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第期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月犱 狅 犻:犼 犻 狊 狊 狀 自然崩落法采区地压活动控制技术研究朱俊宁,朱霆,王欢,杨云强,肖元民,郭佳节(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普朗铜矿,云南 迪庆 )摘要:某铜矿自然崩落法矿山自生产以来底部结构反复受压,造成巷道破坏,为生产带来极大困扰。矿山针对不同的来压情况及破坏形式进行支护试验,并利用沉降观测、微震监测和应力监测等手段对底部结构围岩、支护结构进行监测。经过现场支护试验研究与现场监测,发现断层带最有效的支护方式是刚柔并济,并从超前支护、控制拉底推进线、控制出矿等方面总结出了采场地压活动控制技术。该方法对底部结构地压活动控制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为自然
2、崩落法矿山或地压较大的矿山提供参考。关键词: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稳定性;支护试验;刚柔并济;地压活动控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犛 狋 狌 犱 狔狅 狀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 狋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狅 犳犵 狉 狅 狌 狀 犱狆 狉 犲 狊 狊 狌 狉 犲犪 犮 狋 犻 狏 犻 狋 狔 犻 狀狀 犪 狋 狌 狉 犪 犾 犮 犪 狏 犻 狀 犵犿 犻 狀 犻 狀 犵犪 狉 犲 犪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朱俊宁(),男,硕士,矿业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金属矿山开采等方面工作,:。自然崩落法是依靠矿
3、体本身的软弱结构面沿节理和片状逐渐失稳、塌陷,通过底部结构出矿使上部矿岩持续崩落,直至上一个阶段或崩通地表,因此底部结构是自然崩落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底部结构影响因素众多,发育的断层、应力集中、放矿扰动等均对底部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第一要素是发育的围岩节理裂隙,这与自然崩落法使用条件相互矛盾。此外拉底爆破、聚矿槽爆破、铲运机出矿也对底部结构造成一定影响。自 年月开始基建转生产以来,某铜矿底部结构已出现次大型来压,每次来压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理。由于应力反复且面积不断扩大,因此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支护。先后采用了锚网喷围岩注浆,钢条带喷砼,钢板长锚索浇筑,钢管混凝土柱长锚索,型钢
4、拱架钢管砼拱架,型钢拱架长锚索等支护方式,最终结合出矿泄压使得底部结构局部趋于稳定,但应力持续部分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矿山通过拟建监测系统、引进监测仪器、开展科研试验等手段,对底部结构稳定性进行预测预警。通过监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测数据分析评估底部结构的稳定性,为支护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底部结构破坏支护研究某铜矿由于矿山长期存在的供矿量不足、工艺要求的泄压程度不够,加上矿山断层多、构造条件复杂,底部结构稳定问题一直突出。从 年月份以来,底部结构经历了初次来压、再次来压、应力传递及应力反复等过程,主要围绕 、断层交叉点发生来压。特别是、穿脉破坏剧烈,反复发生顶板下沉、底鼓、收敛等破坏
