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从严治党专题党课讲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和奋发意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2篇】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志们: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4月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县域
2、经济的重大意义,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抓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县域经济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发布,将县域经济的重要性提升到事关现代化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现阶段,面对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面对实现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县域经济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功能凸显一是县域经济是创新驱动下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很多县域
3、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东风”,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成功打造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阵地。 截至2023年,全国已有139个县(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这些地区在智能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 二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的深入融合,扩宽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在数字经济的赋能下,县域传统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等,得到向智能化、网络化转型的机会。通过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县域内的传统产业得以更好地对接产品和要素市场,将传统意义上的劣
4、势转变为优势,同时基于县域内生产要素价格偏低的传统优势,实现产业经济的弯道超车。 三是县域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的主战场。绿色发展理念在县域经济中的深入实践,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也开辟了经济增长新途径。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快速崛起。尤其是那些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县域,通过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措施,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 还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县域经济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结果和重要支撑一是县域经济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
5、与乡村的桥梁,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乡村的经济基础是否稳固。作为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县域经济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为乡村提供稳定的经济增长点。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助于打破单一农业依赖,增强乡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城乡融合。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县域经济的壮大,县城及周边乡镇逐渐发展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资源向乡村辐射的前沿阵地,促进
6、了城乡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例如,浙江省在“干万工程”的推动下,通过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大促进了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累计吸引超过3000亿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带动了近百万农民就业, 浙江的城乡收入比连续多年下降,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了条件。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等为代表的县域,通过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增强了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
7、人数将达到40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而县域特色文化旅游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二、精准识别县域经济发展难点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对标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及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目标,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产业结构单一且转型升级困难当前,虽然一部分县域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更多的县域依然未能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存在高度依赖传统农业、资源开采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问题。、这些传统产业往往附加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一旦遭受风险冲击,整个县域经济都
8、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县域,当遭遇大面积自然灾害或农产品价格波动时,广大农民的利益往往难以保障;以资源开采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县域,在遭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或出口国贸易壁垒时,县域经济往往会遭受重大损失。然而,这些县域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又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县域经济体往往融资渠道有限,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薄弱,难以支撑转型初期的大量投入,导致产业转型升级难以启动;在人才方面,当前县域地区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下,县域地区普遍缺乏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的能力,导致县域经济的转型缺少人力资本的支撑;在市场机制方面, 部分县域地
9、区对高新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明确,且相比大城市,县域地区的市场机制也不够健全,导致资源分配效率偏低,新产业、新业态难以快速成长。 (二)人才流失与智力支持不足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基础。但是,当前县域地区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这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与城市地区相比,县域地区在诸多方面存在劣势不可避免地导致县域内的优秀人才自发地向城市地区集聚。县域地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关键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县域地区的薪资待遇与城市地区存在差距。县域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二产业,其就业岗位的工资与城市地区服务经济下的高薪岗位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导致县域内无论是高技能劳动力还是低
10、技能劳动力,都想去城市“分一杯羹”.二是县域地区职业发展的机会有限。相较于城市提供的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广阔的晋升空间,县域地区就业岗位的天花板”往往较低,职业发展机会较少,这导致优秀青年人才不愿意留在县域地区发展。三是县域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往往跟行政级别挂钩,与城市地区相比,县域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偏低,这体现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娱等各个方面。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导致优秀人才对于在县域地区发展有诸多顾忌,即使一些青年人才有心建设家乡,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父母有更好的医疗资源,往往也会放弃在县域地区发展。四是观念和认识上的偏见。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大量集中
11、各种优势资源,成为先进、优秀、前沿的代名词,这使得社会上产生了一种不客观的认识,即认为县域地区都是落后、封闭的,在县域地区就业就意味着这个人“没有出息”。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县域内人才的就业选择,使得很多原本适合在县域内就业的人才流向城市。 (三)基础设施落后与投资环境不佳近年来,虽然我国大部分县域地区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 县域地区在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上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对于那些计划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县域,其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交通运输方面就存在劣势,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这些县域承接产
12、业后,产业的交通运输成本和交流沟通成本大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西部县域内资源要素价格偏低的优势,导致承接产业的竞争力不明显。 相比基础设施的不足,部分县域的投资环境不佳是更加严重的问题。由于市场机制相对不健全,以及一些观念落后的问题,部分县域的投资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很多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家不愿意到县域内发展产业。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不明确。部分县域地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不够明确和连贯,如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可能随着县域政领导的变更而发生变化,这增加了产业投资的不确定性,打击了投资者对县域产业发展的信心。二是融资渠道有限。产业发展必然需要金融支持
