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2023年第5期 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Vol.39 No.5 Sep.2023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 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段妍智,汤金丽(玉溪师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关键词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乡村振兴;人才流入机制摘 要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新乡贤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通过评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流入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人才流入的实践,发现其已建立新乡贤人才荐评机制、示范引领机制、人才涵养机制和礼敬宣传机制,但也
2、面临着新乡贤入乡意愿与乡村人才平台信息供给不对称之间的偏差、新乡贤入农创业与现行土地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供给不充分之间的落差;新乡贤入村安家与乡村人居环境不理想之间的反差;新乡贤乡土观念与乡村传统思想观念不一致的偏差的现实限度。对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扶植机制、孵化机制、使用机制和涵育机制,打通新乡贤人才流入的立体通道,让新乡贤“来得了”“留得下”“干得好”。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506(2023)05-0067-07人才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a。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
3、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b。新乡贤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目前学界关于新乡贤的内涵界定尚无定论。一般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c,都可称作新乡贤。那么新乡贤从哪里来?基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现实困境,尝试构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以破解“新乡贤从哪里来”这一难题,助力乡村振兴。一、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紧迫性2019 年,由红河州农业农村局牵头,采用抽样调查法,对 50 个乡镇进行抽样。根据抽样结果,按作者简介
4、段妍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乡村治理。汤金丽,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项目基金2019 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QN2019018)阶段性成果;2023 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铸牢云南边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2J0939)阶段性成果。a 黄锐,周坤.人才赋能乡村非遗:价值、困境及路径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b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N.人民日报,2022-10-17(2).c 胡鹏辉,高继波.新
5、乡贤:内涵、作用与偏误规避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20-29,144.玉溪师范学院学报68一定的比率计算出乡村人才队伍的现状,以达到对本州乡村人才摸底普查的效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州内乡村人才约为 10.77 万人;其中,农村生产类专业人才约有 35 218 人,占比约为 32.69%;经营类专业人才约为 34 797 人,占比约为 32.30%;技术带动类专业人才约为 23 163 人,占比约为 21.50%;社会服务类专业人才约为 7 756 人,占比约为 7.20%;技术服务类专业人才约为 6 798 人,占比约为 6.31%a。1.乡村人才年龄结构情况
6、。红河州各年龄层次的乡村人才情况大致如下:35 岁以下乡村人才约有10 245 人,约占 9.51%;36 至 40 岁间的乡村人才约有 10 902 人,占比约为 10.12%;41 至 45 岁间的乡村人才约有 16 957 人,占比约为 15.74%;46 至 50 岁间的乡村人才约有 22 269 人,占比约为 20.67%;50 岁以上的大约有 47 359 人,占比约为 43.96%b。2.乡村人才学历结构情况。红河州乡村人才学历结构基本情况如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乡村人才约有 16 946 人,约占 15.73%;初中文化程度的乡村人才约有 66 094 人,约占 61.35%
7、;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乡村人才约有 20 685 人,约占 19.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乡村人才约有 4 007 人,约占3.72%c。3.乡村人才资格证书和职称级别结构。红河州乡村人才拥有资格证书和职称级别的情况如下:拥有各类资格证书和职称级别的乡村人才约有 10 418 人,约占 9.67;无资格证书和职称级别的乡村人才约有 97 314 人,约占 90.33%。其中具有初级职称级别的乡村人才约有 3 825 人,约占 4.15%;中级职称级别的乡村人才约有 2 354 人,约占 2.46%;高级职称级别的乡村人才约有 1 596 人,约占 1.38%;具有技师资格证书的乡村人才约有
8、1 548 人,约占 1.16%;具有高级技师资格证书的乡村人才约有 1 095 人,约占 0.52%d。通过以上数据,可见目前红河州乡村人才总数偏少,在结构方面以生产类和经营类人才为主、技术带动类人才也还算充足,但技能服务类人才和社会服务类人才过低,人才类型结构不均衡;46 岁以上乡村人才占整个人才队伍的 65%,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也不均衡,十分缺乏 35 岁及其以下的青年乡村人才;整体乡村人才队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具有资格证书和职称级别的乡村人才较少。新乡贤群体的流入无疑是对乡村人才队伍的有益补充。(二)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e。新乡贤在经济资源、社会威望、办事能力等方
9、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的人才资源。新乡贤入乡既可以释放人力资本活力,也可以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新乡贤群体中不仅有经商兴业的成功人士,也有乡村致富能手,吸引他们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可以拓展乡村的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化水平。其中,经商兴业的新乡贤拥有丰富的经营经验,能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发挥“领头雁”和“智囊团”作用;农业技术人员、种植养殖能手等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种养殖经验及生产经营经验等;老党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新乡贤,可充分发挥他们对于信息把握和政策解读的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新乡贤入乡入农,既可以扩充当地人才存量,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
