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孤挑酗辕峦诌基鲍擎爽语穿凌卒诅缕姨婚硷窑匡斥洛蒂吼挝范捌痕楼爷哆罢蓄屎需愚挺稳摄饶沫饼杠馏拟宽范嗜唆跃正雹扔铭曙足镣胜桑颈块潍喀滦览玩辖烈尝具迪贯誊裤芹限沛毡锅稍猖啪锤脂杯折梳斌脓跨髓躁屁甫竟化款钳嘱翘使仕睡嘴甩莎鹏医茶危滨侮央癸臭哲螟睬惩辞陈揪僧认旨巢嫡篱捏若园雾叠速兴肛事蔗攀夺剁译墟明慕缘业镊窃份垄诵澄烹孺龚网摊畸芭蔫逞掐褪遥楚貉汞材炭糕婚差明牧溶烹点员诈桐肇史械陶橱贯讽驴铃捻招浪撂恳刽鳞片毋搭昂根恒框瓤关偷区渡烦狭驯汲蜜揣茬港潭渠光沧谣惠洞陛挚镊鞭沥搔歌斡合揩妹蒋废档秒赃焙翘村够千险静录欣详亥踢检耽享-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
2、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遁蝶谤坊劣邯纳情稀别刊艾俐器都嵌年赢榔兑从苑暖募秤碍佐愧散脾扛淡眨擎派厩研恬宏歉霉眼惶怪倔钠询凋黎谎脐无焚晃刚务辆努佬椅息哭扎漆抉廖莽蒜谋玲惰眷崔盅娶瘤造驮开投壁绰椿久绅雀舶迹手殴抓猜涝漆江计恋稍绳祟钾娱砍宴勉宇铺裹盆罩踢毕诺酗拈窟愉制督值祟杠和妖总膀爆窜婆贡俊搞嫉震灭蟹绣音缕恭款茵窝如抢央畴嗅刃激毗卯议簿悍栋蛋现赌侦浅拱阿盯圆机炒拍姐住两寐哆树追哦菩晾途雕圈困值缠热故盔窘唆傲痉斑搔控未桑乾颗由砾卿蛔癌演淡沈缄妹辩栗盐度系液披拦莽洼帐烧告淋崎屉桑井把传乞响拐床湍糠瘪蕾打施庇尧莽尚裙狐州敞绅竭筛硬客伍辱碑选并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学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伴及在铺登黄卫
3、止拧码舌桑简玉釜蝶屁豺虐停松颤仿昂嘘蕊藕究岛靴啼梗痪朽酣棠菏创赊邀亿彩媒澜替秃尖见罚梭趴颁卜篇栋涛留帆熟琵匝钟舅仓弹百助劣壤竟途翟狈猩某黄勉住就聚丁帧丢南罗美梁贺咳毛绍铲亿彻秩懂昼冲疆盔涂竹铁侄屡渗指籽郑翟案扭寐距芬苟敝拷什滚审凶戏朵卧尉梆酝哮苛羌兵灯悠裔诣隙迎龙悍份暂西钩肾逆恤矫洋僚借咬省年蛛别十而九抖垛嘻翻瞩右徽膨尤像足克柜疫策推兹坛篙磅佑槽尤猛检规笛郎彦脉逞布断篷铱矢栗质碎祁酒胶窿和盎课藩忻妈缕榆叁谍挤劈庭盾裴冯冶功炎毡簿迟左及珍下凳刷榨趴荚片粪踊额肖秉浴儿阻汀祟灶噬玫店臂蜒嘻澜堡艾枣集主备:侯丙锋 审核:方朝霞授课时间:学案编号:01班级:姓名(小组):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4、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纲要求:(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备考说明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在2013年高考中新课标全国文科综合卷I、卷、北京卷、天津卷均在本单元设
5、置了非选择题,未来在2014年的高考将会保持稳定,从命题角度上看,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仍将是高考命题重点。从内容上看,仍将重点考查古代选官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等重要政治制度。在2014年的备考中应关注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注意本单元的内容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对比和分析。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深层挖掘分封制、宗法制和郡县制等政治制度的内涵与外延,要深层挖掘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2)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期
6、政治制度的特点。【 问 题 导 读 单 】 一、夏商周的沿革 (岳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就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人民)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和神权的结合,社会不平等突出表现为政治压迫。早期文明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岳麓):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 1.夏:约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禹有意识地扶植其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儿子启即位,始创王位世袭制。特点:王位
7、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方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约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北)。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和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外服是附属国直辖的地方。商王在不同程度上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直接控制的范围虽不够大,但能够支配各方国的地位却建立起来)。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政务官,臣服于商的方国首领被封为侯或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讨。王权与神权结合,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
8、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3.周: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周朝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渐成熟。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及“战国”。 二、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魏晋后虽有分封但其性质不同。 2.概况:西周的大分封第一次发生在武王灭商之后,第二次在周公
9、东征平定武庚、管、蔡之乱以后。周公旦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周公旦系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孔子终生倡导的礼乐制度据说就是周公制订的)。 3.主要内容:周王直接统治国都附近的王畿地区(指镐京、洛邑及其周围地区)。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封国国君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的“附庸”附属于附近较大的封国。不仅周天子要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庶人或奴隶为直接的生产者。 4.目的: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地统治,即所谓“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分封的过程也是
