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建筑特征第1页第2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第3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自然科学小论文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自然科学小论文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自然科学小论文材料,应该是真实可靠,不允许夸大
2、或虚构;观点应该是在经过细致思索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而不是任意地猜测或臆断;语言应该准确、清楚、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含有一定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好坏主要标准。要在自然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查中取得新发觉,在试验或制作中利用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得到新结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新看法,从而能给人以一定启发。第4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第5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 第6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掌握词语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一样。穹
3、窿:天空中间高四面下垂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第7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词语辨析同一统一第8页课前篇情境创设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喜闻乐见有口皆碑 第9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第10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本文经过介绍中国建筑九大特征和建筑“文法”“词汇”和“可译性”,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每个建筑体系有其本身“文法”和“词汇”,遵照这些法式才造就了世界建筑丰富性和多样性,表示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社会建筑热切愿望。第11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
4、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筛选概括关键点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是按什么次序展开?作者如此安排表达了怎样匠心?其中着重说明了哪几项特征?提醒:作者概括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含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次序展开。其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所以既包括结构特征,也包括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特点,现有形象生动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印象。在材料安排上,作者总结中国建筑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而是依据主要程度或说明
5、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特色;(三)结构方法,表达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经典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特色。第12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二】了讲解明方法2.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主要位置”一段中,采取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提醒:比较说明,用“在其它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特征和主要性;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语句说明屋顶建筑特征。3.文章第15
6、段“这种文法有一定拘束性创造极不相同类型”,在结构上和手法上各含有怎样特点?提醒:这段文字采取了“总分总”结构形式,采取了打比喻说明方法。第13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三】梳理行文思绪4.请简明分析本文整体篇章结构。提醒:这篇说明文含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特点。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一、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影响,能够看作是引论;二、中间谈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是文章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特点给予总括说明;三、作者用很大篇幅探讨中国建筑格调和手法,经过揭示“是什么”“为何”问题,深入深化了谈论主题;四、最终一段,从古为今用立场出发,提倡熟
7、悉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在当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建筑传统发扬光大,能够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格调,是学习重点。第14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四】把握观点态度5.怎样了解作者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可译性”?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提醒:作者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可译性”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形式却有很大不一样,恰似不一样民族语言,表示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而这“同一性质”能够透过其纷繁多样表现形式解读出来。第15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
8、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为了说明各民族建筑“可译性”问题,作者利用了打比喻、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说明。如第19段,作者将建筑艺术比作语言和文学,使读者能生动、形象、深刻地感知建筑艺术互译可能性。作者又列举了热河普陀拉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天坛皇穹宇与罗马布拉曼提所设计圆亭子等来说明中外建筑艺术相通性。第16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期,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但依然没能阻挡住北京旧城改造脚步。轰轰烈烈旧城改造,把北京许多城门、城墙、城楼、胡同、四合院都拆了。初,梁思成旧居也遭到了拆除。全国各地情况基本一样,新建筑越来越多
9、,老建筑越来越少。现在全国处处高楼林立。对此,你有何想法?你认为对于老建筑,是拆好还是保留好?第17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提醒:观点一:应该拆除老建筑,再建新城区。中国古代建筑有本身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如,中国古建筑普遍高度较低,使城市达不到适当密度,无法满足人们住房需求。另外,中国古建筑大多是木结构,不易保留。常年维护需要大量资金,这部分财力完全能够放在更有价值事情上。观点二:应该保留老建筑。建筑是立体诗,是凝固艺术,是历史坐标。一个地域建筑应该各式各样,年代和情况各不相同,应包含适当百分比老建筑。老建筑对于城市是不可或缺,老建筑在,记忆就在,人
10、们对建筑感情就在。个中原因,就是缘于这些老房子是历史缩影和见证,它们是文明延续载体和象征,更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宽容、博爱精神品格展现。借用阮仪三先生一句话老建筑是给城市留了条“回家路”。(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也可)第18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利用打比喻说明事物中国建筑特征尽管是一篇科学论文,不过作者没有像有所谓教授一样用高深理论在“饶舌”,而是大量采取打比喻、作比较方法力争将大家陌生事物说清楚,把抽象事物说得详细明白,使文章读起来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打比喻就是经过比喻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方法。打比喻能够突出事物性状特点,增强说明形象性和生动性。那么怎样才能经过打比喻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呢?1.打比喻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要有利于说明事物特征。2.利用打比喻要注意,被说明事物特殊性与事物本质特征要保持一致。3.使用打比喻要与文章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格调协调统一。第19页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迁移练笔请你选择一个动物作为说明对象,利用打比喻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文字。200字左右。我来尝试答案略第20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