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0 ,大小:206.54KB ,
资源ID:3552715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5527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1、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232023)前 言 “十二五”时期(20232023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3)(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的、途径和重点,对于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乡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2、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大纲,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节产业基础我区认真贯彻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扎实推动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

3、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哺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

4、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重要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运用的达33%、作为饲料运用的达21%、作为燃料运用的达20%、作为原料运用的达15%。每年秸秆还田相称于节约化肥34.81万吨,相称每年节约20万吨以上标准煤,农民增长收入10亿左右。运用微生物技术解决养殖场牲畜排弃物所生产的高科技生物肥产品不仅增长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长了作物产

5、量,还提高了资源运用效率,减轻了环境污染。二、工业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一)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在哺育贵糖集团、南糖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的基础上,我区组织实行“百家制糖公司循环经济推动行动”,构建起“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国内制糖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二)工业废弃物初步实现资源化运用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解决,初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电力,制糖、化工等重要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运用。2023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量3857万吨

6、,综合运用率67.3。(三)实行与推广应用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关键性技术组织实行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硝酸尾气N20减排CDM项目、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赤泥选铁项目、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的高炉TRT发电项目、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推广应用锌冶炼渣综合回收技术、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技术、预焙铝电解槽“三度寻优”控制技术、乙烯氧醋酸气相合成法(乙烯法)生产醋酸乙烯技术、壳牌煤气化技术、木薯深加工综合废水治理及沼气回收发电技术等一批国内领先技术,提高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四)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强化对耗能量分别占工业耗能94%的八大重点行业和80%的42

7、7家重点耗能公司的监督管理,单位产品能效明显提高;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23 年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2023 年1.06 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3.4%,已接近完毕国家下达的节能目的。重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23年终,全区化学需氧量由2023年的106.98万吨减少到94.0万吨,削减12.1%;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23年的102.3万吨减少到92.2万吨,削减9.9%。(五)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据初步记录,“十一五”期间,全区实行并完毕工程减排项目529个,削减化学需氧量(COD)12.98万吨,削减二氧化硫(SO2)10.1万吨;累计淘汰小火电装机容量 126.6

8、 万千瓦,炼铁产能241.1万吨,炼钢产能504.9万吨,水泥892.8万吨,铁合金31.63万吨,造纸70.45万吨,酒精5.7万吨,皮革13万标张。三、社会循环经济长足发展(一)建筑节能减排扎实推动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市和试点县工作,“十一五”期间,共安排建筑节能资金4200万元,扶持180多个建筑节能工程,此外投入8000万元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推广工作。研发成功自隔热混凝土砌块、双层夹心保温墙板等多种经济合用的节能建材。预计全区“十一五”建筑节能总目的累计实现节约142万吨标准煤。 (二)城市节水工作成效显著城市水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取得较大进步,水资源运用效率和效

9、益明显提高;建立起较完备的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解决与控制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城市各行业用水、节水和非常规水源运用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节水器具普及率达成90%,工业用水反复运用率达成85%,城市公共自来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城市生态用水得到保障。2023年,南宁市荣获“城市节水突出奉献奖”,桂林市 “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三)城市公交节能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区不断加大了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支持力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线网密度不断加大、科技进步成效明显、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交公司88家,公共交通汽车运营车辆6933辆,每万人拥有5.87标台

10、公交车辆,公共交通汽车运营车辆7827标台。运营线路网4960公里,公交专用车道57公里,客运总量133106万人次。(四)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工作初步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工作。其中南宁市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列入城建计划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项目,并采用密闭的泔水收集车进行统一收集和运送餐厨废弃物,解决泔水滴漏带来的卫生环境问题。柳州市把餐厨废弃物管理以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解决工程建设列为柳州市环卫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范畴。南宁市并被拟定为国家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运用和无害化解决试点。第二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重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区循环经济发展多处

11、在公司和行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公司间、园区间、行业间、区域间社会大循环的发展阶段,离建立系统、完整、多层次工业循环经济体系的目的尚有相称差距。一、产业配套不完善我区的大公司、大产业自身配套能力弱,相称大部分依靠区外公司配套,如玉柴50%左右的零部件靠区外配套生产。作为资源型产业大区,由于缺少下游产业,产品多以原料或初级产品的形式外销,以至影响循环经济的闭环运营, 如铝行业,2023年广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的产品产量比约为1:0.2:0.1,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约为l:1.2:1.4),所生产的氧化铝有70%左右销往区外,区内急需的电解铝、铝制品则多由区外输入。二、循环经济的投入局