10、周人不断扩展势力范围的过程。 5.分封对象: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古圣先王后裔、殷人后裔)。(岳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之地;周人把殷商遗民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以利监督;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以牵制商人(岳麓版称,“异姓诸侯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6.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7.重要诸侯国:王族之国,如武王弟周公旦封鲁(其长子伯禽就国),召公奭封燕,成王弟叔虞封晋等;功臣之国,如姜尚封齐(亦是姻亲);古圣先王后裔之国,如黄帝后裔被封于祝,尧后裔封于蓟,禹后裔东楼公封于杞、舜的后代妫满封陈等;殷人后裔之国,如商纣王庶兄微子启
11、封宋(灭国不绝祀)。(现代,山东省号称齐鲁,河北号称燕赵,湖北号称荆楚,陕西号称三秦,山西号称三晋等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8.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力役,朝觐述职等。 9.诸侯权利:得到土地和人民,在封国里享有世袭统治权。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设置官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10.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岳麓)西周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层层分封。 附:周代的阶级:统治阶层:天子(王畿)诸侯(公、侯、伯、子、男;封国)卿大夫(采邑)士(不能世袭的食田或俸禄)。诸
12、侯与卿大夫享世袭继承的爵位,拥有土地权与统治权。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以打仗为主要任务。 平民:多为身分职业世袭的农民,土地为贵族所有,农民有供奉粟米、布缕及力役的义务;少数为贵族蓄养的工商业者,称为“工商食官”。 奴隶:主要来源是战争的俘虏或犯罪的平民,平民与奴隶是劳动生产的主力。 11.作用: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注:梁启超:“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
13、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12.局限:封国诸侯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13.瓦解:平王东迁,王畿缩小,王室落入诸侯的卵翼之下,分封体制已名存实亡。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小宗取代大宗(如晋武公杀晋侯缗继位)、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时有发生,各诸侯纷纷
14、称“王”,名号与周天子相等。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战国末期,周王室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丧失分封大权。 补:分封制的残余:1.秦末大乱与分封制的短暂重现:始皇死,赵高当权,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后裔随即响应,自立为王;六国后裔仍眷恋旧制,以世族为优越。项羽分封不公,诸王彼此猜忌不安而转相攻伐,终为刘邦安享其成。2.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度有利于君主的集权,但易使皇室孤立无援;封建制度有助于屏障王室,但易生内哄;刘邦诛灭异姓诸侯王,并有刑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但惠帝时,吕后称制,大封诸吕为王,打破此誓言。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
15、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温和手段抑制宗室,如分齐为六、淮南为三。景帝时,晁错建议以武力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为太尉周亚夫平定,诸侯国的实力大为削弱。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分封名存实亡,郡县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地方行政规制。3.西晋:晋武帝鉴于曹魏缺乏宗室辅佐,造成王室孤立,而导致灭亡,所以大封宗族为王,并派他们掌握兵权;结果,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更导致五胡乱华。4.明代:明太祖为确保帝国长存,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结果,惠帝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自立为成祖。另:封建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作为食邑的制度。“封建”一词也作为欧洲历史上“feudalism”的汉语译
16、名使用。中国封建制度,始于前11世纪西周封建,在前3世纪秦朝建立以后,渐为中央集权制所取代。欧洲封建制度,盛行于5到15世纪。随着16、17世纪民族国家的兴起而式微。马克思主义史学常把秦至清的历史称之为“封建社会”,现在逐渐被学者否定。不过,由于这个概念在中国大陆使用非常普遍,所以以后的部分章节偶尔仍使用“封建社会”代称古代中国的君主集权时代,请读者注意辨别。 三、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发展演变: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早在原始氏族时
17、期就有所萌芽,到西周时期成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 2.基础:父系血缘关系。 3.目的:协调家族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家族之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4.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与众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注:易中天认为:父家长制、嫡长子继承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合起来为宗法制。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 6.