5、,对矿山资源利用和稳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矿山围绕断层和交汇带进行多次修复加固。主要断层布置矿区内发育有条较大断层,分别为 、断层,倾向北东,倾角 ;倾向南西,倾角 ;倾向北东,倾角 ;倾向北西,倾角 ;向南陡倾,倾角 ,如图所示。断层将矿体切割成“三角矿体”区域,由于“三角矿体”斜插在、西沿,其作用于穿脉顶板导致应力集中,从而造成了巷道失稳。)初次来压支护研究该矿山底部结构 年月至 年 月出现初次来压(表)。年月份达到持续崩落面积后,采场没有出矿条件,采场已崩落的矿石被压实,应力通过松散矿堆持续作用于底部结构,受断层带影响的、穿脉发生第一轮开裂变形。主要破坏形式是边墙、出矿进路牛鼻子开裂,
6、喷浆层离层脱落。由于该区域处于断层带交汇位置,承载能力极差,是巷道的薄弱区域。图某铜矿首采区底部结构布置形式及断层分布图犉 犻 犵 犛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 犾 犪 狔 狅 狌 狋 犪 狀 犱犳 犪 狌 犾 狋犱 犻 狊 狋 狉 犻 犫 狌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狋 犺 犲犫 狅 狋 狋 狅 犿狅 犳 狋 犺 犲 犳 犻 狉 狊 狋犿 犻 狀 犻 狀 犵犪 狉 犲 犪狅 犳犪犮 狅 狆 狆 犲 狉犿 犻 狀 犲表底部结构初次来压破坏点统计犜 犪 犫 犾 犲犛 狋 犪 狋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狅 犳 狋 犺 犲 犻 狀 犻 狋 犻 犪 犾 狆 狉 犲 狊 狊 狌 狉 犲 犳 犪 犻
7、犾 狌 狉 犲狆 狅 犻 狀 狋 狅 犳 狋 犺 犲犫 狅 狋 狋 狅 犿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破坏地点破坏时间破坏范围主要破坏形式支护方式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 月 出 矿 进 路()边帮喷浆体开裂长锚索钢条带钢丝绳钢纤维喷砼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 月 出 矿 进 路()边帮喷浆体开裂、底鼓、顶板下沉长锚索钢筋砼钢板围岩注浆钢纤维喷砼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 月 出 矿 进 路()边帮喷浆体开裂、顶板轻微下沉长锚 索钢 条 带钢 纤 维喷砼第期朱俊宁等:自然崩落法采区地压活动控制技术研究第一次应力显现变形较小,影响范围也较小,因此采用简单的支护方式。穿脉主要以水泥抹面、裂隙标注、木
8、楔标定等观察手段为主,观察裂隙发展变化过程;穿脉破坏严重的牛鼻子及断层位置巷道开展中长锚索钢条带钢板钢筋网围岩注浆支护,底板底鼓位置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穿脉破坏严重的牛鼻子及断层位置巷道开展长锚索钢条带钢筋网围岩注浆支护。根据支护方案,实施长锚索、钢管砼柱、钢筋墙、钢板、钢条带等现场支护试验,如图所示。图底部结构初次来压支护试验犉 犻 犵 犐 狀 犻 狋 犻 犪 犾 犮 狅 犿 狆 狉 犲 狊 狊 犻 狅 狀狊 狌 狆 狆 狅 狉 狋 狋 犲 狊 狋 狅 犳 狋 犺 犲犫 狅 狋 狋 狅 犿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底部结构初次来压支护方式简单,多采用刚性支护。长锚索、围岩注浆等柔
9、性支护对于初次来压效果更好,维持巷道稳定时间更长。对于巷道底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效果更佳,但在三向应力作用下,底板比巷道帮、顶强度高,巷道帮、顶更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发生变形破坏。刚性支护抗地压能力弱,抗变形能力不足,且破坏后完全失去支护效力,处理难度大、影响生产。)应力传递支护研究 年至 年底部结构再次来压(表),应力由原破坏区域向四周传递,破坏面积更加广泛。穿脉东 发生变形破坏,最终发生垮塌;穿脉破坏由原破坏位置向东扩散,向西扩散;穿脉 开始出现变形破坏。、出矿巷道变形时间已持续约年,变形区域距离拉底推进线已相对较远。穿脉东部变形区域由于距离拉底推进线较近,应力尚未释放,巷道仍处于变形过程中