13、,但县域地区金融体系相对薄弱,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张,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壮大。三是行政效率偏低。 当前,部分县域仍然存在对于企业家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没有让企业家得到应有的尊重。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政府反应不积极,行政审批程序复杂、耗时长, 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还会在企业家队伍中形成不良口碑,阻碍其他企业家到县域内投资。四是法律环境不完善。相比城市地区,县域地区内的社会网络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执行等保护企业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对于在县域内缺少社会资本的外来企业家而言,这无疑降低
14、了他们的投资信心和安全感。 三、因地制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既受到内部条件的制,也涉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仅靠某一方面的措施,而是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对策。只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让县域企业家在产业发展的舞台上发光发亮,才能在县域经济中产生新的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的活力。 (一)进一步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虽然当前县域产业发展面临多方面的困难,但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县域主导产业是各个县域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只有在县域内形成主次分明、优势明显、结构合
15、理的产业体系,才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我省域数量众多、县情差异很大,因此对于优化县域产业结构,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需要各个县域基于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产业布局。 具体来说地处大城市周边的县域可考虑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城市圈的建设, 通过承接大城市的部分转移人口、产业和功能,成为城市体系的一部分,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推动经济增长。对于在农业方面具有优势的县域,可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如此一来,即使这类县域在GDP比较上存在劣势,但在支持国家发展的功能上不可或缺。同时,这类县域还可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以现代化
16、的农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具有资源优势的县域,则可利用自身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强化县域经济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县域经济要发展,科技和人才必不可少,而人才又是先进科技融入县域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强化县域经济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人才,让这部分人才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服务。 当前,面对县域人才大量流失的普遍困境,各个县域都需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出台能带来实效的硬举措”,增强县域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历。具体来说,一是为愿意在县域内发展的人才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这类政策可以包括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子
17、女教育等。对县域内的人才予以专门优待,不仅能提升他们在县域内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在县域内发展的意愿,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愿意为县域经济发展出力。二是在县域内为人才搭建职业发展平台。通过建设科技园区、产业孵化器、研发中心等平台,为县域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也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从而心甘情愿为县域发展作贡献。三是强化对人才的培养。人才不是生来就具备某种特殊的能力, 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人才的。因此,对于在县域内发展的人才,政府部门不能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可通过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机构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县域人才的技
18、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县域内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为县域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使在县域内发展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三)改善县域的营商环境与相对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不良的营商环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危害更大。 基础设施不完善只是会在“量”的层面上削弱县域产业的竞争力,但不良的营商环境会在“质”的层面上损伤县域经济的活力。因此,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县域营商环境是破解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难题的重点工作之一。 总体来说,各个县域需要充分认识营商环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简化行政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维护公平竞争、加强法治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为县域经
19、济发展吸引更多资源,激发县域市场活力。一是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简化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税务登记等流程,尽可能实现线上办理、一站式办理,在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和时间的同时,也表明政府充分尊重企业家的态度,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明确政策导向。县域政府部门应在充分研究后,发布清晰、稳定的产业扶持和招商政策,明确税收优惠、用地支持、财政补助等具体措施,让有意在县域内投资的企业家对未来县域内的产业发展有比较可靠的预期,从而提升企业家在县域投资产业的信心。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县域内的人际关系相对城市来说更加复杂,对于在县域内投资的外来企业家来说,由于没有当地社会网络的支持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因此要加快建
20、立健全地方性法规,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党课讲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和奋发意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当前,党和人民的事业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从而能嬴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今天,我想以
21、“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和奋发意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题,给大家上一堂专题党课,重点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嬴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需要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
22、舍、久久为功。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政治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 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两个
23、维护”深化政治监督,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责任、 政治立场、党内政治生活等,坚决纠正政治偏差,及时消除政治隐患,使我们党始终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
24、土负责、守土尽责。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既包括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也包括纪检部门要担负起监督责任,从而以强有力问责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切实将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党委(党组)要严格对标对表党委(党组)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5、规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督促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 要支持纪委监委更好履行监督责任,健全“两个责任”贯通机制。要把监督融入日常工作,完善监督链条和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要用好问责利器,以精准执纪问责倒逼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位。 (三)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必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6、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 多措并举,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要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要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要注重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促进干部担当作为。要严肃党内