12、限性循环经济规定一次性投入大,特别是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需要投入的资金多,回报慢,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十一五”以来,我区财政及公司共投入了数十亿元用于发展循环经济,但总体上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财政用于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公司建设的资金局限性,导致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难以全面推开。三、相关支持政策难以贯彻我区尚未制定促进全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缺少节能、节水、资源综合运用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且现行法律法规促进资源综合运用的相关价格、税收、财政等激励政策缺少操作性,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缺少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已成为制约我

13、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节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许多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一)有利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世界性共识。为此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一项战略任务,为我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二)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财

14、政收入大幅提高,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三)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我区依托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逐步哺育了食品、有色、汽车、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七大支柱特色产业,特别是近两年,我区大力哺育发展大产业、大集团,大园区,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必需的产业规模基础,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填补中小公司比重高、单个公司不具有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行公司或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促进形成循环产业链等发明良好的产业条件。(四)具有成

15、功经验可借鉴“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循环经济试点活动开创了多种有效并具有推广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制糖循环经济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能耗以及“弃废物”的运用率处在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通过循环经济的试点,我区由国家级试点到自治区级试点哺育的层次推动,为在产业及公司内部形成良性循环生态链、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参考。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一)外部竞争加剧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飞涨,能源资源争夺加剧,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极为复杂。同时,国内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剧烈,加

16、快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众多的外部挑战。(二)缺少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我区公司的技术创新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部分公司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落后,公司整体科技研发能力较低,加之以公司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以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院所为主导的科技研发局面仍然未主线改观,对资源节约与替代、能源梯级运用、绿色制造、污染物零排放、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局限性,制约着我区循环经济的加快发展。(三)产业配套不完善以冶金、有色金属、电力、石化、建材、制糖、造纸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产业占据了我区产业的主导地位,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链较短,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型

17、初级产品生产,缺少为之配套的中小公司,加之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良好的高附加值延伸效应。(四)支撑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不完善国家先后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但我区的相应配套法规规章仍很缺少,急需健全,并导致部分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结识缺位,积极性不高,缺少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个别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等。(五)节能减排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压力巨大当前我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主线改变,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大

18、,资源运用效率不高,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每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我区的一次性能源自产量少,多种重要资源禀赋处在劣势,对外依存度高,未来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六)人才因素制约我区不仅政府缺少了解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并且公司也缺少懂循环经济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更缺少与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相适应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此外,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局限性等也严重地影响了发展循环经济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缺少的负作用日益明显。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的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19、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的,围绕千亿元产业发展,充足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公司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哺育发展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公司,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区、城乡),迅速壮大我区循环经济的规模,加快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较大幅度地提高循环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第二节基本原

20、则一、坚持可连续发展的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乡化道路,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和形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和环境协调统一的可连续发展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二、坚持“减量化、再运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并重,优先实行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努力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运用效率,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收和再生运用。三、坚持以公司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

21、公司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作用,努力形成舆论导向与利益导向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四、坚持层次推动、重点示范的原则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农业、工业和社会各领域,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示范作用突出的循环经济示范公司、园区及市(县、区、城乡),带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五、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科学依据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安排经济发展速度,以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循环型社会

22、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将绿色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运用、环境保护及可连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第三节总体目的到2023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人心。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技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通过改造提高,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规定的试点示范公司、园区。加快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建立,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县

23、、区、城乡)。明显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显著提高产业生态化水平,大力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显著增强可连续发展能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处在全国前列。第四节阶段目的一、近期目的(20232023年)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0232023年)。为重点突破和全面铺开阶段,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意义的结识,同时进一步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继续深化自治区级试点示范工作,到2023年,自治区级示范试点公司达成100家,示范试点园区达成30家,示范试点城市增长到6个,并选择50家公司重点哺育为示范公司,完善和提高10条产

24、业链、8个循环经济基地(园区)。第二阶段(20232023年)。为全面提高阶段,继续围绕总体目的,深化完善、全面提高。到2023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推动机制,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组合并形成规模,建立起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到完善,静脉产业形成较大规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产出率等指标在2023年基础上实现重大进展,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省区。二、远期目的(2023-2023年)到2023年,建立起完善的循环型经济的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和循环型社会的管理体系、

