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伤科患者护理中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骨伤科患者护理中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疗效。方法:厦门中医院骨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护理中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未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与实验组(35例: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数字模拟VA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97.15%)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骨伤科患者护理中中医辨证施护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局部躯体疼痛,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关键词】骨伤科;护理;中医
2、辨证施护;躯体疼痛骨伤科患者患肢疼痛、肿胀明显,疼痛作为应急预案可加重患者入院诊疗期间恐惧、焦虑、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进而诱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降低患者对临床诊疗护理干预满意度,我国传统中医外科学对筋骨皮肉损伤性疾病多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开展辨证施护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厦门中医院骨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70例未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以及开展中医辨证施护患者干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厦门中医院骨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护理中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未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与实验组(35例:开展中医辨证施护)。实验组患者中
3、男(n=19)、女(n=16),年龄区间为:22岁61岁、平均(43.421.42)岁,骨伤科原发疾病:骨折18例、颈椎疼痛5例、关节炎疼痛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n=18)、女(n=17),年龄区间为:24岁60岁、平均(43.411.44)岁,骨伤科原发疾病:骨折15例、颈椎疼痛8例、关节炎疼痛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骨伤科原发疾病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我国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相关骨伤科疾病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确诊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本次研究征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1)近
4、六个月非首次因骨科疾病入院诊疗患者。(2)难以正常言语沟通患者。(3)确诊精神疾病患者。1.3方法1.3.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用药,持续监测患者病情,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结合既往诊疗干预后治愈案例,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1.3.2实验组行中医辨证护理,中药外敷:结合患者所患疾病不同应用不同的方剂,其中临床常用中药外敷药物包括芒硝、四黄散,其中芒硝性味苦、咸,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消肿的作用,芒硝外敷可达到活血通经的作用,四黄散基本药物组成如下:芍药5g、黄芩5g、黄连5g、黄柏5g、大黄18g、防风15g、当归15g、木鳖子1个、金银花10g、苦参10g(选自疡科选粹),四
5、黄散外敷可达到镇痛消炎的目的。按摩保健:护理人员结合患者骨伤疾病类型,指导患者选穴按摩,其中对于颈椎疼痛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风池、外关、百会等穴位以祛风散寒。对于关节炎疼痛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按摩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等穴位以激发机体免疫力,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按摩,以激发人体阳气,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冷疗、热敷:骨折发病后24h内应采取冷敷的方式以促进骨折周围毛细血管收缩,以缓解疼痛,骨折发病超过24h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局部热敷,加剧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以缓解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在热敷后应做好保暖防寒措施,谨防
6、局部受凉饮。1.4观察指标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局部疼痛改善情况,借助VAS量表评估患者局部疼痛改善情况,0分无痛,1分至10分患者局部疼痛症状逐渐加重。2.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护理满意度等于十分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的和。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变量资料,“%”方式用以表述的计数数据应用2检验,“均数标准差”方式用以表述的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当P0.050.05-2.2两组患者对干预护理效果满意度 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对干预
7、效果满意度(n/%)组别n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实验组3519(54.29%)15(42.86%)1(2.85%)97.15%对照组3514(40.00%)12(34.29%)9(25.71%)74.29%2值5.497P值0.053讨论骨伤科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对提升患者对临床诊疗护理干预评价等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用药,忽视骨伤科疾病患者个体差异。中医辨证施护在关注患者在疾病诊疗中主导地位的同时,认识到个体差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情况落实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冷疗、热敷等中医辨证护理以缓解患者局部疼痛症状3。本次研究显示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
8、VAS量表得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干预后VA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诊疗效果满意度高。综上所述,骨伤科护理中医辨证施护的落实可有效缓解患者躯体疼痛,提升患者对临床诊疗效果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安思.中医辨证施护在骨伤科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45-246.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杨楠.中医辨证护理应用于骨伤科患者中的管理心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7):14-15.第一 第二作者:陈岚,1984年1月5日 女 汉族,福建省厦门市,骨三科,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骨科,厦门市中医院 ,研究方向:骨科护理。通讯作者:杨榕芳,(出生于1988-4-6)女,福建安溪,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骨科护理,骨三科 ,本科。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1739号厦门市中医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