10、。再次来压应力较大,普通的支护方式已满足不了现场,因此底部结构补强加固支护试验需转向刚柔并济、控制变形。刚性支护方式选择钢管砼和可伸缩性钢拱架 ,前者在局部牛鼻子的加强支护中取得应用并通过短期观察效果较好;可伸缩性钢拱架因本身的可伸缩性和稳定可靠的承载力,适用于松散围岩支护 。柔性支护因支护体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承载能力较大、返修容易,是适合于地压影响范围较大的支护方法,但存在支护方式较为单一、过断层支护强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将刚柔相结合(表)。表应力传递破坏点统计犜 犪 犫 犾 犲犛 狋 犪 狋 犻 狊 狋 犻 犮 犪 犾 狋 犪 犫 犾 犲狅 犳 狊 狋 狉 犲 狊 狊 狋 狉 犪 狀
11、狊 犳 犲 狉 犳 犪 犻 犾 狌 狉 犲狆 狅 犻 狀 狋 狊破坏地点破坏时间破坏范围主要破坏形式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 月 出矿进路()巷道收缩、底鼓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月 出矿进路()边帮大面积开裂、顶板严重下沉脱落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月 出矿进路()边帮大面积开裂、顶板下沉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表变形破坏穿脉加固方案选型犜 犪 犫 犾 犲犛 犲 犾 犲 犮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狉 犲 犻 狀 犳 狅 狉 犮 犲 犿 犲 狀 狋 狊 犮 犺 犲 犿 犲 犳 狅 狉犱 犲 犳 狅 狉 犿 犪 狋 犻 狅 狀犪 狀 犱犳 犪 犻 犾 狌 狉 犲狆 犲 狉 犳 狅 狉 犪 狋 犻 狅
12、 狀试验地点方案支护效果评价 出矿穿脉长锚索钢纤维喷射砼钢管砼柱长锚索支护效果不佳,巷道仍然出现收 敛 变 形 破 坏,最 终 全 部垮塌由于巷道收缩变形严重,矿柱被压碎,已失去承载能力,设计锚索实际只能施工;此时柔性支护已不能满足围岩压力,只能另求他法 出矿穿脉长锚索可伸缩性钢拱架(出矿进路)钢条带(出矿进路)围 岩 注 浆钢 管砼柱 段支护效果明显,支护完成后压力得到 控 制;段支护效果较差,巷道仍然出现收敛变形破坏,最终全部垮塌 段支护效果明显,主要原因两点:)拉底推进线向西边推移,减少该区域应力集中;)增加相邻穿脉出矿点量,转移应力。段支护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位于 断层带,围岩承
13、载性差 出矿穿脉长锚索钢筋网钢管拱架(出矿进路)围岩注浆钢管砼柱支护效果不佳,巷道仍然出现收敛变形破坏,但未完全垮塌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位于 断层带,围岩承载性差根据以上试验方案,设计钢管拱架、可伸缩性拱架,并用于现场实施试验。拱架设计及现场实施如图所示。)再次来压支护研究 年月以来,矿山对、穿脉垮塌区顺序进行钢拱架支护,穿脉支护完成后再次来压,穿脉支护到一半再次来压,穿脉支护完成后随即打开出矿进路,但个月后也再次来压(表)。图底部结构出矿进路支护试验犉 犻 犵 犛 狌 狆 狆 狅 狉 狋 狋 犲 狊 狋 狅 犳犫 狅 狋 狋 狅 犿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犿 犻 狀 犲 犲 狓 犻 狋
14、 犪 狆 狆 狉 狅 犪 犮 犺第期朱俊宁等:自然崩落法采区地压活动控制技术研究表再次来压破坏点统计犜 犪 犫 犾 犲犛 犺 狅 狑 狊 狋 犺 犲犫 狉 犲 犪 犽 犱 狅 狑 狀狆 狅 犻 狀 狋 狊 狋 犪 狋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犪 犵 犪 犻 狀破坏地点破坏时间破坏范围主要破坏形式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 月 出矿进路()顶板下沉,拱架变形破坏,边帮混凝土开裂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月 出矿进路()顶板下沉,拱架变形破坏,边帮收敛变形 出矿穿脉 年月至 年 月 出矿进路()段 巷 道 收 敛 变 形,最 终 垮 塌;段边帮混凝土开裂 年月矿山制定地压区再次来压支护试验,穿脉前期以柔性支
