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滨海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 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一)办学定位1(二)办学思路2(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3(五)本科生源质量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5(一)师资队伍5(二)本科教学条件与保障建设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7(一)专业建设7(二)课程建设8(三)实验室建设10(四)教材建设11(五)毕业设计(论文)11(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1(七)创新教育14四、质量保障体系14(一)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14(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5(三)教师评价制度15(四)学业预警机制16五、学生学习效果16(一)学生学习满意度16(二)身心健康状
2、况16(三)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和学位授予情况17(四)攻读研究生情况17(五)就业情况17(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17(七)毕业生成就18六、特色发展18七、需要解决的问题23(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3(二)实践教学方面23青岛滨海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1999年成为山东省首所民办专科院校,2005年升格为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2009年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秉承“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的办学宗旨、“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做事准则、“严、精、
3、实”的做事标准、“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经过21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以工为主,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医学、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民办本科院校。经教育厅推荐,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2013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办学定位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
4、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滨海学院现实条件和优势,结合青岛区位特点,统筹考虑学校近、中期及长远发展来定位。发展目标及类型定位:将学校建成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广受社会赞许,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民办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近期定位,积极发展本科教育,兼顾高职专科教育;中长期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医学、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文、工、管为主体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青岛市,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明德,践行,
5、善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二)办学思路学校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让学生有选择的价值。不求做大,但要做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市场需求设专业,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专业需求谋人才,以氛围待遇留贤士,以企扶校做大基金增财力,以育人模式改革为突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2005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截至2013年,学校共设本科专业32个,涵盖了经济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
6、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2013年当年本科生招生专业总数为32个,各学科门类专业分布情况见表1。表1.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学科门类二级类专业批准设立时间(年)经济学经济学类1(020101)经济学20102(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2009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3(050103)汉语国际教育2008外国语言文学类4(050201)英语(经贸和同声传译方向)20055(050207)日语(经贸方向)20056(050209)朝鲜语(经贸方向)2005新闻传播学类7(050302)广播电视学20088(050303)广告学2007工学机械类9(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510(08
7、0205)工业设计2009材料类11(080405)金属材料工程2007电气类12(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7电子信息类13(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2006计算机类14(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515(080903)网络工程2006土木类16(081001)土木工程200717(08100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1交通运输类18(081801)交通运输2010建筑类19(082801)建筑学2009工业工程类20(120701)工业工程(授工学学位)2008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1(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622(120103)工程管理2
8、007工商管理类23(120202)市场营销200524(120204)财务管理2006电子商务类25(120801)电子商务2013物流管理与工程类26(120601)物流管理201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27(130310)动画2008设计学类28(130502)视觉传达设计200729(130503)环境设计200730(130504)产品设计2007教育学教育学类31(040106)学前教育2013医学护理学类32(101101)护理学2013(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截至2013年底,学校普通全日制在校专科生9011人,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153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
9、为1616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44.3%。普通本科生从年级看,2013级2147人,2012级1890人,2011级1606人,2010级1510人。从政治面貌来看,共青团员为7100人,中共党员为51人。从生源地来看,山东生源占56.86%,省外生源占43.14%。(五)本科生源质量我校在2012年面向山东、浙江、河南、新疆、黑龙江等18省份招生的基础上,2013年又新增加天津、广西、云南三个省、市招生,2013年招生省、市达到21个。2013年国家教育部下达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数为2250人,实际报到2147人,计划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表2. 2013本
10、科招生录取报到情况统计表省份计划数报到数报到率河北605896.67%山西504794.00%内蒙古504896.00%辽宁403997.50%吉林403997.50%黑龙江807796.25%江苏807593.75%浙江706998.57%安徽100100100.00%山东1220115494.59%河南1009898.00%湖北706795.71%广东252496.00%四川504998.00%贵州504998.00%陕西403997.50%甘肃353188.57%新疆403485.00%广西201995.00%云南201995.00%天津1212100.00%总计2250214795.4
11、2%表3. 2013年各省本科录取分数统计表省份文科理科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录取线控制线差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录取线控制线差安徽4854964884582741442941838727甘肃406444422400635040836634010广东5035375124921147451447946311广西470508480467342345043041310贵州4014444033901131534631830510河北48751349741473445497456324121河南416464438408837246641135913黑龙江3644203913303435443439134212湖
12、北4164714354061037345640835815吉林3434483773182536041939134515江苏2763012792661030232329728814辽宁454507478445942946844541514内蒙36539837535783283823573226山东490555512482847153848244526山西389452422380934043137433010陕西4484764603866234240636433012四川484523491477747348946946013天津4144334213763835739336931839新疆34941
