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历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忽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踌躇了一下,点点头。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对的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
2、。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实录:刚开学的一天,焦点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焦点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邝忆
3、冰咬我”,只见焦点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焦点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李家齐也跑来告诉我“邝忆冰打我,还抢积木”。但见邝忆冰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分析:邝忆冰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本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袭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用如何的教育呢?一方面,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对的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填写“家完联系册”
4、、家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对的的结识。第三,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对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局限性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反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当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成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爱好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映能力,发展自控能力,方法为:教师背对幼儿念儿歌边向前走,幼儿跟随其后,念完儿歌后教师回头,幼儿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动
5、作,并保持身体姿态不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尽量把坚持不动的时间拉大一些,对于自控较好的幼儿给予充足的肯定。再加“过小桥”,让幼儿走过高25厘米的平衡木,刚开始时,幼儿走得很慢,有1/3的幼儿不敢过,我们鼓励“勇敢点”,并牵头他们的手,通过多次练习,幼儿基本都能独立、快速、顺利的走过平衡木,变得更能力,不怕困难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结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楷模,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结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幼儿园小班案例反思三:小班案例反思之他为什么总是欺负人(20
6、40字)一:案例主题小年龄幼儿间出现袭击性行为比较常见,但像严胜骏小朋友同样经常无理由袭击别人,还屡改屡犯实为罕见。教师一方面运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他结识袭击行为的危害性;一方面与家长紧密联合,用讲道理,物质奖励等方式使他改正袭击行为;再一方面用同伴间的和谐关系转移他袭击别人的注意。一个半月下来,他的袭击性行为明显减少。二:背景新幼儿入园,老师最紧张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之间发生袭击性行为。严胜骏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屡屡用推、咬、打的方式无端欺负同伴,当老师指出他行为错误并规定他改正时,他当即表达改正,态度良好。然而但是多时,袭击别人的行为再次上演。许多孩子都不乐意和他坐在一起,更有的家长积极
7、向老师提出要自己的孩子远离严胜骏的请求。三: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一晨间,早来园的幼儿在桌上自由玩插塑。和严胜俊同组的孩子这时有三个,大家都在玩小方块积木。箩筐里的积木方形的多,长条的少。于是大家都选长条的玩。一女孩刚取到一长条积木,严胜骏见状立即去抢。女孩拽着积木不等送手,严胜竣早就快速低头狠狠咬了对方的手。女孩“哇”的哭声充满了整间活动室。手指皮已咬破,可见很用力。事件二晨间谈话,老师批评了几名做操不认真的幼儿。话音刚落,严胜骏就冲到其中一名被批评的幼儿旁,挥动手臂用力打他,并严厉说道:“你怎么不好好做操啦。”事件三一活动结束,幼儿三三两两进厕所小便。男厕的小便槽不算小,但是同时上厕的人较多,
8、于是会有几个人在旁等候。此时小便槽边都是人,严胜骏也等在一边。一幼儿解完小便,另一幼儿跟上,这时严胜骏忽然猛推了另一幼儿,把位置留给了自己。那幼儿倒在地方,严胜骏瞧也不瞧。事件四幼儿排队散步,跟着老师的速度边走边看。排在严胜骏前的一女孩走路有点慢,严胜骏毫不客气地用脚踢那女孩,如同踢皮球。女孩流泪告状,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走的那么慢!”如以上发生的类同事件天天无数次。有的幼儿忍气吞声,有的幼儿则以牙还牙。一次次批评,他一次次低头谦虚思过。头痛的是,不出几分钟,又有新案再发。四:事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认真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他强烈的袭击行为重要有三个因素。一,多次看见严胜骏发脾气欧打教