15、护为主,此次采用半拱支架钢管砼柱横梁支护,出矿进路采用圆弧拱钢拱架支护;穿脉前期以柔性支护为主,此次采用半拱支架钢管砼柱横梁支护,半拱支架重新改良 ,出矿进路采用锚网喷支护;穿脉采用眉线钢拱架支护,出矿进路采用锚网喷支护(表)。穿脉采用 工字钢半圆拱支架,先安装出矿进路口部钢管(无缝钢管)和承载梁(工字钢),再按 间距安装穿脉拱架,最后进行喷浆封闭;出矿进路刷扩完成后,采用圆弧拱支架拼接安装,最后进行喷浆支护。穿脉支护方式同 穿脉,拱架材料改为 型钢,横梁改为 工字钢,且圆弧段由下垂改平直。穿脉采用 型钢制作的眉线拱架,结合超前管棚按照 间距安装钢拱架,开出矿进路时,割除口部拱架腿。半拱支架设
16、计及现场实施如图所示。表变形破坏穿脉加固方案选型犜 犪 犫 犾 犲犛 犲 犾 犲 犮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狉 犲 犻 狀 犳 狅 狉 犮 犲 犿 犲 狀 狋 狊 犮 犺 犲 犿 犲 犳 狅 狉犱 犲 犳 狅 狉 犿 犪 狋 犻 狅 狀犪 狀 犱犳 犪 犻 犾 狌 狉 犲狆 犲 狉 犳 狅 狉 犪 狋 犻 狅 狀试验地点方案支护效果评价 出矿穿脉眉线钢拱架超前管棚锚网喷(出矿进路)支护支护效果不佳,拱架承载力弱,发生变形破坏,并伴随顶板沉降由于巷道收缩变形严重,矿柱被压碎,已失去承载能力,该支护方式破坏了拱架的整体性,导致承载力下降 出矿穿脉半拱支架(工字钢)钢管砼柱横梁圆弧拱支架(工字钢)支
17、护效果不佳,拱架承载力弱,发生变形破坏,并伴随巷道收敛破坏 工字钢支架承载性较差,在该区域支护强度不够 出矿穿脉半拱支架(型钢)钢管砼柱横梁支护锚网喷支护支护效 果 较 好,只 出 现 混 凝 土开裂拱架整体性较好,承载力较强图底部结构再次来压支护试验犉 犻 犵 犜 犺 犲犫 狅 狋 狋 狅 犿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 犻 狊 狋 犲 狊 狋 犲 犱犪 犵 犪 犻 狀犳 狅 狉犮 狅 犿 狆 狉 犲 狊 狊 犻 狅 狀狊 狌 狆 狆 狅 狉 狋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应力反复 年月至 年月,局部区域发生应力反复情况,由于变形较小,目前只进行沉降观测,未进行处理。穿脉 顶板出现裂缝
18、,出矿进路顶板下沉;穿脉 混凝土轻微开裂;穿脉 顶板仍然存在沉降。底部结构稳定性监测该矿通过拟建监测系统、引进监测仪器、开展科研实验等手段,对底部结构稳定性进行预测预警。通过真实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底部结构的稳定性,为支护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沉降观测点从地压显现开始对地压区进行沉降变形监测,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点覆盖整个变形区域及变形断面,每个断面设置个监测点,分别位于顶板及巷道两帮。巷道变形观测包括顶底板相对移近量、两帮相对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及底鼓量。年至 年,每个区域布置组沉降观测点,取各点累计平均值形成沉降观测统计表,并形成累计沉降观测统计图,如图所示。图底部结构累计沉降观测
19、统计图犉 犻 犵 犛 狋 犪 狋 犻 狊 狋 犻 犮 犪 犾 犮 犺 犪 狉 狋 狅 犳 犮 狌 犿 狌 犾 犪 狋 犻 狏 犲 狊 犲 狋 狋 犾 犲 犿 犲 狀 狋狅 犫 狊 犲 狉 狏 犪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狋 犺 犲犫 狅 狋 狋 狅 犿狊 狋 狉 狌 犮 狋 狌 狉 犲)微震监测和应力监测在微震分析中采用能量指数来表征应力,一个微震事件的能量指数是该事件所产生的实测辐射微震能量与区域内所有事件的平均微震能量之比,能量指数越大表示事件发生时震源的驱动应力越大,能量指数 相对较 高 的区 域代 表 岩 石 的 应 力 比 较集中。断层带附近设置了微震监测点和应力监测点,导出微震监测数