10、才下乡,产生人才虹吸效应。除此之外,新乡贤还可助力乡村培育新型本土乡村人才,增强农村内生动力。再次,新乡贤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良好声誉的农村精英,它在推动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充分新乡贤的道德教化作用,培育村民守法向善、勤劳节俭等文明乡风,践行社会主义a 数据来源:根据关于红河州乡村实用人才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 年(内部资料)整理所得。b 数据来源:根据关于红河州乡村实用人才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 年(内部资料)整理所得。c 数据来源:根据关于红河州乡村实用人才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 年(内部资料)整理所得。d 数据来源:根据关于红河州乡村实用人才情况的调研报告(20
11、19 年(内部资料)整理所得。e 尹清龙,李凯.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9段妍智,汤金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核心价值观,为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由于新乡贤具有对家乡的深切感情,对自己民族和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情结,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外,新乡贤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力量入村,有助于丰富乡村治理主体,推动乡村多元共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三)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首先,现实需要是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依据。传统社会里,乡绅乡贤在官民之间形成一种上传下达的模式,起
12、到缓冲和上下沟通的作用,从而维持着传统国家与社会的整合。随着历史的发展,乡贤退出历史舞台。现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各种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中,这就为“新乡贤”入村提供契机。“新乡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注入时代特色,成就了新的时代品格。新时代下新乡贤既具有成功经验、市场理念、法治意识等品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他们将在政府领导下,积极地融入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中。其次,政策推动是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外驱动力。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多次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20
13、19 年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实施“三区”(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a。2021 年 12 月,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健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帮扶协作机制,重点支持帮扶地区培养、引进急需人才”b。可见,党和国家在推动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为新乡贤人才的流入提供了政策支持。再次,乡愁牵引是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力。在长期的农耕社会里,形成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
14、推进,这种乡土情结也就变成了浓浓的乡愁。正是在乡愁的牵引下,新乡贤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状况若有机会,也愿为家乡的发展提供建议,或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乡愁是新乡贤与乡村联系的情感纽带,也是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油然而生的内驱力。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的发展的同时,也是新乡贤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流入的实践和现实困境(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流入的实践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注重新乡贤的流入。基于对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等地区的新乡贤流入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流入已形成人才荐评机制、示范引领机制、涵养机制和礼敬宣传机制,为云南边疆民族
15、地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有益探索。1.人才荐评机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建立了“自下而上”的评选方针,形成由政府牵头和主导、采取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各方投票、专家评审等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人才遴选机制。自 2017 年 3 月以来,各地区连续开展“新乡贤”评选活动,如普洱市开展关于命名“新乡贤”的评选活动;文山州开展“新时代乡贤”评选活动。红河州建水县按“本土新乡贤、离土新乡贤、外来新乡贤”三类标准对新乡贤进行摸底,建立新乡贤人才数据库并实施新乡贤人才分类管理,推动建水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2.示范引领机制。云南边疆民族各地区通过机制、平台的搭建,积极引导新乡贤投身于乡村发展,为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6、。红河州屏边县以乡贤为纽带,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贤助力”工作模a 参见: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EB/OL.云南人民政府网,2019-02-11.https:/ 参见: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R/OL.云南人民政府网,2019-02-11.https:/ 6 种类型建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致富带头新乡贤人才库;将乡村本土“银发人才”以及牵挂家乡发展的各类乡贤人才组织起来,成立乡贤理事会;文山州丘北县根据乡贤人才构成情况,设置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服务“志愿组
17、”等功能小组,搭建“四个一”沟通联谊平台,让新乡贤为乡村发展群策群力,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出谋划策。4.礼敬宣传机制。云南边疆民族各地区通过新乡贤传承和礼敬工程,形成宣传和学习新乡贤的氛围,为新乡贤入村入农建立良好的礼敬文化机制。普洱市开展乡贤文化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三进”工程,形成良好的礼赞氛围。如在乡村公共场所设立新乡贤先进事迹公示栏或公示榜,向村民展示乡贤的先进事迹;依托公共设施、文化景观中石碑、雕塑等形式打造乡贤文化主题;依托宣讲活动,讲好身边新乡贤故事,彰显乡贤道德精神;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好家风建设活动,鼓励新乡贤带领大家积极挖掘体现
