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 代晓蕾 崔强摘 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高校教育是传承和普及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和发展中国画的文化精髓,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中国画传承人,提升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追求。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中国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格面临着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组。关键词:中国画;课程体系;改革;发展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传统绘画教育现状及改革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4YS022)
2、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都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中国画也不例外。几千年来中国画的传承主要以师徒传授的教育形式为主,在这种方式下中国画薪火相传,数不清的伟大艺术家,留下的作品数不胜数。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的兴起,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改变了中国画的教育模式,中国画被纳入学院体系,开始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模式。然而,在一百多年来的高校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存在的问题却日益明显。高校中国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
3、的課程体系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概述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和发展中国画的文化精髓,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中国画传承人,提升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追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画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最早设立了图画手工专科,其美术教育模式采用了日本和西方的一些教学模式,随后又相继成立了上海美专、国立北京美专、国立艺术院等美术专科学校,班级授课制的美术教育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师徒教授模式。在这一百多年的中国画教育发展历程中,中国画教育受到了各
4、种思潮的影响,其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多次转变。随着近年来各类院校美术专业的大规模扩招,中国画的技艺得到了更好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学习中国画,但是目前中国画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目前高校的中国画教育主要由各独立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各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院校来完成,其中以独立艺术院校中的各大美院和高等师范院校为主要教育教学主体,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主要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主。各大美院的教育教学宗旨是重点培养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和艺术工作者,其招生数量从总体上来看只是中国画教育培养人数的一少部分,而且美院在其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丰富并且相对完善的教学经验和相对完
5、善的教学课程体系。而更多的中国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由各地各类不同层次的高等师范院校来承担完成的,而且多年来高师院校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我国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全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各地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但是各地师范院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良莠不齐。纵观全局,关于中国画专业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应当放在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上,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国内不同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课程设置情况,分析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建构未来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国画
6、课程体系的理论模型。二、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中现存的主要问题(一)课程体系偏离了自身的培养目标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师资力量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种种原因,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沿用的是独立美术学院培养专业画家的模式,偏离了师范性的指导方向,重学术性轻师范性倾向普遍存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是从事美术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其知识结构要求是美术学科知识及教学的理论与技能,对于美术学科知识的要求也不同于专业画家培养,专业技能之外更强调把握艺术的共通规律、艺术涵养,借助基础教学传播美术理念,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另外,中国画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
7、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偏差。高校对中小学所需师资缺少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以致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的许多知识与技能在学校没学到,而在学校学的一些知识在教学工作中又用处不大,学与用存在差距。(二)课程设置内容不够全面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专业重视技法,轻视理论和文化修养的全面培养。在专业的品评标准上,以单纯的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对学生人文素质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其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理论与技能知识不能较好地融合。专业技能课与美术理论、美术教法课是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的,技法老师不注意理论的传授,理论课老师也不注重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课程往往枯燥空洞,造成学生在专业课的
8、学习上只注重技巧,忽视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忽视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缺少学科间的综合把握。(三)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排他性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课程框架和体系是一种线性的结构,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明显的排他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强化了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二二制,前两年主要是基础课,后两年是专业方向课,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夯实基础,丰富综合素养,从而达到“一专多能”,但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学生要在一二年级完成绝大多数的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等,要学完所有基础课程,
9、就须压缩课时量,中国画也不例外;三四年级还需要有半年的教育实习半年的毕业创作,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至关重要,很多学校注重技法的学习。其次,学生在一二年纪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大多数是以西画的模式为主,一些先行基础课并不能较好地和专业课对接,导致中国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及策略(一)找准学校自身的定位,明确培养方向和课程目标每一所高校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明确专业课程的培养方向和课程目标,不能盲目效仿,不能简单机械照抄照搬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画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和审美的体系
10、,学习中国画的重要入门方法是对古代绘画经典作品的临摹学习。因此,高校中国画教学的课程目标必须建立在以精品与经典为师的课程观的基础上,以历代精品名画作为临摹和鉴赏的范本,提高学生的眼力和鉴赏水平。建立“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夯实传统基础。通过对中国画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中国画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中国画传统文化的综合学习能力。(二)明确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课程内容各高等师范院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依据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对各种取向的课程内容进行取舍与归纳。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广度,而不是单纯强调技法的训练。加强人文知识和素
11、养、美术学理论和美术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注重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其次,专业基础课不能一刀切,素描基础、色彩基础、透视等课程内容不能单纯采用西方的审美理念和理论,要适当做些调整使之与传统绘画审美意象契合。专业方向课程可以开设水墨构成、实验性水墨、综合材料与技法、图像文本转化等课程,使学生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拓展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三)建构开放的课程结构要想建构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专业的生态性的课程体系,首先,必须加强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注意不同课程内容与知识间的差异、多样化的学科来源、不同的形式与趣味等。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推动学生的个性
12、化发展,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的基础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既有学校设定的符合专业方向的特定课程体系,又反映一定个性化的基础条件与更加自由的课程选择权,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其次,由于可选课程变得丰富了,学生的选择组合方向除了以中国画专业方向作为考虑基础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做出更大跨度的组合,使自己的知識结构更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给中国画的专业范畴和性质增添了无限的拓展空间,创造更加轻松宽容的学习氛围,实现课程结构的合理组织。随着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使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限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课程价值,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从高师中国画课
13、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性出发,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和组织一些院校的成功经验,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应从学生本体的发展需要出发,重视中国画专业价值,重视中国画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注重学生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从而建构适应教育发展的生态性中国画教学课程体系。参考文献: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罗双燕.美术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J.大众文艺,2010,(20).3徐丹旭.高师中国画课程设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4孙军.新疆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