13、2382340933143336033011云南4194764414051438643139037511浙江4905285004652546550248042837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进和培养并重,激励与稳定并举的思路,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优选聘用高校、企业行业兼职教师,不断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建立了一支师德优良、结构比较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专任教师910人,师生比为1:17.76。专任教师中正高职
14、称70人,副高职称217人,中级职称39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1.5%,中级及以上职称占74.6%;有博士学位者30人、硕士学位者50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58.8%;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92人;35岁以下476人,3554岁320人。为本科生授课的主讲教师均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了岗前培训。另外,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兼职教师11位,承担了14门实践类的课程,以及指导学生实习。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见表4:表4. 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1.本科课程总门次(门次)2.主讲本科课程
15、的教师3.授课情况总人数(人)其中 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 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符合岗位资格(人) 教授(人) 副教授(人)为低年级授课的教授(人) 为低年级授课的副教授(人) 191050950946119326656219(二)本科教学条件与保障建设1、教学经费投入学校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学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并加强教学经费资金管理,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确保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学校将全部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财务处、相关人员负责管理、核算和监督,防止资金使用中发生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等各种违规违纪行为。2013年本科教
16、学日常运行支出965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49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735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91.5元。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学,使教学工作稳步发展,教学条件逐步完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学用房截至到2013年底,学校共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05430平方米,其中教室144173平方米,图书馆38397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21013平方米,体育馆6480平方米。另有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办公用房8965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3.26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3平方米。3.图书资料学校坚持科学的文献资源建设原则,在保证纸质文献购买和充分利用的基础
17、上,加强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资源的收藏与整合利用。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适用纸质藏书已达163.5万册,纸质期刊、报纸859种,生均图书101.2册。电子图书140万种,电子期刊约8000种,数据库8个。4.教学仪器设备截至2013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1302.1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875.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6992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139台(件)。5.信息化资源建设2013年,学校进一步扩大电子图书资料,引进了超星电子图书、读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包库、电子期刊镜像等并向全校师生开放。引进了美国毕博(Blackboard)公司的
18、Blackboard教学平台,通过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建立了开放灵活的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截止目前,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已建设完成2016门课程,系统访问量462,967人次,页面浏览量1,229,839人次。三、教学建设与改革2013年是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年,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青岛滨海学院价值观为统领,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为牵引,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9、。(一)专业建设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做好新目录下专业调整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32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结合专业调研中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注意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机遇,树立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目前,机电一体化、会计电算化、应用韩语、日语、金属材料工程等5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金属材料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被山东省卓越工程
20、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注重优势特色专业的培育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的品牌意识,加快重点专业建设步伐,发挥重点学科专业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2013年12月,以申报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为契机,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将专业基础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特色明显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日语、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8个专业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2013年,金属材料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被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
21、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山东省批准为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被批准为青岛市高职重点建设专业,并划拨建设资金200万元。2、以专业建设对接青岛市产业发展,建设“学研产”一体化平台青岛市“十二五”建设规划对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建设规划。作为驻青高校,我们紧跟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支持。学校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学研产”一体化平台。以学校原有的若干企业实体为基础,与相关专业合作建设“学研产”一体化平台,包括:五岳建筑公司(与土建类专业共建)、希青科
22、技有限公司(与机电类、营销类专业共建)、滨大幼儿园(与教育类专业共建)、动画工作室(与艺术类专业共建)、考宝网(与计算机、电子商务、广播电视类专业共建)、世界动物标本艺术馆(与艺术类、旅游类专业共建)。专业骨干教师兼任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和专业合二为一,师生全程介入一体化平台的管理和运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二)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每一门课程都当成精品课程来建设,把每一门课程当成体现教学改革思路与成果的平台。学校设立了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分3年投入,每年立项30-40门课程,建设期内重点资助100门课程,重点推进专业主干课和公共基础课的建设。教务处出台文件并启动了课程
23、评估工作,在院(部)评估的基础上,教务处成立了学校课程建设评估领导小组,对各院(部)提交的课程建设评估验收报告进行评估,从中评出校级精品课程38门,从中筛选组建了5个精品课程群参加了2013年山东省精品课程申报。目前已有校级精品课程69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我校严格控制课堂教学规模。课堂教学规模见表5:表5. 2013年本科专业课程授课规模统计表课程规模门次百分比30人以下(含30人)86344.23%30-50人(含50人)93047.67%50-100人(含100人)1316.71%100-150人(含150人)231.18%150-200人(含200人)120.6