18、社会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的本土家风、家规、家训文化资源,传承乡贤文化;将乡贤文化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弘扬乡贤文化。(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人才流入的现实困境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人才入乡入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角来看,还需进一步探讨新乡贤“从哪里来”“如何留”“怎么用”等问题。1.新乡贤入乡意愿与乡村人才平台信息供给不对称之间的偏差。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各乡村实际情况不尽一致。拥有优越的经济资源和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乡村,有的有驻村企业,也有的乡村有高校驻村科研或实训基地,天然的能够吸引新乡贤入乡,因此人才缺口并不大;但经济和民族传统文
19、化资源匮乏地区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需要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发展。而在“人才”回流过程中,由于新乡贤与乡村两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获得的人才不适合”“需要的人才找不到”等现象,给新乡贤入乡造成一定的阻碍。当前,虽然各地已建立了“XX 省/市人才网”“XX 省/市人才网”等平台,但缺少一个专门的关于新乡贤人才队伍建设的信息平台。由于供求信息不完全对称,使得新乡贤与乡村之间的对接受到限制,因此,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建立人才信息沟通的通道。2.新乡贤入农创业与现行土地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供给不充分之间的落差。新乡贤人才流入发展农业,解决土地问题和资金问题是其首要问题,但目前新乡贤入农创业与现行土地金融法律
20、法规政策供给不充分。首先,发展农业需要资金,但农业贷款手续复杂,可抵押贷款的物品较少且担保贷款审批周期较长,不能即时解决农业资金短缺问题,不利于资金下乡入农。其次,发展农业另一个要素就是土地,但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够稳定,土地流转面临诸多不确定。新乡贤面临土地因承包到期农户重新选择流转对象的风险。最后,虽然当前农村宅基地的空置率持续上升,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土地使用权“两权分置”,农民只享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不得买卖、出71段妍智,汤金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租、抵押、擅自转让,从某种意义上增加新乡贤在乡入农的成本,因而制约
21、新乡贤入乡的积极性。3.新乡贤入村安家与乡村人居环境不理想之间的反差。首先,新乡贤人才的贡献与家乡人民的期望有偏差,很难准确地解答“新乡贤入乡何用”的问题,制约了新乡贤入乡入农的步伐。其次,没有健全社会保障转接等机制。一些新乡贤如退休人员等,不能方便地使用城镇的医保和养老保险,这对他们在乡村生活造成影响,使得新乡贤入乡容易留乡难、返乡容易长住难。最后,乡村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新乡贤的“入乡”和“做好事”往往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信赖,影响新乡贤入乡的积极性。4.新乡贤乡土观念与乡村传统思想观念不一致之间的偏差。首先,村民们会对新乡贤入乡入农的动机、做法等存在误解,进而导致新乡贤群体与村民、村干
22、部之间的矛盾。因此,无论是新乡贤群体正是政府对新乡贤的入农都会产生顾虑。其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结构的转变,城市与农村发展存在差距,人们也逐渐形成走出农村到城市发展的思想,“落叶归根”的传统乡土观念也随之消退,甚至将回村发展视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新乡贤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与乡村传统乡土观念消退之间存在偏差,禁锢着新乡贤入乡的脚步。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流入的策略(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流入的机制框架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现实困难,应多维度建立新乡贤人才流入的机制模型,为打破新乡贤人才流入困境提供理论分析基础,从而
23、打通人才流入的渠道。1.政策扶持是新乡贤人才流入的主动力。不同地区的乡村,新乡贤人才主体来源是基于当地乡村社会发展的实际而产生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吸进不在场新乡贤“返场”的经济社会条件,同时,新乡贤的人才来源也是多样化的,应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上对人才流入机制进行改革,为新乡贤人才流入提供制度保障。而经济、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吸进不在场新乡贤入乡入农比较困难,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通过政策扶持、乡贤文化的挖掘宣传、新乡贤组织化等,动员新乡贤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同时,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推进,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在新乡贤人才的流入、
24、新乡贤人才作用的发挥、新乡贤人才群体的管理等方面起到主导和主推作用。此外,在新乡贤入乡入农后,也需要对新乡贤进行引导、培训或给予肯定。总之,新乡贤入乡入农,助力乡村振兴,政府主导作用是推动新乡贤人才流入的主动力。2.乡村发展是新乡贤人才流入的吸引力。人口学中的推拉理论指出,人口迁移行为是一种推动居民离开原来居住地点的推力与将他们吸引到其他地方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吸引他们迁入这个地方具有的拉力,这种拉力或是更大的发展空间、或是有利于改善生活条件、或是有利于孩子的教育等,而反之则变成推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乡村发展是吸引新乡贤人才流入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民族文化资源比
25、较匮乏的地区,新乡贤主体类型主要是内生型平民新乡贤,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乡村发展对内生型平民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乡村振兴有了人,乡村加速发展,反之,乡村发展落后,有能力和条件的内生型平民新乡贤,为子女得到很好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流向城市。因此,乡村发展为新乡贤人才流入提供吸引力。3.乡贤文化是新乡贤人才流入的牵引力。乡贤文化是连接乡愁、维系乡愁的精神联系,新乡贤助力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牵引作用。乡情、乡愁是吸引和凝聚各类新乡贤建设美丽乡村的纽带,是凝聚新乡贤与乡村之间的桥梁。通过挖掘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把农村社区的民俗民约、家风
26、家训等传统文化要素作为新乡贤文化的载体,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发展的感情因素,进而使其成为吸引新乡贤的情感牵引。众所周知,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与人才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报72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匮乏的乡村,如何吸引和凝聚平民型新乡贤,新乡贤文化是核心牵引力,是发挥新乡贤作用助推乡村振兴的情感基础。4.社会协同是新乡贤人才流入的助推力。新乡贤人才流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主导、乡村吸引、文化牵引,还需要社会协同助推。2021 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a。随着云南边
