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谈操作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操作活动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小学低段学生更容易学会数学。操作活动是调动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操作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与实施能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关键词】:操作活动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课堂 运用 1. 目前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运用现状分析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活动的运用情况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操作活动个体或小组使用,一部分学生处在观望的态度,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其次操作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与教材和学生的认知不匹配,不是真正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最后,有的课堂直接省
2、去了应有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接生硬的接受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没有了形象的操作活动作为基础,也没有了知识的生成和产出过程,学生并没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知识体系。针对这些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实际课例分析操作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2. 操作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操作活动在“数与代数”中的运用1.操作活动在“数的认识”中的运用在情景与实物中理解数学“儿童的智慧出于手尖。”操作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较好的掌握枯燥的数字,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多以情景教学中使用操作活动。例如:在人教版
3、一年级上册认识6和7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个操作活动,第一:摆小棒,为了建立实物与数字的联系,我让学生从一堆小棒中数出6根小棒并摆在桌面上,学生开心完成并做的很好。第二:拼图形,在学生学习了6和7之后,我让学生用6根或7根小棒拼图形,学生拼出各种美丽的图形,我非常惊讶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多彩。第三:做游戏,这是一个表演性的操作活动,让一横排学生站起来,说出某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从右边或左边数一数这个同学排在第几,这个活动既复习了左右,又巩固了第几的含义。整节课操作活动贯穿其中,学生兴趣浓厚,热情积极,在情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2.操作活动在“常见的量”中的运用在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心
4、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因现代生活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购物时是在线支付,学生对于人民币很陌生,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单元时,学生困惑很多,特别是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时,很多学生思维是模糊的。在上第三课时,我安排了10分钟的操作活动:开商店,我让一半的同学准备了模拟商品,一半的同学去购物,学生刚开始比较拘谨,我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课堂效果一般,后来我在数学兴趣课堂中又开展几次这样的活动,学生在多次反复的实践经历后,突破了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这个难点。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2. 操作活动在“图形与几何”中的运用1.操作活动在“图形的认识”中的运用初步完成空间模型的建构
5、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小学低段的孩子思维偏形象化,大脑中对于空间模型的建构完全是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时,运用了以下操作活动:首先是“摸一摸”,分组进行,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我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其次是“比一比”,摸完立体图形之后,再让学生摸一摸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比较之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最后,认识了图形后,我让学生“画一画”来完成对于平面图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七巧板的拼组时,用“做一做”操作活动,根据视频,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动手制作七巧板,并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
6、七巧板的组成,学生完成七巧板的制作后,轻松就回答了问题。像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逐步完成了空间模型的建构。正所谓思维始于动作,动作启动思维。2.操作活动在“测量”中的运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测量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第三课时认识线段中,我运用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三个活动来开展教学。首先是“找线段”,在认识了线段的特点后,让学生在周围找找哪些是线段,要求学生在实物中感知线段的特点;其次是“量线段”,在量的过程中要学生把线段的一段要对
7、齐直尺的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厘米就是几厘米;最后是“画线段”,老师先演示,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学生对于线段从感性认识已经上升到一定理性认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3.操作活动在“图形的运动”中的运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只有加强操作活动,积累空间感知,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三课
8、时实际操作活动:剪一剪。情景引入后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老师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激发学生的操作的愿望,讲述剪纸的方法,让学生试一试,有的学生剪不成功,告诉学生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学生剪后展示自己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通过此活动,学生深刻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那些抽象空泛的图形通过学生一系列操作活动后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三)操作活动在“统计与概率”中的运用操作活动在“统计”中的运用培养收集、分类、整理数据的能力。统计与概率是日
9、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因此熟练掌握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所以学会对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并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首次接触统计与概率是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在学习这个单元时,我运用了以下的操作活动:首先是“分一分”让学生带3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气球,以小组为单元,先按形状分,并做好记录;然后让学生根据气球的颜色分一分,也做好记录,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数量不一样?要让学生再操作、讨论中感知分类的意义。老师出示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统计的含义。学生了解了统计表后,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给班级的学生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回答或解决实际问题。学
10、生经过实物分类、图片分类、多种分类操作活动后学会了数据收集、分类与整理。3. 操作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发展方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的参与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课堂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就至关重要。低段数学课堂的活动的安排就尤其关键,所以从操作活动的设计,呈现的方式,时间的安排,预期的效果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只有这样,操作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文献:1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王庆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谈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3陶云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运动”J.读与算 小学低年级 ,2014.4魏忠华.数学教学工具研究 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汪怡霖.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2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