9、养他的奶奶,而奶奶只是一味得说:“告诉你爸爸去,告诉你爸爸去。”脸上却是笑。可见在奶奶面前他是大王。在奶奶面前可认为所欲为,势必影响了他面对班级幼儿的时候也同样为所欲为,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二,爸爸工作忙碌,很少和他呆在一起。最多的父子碰面时间也许就是奶奶报告严胜骏的行为问题,爸爸一贯坚持用棍子教育。这样长期以来在严胜骏的心里形成了这样的想法:袭击就是教育。三,未入园前,严胜骏与其他孩子接触甚少,所有生活几乎只与奶奶在一起。奶奶样样依着他性子,他也就没有机会学习同伴间该如何交往,也就不用学习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忍让,道德意识薄弱。由此再来看发生在幼儿园的事件,都和以上三个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只要
10、解决好了以上三个因素,他的袭击性行为也就会自动消失了。一方面,我们和严胜骏的奶奶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指出教养孩子应从事情的性质看问题,不能由着孩子任性,该宽容的时候需要宽容,该严格的时候就要严格,区分宠与爱的关系。我们列举了由于严胜骏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导致许多孩子被欺负的事例,奶奶恍然大悟。另一方面,我们联系了工作繁忙的爸爸,向他爸爸报告了严胜骏喜欢用袭击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棍棒下教养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倔强,身心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试用说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多点鼓励,哪怕
11、物质上的,都比棍棒强。他的爸爸不好意思,说以后一定改一定改。最后,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用故事告诉孩子学会和谐相处,用故事使孩子明白同伴间相处要懂得忍让。找严胜骏个别谈话,肯定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否认他不对的的解决方式。并教他放弃用袭击的行为,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同时,开展有趣的集体游戏,活动中,使其感受同伴相处的快乐。小事件一天天少起来,我们为他加油,也加重了批评的语气。五:评论与反思看如今的孩子,从他的言行上就能分辨家庭养育环境。是父母自带的孩子明理,动手能力强,但骄气。隔带教养的孩子乖顺但自我中心。全全都关怀的孩子知识面广但是很能变,让人不知道啥时听话啥时不听话。严胜骏的例子其实是个典型,通过他
12、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小年龄幼儿身上的袭击性行为的导火线是什么。家庭的教养方式很关键。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大体上都和家庭有关。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当看见孩子出现问题不能不久改正时,不能姑且养息或者严厉指责。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出现,问题连续的长度和强度,就要看运用的方法是否合适。需要仔细观测孩子行为,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开展教育,以说理为主,用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慢慢改正错误。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决。老师有心,家庭有心,就没有不快乐的孩子。幼儿园小班案例反思四:小班案例分析之老师,我不睡觉(2211字)案例背景:子涯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
13、繁忙无法照顾的因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度的溺爱、依恋,导致子涯独特的性格。案例描述: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天天来到幼儿园,子涯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因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立即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可以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也许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
14、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以后的几天,周子涯小朋友都会积极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案例分析: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不久被打消了,由于我不想由于我的疏忽,导致一个不健康的幼儿。通过观测分析,我发现子涯存在午睡障碍重要有两方面的
15、因素。一是生理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惊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快乐,产生分离焦急。案例措施: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重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办法。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的是激发幼儿爱慕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
16、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达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的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同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同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平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
17、或放错地方。(三)结识老师活动。活动目的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的是促使幼儿互相结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和谐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二、为幼儿创设和谐、快乐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急心理