25、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观念进一步人心,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主线转变,资源运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连续性显著增强,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专栏341: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类别指标单位实际值目的值2023202320232023资源产出指标资源产出率元/吨834.71039.61233.61379.1能源产出率亿元/万吨0.440.500.570.66水资源产出率元/立方米15.6825.8435.9746.08资源消耗指标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2.262.0131.7031.557万元GDP取水量立方米/万元628387278217单位工业增长值能耗

26、吨标煤/万元4.994.053.393.26单位工业增长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2111088064农业灌溉水有效运用系数0.470.490.520.53吨镍能耗吨标煤/吨3.9903.6103.6003.590吨钢水耗立方米/吨6.805.735.605.20资源综合运用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29.4334.0966.0075.00工业用水反复运用率%89.3192.0393.5095.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7090100100城市污水再生运用率%11.0515.4528.1040.02废钢铁回收运用率%51.9058.1069.3077.70废有色金属回收运用率% 52.1066

27、.1076.3084.40废纸回收运用率%28.4035.4069.0074.50废塑料回收运用率%19.8035.1069.0075.00废橡胶回收运用率%45.5059.676.9086.50废物排放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480.861222.832200.002500.00工业废水排放量万立方米16798.2116403.0215400.0015000.00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56.2550.1552.2452.2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8.2317.0516.7016.55其它指标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33.432.538.9337.55第四章发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十二五”

28、期间,选取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源消耗量较多、上下关联度较高的重点区域、重点公司和重点产品,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带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以提高水、土地和生物资源的运用效率为重点,提高农业资源运用效率,侧重发展节水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过度投入,加快提高土壤有机质,扩大保护型耕作实行规模,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加快环境和谐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发与生产,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科学处置农业“废弃物”,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循环运用,鼓励集中发展副产品的初加工,减少废弃物进

29、城以及增长废弃物还田。积极拓展和创建循环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环链整合,重点在秸秆综合运用、甘蔗产业发展、桑蚕产业发展、食用菌等做强做大循环农业产业链。大力开发农业高效低耗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运用与解决技术和环境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和模式,建立不同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和基地,不断加快先进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循环农业技术培训。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化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到“十二五”末,全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提高到60以上,初步建立我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专栏411: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链及模式l 大水

30、面鱼、虾、贝、藻、果、稻、菜等立体种养、增(养)殖模式、藻类修复模式、海洋牧场模式、休闲生态渔业模式等循环经济型渔业模式。l 海洋捕捞保鲜、防腐、运送、加工和包装从鱼头、鱼内脏及鱼骨骼等加工废弃物中提取鱼油、鱼蛋白和各种酶等活性物质、从虾蟹的甲壳中提取甲壳素,从贝壳中提取水溶性海洋珍珠粉和水溶性海洋高钙素等。l “粮食秸秆饲料畜牧生物有机肥粮、果、蔬”、“养殖食用菌农林种植”、“养殖生物肥昆虫蛋白养殖”等多形式循环经济模式。专栏412: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l 特色主导产业减量化无害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特色种植业、生态畜牧水产业和优势加工业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加工减量化、无害化技术及其配

31、套技术研究与开发,哺育一批抗病虫、高效、抗逆作物新品种,开发地力培肥与土地连续运用技术,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节粮及节省劳力等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新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与技术,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运用模式与技术,规模化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和零排放模式与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畜禽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先导,建立不同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l 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运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木薯、甘蔗、香蕉,桑蚕等特色作物和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豆类等大宗作物秸秆为重要原料,开发秸秆肥料化、

32、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编织运用等综合运用技术,大力推动秸秆种(养)植业综合运用。开发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高效鱼池水资源的养分再运用技术等,运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l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运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蔗糖、木薯、水产和茧丝绸产业为重点,进行“三废”治理,开展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资源化运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运用甘蔗、木薯生产剩余液生产活性生物肥料;开发茧丝加工生产废水的解决及回用和丝胶蛋白质回收的综合技术,分离提取丝胶蛋白质;开展罗非鱼加工废水中蛋白质回收运用研究与生产示范,开发鱼油和具有生物活性的高浓缩蛋白鱼溶浆产品。专栏413:农业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l 水稻

