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学习与发展第一节学习的概述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2,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学生的经验的过程.4,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经验的过程.5,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五类:(1)智慧技能学习(2)认知策略学习(3)言语信息学习(4)动作技能学(5)态度学习第二节学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3、班杜拉是观
2、测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4、顿悟说苛勒;认知发展说美国的布鲁纳;认知接受说美国的奥苏贝尔。第三节学习与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顺序的心理变化过程。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互相关系和互相制约 (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3、判断、选择,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在活动中新的规定和需要与他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性有哪些?答:第一,过渡性。第二,闭锁性
3、与开放性。第三,社会性。第四,动荡性。5、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时期,大体相称于初中阶段。6、自我控制能力也正处在初步发展之中,初中二年级是个关键时期。7、青年初期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时期,大体相称于高中阶段。8、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9、判断,中学生已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重点记忆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具有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重要是:如何学、如何教与学与教之间的互相作用。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
4、学生起作用。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故意传递的重要信息部分.6、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7、教学环境涉及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8、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涉及: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9、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互相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10、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11、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涉及在教学之前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查和反思。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哪些
5、?答:(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教学中的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有效对学生进行干预指导。(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习题一、选择题1、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关键期或敏感期2、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二、判断题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结识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三、填空题1、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
6、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类。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重要是故意义的接受学习。四、简述题1、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意义。答:(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白,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拟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成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也许达成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毕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可以完毕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
7、区而达成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2、意义学习需要具有哪些条件?答: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自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询问母亲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她的母亲回答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然后女孩接着问:“那妈妈是从哪出来的啊?”妈妈继续回答说:“是妈妈的妈妈把我给生下来的。”女孩若有所思,她又问:“那最早的那个妈妈是怎么来的呢。”忽然女孩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是从石头里出来的,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分析:试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分析以上案例。答:(1)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即使
8、是很小的孩子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合理地形成对问题的假设和推理。(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平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营,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解决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当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见解,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第二章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第
9、一节知识学习1、知识学习的定义: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2、判断、选择,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主线标志。3、知识学习能否得以实现,既受到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4、奥苏贝尔把故意义学习提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类型。5、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性或本质特性。第二节知识学习过程1、知识学习重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2、在实际教学中,重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3、实物直观重要有观测
10、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4、模像直观重要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5、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有哪些?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系统。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8、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9、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并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不久,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称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1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11、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重要有:(1)复习时机要得当(2
11、)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第三节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1、知识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相关问题,这个过程是把理性知识具体化的过程。选择、判断2、知识应用既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技能之间所产生的影响。4、学习迁移的作用重要有:(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查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3)
12、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5、促进学习迁移和条件有:(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定势(4)认知结构重点记忆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学习迁移规律?答:(1)提出明确教学目的(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习题一、选择题1、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性和本质特性属于()概念学习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二、判断题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语词。()2、研究表白,学习的纯熟限度达成150%记忆效果最佳。()三、填空题1、知识学习的类型