20、据,如图所示。数据显示,穿脉内矿柱开裂现象比较严重,且均分布在拉底推进线附近,特别是、穿脉。从微震事件在断层处的分布情况来看,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其中 断层附近微震事件较多,穿脉之间的聚矿槽、拉底推进线周边的岩体破裂较严重。年至 年,西北部微震事件增多,这与 水平拉底爆破有关,水平西沿北部穿脉变形情况较多,拉底过内沿时经常出现巷道破坏。图微震事件在 犿水平块体分析模型内的分布犉 犻 犵 犇 犻 狊 狋 狉 犻 犫 狌 狋 犻 狅 狀狅 犳犿 犻 犮 狉 狅 狊 犲 犻 狊 犿 犻 犮 犲 狏 犲 狀 狋 狊 犻 狀 犿犺 狅 狉 犻 狕 狅 狀 狋 犪 犾 犫 犾 狅 犮 犽犪 狀
21、犪 犾 狔 狊 犻 狊犿 狅 犱 犲 犾通过应力监测仪器导出的应力变化曲线可知,截至 年月,东应力逐渐增大到 ,增大出矿量之后又逐渐减小到 。应力的大小与出矿量有关联性,出矿量增加,应力有所下降,出矿量下降,应力又持续上升。应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第期朱俊宁等:自然崩落法采区地压活动控制技术研究图应力变化曲线犉 犻 犵 犛 狋 狉 犲 狊 狊狏 犪 狉 犻 犪 狋 犻 狅 狀犮 狌 狉 狏 犲)科研试验 穿脉采用钢拱架超前管棚联合支护,过程中安装围岩、混凝土、拱架等应变计,年月安装完成,并开始对多点、多结构进行应变观测。支护完成后,并未对该区域出矿进路进行出矿,只针对垮塌段两端进行出矿。钢结构应
22、变计主要对钢管混凝土、钢拱架进行受力变形测量,导出监测数据如图所示。通过对钢结构顶板、起拱及帮部近年的应变监测可知,穿脉从钢拱架支护完成后帮部就存在应力变化,个月后顶板及拱部开始出现大幅度应力变化。埋入式应变计主要对混凝土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可知,从月支护完成后,帮部围岩就存在应力变化,顶板在 月开始出现应力变化。通过对锚杆、锚索应力监测可知,从月支护完成后,变形区域北部顶板锚杆就存在应力变化,南部顶板锚杆在 月开始出现应力变化,锚索在 月开始出现应力变化。接触应变传感器主要对围岩进行应力观测,在围岩刷扩时埋入。通过对接触应变监测可知,从月支护完成后,变形区域帮部及起拱就存在应力变化,顶板在
23、 月开始出现应力变化。图犛 穿脉应变计观测数据图犉 犻 犵 犗 犫 狊 犲 狉 狏 犪 狋 犻 狅 狀犱 犪 狋 犪狅 犳犛 狋 狉 犪 狀 狊 狏 犲 狉 狊 犪 犾 狊 狋 狉 犪 犻 狀犵 犪 狌 犵 犲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从以上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开始出现应力是在 年 月,即完成支护后个月,变形最大时间段是在 年月至月。引发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一是雨季期间地表渗水较大,夹杂着泥浆渗透在围岩裂隙中,增加了顶板荷载;主要原因二是围岩在雨水作用下进一步软化侵蚀,降低了自身承载力;主要原因三是修复完成后对修复区周边出矿口进行松动出矿,出矿扰动引起围岩“压力拱”变化,从而导致巷道失衡。根据监测
24、数据可以推测,穿脉围岩应力暂时未能达到平衡状态,仍需继续观察。采区地压活动控制)地质条件对底部结构的影响及控制几次来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发生破坏的巷道均在断层带附近。断层及其影响区岩体本身破碎,承载能力差,在拉底产生的地应力集中条件下,因断层下巷道围岩失去承载能力,集中载荷会大部分(或全部)传递给巷道支护体。断层内部岩石经地质挤压、揉搓等作用,加上空气的进入,内部岩石风化严重,遇水后成泥状,软化膨胀,对支护体产生膨胀压力。控制断层的有效手段是超前支护。由于断层对底部结构稳定性较大,控制难度也较大,因此尽可能超前控制地压,做好防范措施,如调整穿脉布局、超前支护等。)拉底爆破对底部结构影响及控制现