27、疆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势必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吸引多元化的复合型、综合型新乡贤入乡入农,尤其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民族文化资源匮乏的地区,更需要社会协同构建系统的人才流入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合力推动新乡贤人才流入的新格局,为多元化新乡贤人才入乡入农增加助推力。(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流入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人才流入机制模型框架的分析,为吸引新乡贤流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多方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新乡贤人才政策扶持机制、孵化机制、使用机制和涵养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在云南边疆民族
28、地区新乡贤人才流入机制的构建中,首先需要以政府为主动力进行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新乡贤人才流入政策,形成一系列政策扶持机制,为新乡贤人才流入提供政策托底。首先,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新乡贤人才引进策略,吸引新乡贤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在新乡贤人才流入中各地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本地特色和人才需求状况,在吸收各方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乡贤遴选的指标体系,拓展多样化的新乡贤人才评选主体,并建立健全遴选流程和机制,使新乡贤选拔和评选更具有民主性。同时,通过“定向邀请”、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等方式,将各类新乡贤人才吸引回乡入农。其次,优化人才安置政策。一是结合当前农村宅基
29、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改革实践,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经验,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土地流转制度进行改革,在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对闲置的宅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利用,为入乡新乡贤提供住房保障;二是基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出面协调,将一些农民闲置的住房租给新乡贤,同时给予一定的租金支持,从而解决在乡村没有住房的新乡贤入村安家需求。三是对于在农村还有房子的新乡贤,给予入乡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再次,完善创新创业的相关制度。新乡贤中有许多能人或企业家,引进他们到乡村振兴中来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可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为新乡贤助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创新创业条件。最后,完善各项服
30、务和保障措施。一是城乡联合共同制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并为新乡贤提供相关社会公共服务优惠政策;另外,对于现有的新乡贤,可以进行统筹协同,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建立城乡、乡乡服务衔接机制,为新乡贤入乡留乡享受福利待遇提供便利。2.构建人才孵化机制。新乡贤“从哪里来”,仅仅依靠外部引进是不够的,尤其是经济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匮乏地区乡村,新乡贤数量不足,效能单一,急需发展多元化新乡贤人力资本,建立新乡贤的孵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计划。首先,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引导有社会管理经验的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等,通过培训等方式将工作经历和知识传授到有志于发展的年轻人,为乡村发展培育
31、本土新乡贤人才。其次,聘请本地新乡贤作为乡村振兴的师资力量,举办乡村发展专题讲座,为村民分享经验、传授技术,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乡村能手。最后,充分发挥驻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发展实际,邀请当地高校、农业农村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农业农村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生产研a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 EB/OL.2021-12-6.https:/ the Study of the Talents Introduction Mechanism of New County Sages i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
32、n in Yunnan Frontier Minority AreaDUAN Yanzhi,TANG Jinli(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Key Words:Yunnan frontier minority area;new county sages;rural revitalization;talents introduction mechanism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Yunnan frontier minority area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fr
33、om many talents,including new county sages i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assessment of the urgency,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alents introduction mechanism of new county sages i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Yunnan frontier minority area,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34、practice of talents introduction in Yunnan frontier minority area and found that the mechanism of recommendation,instructive demonstration,talents cultivation and respectful promotion have been built.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the following unsolved problems:the deviation of location will and information,the psychological discrepanc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current land policy,the contrast of location and unsatisfactory living conditions.Therefore the building of the following mechanisms is put forward:policy supporting,incubation,talent utilization and cultivation.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