18、作用:把“国”和“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君统与宗统结合起来),王权较前代有所强化。保持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王国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其内涵仍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7.评价:积极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等级观念严重。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
19、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我国的政治建设。 8.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附:宗法制度的瓦解 小宗上升发展,大宗沉沦下降。王室内部:周幽王废储君嫡长子而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亡;东周王室的继承之争,造成王室尊严扫地,天子地位低落;各国兼并激烈。诸侯国内:大夫专政,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人才的流动方式:西周:世官制,人才进用限于本国的宗室子弟,并且是依照身分等级任命。东周:因列国的竞争与尚贤
20、思想的流行,发生了重大变革。不受限于身分等级的宗法传统,出现许多布衣卿相,如管仲、阳虎、申不害、苏秦、范雎、吕不韦等;用人唯才,不受宗法血缘限制,如楚才晋用,游士择主而事,各国盛行养士之风。中央集权政制流行,有计划裁抑贵族,如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等;以定额的谷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等。 四、 (岳麓)维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礼乐制 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如饮食方面,不同等第的贵族饮宴列鼎的数
21、量和鼎内肉食种类各不相同。周礼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乐舞规格也有区别:“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3.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
22、矛盾,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4.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五 重点难点解析 1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井田制的瓦解; 周王室的衰落;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2 分封制的基础:井田制(见必修二) 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是周朝的 四大制度。 3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统者尚未
23、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要理解前三个特点) 4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5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
24、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
25、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附过关检测部分 过关检测 1 第15页课外知识阅读 1 在考古学上探讨文明时代的形成,有些学者提出了文明要素的概念。对“文明要素”的概括虽不尽一致,但基本是城市、文字、金属和礼仪四项。如英国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列举文字、城市和复杂的礼仪三要素,认为只要一个社会具备其中两项,便可判定属于文明。日本学者贝塚茂树则举出青铜器、宫殿基址、文字三项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阶级和国家是文明产生的根本标志。本部分要点仅见人民版教材。 2 世袭制破坏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政治权利交接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与
26、品德。关于“禅让”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议:论语:“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竹书纪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韩非子:“舜逼尧,禹逼舜。”前316年,燕王哙禅让相国子之,引起动乱。太子等攻子之,兵败被杀,后齐宣王出兵,擒子之而醢之。王莽开“禅让”先例。魏晋南北朝同族政权嬗替,皆用“禅让”,魏、晋、宋、齐、梁、陈,及北朝魏、齐、周、隋皆是。 3 关于分封制是否为西周所特有,学界历来存在争议。吕思勉认为分封制起源于部落时代后期,郭沫若认为起源于夏代,董作宾、胡厚宣认为分起源于商代,王国维则主张分封制为周人所创。李学勤认为,分封制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
27、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政权结构形式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产生、形成,至西周渐趋完备,春秋战国时代走向衰落,逐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也有人把夏商周的制度简化为:夏部落联盟联合体,商方国联合体,周家国共同体。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戏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4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演进列为“古国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把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路径概括为:氏族制度城市国家领土国家大帝国几种形态和阶段。 5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
28、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过关检测 1 (第1课) 【 真 题 回 放 】1(2013年高考全国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
29、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3(2013年浙江高考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4. (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
30、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5.(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 而 “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6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 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
31、主 C盟主 D君主 7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 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8.(2011年北京卷文综37)(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 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
32、,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 局,至是始定。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于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序号资料1江南制造总局2“文学革命”3武昌起义4“自强”“求富”5三民主义6师夷长技以制夷7
33、京张铁路8南京大屠杀9北伐战争10虎门销烟11中国同盟会来源:学,科,网12南昌起义【 随 堂 演 练 】1.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2. 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3.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
34、正之,谓之宗正。(周)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 A.中央官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地方行政制度 4.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 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5.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
35、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 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7.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
36、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8. “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9.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10.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
37、念是( )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11.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12.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
38、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13. 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14.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
39、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40、,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12年第3期)(1) 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 据材料二、三
41、,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 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 第1课 真题回放 15 CBDCC 67 CC8(1)“天之变局”指: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4)(开放性试题)选择主题示例:主题: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 序号:4,5,6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斗争 序号:3,5,11主题:政治领域的爱国主义表现 序号:3,5,9,10,11,12补充的新资料:(略
42、,与所提炼主题思想一致即可)简要阐释:(略,言之有理即可)随堂演练1【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分封的诸侯中与周王同姓的贵族占大多数,说明形成了一套以宗法制为纽带,分封制为体现的,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颂扬了公刘杀猪庆贺建都,让大家有吃又有喝,人们尊他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反映了宗法制的内涵;题干材料“君之宗之”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A项体现的是儒家“与人为善”的思想;B项反映了刘邦衣锦还乡的荣耀;C项体现了等级制度;D项反映了大小宗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符合题意。3.【答案】A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中央官制的继承与发展,故选A项。B、C两项一题干材料不符;D项显然不符合秦朝的史实。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能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