33、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工程每年建设30个县(市、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和自治区级水稻免耕栽培万亩示范片;每年建设40个县(市、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万亩连片示范区。l 马铃薯高产示范样板创建工程重点县(市、区)建立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样板,目的亩产2023公斤以上;建设10个自治区级万亩马铃薯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目的亩产2500公斤以上;建立5个国家级万亩连片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目的亩产3000公斤以上。尽快建成广西马铃薯脱毒中心和种薯扩繁基地。l 桑蚕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三高”蚕业原料茧生产基地县,建设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蚕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重点支持宜州、环江、柳城、鹿寨、象州、忻城、横县

34、、宾阳、港南、蒙山等“三高”蚕业原料茧生产基地县建设。加强桑、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广西现代化桑蚕原种场建设,建设国内基础设施先进、生产技术水平一流的现代化桑蚕原种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区域性重点桑蚕普种场建设,支持蚕种冷藏解决保护库的建设,支持建立桑树种苗繁育基地和示范园区。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开发运用水平,重点支持发展桑枝食用菌、制造板材,蚕蛹食品、保健品开发,蚕沙提取叶绿素、制造生物肥、沼气,果桑、桑叶茶开发。l 食用菌高标准示范样板工程建设高标准示范样板30个,积极探索周年生产;引进推广先进合用的新型农业机械和现代大棚设备,增强食用菌生产装备实力。l 糖料蔗制糖副产品综合运用工程在崇左、来宾

35、、南宁、柳州、防城港、百色、河池等糖料蔗主产市建立示范基地50个,对蔗渣、蔗梢、蔗叶、滤泥、酒精废液等的循环运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l “三避”技术示范工程每年实行400万亩,五年累计2023万亩。l 间套种模式示范工程每年实行200万亩,五年累计1000万亩。l “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生态循环模式及技术示范工程每年实行100万亩,五年累计实行500万亩。l 循环渔牧业示范工程建设200个农牧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场),建成集养殖、种植、休闲、粪污沼气解决、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农副产品和水环境高科技生物工程解决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互为资源、循环运用的现代化农牧渔业循环经

36、济示范园。规模养殖场粪便解决运用率达50%以上、养殖废水解决运用率达100%,沼气发电率达60%,实现规模养殖场污染物的零排放。建设4000个大型综合性沼气池。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运用占秸秆总量的15%提高到20%。l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示范村60个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本地平均水平30%以上。重要建设内容:通过生物链循环加环延长产业链,创建循环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化综合运用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发展生态果园、食用菌等;示范推广节约循环型农业技术。第二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高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

37、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等千亿元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构建和延伸制糖、铝、建材、石化、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产业链。强化公司之间、行业之间、园区之间、产业之间的耦合链接,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由公司内部、园区内部、产业内部向公司之间、产业之间、园区之间以及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大力开展资源综合运用,在钢铁、石化、有色、电力、建材、食品、造纸、制药、蚕桑茧丝绸等行业循环经济示范公司建设,促进公司上下游原料及产品的生态链接,着力推动对次级、末端资料的开发运用,着力推动对次级、末端资料与外部公司的循环交流,引导上下端资源运用公司对资源的共同运用开发。加快循环经济重点区域布局,形成相对集中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38、按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或建设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出口加工区,重点推动园区内公司实现废物和副产品互为运用、能量和水的梯次运用,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强化节能减排,继续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突出抓好一批示范工程与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动公司、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全面推广先进循环经济技术,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到2023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运用率达成80,工业用水反复运用率提高到95,重点工业行业中50以上公司建成循环经济公司,示范工业园区达成10个,基本形成公司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专栏421:重点工业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l 制糖行业循

39、环经济产业链甘蔗制糖糖蜜酒精一酒精废液一复合肥、甘蔗制糖一蔗渣一制浆造纸一废液碱回收一再运用、甘蔗一制糖一糖蜜一酵母、味精一废液一复合肥,甘蔗一制糖-蔗髓一发电一蔗渣灰一肥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l 铝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铝土矿一氧化铝一电解铝一铝深加工一废铝回收运用,铝土矿采矿一选矿一生态复垦,氧化铝一赤泥一元素回收一建筑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生态铝工业基地l 建材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回收运用为核心,以建材产品加工为纽带,连接建材行业与加工业,通过与水泥生产、墙体材料生产公司进行耦合链接,循环运用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污泥与垃圾等,形成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污泥

