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策略 陈菲 【摘要】高中热学部分的教学要根据知识特点和考核要求,重视方法策略,以形成热现象的基本观念,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关键词】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热学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要素之一,是学生在学习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后,印刻在头脑里的最深刻的知识内容,最终会指导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基本看法。高中热学部分的教学,旨在认识常见的热现象,形成基本热学观念。热学部分与其它模块的知识联系不强,除了气体状态变化涉及计算外,其它部分对学生的考核要求较低,基本都是“了解”和“知道”,然而却有不少专有名词需要记忆并要求能进行简单运用,且涉及宏观和微观世界,故而学生已经形成的
2、学习方法和思考习惯需要相应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策略,抓住学习的痛点,降低理解的难度,建立学生思维爬升的台阶,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物理课堂的“C位”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督促学习进程和检验学习效果。课堂必须能充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引发自我塑造的意识。课堂中可以用足够的感性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诱导学生头脑中萌芽生长出科学问题。即使是课本中已有的情节,也尽量进行加工再创造,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创设情境提出表面张力的概念:(一)吹泡泡。教师现场互动吹泡泡(为增强实验效果,泡泡的大小要控制),提问学生: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基本都是球形?再
3、展示叶子上露珠的高清图,让学生描述露珠的形状。提出问题:泡泡和露珠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二)水上飘硬币。教师展示一枚硬币和一杯水(可投影增加可见度),提问学生:水和硬币两者相比较谁的密度更大,将硬币投入水中,情况将如何?学生根据初中掌握的浮力知识,猜想由于硬币所受浮力小于重力,硬币将沉入水底。教师实验,证明学生猜想正确。教师接着故弄玄虚将另一枚相同的硬币在手中擦拭,戏谑说赋予硬币轻功,然后将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学生观察到硬币浮在水面上方不下沉,心生疑惑。教师又用相同方法放入两枚硬币,硬币都能稳稳浮在水面上方不下沉。教师要求学生对硬币进行受力分析,推理发现液体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的力
4、,能将硬币托起。教师接着播放水黾在水面上轻盈跳跃的视频,要求学生继续对水黾进行受力分析。这部分设计中,吹泡泡是为了活跃课堂;硬币实验是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造成思维的冲击,激发疑问,进而转化为学习兴趣;水黾视频是为了说明表面张力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至此,课堂热身目的已达到,学生兴致高涨。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经历从问题、到操作、到结论、再到反思等,动手技能、逻辑思维日渐提升,在实践中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步骤,不仅得到了“鱼”,也学会了“渔”。例如表面张力的特点和成因,教学如下:1.提出问题。液体表面的力的特点。2.形成猜想和假设。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由肥皂泡得到灵感,提出液
5、体表面的力使液面有收缩趋势。3.合作探究。小组结合桌面器材,商定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器材有两个,器材一是棉线+铁环,器材二是带活动杆的铁框。学生在器材一的探究中,发现刺破左边肥皂膜,右液面会将棉线向右拉紧;而刺破右边肥皂膜,左液面会将棉线向左拉紧;器材二的探究中,发现放手后液面将滑动杆拉动。4.集成信息,精炼概念。在液体的表面,存在一种使液面绷紧收缩的力,叫做表面张力。5.归纳总结,完善结论。教师演示器材棉线圈+铁环,学生观察到刺破棉线圈内部,棉线圈变成圆形,追问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线圈长度一定时,围成圆形时面积最大,对应此时肥皂膜面积最小。说明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至此,提问学生,
6、为什么露珠以及吹出的泡泡一般是球形的,学生就能作出合理解释了,因为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所以表面张力会使泡泡成为球形。教师再实验演示各种形状的线框形成的肥皂膜形状(椭圆形线框、正方形线框、双线框等等),开拓学生眼界。接着播放天宫一号中宇航员进行科学授课时挤出的那个圆形大水球,以此说明去除重力的影响,小液滴将呈现理想的球形,生活中看到的大泡泡不圆是因为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这为学生的科学猜想提供严谨佐证。最后环节播放高清摄像头记录下的牛奶滴形成的皇冠画面,指出生活中广告的科学性,进行科普宣传。三、逻辑推理,释疑解惑学生在新课学习前,头脑中已形成一定的经验,遇到新事物会习惯性调用以往经验来
7、形成个性化见解。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及方法,推理论证得出新知识,将有利于加强物理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提高对证据的认识,培养缜密、务实的科学态度。这也就发挥了物理学的教育功能。如表面张力的成因,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串: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从液体难以压缩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點考虑);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提示学生,由于蒸发,表面层的分子较为稀疏,分子间距离变大);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何种力(回顾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这种力使液面大小具有何种变化趋势。应该说,液体的特性取决于液体
8、内部分子的排列情况,所以要由分子动理论来找寻答案。如果直接放手由学生自行推导则效率低下,考虑考核要求又偏低,课堂没必要拔高,反而要想办法降低思维高度,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若干问题的问和答,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四、合理类比,化虚为实热学模块因不少是微观世界的规律,抽象、晦涩难懂。教学中发现,将微观物理量和规律与宏观物理量和规律合理类比,由此及彼,形象直观。如气体分子速率的特点,一直是学习上的难点、考试中的常错点。教师讲解时,可以将温度类比于考试试卷的难度,同时将分子运动的速率类比于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当试卷难度一定时(某一场考试中),全班同学的成绩有低分、中等、高分的差别。类比于温度
9、一定时,分子的速率有大小差异,存在各种速率。统计发现,分数很低和分数很高的人数都比较少,在总人数中占比较少,而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在中等水平,这个中等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班的平均分,全班同学的成绩分布呈现正态规律。类比于温度一定时,速率极低和速率极高的分子个数都比较少,而绝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在中等水平,这个中等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子运动的平均情况。考试中,当试卷变简单时,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各分数段比例情况不变,但是平均分上升了,即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提高了。类比于温度上升时,分子速率分布的波峰向高速段移动,表示绝大多数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了。当然,试卷简单并不意味着所有同学的分数都提高了,极个
10、别同学可能因为粗心反而分数下降了。同理,温度上升时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这样的类比,好懂又好记。五、课后任务,延伸拓展通过课后任务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对内容深度进行拓展。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的小话题,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学习任务由教师提供,要求学生每人任选一个,下节课新课学习前交流分享。如液体一节的课后任务:任务一,调查生活中哪些物品或现象利用了浸润或者不浸润的原理。任务二,通过实验,探究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如温度、表面活性剂、纯度等,思考如何才能吹出又大又圆的泡泡。任务三,北京水立方采用张拉膜结构,请收集张拉膜结构的有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汕头哪些地方采用了这种结构。结
11、合资料分析,相比传统的混泥土结构,张拉膜结构的优点和缺点。相比传统作业,学生更加喜欢这类开放性题目。比如任务一,学生提交的答案各种各样,提到浸润现象包括脱脂棉花能吸取药液、毛巾纸巾能吸水、油灯芯能吸油、书写纸张、毛笔能写字等等;不浸润现象包括家禽的羽毛不怕水、酸奶包装壳内部的覆膜、书皮上的覆膜、建筑上的防水漆、防水三色布、不粘锅等等。程度好的学生甚至能出色完成所有任务。可见,作业答案是学生自主寻找资料再进行个性化思考的结果。当然,教师对这类作业的评价方式也要不断优化,淡化知识评价而突出表现性评价。当然,笔者在实践中也碰到不少困难,如课程资源开发耗时耗力,课时紧缺等。但坚信紧抓知识特点和考核要求,重视方法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才能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2吴加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教学PPT.2016.09.http:/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