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工作介入厌学青少年个案研究 苏佳铭摘要: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以服务对象小G的问题具体分析。主要运用实地研究法,问卷调查分析小G的问题根源及程度,以自我认识、解决外部与内部问题、发现自我潜能、回归本我为四个阶段帮助小G解决案主个体认知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使他改善自我概念,重塑自我潜能、重新热爱学习。关键词:社会工作;厌学青少年;个案研究;人本主义理论1.引言教育部(2016)称由于厌学、学习困难辍学与其他教育性问题的学生大概占比辍学学生的60%以上1。随着我国社会化程度地提高,教育部愈发重视学生的人本价值及心智的发展,开始实施策略并缩减厌学青少年的退学数量。然而,只有宏观性举措并不
2、能解决所有的厌学青少年的问题。因此,对于以人本主义理论为视角的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文献综述2.1厌学概念界定康明村(1992)认为:厌学,指在校青少年不爱学习、堕落的思想和行为2。焦璨(2009)等学者提出:青少年在受到各种的影响下,对于学习所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的心理与行为方式3。本文认为厌学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体认知、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所影响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层面的客观性偏差,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讨厌学习、逃学等行为与思想。2.2人本主义理论核心内涵王智等学者(2005)提出:人本主义理论的原则在于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重视服务对象的情感、需要,相信服务对象能够改变自主性改变自己,
3、并达到自我实现目的4。笔者认为其核心内涵为:人本主义理论视角将人的尊严、权益、幸福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的差异性以及对过往经历的看法,培养人的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推崇人的自主性来实现其幸福。3.研究设计3.1研究对象小G,性别男,年龄14岁,就读某校初中八年级。七年级时,他就遭受校园欺凌,久而久之便开始逃学。3.2研究问题分析3.2.1个体认知问题静进(2007)提出:性格胆小、易感素质、行为退缩的青少年更易厌学5。而小G的性格同样是懦弱胆小、敏感性强;其次,案主的自我评价较低;再者,案主遇到困难缺乏独立的解决能力与引导力。3.2.2家庭问题案主与父母沟通频率略低,缺少亲情陪伴,父母教育手法不
4、恰当。蒋小娟等学者(2013)提出: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障碍密切相关6。所小G的厌学情绪、行为与其家庭的教养等级密切相关。3.2.3学校问题学校负责人未严肃处理校园欺凌现象;老师无瑕顾及小G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张海霞等(2010)认为:学校中的学业压力、教师素质、学校同辈群体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响7。3.3研究数据来源本次研究总共有2份测量表。首先,赵玉芬设计的厌学量表的回答问卷者分数越高,其厌学问题严重性也就越高8。如表所示:另外,赵必华(2019)提出:WEMWBS(Warwick-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中文版量表可测量青少年的
5、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总分范围为1470分,分值越高代表测试者的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分数越低则相反9。如表所示:3.4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地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实地,长时间地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互动10。问卷调查法主要是以问卷为手段的调查方法11。4.服务过程与分析4.1接案初次面谈时,社工在第一时间做好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与心理准备。做好双重准备之后,社工与案主约定时间开启面谈。初次见面时,社工与案主以动漫故事情节为切入点尝试作一些增进关系式沟通。访谈中社工发现小G具有改变困境的意愿,遂与其约定每周五晚上面谈。4.2前测评估社工邀请小G填写厌学量表
6、与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评估,目的是测量其问题程度。小G综合评估结果为:首先,厌学量表的分界值110-150分,小G的总分为135分,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其次,MSSMHS量表小G的总均分28分,WEMWBS消极心理健康分界值为1432,分数极低,小G心理有严重的问题,需要社工直接介入。4.3计划社工设计服务计划,本次服务类型是厌学青少年的个案,主要以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解决小G的问题,介入过程分为改善自我认识、解决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发现自我潜能、回归本我与结案。4.3介入4.3.1改善自我认识第二次会谈,社工以人本主义理论视角服务,目的在于刷新他的自我概念。在会谈过程中,笔者采用的人本主义理论视角的
7、改善自我认识,可以帮助自我概念模糊、自卑、焦虑、情绪化的青少年更容易重新界定自我概念与自我认识。会谈内容如下:社工:我可以幫助你解决哪些问题?小G:我不想上学。社工:为什么不想上学了?小G:有个同学敲诈我,我不给他钱,他就让其他班上的同学把我打我。从七年级一直欺负我到现在,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所以就不想上学了,我又听不懂。社工:我非常理解与同情你,其实校园欺凌现象无处不在,任何国家、任何一个学校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现象。你愿意与我分享你的困境,说明你是想改变这一境况的。我会和你的班主任解决这一问题,你放心!小G:好的!4.3.2解决外部问题本阶段目的解决小G的外部矛盾,社工约其班主任面谈,目的主
8、要制止校园欺凌的再次发生,并协定小G的课程安排。班主任:他最近退出了网课,他说他不想上学了!社工:他反应班上有男孩敲诈与殴打他,此事该如何处理?班主任:我已经警告过他的家长,他已保证不会再欺负他。我希望小G能够回到课堂好好听课。社工:那我们何时安排小G入网课开始学习?班主任:下周吧!下次不要退出网课群聊,如果他遇到烦恼,直接与我沟通就可以。随后,社工便与小G开启第三次会谈,以人本主义理论视角结合鼓励与再保证技巧开启沟通。会谈内容如下:社工:老师夸奖你是听话的孩子,并警告过霸凌者的家长,他保证不会再欺负你。另外,课程已经安排妥当,下周一就可听课。【鼓励】小G:我挺怕入学后,他又欺负我,学业负担重