27、政治生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聚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任务,践行“三个务必”,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自我不变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永葆党在思想、理论、纲领等方面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保持自我不变味,始终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重而放任,坚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保持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 (一)引导党员干部知责于心,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理
28、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党员干部要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确保理想信念之船不动摇,清正廉洁之本不懈怠。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动态、新趋势,深刻摸索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规律,坚决清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剔除“微腐败的“温床”,让混日子的“躺平者、踢皮球的圆滑官”、不作为的“太平官”无处遁形。在新的征程中,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党自己。党员干部唯有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才能确保在思想上、业务上紧跟时代潮流,确保在党的发展建设中, 永远走在进步的道路上。
29、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不断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二)引导党员干部履责于行,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体系化的推进。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正是在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实践经验和重要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的重大举措,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必将有力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要通过这一有效途径使我们党不断去
30、杂质、强免疫、壮筋骨,经受住“四大考验,有效应对“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更好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形成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为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提供有效路径。我们要始终沿着这一有效路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三)引导党员干部担责于身,坚决不踩腐败的高压线。腐败是民族复兴路上的重大阻碍。只有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才能克敌
31、制胜。从严治吏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要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实事求是、付诸实践,让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用党的崇高理想教育全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发进取,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就跟进
32、到哪里,做到“党建跟人走、人要跟党走”,从管党治党实践发展需要出发深化制度改革,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凝聚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三、践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当好新的赶考路上的主人翁,为党的事业贡献更大力量当前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蓬勃发展,各项事业的推动与发展下,已经到了奋力攀登关键时期已经到了只能向前、不可逆转的攻坚期,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期、 攻坚期,越要我们每名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勇挑政治担当,坚持自我革命, 勠力同心、忠诚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坚定,立场自然坚定,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
33、动摇,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党员干部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放松了思想道德建设,就必然会私欲膨胀,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身不由己地跌入腐败的深渊。要保持与党中央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做到党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决不松懈动摇。始终做到自警、自励、自省,敬畏法律,珍惜岗位,守住底线,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党员心中要有魂,这个魂就是坚定的革命信仰。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环境变了面对的形势任务也不一样了, 但不管怎么变化,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坚决不能变。第三要保持律己定力。坚守党的政治纪律,既要靠组织教育,更要靠严以律己的定力。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放松了对自己、对家属、对
34、身边人的从严要求,松懈了律己定力,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全家腐”,最终导致“全家哭”。因此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认真贯彻“反四风”“八项规定”,使其成为自己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第二,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警钟长鸣。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组织上的长期培养、同事的帮助配合、个人的艰苦努力、家庭的大力支持,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毁掉一个干部往往是一念之差。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不仅是个人的悲哀、家庭的痛苦,也是组织的损失,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要加倍珍惜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加倍珍惜为人民干事业的机会,加倍珍惜自己的家庭和前程,恪守做人的基本准则,面对充满诱惑的环境,坚持防微杜渐,稳得住心神
35、、管得住身和手、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在心理上排斥腐败,在行动上远离腐败。 第三,强化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党员干部,要强化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 要明白敢于做事、勇于负责都是工作岗位的职责所在,也是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党员干部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做到学习上多一份自觉,理论上多一份成熟,感情上多一份热爱,行动上多一份约束,责任上多一份担当,政治上多一份清醒,立场上绝对坚定、绝对忠诚,全力尽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要全面掌握并熟悉自己工作职责和业务,敢于讲真话,敢于办实事,敢于担当。在自己岗位上做好自
36、己本职工作就是对党忠诚的最好表现,要高标准要求自我,干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做出高质量,高水平,力求超越。 要让担当意识内化心、外化于行,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党员干部。 第四,自觉接受监督,做人公道正派。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最好的防腐剂, 有效的监督可以随时纠正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中出现的偏差,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第四,新时代党员要自觉接受监督,秉公用权。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权力如果不受约束和监督,随时有可能偏离正常运行的轨道。在严守法纪、廉洁自律这一问题上,作为党员干部要担负起双重责任:一方面要严格约束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
37、先不做,时时处处当表率、树标杆,要做到挺得直腰杆,说得起硬话;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对分管部门、分管单位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特别是注意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要加强正反典型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第五,坚持廉洁自律,带头执行制度。在“他律”之外,做到廉洁自律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旦失去了自律意识,距离滑向深渊就不远了。 坚持廉洁自律,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在外与在家一个样,八V小时内与八小时外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坚持廉洁自律
38、,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觉践行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既要坚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自觉做制度的执行者,又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自己分管的人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做制度的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有力引领保障新征程开局起步。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 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强化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让讲政治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工作始终,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敏锐感知和把握党员干部思想行为动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度融入业务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事业发展,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