24、2%200人以上40.21%合计1951100.00%不断增加选修课程数量,2013年我校选修课程共开设543门,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见表6。2013年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38门尔雅通识教育选修课和100门网络课程,共计有11402名学生选课。表6. 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一览表序号专业选修课学分总学分比例(%)1经济学5012340.65%2国际经济与贸易4012232.79%3市场营销5513141.98%4汉语国际教育44125.535.06%5英语4513633.09%6日语4013030.77%7朝鲜语4013030.77%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413440.30%9
25、工业设计4413033.85%10金属材料工程40125.531.87%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2129.540.15%12交通运输4612337.40%13工业工程50129.538.61%14电子科学与技术4813336.09%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012540.00%16网络工程5012540.00%1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212541.60%18土木工程44129.533.98%19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8129.537.07%20建筑学60172.534.78%21工程管理48126.537.94%22财务管理4412236.07%23动画5612644.44%24广播电视学56128
26、43.75%25广告学5612544.80%26视觉传达设计52130.539.85%27环境设计52127.540.78%28产品设计52130.539.85%26学前教育5412443.55%30护理学40128.531.13%31物流管理5212242.62%32电子商务5212641.27%(三)实验室建设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规范并理顺了13个实验(训)教学中心的工作,把全校实验室(含机房)全部归口到13个实验(训)教学中心管理,建设完成了13个实验(训)中心网站,建设完成了青岛滨海学院开放实验项
27、目网上预约平台,师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预约。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加强了实验室的教学管理,真正实现了实验室的开放,为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教材建设着力抓好本科主干课程教材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讲义、实验指导书),鼓励开发多媒体教材,目前已出版教材、著作(译著)127部。通过调研逐一对现有自编教材进行修订,积极培育优质、适用、与时俱进的高质量教材,以适应新时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2013年,学校出版教材10部,内部讲义审核通过25部。(五)毕业设计(论文)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努力培养学
28、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选题要确保科学性,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原则上杜绝纯学术性的论文。2013年学校明确规定,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都要进行论文查重。无检测报告单者不得参加毕业答辩。2013年有6篇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有利于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提高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按照这一改革思路,各
29、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各专业全面实施 “CPAC”育人模式“CPAC”模式,即character(品德养成)+ public skill(公共技能)+ specialty ability(专业能力)+ creative spirit(创新精神)。品德养成:巩固德育教育成就,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德育管理“三级一寓制”,德育教育“三全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习惯养成“四年制”,文化熏陶“立体制”;将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纳入德育教育,寓于专业教育之中;继续做好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习惯养成思想教育,将学校传统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公共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
30、技术、外语、中英文打字、办公自动化操作、普通话演讲、笔录、读书习惯、体育等,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修订和完善公共技能达标要求。专业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潜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又要满足就业岗位群的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参与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推行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创新创业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创新活动机会。2.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一是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学校的若干企业实体为基础,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企业和专业一体化,相关专业教师、实体技术人
31、员及高管互相融合;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教学、参与研发和顶岗实习。五岳建筑公司、机械加工中心、滨大幼儿园、动画工作室、考宝网等实体实施了校企一体化改革。五岳建筑公司,作为建筑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成功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方式,教师就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设计、制图、预算、施工、结算、验收等工作;公司技术人员就是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指导学生实习、带毕业设计等,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实际工作。机械加工中心,作为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中心进行车、铣、刨、磨、钻、冲压和焊接等工种的实习,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关的加工制作,完成有关学科设计大赛的设计制作及其他创新设计的制作工作。滨大幼儿园,实
32、行园领导兼任学院领导的双重任职模式,培养方案双边协商制订,师资双方互聘,部分专业课程由幼儿园组建队伍承担,学生见习实习由幼儿园园长协调安排。二是引企入校,合作培养模式。引进外来企业经营管理学校实训基地,服务学校教学实训,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与潍坊万声通讯、日本艾科公司共同培养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方向978名学生接受了实训;与福田雷沃重工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人才三批共106人。三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文化及企业所需知识能力融入培养计划,企业派专业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33、融入产业标准和要求,突出相应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通过这种方式为海尔、中集、皇明、蓝海、赛轮、轮库等企业培养了1680名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2011年我校连续两年被山东省经信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3.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学校与韩国极东大学、韩南大学、光州大学、釜山科学技术大学、安东大学,日本关西国际大学、札幌大学、苫小牧驹泽大学、福祉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西伯利亚国立交通大学,中国台湾大同大学,美国圣道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34、圣贝诺迪娜分校,法国南锡商学院等国(境)外大学建立了互派访学学生的合作关系,双方选派优秀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一学年,学分互认。由于派出学生无需向对方学校缴纳学费,这种联合培养模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近几年,每年派出学生90至130人不等,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主,逐步扩大到艺术和其他类专业。该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传播和接受了异域文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4. “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外向型企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改革外语类、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 “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日语和朝鲜语专业增设对外经济与贸易课程模块,增