9、。社工:别怕!我会提醒你的家人晚上放学准时接你回家,目的是保证你的人身安全。功课我会与老师商议减负。【再保证】小G:好的!我会在家里把功课补齐的。在此次会谈中,社工已经解决小G的外部问题,运用社工会谈技巧之再保证,保障案主人身安全。所以人本主义理论视角在本次服务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4.3.3解决内部问题第四次会谈时,社工寻求其父母的配合与帮助,以面对面沟通的形式,让其父母看到小G的人本价值、内心真实需求,并注重他的人格的全面发展,而非过度标榜成绩论。会谈内容如下:社工:请问你们平常与孩子聊天内容是什么?家长:学习成绩还有吃、喝。社工:其实孩子厌学与大人教育方式非常相关。家长:我们也是着急啊!看
10、见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我们想以这个方式激励他,让他好好学习!社工:教育孩子不能拿其他孩子做比较。如果你拿其他小孩比较,首先会给孩子的朋辈关系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在你们每次教育他与其他孩子比成绩时,他会讨厌比他学习好的孩子,更会认为他不是为他自己学习,而是认为你们大人有攀比心理,为了你们而学习;其次,在这种长期语言教育之下,他又因校园暴力所长期影响,自然也就会产生厌学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家长:好的!我们知道了!其实我知道孩子最近心理压力比较大,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对于欺负他的人,我们也是拿那个孩子没办法。社工:我建议给孩子减少学习压力,并且我建议你们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要斥责他!另外
11、,派出一位家庭成员在孩子放学时去接他,以免孩子遭受其他孩子的伺机报复。家长:好的!4.3.4发现自我潜能第五次访谈,目的在于小G发现自身潜能,人本主义理论视角强调个人潜能,它相信每个人有不同的潜能,可发挥其特色的作用。在本次服务中,社工首先对案主开展心理辅导,并提醒案主服务结束的时点。社工与小G的对话如下:社工:谈一谈,你认为你有哪方面的潜能?小G: 从性格特点说起,我个人耐性较好,比较爱幽默,比较害羞;生活习惯比较爱整洁、不拖沓;学习方面,积极请教同学与老师;人际关系一般般,我有个好哥们就可以了。可能我还有许多不足吧!社工:那在这些天的服务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方面改变了?小G: 我觉得吧,首
12、先,不担心同学再欺负我的问题;其次,学业压力没之前让我感到沉重,爸爸妈妈已经帮我取消了一门补习课。至于其余的两门,我还是要继续学习。再者,爸爸妈妈有时间就陪我聊天,放假带我出去玩。感觉自己非常幸福;最后,我有不会的知识点,就问老师!有时候老师还夸奖我!其实我想考一所好高中,再考一个好大学!社工:我发现你是个非常乖巧且努力的学生!还剩下最后一次会谈,你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小G:没有!我觉得自己较为聪明,可以回校好好学习。【发现自我潜能】小G最终接纳自己的情緒,发现了自我潜能。人本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发现自我潜能,即是强调案主的人本价值,它相信人都有各自的潜能,可以发挥其专属作用。4.4.5回归本我人本
13、主义理论视角的回归本我即是找到最初的自己,将小G的人本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收益,这种收益会打败其消极性认知、情绪与行为。其会谈内容如下:小G:7年级时我最爱学习,考过班上前10名。爸爸妈妈对我期望很大,老师也夸奖我!社工:与之前相比,你觉得现在哪不一样?小G:学习成绩名次不高,以后我会努力的!【回归本我】在沟通过程中,案主已经回到最初的本我。人本主义理论视角贯穿整个服务过程,将案主的人本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收益。以这种强烈积极性的人本价值去打败的消极认知、情绪与行为。4.5结案社工安排正式的结案会谈,小G以积极性的方式表达其收获,并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跟进服务。4.6后测评估4.6.1自我评估以下为小G对
14、自己评价的语音内容:我每一天都比较快乐,我对学习充满了信心,父母非常关心我,老师对我的学习给予关心与支持,同学们与我相处非常融洽。4.6.2数据结果评估小G继续填写厌学量表、心理健康测量表,本次评估结果为:厌学量表总分36分,WEMWBS总分56分,表示小G存在轻度的厌学问题,心理非常积极与健康,可独立地自我调适。4.6.3前后测评估本次评估目的对介入前后案主所发生的转变进行评估,如下表所示:评估结果表明:案主个体认知、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已经解决。人本主义理论视角的服务过程颇具成效。5.总结在整个过程中,人本主义理论视角更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重视服务对象的人本价值。对于性格懦弱、敏感性强的厌
15、学青少年而言,它更适合于这类服务对象。然而,人本主义视角也拥有其不足,在小G厌学问题的特殊性的影响下,服务技巧则缺少系统性与技术性。为了达到服务目标,社工要做充足的准备等待服务对象发生转变。参考文献:1教育部:厌学取代贫困成义务教育辍学首因J.老区建设,2017,(17):90-90.2康明村.厌学论J.医学教育,1992,(1):19-21.3焦璨,张敏强,吴利,张洁婷,刘沛恩.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9):44-45.4王智,杨建坡,王冉,韩红艳.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依据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0-151.5静进.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
16、学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72-174.6蒋小娟,赵利云,程灶火,刘新民,杨碧秀.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联研究J,2013,(5):800-803.7张海霞,张涛.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26-28.8赵玉芬.初中生厌学量表编制及应用J.上海教育科学,2019,(10):27-30.9赵必华,郭俊俏,张鑫,潘友兰.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中文版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286-289.10风笑天.论参与观察者的角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39-44.11风笑天.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J.社会学研究,1994,(3):13-18.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