13、有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做心向或定势。四、简答题1、如何指导学生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让学生充足参与直观过程2、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答:(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查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五、案例分析案例: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问:“苹果为什
14、么不向天上飞呢?”小瓦特看到壶盖在水蒸气推动下乱蹦乱跳,曾惊奇不已。一个小学生看着金鱼缸问:“老师,小鱼是如何睡觉的呢?”分析:结合迁移规律在教学中运用,你将如何引导他们?答:针对他们的的特点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程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发明力。六、论述题试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答:(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定势(4)认知结构第三章技能形成与训练第一节技能概述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可以顺利完毕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技能的特点有:(1)技能是后天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
15、方式(3)技能要遵守一定的活动法则,并且各动作要素有一定的执行顺序3、技能的作用有:(1)技能可以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可以适应各种变化的环境(3)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1、判断,越是复杂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长,越是简朴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2、操作技能的训练规定有:(1)科学的指导(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足而及时的反馈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1、心智活动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的特点。选择2、心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选择、判断3、对心智
16、技能最早进行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选择、判断4、选择,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5、心智技能的培养规定有:(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性,对的使用语言。6、选择,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习题一、选择题1、在商业谈判时双方对价格调整所带来的损益能立即作出反映是属于()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写作、解题、运算等都属于这类技能。2、在一些复杂操作技能形成
17、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期期会出现成绩暂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高原期现象二、判断题1、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人们常把知识技能连在一起表述,说明知识和技能是等同的。()三、填空题1、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包含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纯熟四个阶段。2、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包含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四、简答题1、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规定。答:(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性,对的使用语言。2、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1)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
18、动技能,是指依靠肌肉骨骼与相应的神经系统实现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规定精确性和适应性。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心智技能对操作技能起着调节的作用,而操作技能则是心智技能的依据和体现。人们在完毕比较复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手脑并用,即涉及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五、案例分析案例:初一(2)班开设计算机课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连课间休息时都在课桌上练习输入法。刚开始时有一些效果,可
19、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感到进步不大,仿佛徘徊不前了,有些同学居然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是学计算机的料。分析:假如你是任课教师,你该怎么办?答:这是操作技能训练中的高原期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些复杂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期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停的现象。(1)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感觉系统和中枢系统和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新的动作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形成了悲观的思维定式;产生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以及动机减弱、意志减退、爱好减少甚至产生厌倦等悲观情绪。(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充足的鼓励、科学的指导、对的的练习、及时的反馈及适当的休息相结合。六、论述题结合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
20、生的操作技能?答:(1)科学的指导,指导重要涉及讲解与示范。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时一方面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规定,另一方面,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再次,要合理分派练习时间,通常情况下,分散练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练习。最后,要掌握对的的练习方法。(3)充足而及时的反馈。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第四章问题解决与发明性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问题具有目的指向性、认知
21、操作序列性、情境性和经验性四大基本特性。2、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查假设四个阶段。3、检查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检查,即通过实际操作来检查假设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另一种是间接检查,即通过思维活动来检查,例如,我们研制的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等不也许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直接检查,而是反复地进行间接的理论论证,再进行直接检查。但是,最终的检查还是要通过实践的直接检查。4、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有:(1)问题的特性(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5、好的问题设计应当满足哪几个方面?答:(1)问题设计符合该年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2)问题设计能训练学生高级思维(概括
22、、分析、综合);(3)问题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4)问题的设计要起到引导思绪的作用;(5)将问题转换成问题情境,且情境自然,结合学生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或吸引学生探究。6、如何培养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答:(1)丰富中学生的知识经验(2)传授问题解决的策略(3)提供练习的机会7、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答:(1)创设适合问题意识能力培养的环境。(2)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总结、归纳、提出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3)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第二节发明性及培养1、发明性思维是发明性的核心,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的事物、发明新的方法、解决
23、问题的思维过程。2、影响发明性的重要因素有:(1)环境(2)智力(3)个性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发明性?答:(1)创设适宜的环境(2)培养发明意识与动机(3)塑造良好的个性(4)帮助学生掌握发明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习题一、选择题1、有6个容量1升的瓶子,每个瓶子要装2/3升牛奶,共需几升牛奶?属于()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成的目的非常明确,个体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成为结构问题。)2、让一个人尽也许举出图钉的用途,他只能说出用来钉东西这一个方面的用途,说明这个人思维缺少()变通性二、判断题1、定势对发明性问题解决有阻碍的作用。()2、问题解决的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唯一性、序列性