25、场观察可知,底部结构矿柱在拉底推进线附近容易发生破坏,与应力峰值对应。研究发现,拉底推进线附近应力集中造成的巷道破坏是短暂的,随着拉底推进线的推移,应力集中现象也随之迁移,围岩较稳固的情况下不会再发生破坏。当拉底线推进到距底部结构一定距离内时,后者的应力受拉底影响开始增长,增长的幅度随两者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增加;当拉底线临近或位于底部结构的正上方时,应力达到峰值;随后,拉底线越过底部结构,应力急剧下降,形成缓解区,并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必须把握好断层附近的拉底推进速度,才能控制拉底爆破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出矿对底部结构的影响及控制在处理 垮塌区时,增加、对应出矿口点量。、穿脉“三角区”开始应力显
26、现,该措施成功将应力转移,使 穿脉垮塌区稳定维持一段时间,为其争取了支护时间。出矿对底部结构主要是积极促进作用,是底部结构泄压的重要手段。结论)自生产以来,底部结构反复出现来压,导致穿脉及出矿进路变形破坏严重。矿山进行多次支护试验,总结出了多种地压治理方式,最有效的是刚柔并济,同时考虑出矿进路与穿脉连接。)巷道发生变形破坏前,一般是巷道边帮先出现应力变化,当边帮不能承受围岩荷载时,支护体发生变形破坏,再是顶板发生应力变化,并伴随着下沉。因此,支护形式上需增强边帮的支护强度。)通过应力监测数据可知,混凝土往往发生最大应变,说明混凝土在支护方式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增加混凝土强度来增强支护强
27、度;锚杆、锚索往往发生最大应力,说明锚杆、锚索在支护体中生效,刚性、柔性联合支护方式对地压区支护起到一定效果。)采场地压控制主要从超前支护、控制拉底推进线、控制出矿等方面。控制断层的有效手段是超前支护,该控制手段必须在基建时进行;拉底崩矿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断层附近的拉底推进速度,才能控制拉底爆破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出矿对底部结构主要是积极促进作用,是底部结构泄压的重要手段。)对于具有反复、扩大的地压活动规律的底部结构,可采用沉降观测、微震监测和应力监测等监测方式,结合围岩应力,根据不同的破坏形式、不同的应力采用合理的治理措施。)对于地压活动较复杂的区域,有必要采取现场工业试验进行研究。根据揭露不
28、同形式的断层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并持续进行应力、应变观测,总结出断层与支护方式之间的关系,再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参考文献侯涛,李彦斌,李立功深部急倾斜煤层巷道刚柔嵌合锚注支护技术煤矿安全,():,():张浩文,庄元顺,吴南,等 型钢柔性拱架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试验研究机械研究与应用,():,():,(下转第 页)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 卷 ,:,():,(),():,():,():,:,():,():,():,:,:,:,:,:,():(上接第 页)谢文兵,荆升国,王涛,等 型钢支架结构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杨宁,孙培俊,赵美霞钢管混凝土灌注模拟拱架的研制与试验煤炭技术,():,():李为腾,王乾,杨宁,等钢管混凝土拱架在巷道支护中的发展与现状土木工程学报,():,():高延法,王军,黄万朋,等直墙半圆拱形钢管混凝土支架力学性能实验及应用隧道建设,():,():梁中勇,饶军应,聂凯良,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研究铁道建筑,():,():石峰,张达,王平,等基于微震参数的岩体破裂失稳预警技术研究矿业研究与开发,():,():张广泽,邓建辉,王栋,等隧道围岩构造软岩大变形发生机理及分级方法工程科学与技术,():,():张少杰,夏长念,陈小伟两种拉底方案的底部结构应力变化对比分析中国矿山工程,():,():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