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媒介与民族主义的一点思考 喻婷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4100:G22:A:41-1413(2011)09-0000-01摘要:民族主义是全球化传播时代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本文以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为背景,试从国人对美国的传媒印象、抵制家乐福事件中指出,大众传媒应持谨慎态度对待民族主义并构建理性的民族主义话语空间。关键词:全球化;民族主义;大众传媒;理性今天,我们已进入全球化传播时代,在越来越多的大众将自己的各种经验交由媒介代理时,各种社会关系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民族主义便是其一。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它是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
2、:“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民族主义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础之上,或为对民族国家统一、独立、强大即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追求和理想;或为谋求民族利益和现代价值实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或崇尚本民族特征和文化;或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建立统一市场,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和政治实用主义的特点。19世纪中叶,中国封锁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这个古老的王国由此开始了支离破碎、伤痕累累的被无止境掠夺的悲惨命运。余英时先生认为,从1895到1945年,中国是以一个被侵略、被侮辱的民族的身份,用
3、民族主义为精神的武装以抵抗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在这一阶段发挥了伟大的作用。由此看出,作为一种基于民族身份而进行的社会运动,民族主义多因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结构而带有多重意义。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长期被屈辱历史和贫困禁锢的中国人恢复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霸权主义,中国的知识界和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感和道德上的憎恨。他们希望中国政府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但是,在无数人为民族主义拍手叫好、推波助澜之时,又有多少人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审视别国或是整个事件?他们头脑中的霸权主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强烈的道德谴
4、责和情感宣泄。毋庸置疑,国内媒体中从不缺少关于“美国”的种种话题。2005年,环球时报在五大城市进行过一项国人看中美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2.7%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美国;另有20.7%的人对美国的印象主要源自美国电影;只有3.7%的人是通过和美国人直接接触获得对美印象的。”美国学者李普曼曾提出过一个经典概念拟态环境,即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普通大众总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提供的资讯报道去了解认知现实,因此也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62.7%的高比例在
5、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城市居民对美国的印象是由媒体塑造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网络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公众表达和宣泄民族主义的重要平台,它的自由性、时效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可以使某些言论快速地成为媒介热点。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巴黎传递时受到藏独分子袭击,随后引发了抵制法国货,尤其是抵制家乐福的行为。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却源于网络流传的一条消息,说家乐福的大股东支持西藏独立。在没人追问证据的情况下,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义愤填膺,任由冲动支配行动。即便有人知道此传言不真实,但还是坚持抵制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认为抵制家乐福并非单一针对家乐福企业,更多是希望向国际社会传达出中国民众的声音。著名
6、传播学家戈夫曼认为:框架是人们了解外在事物的基础,是人们了解、指认以及界定经验的根据。对媒体而言,新闻构架通常设置一种主导的或首选的阅读,而这种选择能够改变受众对主题的理解。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既要秉承党性的宣教功能,同时又站在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承担赢利的重任,这种双重身份使得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个特殊框架下不仅具有政治资源的价值,也具有市场价值。此外,新闻报道方式也是框架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媒体在报道比例、报道分量、报道角度、报道态度上都应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给受众全面、客观的视野,将媒体报道导向和平、开放的民族主义,而非封闭、狭隘的民族主义。徐友渔曾在文章中指出一种有趣的现象,很多中国人平时有较强
7、的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而且他们的怀疑、抨击、判断往往是中肯的,但一旦发生国际纠纷,一旦要他们评判发生在遥远国度的事情,一旦有关社会文化、法律政治、风俗习惯与我们大为不同,他们就一下子变得盲目、人云亦云。网络的全球传播性使得任何不当言论都会在短时期内迅速传播开来,理性的民族主义需要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需要网民理智、成熟、负责任的心态。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应加强互动,在对内和对外传播过程中既要传递准确的信息,又要积极承担起对理性网络空间的建构和网民素养提高的重任,绝不挑逗和操弄民族主义。参考文献:1王玉玮,董天策.民族主义:当代中国传媒的一种话语实践.现代传播,2010(1).2余英时.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载余英时博客,2009年9月29日.3李金铨.超越西方霸权.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1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