24、、固定性。()三、填空题1、检查假设的方法有两种,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逆推、分解问题、类比和爬山法。四、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是什么/答:(1)问题的特性(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2、简述影响发明性的因素。答:(1)环境(2)智力(3)个性五、案例分析案例:李老师是初三的数学老师,他发现: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老师向这位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类似的情境,以让学生用这个新学到的规则来解决,但学生经常不会用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运用直接专家和大强度练习的方式逼学生学,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反而提不高分析:(1)好学生与差学生在解
25、决数学题上存在差异,也许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2)“题海”式学习,学生是否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为什么?(3)你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例提出你的建议/答:(1)好学生与差学生在解数学题上存在差异,也许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问题的特性、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以及功能固着。(2)“题海”式学习,并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由于,问题解决不仅受到知识经验的“量”的影响,并且还受到知识经验的“质”的影响。研究表白,知识经验愈系统、愈概括、愈活化,就愈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对问题解决就会产生悲观影响。(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专家与训练解决问
26、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结合实例分析六、论述题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发明性的有效措施。答:(1)创设有助于发明性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选择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内容。(2)注重发明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惊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发明性楷模(3)开设培养发明性的课程,专家发明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培养其学习爱好第四节情感与学习1、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答:(1)促使学生“想学”。树立远大志向,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制订合理的、具体的学习目的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
27、心(2)促使学生乐学。对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方法失当是学生厌学、丧失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使学生爱学、乐学,我们应从下面几方面做工作: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要改善教学方法,协调师生关系。第二,发明良好的学习气氛。第三,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3)促使学生会学。有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妥,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故意识地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听讲?如何记笔记?如何读书?等等。在培养学生掌握具体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节意志与学习1、意志是人自觉的拟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故意识地调节支配自己
28、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2、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毅力?答:(1)开展抱负教育,树立对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典型引路,归因导向(3)加强磨炼毅力的实践锻炼(4)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习题一、选择题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的需要所产生的爱好是()间接爱好二、判断题1、中档限度的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最有利。()2、高中生的情感是指和生理需要联系的内心体验。()3、初中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29、,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出现不稳定的趋势。()三、填空题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成就动机重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的;悲观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向行为,远离回避某一目的。四、简答题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答:(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重要有: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2、一个具有学习热情的中学生有哪些特点?答:(1)积极积极地学习(2)从学习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
30、3)不计较个人的生活与处境,一门心思学习(4)易于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毅力?答:(1)开展抱负教育,树立对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典型引路,归因导向(3)加强磨炼毅力的实践锻炼(4)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五、案例分析案例: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检讨:小学刚开始我对学习还是比较有爱好的,但学着学着觉得没故意思了,所以我开始对学习不感爱好。心想我以前掉下那么多,基础没打好怎么学?一段时间后我又想我不学习干什么呢?我又能干什么?于是又接着学。初一学习各门功课开始还算认真,可不久就被好玩的本性击倒了。到了初二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对我有所用,特别对小发明感爱好(物理书上有关于小发
31、明的内容),开始物理还能考个七八十分,物理老师也表扬了我,但到后面开始有了一些较繁的算式,我又不想学了。其实我是会的,但太繁,一不快乐又放弃了。对于副科我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学,觉得学了又没有用,对未来找工作不起多大作用,中考又不算分,所以我放弃了。我不知(现在开始认真学)能不能赶上,要是能赶上我一定认真学,要是不能赶上,我也无能为力。分析:作为教师你如何培养这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答:(1)促使学生“想学”。树立远大志向,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制订合理的、具体的学习目的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促使学生乐学。对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方法失当是学生厌学、丧失学习热情的重要
32、因素之一。为了使学生爱学、乐学,我们应从下面几方面做工作: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要改善教学方法,协调师生关系。第二,发明良好的学习气氛。第三,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3)促使学生会学。有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妥,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故意识地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听讲?如何记笔记?如何读书?等等。在培养学生掌握具体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六、论述题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处罚”。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见解。答:适当的奖励应当和必要的处罚相结合,因素如下:(1)处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
33、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2)必要的处罚是需要的。学习者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处罚是为了维持秩序。处罚不应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3)奖与罚就及时、公正,才干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进行表扬等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进行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导致其在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性或倾向。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互相
34、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和外化的行为方式。(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规定,是对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规定的部分反映。(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人的需要。3、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第二节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1)遗传素质的影响