40、与垃圾一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l 石化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原油加工一渣油、蜡油一重油深加工一石油液化气一丙烯一聚丙烯一苯酚、丙酮、丁醇、丙烯腈、环氧丙烷,天然橡胶一橡胶制品一废旧橡胶一再生胶和胶粉等循环经济产业链。l 电子信息行业循环产业链报废电子信息产品回收运用为核心,以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为纽带,连接电子信息行业与加工业,形成电子信息行业一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加工一电子信息产品一报废电子信息产品回收运用一电子信息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专栏422: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建设重点l 冶金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高炉煤气干式除尘余压压差发电、高炉煤气等低热值煤气燃气-蒸汽

41、联合循环发电、全烧高炉煤气锅炉发电、含铁尘泥综合运用等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示范。l 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有色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运用、电解铝液生产变形铝合金铸锭、铝及铝合金连铸连轧等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示范。l 建筑材料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运用新型干法水泥烧成系统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运用石膏尾矿生产胶凝材料及墙体材料、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混凝土等技术的攻关与应用示范l 电力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运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l 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氯乙烯尾气净化回收氯乙烯

42、和乙炔,2,3-酸、2-萘酚、苯肼、邻甲苯胺和对甲苯胺等生产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化,以及废橡胶再资源化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l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废纸的再资源化运用、造纸机干燥部热泵干燥及废热资源化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l 制糖、生物质工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要开展糖蜜原料生产高活性干酵母废水治理及综合运用、燃料乙醇生产中的资源综合运用、酶制剂发酵残渣资源化处置及其农业运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专栏423:重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哺育北部湾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区、湘桂制糖循环经济产业园、来宾市河西工业园、河池市大宗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示范基地、南丹有色金属新材

43、料工业园区、柳州市柳北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玉林龙潭再生园区、北海市合浦东园家酒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华润贺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广西蚕桑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等。专栏424:重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公司重点哺育中铝广西分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中钢集团广西铁合金有限公司、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环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来宾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等示范公司专栏425: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与重点项目建设l 制糖行业应用膜蒸发技术、蔗髓和蔗叶发电新技术、糖厂

44、生产零取水达标排放技术、制糖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制糖生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等节能节水新工艺技术,提高制浆和酒精生产的废液治理与再运用水平。l 冶金行业推广应用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余热运用、烧结烟气脱硫、高炉工序系统工艺技术、高炉炉顶余压发电和干法除尘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回收运用技术、铸轧一体化技术及综合能源管理技术、零排放技术。l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抓好百色循环生态型铝工业和河池有色金属工业示范基地建设。百色循环生态型铝工业要推广应用铝电解槽新型阴极结构及焙烧启动与控制等先进合用的采选冶及深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伴生共生金属综合运用率、赤泥综合运

45、用率、矿山复垦率。河池有色金属工业要重点应用流态化焙烧高效节能炉窑技术、精滤工艺全自动自清洁节能过滤技术、四通道喷煤燃烧节能技术及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运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过程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积极实行深加工、提高资源附加值项目。l 建材行业重点推广稳流行进式水泥熟料冷却技术、高效节能选粉技术以及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技术和节能粉磨技术和装备,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机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开发建设消纳城市垃圾、工业固

46、体废物、建筑垃圾等生产新型建材、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项目。l 火力发电行业重点推广锅炉智能吹灰优化与在线结焦预警系统技术、电站锅炉用邻机蒸汽加热启动技术、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营优化技术。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超临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等,推动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大力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30060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煤的低碳化运用,以及提高洁净燃煤发电技术的效率并减少其排放,加快火电技术升级。l 石化行业推广大型高参数板壳式换热技术、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炭黑生产过程余热运用和尾气发电(供热)技术

47、。重点发展密闭式电石炉、粉煤气化、水煤浆气化、尿素改性、余热回收运用等新工艺新技术。炼油乙烯行业重点推广液化气制高辛烷值汽油、渣油加氢解决、资源梯级使用等技术。氮肥行业重点推广废水闭路循环等技术,磷肥行业重点推广硫酸生产余热回收等技术。加快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重的落后产能。l 机电产品再制造重点推动玉柴发动机再制造、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再制造、南宁市因特格立有限公司办公设备再制造等项目。第三节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及建设重点以推动可连续消费、构建节约型社会为重点大力推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积极发展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系统。重点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提级改造以及县际联网公路、通口岸公路、省际和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干线公路通道建设,以及南宁等七个国家公路运送枢纽站场项目的建设。开展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