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摘要:依据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基础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的活动,更是一项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学生培养思维品质,就要有代入进文本角色的阅读能力,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找到文本的关键点,深入思考,得到自己的见解;还要努力学习先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关键词:语文思维品质 “沉浸式”阅读 逻辑阅读能力 创新文本能力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高中阶段是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各个学科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但我国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是忽视思维教育,重视知识记
2、诵,与新课改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课标要求积极主动学习,就需要学生摒弃模式化、提倡个性化阅读体验,提升审美情趣,重视阅读情感,加强对文本的思考感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观点
3、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2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学习不再是一项机械运动,而是一项思维性创造活动,不再是教师给予学生答题模板与格式,学生照搬,使其答案无限接近“标准答案”,而是要求学生要有发散性思维,有自身创新性思考,让每一道题目都能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思维品质呢?我从下面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1. 鼓励学生“沉浸式”阅读。“沉浸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心无旁骛,完全置身于文本之中,将自身带入小说人物,经历情
4、节,感悟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式,首先需要建立读者、文本、作者三方的“对话”机制。阅读前进行语境剖析,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感悟作者心境,给予自身阅读期待,根据扉页的简单介绍,预想情节的发展走向以及主人公的形象。其次,要重视原生态阅读,将自己带入作品之中,主人公即是自己,阅读进入“冥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小说人物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如同自己正在发生,与人物同喜同悲。当自己的阅读期待符合作者的文本发展,读者与作者的阅读视野融合,读者完全接受与理解文本,此时学生完成黑塞所谓的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做一个接受者。此时,学生将会完全感悟到作者赋予在文本里面不可言说的思想感情
5、。但当学生的个人经历,审美情趣在“冥想”中获得与文本截然相反的阅读期待时,学生会感受到内心的伤心甚至愤怒,会有“别扭”的阅读体验。这时候,就进入了阅读的第二个环节不只做一个接受者。此时,读者会从“沉浸式”跳出来,转为“上帝视角”,对作品人物的审视,也会变为哲学家式对作者的审视看作者如何在自己的思维世界中构建精神王国。此时,学生不仅仅去体味作者的感情与思想,更多的也会发现文章形式的显著特征,会注意文章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作手法的美感等。当完成第二个“沉浸式”阅读体验时,大部分读者会止步不前,可是,能被称之为“优秀读者”的学生,将会进入第三个层次的阅读在阅读中找到自己。这类学生会跳出作者的思维
6、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思维方式凌驾于文本之上,对于他来说,小说里面的故事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他阅读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听作者讲故事,也不是听任作者向自己阐释这个世界,而是自己会对文本有独特的思考与体验,自己做出解释。在这种“沉浸式”阅读方式下,学生激发了自己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具有独到的审美体验,提升感悟作品的能力,完成感性阅读。2. 培养学生逻辑阅读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是感性情感与理性哲思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学生在代入式的“沉浸”阅读完成,获得感性审美体验后,需要重新回归文本,用逻辑性、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学生可以用数学思维列出文本的结构框架,梳理结构,形成思维导图,找出情节之间内
7、在的逻辑关系,审视具体情节中的人物形象。这时,学生要跳出情感共鸣的舒适圈,转为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获得哲思。“做自己的阅读者”,最重要的是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不能人云亦云,仅仅跟随作者的眼光,而是要在文学素养积淀的基础上,学会提问,如:这部书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看待书里出现的每一个登场人物?你觉得这本书哪里写得符合你的阅读期待,哪里写的不符合你的阅读期待,为什么?等等。批判性阅读,不是浅尝辄止的稍加思考,而可以从写一小段书评入手,在写作中拓展思维深度与宽度,在写作中再一次与作者对话,而这一次的对话,不是听他讲故事,而是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审讯”作者。在批判性阅读中,没有单一的中心思想,永
8、远有全新的解读,学生可以在不断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研读文本和文本外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阅读视野,完成理性阅读。3. 树立学生创新文本意识。阅读思维品质的提升,不仅在于感性阅读和理性阅读的能力,更着眼于创新文本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不仅仅是获得文学知识,而是积淀文学素养,获得创新文本的能力。阅读文学作品,培养思维品质,就必须致力于积极培养自己的阅读创新意识:一个人创造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度思考的过程。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拥有创新力,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拥有创新力,才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个民族的青年,只有拥有创造力,才能不断奋进,为民族文化注入源源不断地精神动力
9、,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对于高中生来说,创新创新意识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取长补短,努力思考,积极创新。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作者描绘了一副贾府众生相,但运用心理描写着力描绘的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其他人物的形象都是根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而体现,那么,别人眼中林黛玉第一次登场又是怎样的心理呢?我们阅读文章其实可以推断出来,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小作文,揣摩贾府其他人物见到林黛玉的心理。这项作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沉浸式”阅读法,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无文本”中创造“有文本”,将“无言”变为“有言”。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语文思维品质便可以常态化提升。依据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基础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的活动,更是一项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学生培养思维品质,就要有代入进文本角色的阅读能力,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找到文本的关键点,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还要努力学习先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参考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