35、(2)现实环境的形成(3)个体自身的影响2、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答:(1)提高学生的道德结识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第三节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1、学生的品行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规定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一般的过错行为,如不遵守纪律、小偷小摸、好打架、考试作弊、损坏公物等。2、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有:(1)袭击(2)逃学(3)迷恋网络游戏(4)赌博3、品德不良学生矫正的心理学策略有:(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与对立情绪(2)善于发现学生优点,保护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4
36、)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习题一、选择题1、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结识(道德结识包括道德观念(即道德表象)、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内容。道德结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前提。)2、班杜拉认为在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观测学习二、填空题1、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素质、现实环境、个体自身。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三、判断题1、品德属于个体现象,而道德属于社会现象。()2、中学生爱着装打扮也属于品德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四、简答题1、不
37、良品德的转化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答: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2、简述学生常见品行不良的表现。答:(1)袭击:是个体故意对别人、群体或事物作出侵犯、争夺或破坏的伤害性行为反映。它与一般袭击行为相比,具有三个特性:故意性、反复发生性与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2)逃学:称旷课,这是指学生没有合法理由而拒绝上学。生活中常见的逃学或旷课有两种:一种是偶尔为之;一种是反复长期的。(3)迷恋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超过限度,达成迷恋限度,影响身体健康、正常学习和品行发展,属于不正常状态。(4)赌博:青少年赌博行为重要有下列表现:第一,青少年参与赌博的人数多。第二,青少年赌博场合和赌博手段多种多
38、样。第三,青少年赌博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所以,犯罪学家经常把青少年赌博看做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五、案例分析案例:我们把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学雷锋月”,在这个月,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做好人好事,但三月一过,这种好人好事就很难见到了,有人曾戏称“雷锋是三月来四月走”。分析:为了让同学们能更经常地做好人好事,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请问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答:(1)提高学生的素养,涉及形成个体负责的个人规范、提高观测力和移情能力、增强学生助人的能力和自信心等。(2)提供良好楷模和环境。(3)呼吁社会建立相关规则来支持、鼓励人们做好人好事。六、论述题试论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互相关系。答
39、:(1)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组成成分。品德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组成,品德的这四个方面表现为道德结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2)道德结识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结识。它是社会上的道德规定转化成为个人需要的第一步,涉及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等。(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于某种道德义务产生爱慕或憎恨、爱慕或厌恶态度的情绪体验。它随着着道德结识的产生和发展,又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4)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它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
40、毅力,是为达成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5)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别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结识的外在表现,是人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6)道德结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成分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道德结识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的总的表现和检查设依据,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习惯的精神支柱和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道德情感受阴、道德行为不能认现时,道德意志的作用更加明显第十章学校中的班集体心理第一节学校中的群体心理概述如在考场上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长,或
41、胡乱答卷,早早离开考场。12、减少中学生的考试焦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发明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2)调整期待水平,对的对待考试。(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4)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应试准备13、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答:(1)克服不良的人际心理(2)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3)掌握交谈的技巧(4)学会倾听(5)学会批评的技巧14、如何教育中学生的网络行为问题?答:(1)加强教育,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2)积极引导中学生对的结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3)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4)建立家、校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外在约束作用习题一、选择题1、心理状态分为心理常态和()心理偏态(心理健
42、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映时的心理活动特性,可分为心理常态和心理偏态。心理偏态也即非健康状态,涉及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种状态。)2、由于不能达成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长,形成一种不紧张不安、带有恐惊的情绪状态是()焦急二、填空题1、心理偏态通常包含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种状态。2、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遗传与生理机能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因素。三、判断题1、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失当是孩子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2、假如交往受阻或限制中学生的交往,那将会带来压抑、恐惊、焦急、孤
43、僻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答: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渗透性原则;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答:(1)反抗性与信赖性。由于中学生身体迅速发育,成人感、独立意识的产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具有反抗性特性。但生活经验与能力的缺少和发展需要之间的冲突,又让中学生从内心上对父母仍然非常信赖。(2)闭锁性与开放性。中学生心理世界越来越丰富,但不愿表露于外,具有闭锁性特性;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对友谊非常渴望,对朋友持开放的态度。(3)勇敢和怯懦。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勇
44、敢精神,往往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但也经常表现得比较怯懦。偶尔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行为上会大无畏;几次偶尔的败北,又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五、案例分析案例:某初二学生小林,在新学期开始的几个星期后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上课还老打瞌睡,一考试就特别紧张,考试成绩也不抱负。在老师询问下,小林说由于父母说初二是关键时期,所以自己很紧张成绩比别人落后,有时晚上看书看得很晚,但没想到效果不好不说,成绩反而降下来,自己就更着急了,把一些休息时间都用了,可现在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分析:小林学习上出了什么问题,应当怎么帮助他走出学习困境?答:小林是学习疲劳与考试焦急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学习问题。应当让小林结识什么是学习疲劳与考试焦急、因素是什么、会导致什么危害。采用改善学习疲劳与应对考试焦急的各项措施来帮助小林。六、论述题如何通过不同途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答:(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中学生的探索爱好和动机对中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中学生的成功体验化解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重视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好小组活动结合起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