18、(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二)用快乐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经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同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快乐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急。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爱慕并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
19、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爱慕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案例反思: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幼儿克服了午睡障碍,哭闹现象没有了,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当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虽然幼儿天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但是幼儿的健康状态应当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当顺其自然。逼迫午睡反而会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
20、幼儿园小班案例反思五: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之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细节(1035字)案例一:来自家长们的提醒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早上入园时常听到有些家长说:“老师,让我们家宝贝多喝点水。”其实,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更何况现在天气热了,我们也增长了让孩子喝水的次数了。由于家长们的时常提醒,我就更仔细地观测孩子们喝水的情况:我发现有的孩子每次喝水只倒一点点,一两口就喝完了;有的孩子虽然倒了大半杯,可是只喝了几口就把水全倒掉了,当然也有喝得比较好的。我发现基本上孩子们都喜欢倒水,但喝水却被他们忽略了。反思与措施: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虽然根据天气我们
21、适当的增长孩子喝水的次数了,虽然我们口头上经常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资源,可是每次孩子真正喝了多少水却被我忽略了。于是,每次喝水时我都站在边上观测,尽量提醒孩子所有喝完,并再次强调“喝多少,倒多少,所有喝完不浪费。”同时,我还运用班级中的植物角,提醒孩子们自己喝水时,别忘了给小植物们也喝点水,来提高幼儿喝水的爱好。当然,这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在旁边指导,可不能让植物喝得太多了。这里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及时补充水份,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适量的水。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好了很多。大多数幼儿都能喝多少倒多少,不爱喝水的孩子也慢慢地积极喝水了。我想发现问题后仔细观测,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这样
22、我们的工作才干做得越来越好。案例二:椅子学“走路”这段时间,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小朋友在搬椅子时出现推、拉、甩椅子等现象,一遍两遍好心的提醒却无济于事。当下,都可以“改正”过来,可没过多久,又习惯性地以自己不太对的的方式搬椅子。反思与措施: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常提醒孩子们用两只手搬椅子,不要用手推或者是甩椅子等危险动作。但是,我发现在讨论椅子“如何拿,如何放”的问题上,孩子们基本上都知道。每次都是这样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我们商议着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椅子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宝宝们,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推我了,你们不仅推得我好难受,还会把地板阿姨的脸给划伤了,你们可以用两只小手把我搬
23、起来。”果然,孩子们听了后很开心,觉得很好玩,很故意思,他们居然一起说:“以后我不推小椅子了。”现在,每次餐前、课后,孩子们都会把小椅子推动桌子下面或放到教室的一角,再出去玩,现在看到教室里整整齐齐的,真让人快乐。我感悟到:小班的孩子对很多平常现象喜欢拟人化,他们认为一切事情都会说话,只要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引导,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案例描述:在数学找规律活动中,孩子们对规律非常感爱好,所以,我在益智区也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了规律的巩固游戏“帮玩具狗完毕项链”。找出AB型规律,教师出示玩具狗,脖子上有一串绿白相间的项链。师:我帮小狗设计了一条项链,还没有完毕,想请你们帮忙,项链中藏着
24、一个秘密,谁先找到秘密就能不久完毕。紧接着出示一串自制的一红二黄规律的糖葫芦,让幼儿找出ABB型规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串糖葫芦的规律,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变魔术,拿走一只黄色的糖葫芦,让幼儿猜一猜”“少了一只黄色的糖葫芦”老师及时出示手中藏着的黄色糖葫芦验证孩子的猜测。“你怎么知道是黄色的呢?他们有什么规律呢?”幼:一个红的两个黄的一个红的两个黄的最后一个应当是黄色的。第三次出示“有ABC型规律的动作,幼儿寻找规律并接着往下做”(做手势: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让幼儿猜猜接下来的动作)。分析与反思:我设计最简朴的AB型规律,让幼儿自己去观测发现,孩子们能不久找到一绿一白的串珠
