它通过人们的行动体现出来”,也就是发掘人类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取向,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环境的协调和谐效益,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等。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真、善、美,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文为质、以和为度。“做新时期蓬莱人”的精神内涵主要有:“做爱国爱家蓬莱人”,体现了爱国家、爱民族、爱家
3、乡、爱家庭各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既要有爱国家的远大理想抱负,也要有爱家乡的埋头实干精神,还要有爱家庭的人文情感,这是人生所有积极向上奋斗的基石和动力;“做勤劳上进蓬莱人”,体现了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岗位做起,辛勤劳动、埋头苦干、勇于竞争、积极向上,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做理性包容蓬莱人”,体现了在社会生活中遵循法律法规和客观规律办事情,完善道德人格,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做文明好客蓬莱人”,体现了旅游城市和开放城市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好客”是蓬莱文化的鲜明特色和金字招牌,是对待客人积极主动、热情豪爽、乐于分享的热烈
4、情感;“文明”是对“好客”的理性提升,包含着讲诚信、讲规范、讲秩序、讲礼貌。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相互辉映,必将成为城市吸引游客和客商的巨大无形资产。二、人文精神底蕴价值的体现人文精神在城市规划中的底蕴价值体现于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地区、一座城市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人文科学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前瞻性,善于把握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驾驭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宏观方向。具体表现在:(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形象的多元性与特色性。人类的文化成就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多彩,从空间上看有东方的、西方的;从时
5、间上分有古代的、现代的;从类别上分有民俗的、高雅的,从形式上分有显像的、隐形的。单纯就某一城市而言,其文化往往是时空、种类、形式等各方面成就的集成,呈现出强大的多样复合共生性,人们身在其中随时能感受的有建筑文化、雕塑文化、绿化文化、广场文化、街道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教育文化、体育文化、汽车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在这多元文化的合力下,城市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可以说人文精神作为第四维的意识空间在较大程度上统领着城市三维形体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使得城市形态各异、景观多样,色彩纷呈。(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人文科学培育的倾向。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较多地滋长浮躁情绪,急功近利,
6、强调工程技术理性,过分追求物质空间的功能利益和形式主义,轻视人文精神建设,缺乏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造成传统文化迷失,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城市形象市俗化,空间雷同,风貌特色丧失,严重地制约我国城市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要根治这些痼疾,必须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人文精神价值观,体现文人的艺术审美情境和城市传统空间神韵,扭转片面、孤立的规划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人文精神的深薄可以用人文力这一矢量名称来衡量。作为内在优势动力,人文力的大小决定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力的高低。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只有具备强大的人文力的城市,才能在区域或城市之间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吸引资本、人才、信息及生产要素、技术
7、要素的集聚,进而提升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城市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四)人文精神底蕴价值还表现在各个层次的规划制定及建设实施过程中。我国现行规划编制通常由“政府主导、专家编制、公众参与”三个层面构成,建设主体有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因而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成就往往是城市决策管理者、规划专业人员和市民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其中城市决策管理者在当中作用最为关键。三、提升蓬莱市城市规划中人文底蕴的措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规划,致力建构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精神底蕴,确保物质形态与人文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应注重以下几个措施的研究和探讨:(一)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者、规划师和市民的人文素养,构
8、建和谐社会。“地要绿化,人要文化”,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才能对城市从人文生态价值取向上加以规划建设。首先城市领导要与时俱进,富而思文,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变化日益加快的要求,不断探求知识经济的本质内涵,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的精髓,融合传统多元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意识,身体力行“做新时期蓬莱人”精神,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在决策时才能有效制止“权力审美”造成的危害。其次蓬莱市人文科学教育上比较薄弱,社会文化等综合性的规划理论欠缺,而现化城市必将是一个人文城市,大力要求城市规划师在钻研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人文综合涵养,广泛汲取文学、艺术、哲学、法学、
9、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丰富的文化积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人文精神的底蕴价值标准判断规划的发展方向,把握城市发展的变化规律,提高驾驭科学规划城市的技能。最后要在蓬莱市形成善于学习的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争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社区、企业和家庭,不仅满足人自我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要求,也是倡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可操作性,提升城市整体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的需要。(二)以城市物质空间为载体,融汇人文精神的底蕴。立足蓬莱市城市规划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资源,从有形的城市传统布局、建筑形态、景观风貌、质地肌理、空间特色到无形的民风民俗、人物典故、历史事件、
10、传统文化艺术等非物质文化资产中汲取营养,以人为本,合理采用近人的尺度,贴切环境的人文主题,匠心独运,以物质空间为载体,将抽象的人文精神具象化,将隐性的文化显实化,通过塑形、创意、建境,赋予物质空间丰富的人文生命力。在城市居住区、商业办公区、工业区、休闲娱乐区仍至道路、建筑物、广场、雕塑、桥梁、花草树木、亭台楼榭、灯椅池栏等的建设中,倾注意匠技艺,传承地域文脉,塑造场所精神,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实现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与物质功能要求的高度和谐统一,让市民在生产、生活休闲中沐浴高品质文化的熏陶,增强市民的归宿感和认同感。(三)增加城市人文精神的整体特征规划或专题研究。现阶段城市规划主要侧重
11、于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而对城市社会文化的规划研究相对不足。由于城市规划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影响,在规划中应增加对城市人文资源的专题分析研究、规划,使规划更趋于综合。一方面要不断挖掘整合利用地方人文资源,反思传统人文思想的优劣,重建城市人文精神的总体特征和现代人文生态伦理价值取向,使传统焕发出活力,同时又为现代化建设增添历史和文化的底蕴。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这一矛盾的冲突下,广大市民经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调适,不断发展创新城市人文精神,全力引导公众去至善、尽美,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四)建立人文型、公众参与性的城市规
12、划机制。在城市规划编制及审批过程中,除城市管理决策者、城市规划专家外,还应吸收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法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广泛参与,“技术人员的科学知识不足以完成这一使命,我们还需要艺术家的天才”,融专家于大家,提倡多学科共商,综合协调,集思广益,求同存异,规划成果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五)重点突出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现化化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文化服务设施做支撑,城市规划中要重点抓好图书馆、美术艺术馆、博物馆、戏剧院、文化中心、展览馆、各类学校、书店等公益性文化艺术设施的规划建设,外形上要突出其形象标识,选址上要便民使用,功能齐全,品位高雅,寓教于乐,多渠道提高市民的人文素养。要抓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及复建工作,维持历史记忆坐标,延续地方文脉。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