35、加对外经济与贸易操作实习、实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实现了全英语教学;市场营销专业60的专业课实现了全英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高等护理、学前教育、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加强了外语教学,努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服务于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培养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2009年成立了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了日语课程模块、韩国语课程模块,积极为青岛市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培养人才。5.试点“卓越工程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其中,金
36、属材料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以培养未来行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培养,按照3:1的比例分配学习时间,即在企业学习、实践的时间累计不低于一年。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并共同参与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的整个培养过程。学校培养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单独制定培养方案,低年级以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主,注重品格养成教育;高年级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科研课题或者科技竞赛题目进行工程项目训练。企业培养阶段,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
37、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学生可以在不同阶段到企业进行1周至6个月不等的课程学习、实习或工程实践;企业为学生配备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确定学生研发方向和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七)创新教育采用“1+2+3”创新教育模式。1是“突出一门课程”,即对所有本科生开设“创新思维”课程,进行思维定势突破、想象力培养和创新基础能力教育;2是“延伸第二课堂”,通过创新协会和课外实训活动来完成创新设想,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3是“三项年度大赛”,即以院级、校级和区级科技文化节为平台,辅以各专业技能大赛,展示学生创新成果。学校通过技能培养、社
38、会实践、社团组织、学科竞赛等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和能力。2013年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专利18项。(八) 创业教育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相关创业教育的文件及会议精神,开设了创业教育基础课程。 2013年学院被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为青岛创业大学滨海学院教学点。我们利用创业大学的优质资源,把大学生创业培训课程(48课时)定为2014届毕业生必修课,并制定了青岛滨海学院关于创业教育课程安排与管理规定(试行),一年有4778名学生修完创业教育课程。学校荣获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教育“优秀教学点先进集体”,并授牌为“青岛创业大学青岛滨海学院创业工作站”
39、。四、质量保障体系(一)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包括教学决策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监测评估系统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核心。质量标准来源于教学决策系统确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运行系统的工作目标和教学监测评估系统的依据。(见下图) 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图(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督导评估办公室根据专业和特长进行明确分工,每位专职督导员重点联系二至三个院(部),在每个院(部)中重点联系一个教研室。经常深入到所联系的院(部)、教研室进行调研,主动参加院(部)、教研室组织的重大活动,对院(部)、教研室的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基层排忧解
40、难。2.办好每周一期的督导简报:学校专职督导员和院(部)兼职督导员每周、学生信息员每两周向督导评估办公室上交一份督导信息反馈表(内容包括:督导信息、问题与建议),督导评估办公室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筛选、核实、分析、整理,完成每周一期的督导简报上报给校长。3.按教育部本、专科教学评估方案的规范要求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好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1)每学期开学初都要深入到全校所有院(部)对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重点检查试题质量、试卷批阅、核分、登分、试卷分析、成绩单等。(2)每学年第一学期都要检查新教师的教案和以老带新工作。(3)每学年第二学期都要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4.通过
41、学生信息员、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渠道开展评学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风。5.建立了教师课堂教学反馈、改进制度,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学校课堂教学工作上质量、上层次、上水平。6.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学校本科教学已经建立了学校宏观指导、教学院部为基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岗位职责明确,实行教学保障责任制和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保障了教学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行。(三)教师评价制度为保持常态化的教学监控
42、,学校专门制定了青岛滨海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全员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学院评价(教研室主任、教学干事与院长助理、院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价三个部分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40%、50%(其中教研室主任占15、教学干事与院长助理占15%、院长占20)、10。考评采用无纸化答卷方式进行。评价成绩综合后,将评价结果分A、B、C、D、E五个等级。该结果作为教师评价、评优的主要依据,对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3年出台青岛滨海学院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考核方案(修订稿)(青滨教字2013 32号)和关于教师实践能力考核的补充说明(青滨教字201
43、356号),邀请校内外专业组织成立了10个考核小组,对全校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的参考依据。(四)学业预警机制学校实行学业预警制度。每个学期学校都会通过手机或电子邮件及书面等形式寄送家长通知书,向家长告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情况。每学期末,由教务处会同学生处、各二级学院,确定亮黄、红牌学生名单。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分别对亮黄、红牌学生提出警示;第二学期末分别对亮黄牌学生提出警示,对亮红牌学生予以劝退休学一年的处理。五、学生学习效果(一)学生学习满意度学校重视学风建设,在强化师资和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满意度。每
44、个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并组织相关单位改进落实。重视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以社团方式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习范围,巩固学生学习效果。2013年学生学习满意度达到98%以上。(二)身心健康状况学校2013年组织全体普通本专科学生参加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736人,良好4781人,及格9479人。其中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92.8%。学校投资300余万元新建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拥有18个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学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纳入全校必修课,编写了校本教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网络为平台,学生为主体,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定期举办大型“525心理健康节”(现已举办八届)和各种特色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