25、现象,并不久完毕项链,我及时告诉他们这样一绿一白的现象就是这条项链的规律,但我没有告诉他们这叫AB型规律,当时我觉得孩子能感受到规律就行了,AB型太抽象了,孩子不会理解,后面的事实证明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有部分孩子能不久发现这串糖葫芦的规律,与同伴交流也比较积极,而后面的猜测更能激发孩子的爱好,很乐意积极去寻找糖葫芦中的一组规律,通过寻找交流猜测和验证能不久明白一红两黄的规律,这时老师也是没能及时归纳出ABB型规律,幼儿的思维没得到升华。我运用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来做动作,让幼儿感到亲切,并能感受到规律还用于我们身边的游戏。同样这时假如能让孩子发现并概括ABC型规律会更好,这样可认为后面自己创设
26、规律打下基础。(幼儿教育)一个不合群的孩子作者:希望时间:2023-07-21一、背景:露露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女孩,入园快一年了,可她还是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早上来园总算是不哭了,但她上课不听、不举手、不愿唱歌、念儿歌;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也不愿与老师交流;更不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为此我想过多种办法,希望她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效果不是很明显。二案例描述。情景一:一次晨间活动中,小朋友都在搭积木,露露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这时,我看见凯凯走到了她的旁边。而露露一把推开了凯凯,本来她不愿小朋友接近自己。次后我发现好几次,只要有小朋友接近她她就会打他们。情景
27、二:下午,孩子在区域角内活动,露露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于是我走过去:“露露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呀。”她摇摇头。你看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去吧!我继续努力劝说她。可她还是不愿。来,跟老师一起过去玩,我拉着露露想让她进入活动,可还没走几步,她就哭起来,嘴里说:“我不要玩,我不要玩。”三:调查与分析。究竟上什么因素让露露如此不合群,如此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也多次与她家长交谈过,得知露露从小由奶奶带,爸爸妈妈虽然也在身边,但工作较忙,平时不大管教孩子,而露露也特别依恋奶奶。奶奶告诉我,有一次她去洗个澡,让妈妈带着露露玩,可露露只待了一会儿,就吵着要奶奶不愿再与妈妈一起玩了,于是
28、她就在浴室门口一直嚷嚷,奶奶你快点呀,露露只要奶奶,要奶奶陪露露。奶奶还告诉我露露在家也经常说:“我最喜欢奶奶,爸爸、妈妈我不要,我不喜欢。”虽然露露妈妈给她买新衣服,买吃各种吃的东西,但露露还是只喜欢与奶奶亲。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只容纳了奶奶一个。这就导致了露露在幼儿园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游戏,甚至不愿其他孩子靠近她。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方面出现偏差,如不注意教育将会给孩子的未来导致不良影响。露露在园孤独、不合群正是由于过度依恋奶奶才导致现在这种状况。四:教育策略
29、:1、故意识地多与她交流。在课余时间,到她的身边,问问她自己的一些爱好及有关她的事情。在交谈中运用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并运用一些辅助性的举动来加强幼儿的亲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等,让露露感到老师也是喜欢她的,让她感到老师的关爱,慢慢地学会乐意与老师交谈。2、多鼓励、多表扬。充足使用鼓励和表扬来促进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如发现她与一小朋友说话了,就立即表扬,让她意识到与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在班里故意识地鼓励她,表扬她,如,露露学会了自己吃饭了,露露学会了自己穿鞋子了等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她,让她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她积极与孩子的交往的欲望。3、家园携手:让家
30、长结识到孤僻、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家长在家多陪孩子玩与孩子多亲近,让露露走出只与奶奶亲近的现象。学会与人交往,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五、反思:现代心理学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从小就不合群,不会交往的孩子很难相信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作为一个孩子的启蒙者更要注重孩子的个性教育。而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的关键时期。每个幼儿园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很孤独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教师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有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由于良好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曾经我也气馁过,想让孩子快点走出孤独,让她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可她只想一个人静静地,什么也不愿。这时我真想随她去不管了,但
31、之后想想不行,家长把孩子送来,我们就得负责。既然孩子不主地与小朋友玩,那么我积极发明让孩子合群的条件,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四次我想总有成功的一天。案例:如何看待不善交往的孩子作者:娜娜时间:2023-07-31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与同伴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获得集体生活快乐的源泉。然而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不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久学会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造就了每个幼儿不同的性格和不同限度的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看待不善交往的孩子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在新纲要中也这样指出:“要培养幼儿乐
32、意与人交往,引导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通过小班一年的教学,我发现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中类型的幼儿: 1、缺少交往技巧的幼儿。 案例一:某一天中午午餐后,小朋友们都三三两两结伴游戏,惟有XX还左顾右盼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她拿起一本书,向玩跳棋的小朋友走去。她扬起手里的书大声说:“谁让我玩跳棋,我就把书给他看。”大家玩的正开心,没人理睬她。他失望地走开了,又转到娃娃家,面带笑容地说:“假如你们让我也玩,我就把书送给你!”“我们不信,这书是老师的,不是你的!”“ 你骗人!”XX只好闷闷不乐地走了。 分析因素:从XX和小朋友单一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的
33、交往能力有限,不会运用多种技巧与同伴相处,所以吃了几回“闭门羹”。 解决策略:在平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楷模和示范的作用,向甜甜传授积极的社交方法,引导她用规定、分享、合作、提醒、等待等特定的技巧去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可着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游戏时,甜甜想参与某个游戏,就请她看看,正在游戏的小朋友需要什么?启发她为别人提供东西,从而得到共同游戏的机会。假如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她就会有了交往的信心。假如她一直惯用老方法,教师和家长给她提醒,使她再次使用新的交往技巧。 2、喜欢“暴力”的幼儿 案例二:我们班的XX最喜欢模仿武打动作,与老师叫上劲时,也会摆个架势来示威。因此与同伴
34、交往时,常作出一些袭击性行为,同伴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平时区域活动时,他总会东游西逛,找不到朋友。 分析因素:XX的暴力倾向是同伴们对他敬而远之的关键,他的袭击性行为让别的小朋友躲的远远的,交往发生了困难。 解决策略:对于像XX这样有暴力的孩子,不因该采用单一的说教方法,而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巧妙地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中,通过自身的尝试获得情感体验,知道大家应和谐地在一起玩,身边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比如问问XX:“今天你想玩什么?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你吗?”让他自己来分析_我是分割线_未能参与游戏的因素,并创设情景,提供帮助,引导他进入游戏。例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时,教师可告诉XX:“
35、娃娃家的的电视机坏了,没有人会修理,你乐意帮助他们吗?”同时教师向其他的小朋友介绍:“今天,有一位修理工想为你们修电视机,你们乐意吗?”随着大家的欢迎,胡合就干的认真而开心,体会到了和谐游戏的快乐。 3、胆小的孩子 案例三:XX是我们班中最最乖的女小朋友,比较的听话,但胆子却特别的小,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即使举手了,声音很轻很轻。有一次,由于老师疏忽陋掉给她分菜,她居然偷偷的哭,后来其他幼儿告诉老师的,老师才知道。 分析因素: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从家庭来到集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直接面对大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压力,有也许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发言,是他们成长过程中
36、的一个奔腾。 解决策略:关注这些孩子最初介入集体活动的过程,这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教师在幼儿游戏的时候,应多留心关注他们,多于他们进行交流。例在玩“找朋友”的游戏时,教师多去找他(她)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她),用亲切的各声与他(她)交流,用温暖的手握住他(她),他(她)就会多一份胆量;当他(她)在娃娃家时,多给他(她)打电话;当他(她)有得意的绘画作品时,让他(她)给大家讲一讲。只有让孩子变得勇敢、自信,才干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爸爸妈妈也可借鉴这些策略。 4、缺少家长关心的孩子 案例四:我们班的XX,父亲参军服役,母亲是幼儿园老师,并兼幼儿园的出纳,工作比较的繁忙,无暇顾及孩子,总
37、让孩子一个人玩。有时一张纸和一支笔,能让他消磨半天的时间。因此,比起集体游戏,他更喜欢选择独自游戏,比如看书写字和画画。 分析因素:由于父母关心的少,怕孩子一个人没事做,就经常的写字画画,养成了他内向不爱交往的个性。 解决策略:一方面家长应当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哪怕是挤出10分钟20分钟也好,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同时运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开阔心胸,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加关心和庇护,这类孩子比较的敏感,做事比较谨慎,教师应以表扬和鼓励的口吻教育他们,多与他们游戏,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从而让孩子体验到教师的亲切和同伴的和谐。使孩子的性格逐渐开朗,从而提高交往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他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密切的配合,只有家园一致,才干幼儿的社交能力,才干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