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孩子们在散步时非常关注菊花,他们发现菊花有不同的色彩、花瓣、形态。于是,我们抓住这一爱好点,及时生成了活动“美丽的菊花”。 目的: 1.感受菊花不同的色彩、形态,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2.学习用表演、绘画等方式表现菊花。 3.养成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表演的能力。 准备: 1.幼儿平常观测周边事物在秋天的变 化。 2.各种各样的菊花若干盆,粉笔一支,音乐磁带赶花会,绘画材料。 过程: 一、谈话 1秋天到了,幼儿园有哪些变化? 2秋天,幼儿园里悄悄地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树叶黄了,石榴成熟了,菊花穿上了美丽的衣服。今天老师办了一个菊花展,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欣赏 1放音乐赶花会,幼儿自由走
2、动,赏菊。 2引导幼儿观测交流,感知菊花的色彩与形态。 师:你觉得这些菊花怎么样? 幼:很美丽。 师:什么地方很美丽? 幼:颜色很美丽。 幼:有黄色、紫色、红色、白色。 幼:花瓣也很美丽。 幼:有的花瓣卷起来,像妈妈的卷发。 幼:有的花瓣像孔雀尾巴,长长的。 幼:有的花瓣像太阳的光芒。 师:(在黑板上画出花瓣)我们来画一画这些长长的、弯弯的花瓣。 师: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幼:让人觉得很舒适,很柔软。 幼:像海带同样长长的,很流畅。 师:除了花瓣不同样,尚有什么地方不同样? 幼:有的盛开,有的还是花苞。 (请幼儿表现花苞和花盛开的样子。) 师: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幼:有的朝上,有的
3、朝下,有的朝左,有的朝右。 师:你想不想变成一朵可爱的菊花呢? 3播放音乐赶花会,请幼儿找好朋友合作表现菊花的姿态。教师用语言提醒:秋天到了,朵朵菊花盛开了,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有的朝左,有的朝右,有的还是花苞,有的已经盛开了。在阳光下,它们快乐地舒展着花瓣。清风渐渐吹来,它们随着风儿轻轻摆动,像在尽情地舞蹈。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菊花,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幼:我觉得不久乐。 幼: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朵快乐的菊花。 三、绘画表现 1到了冬天,菊花就会枯萎,请你们选择一朵最喜欢的菊花,把它画下来,留作纪念吧。 2幼儿画菊花。 内容要少而精 幼儿要积极参与 上海威海路幼儿园
4、 王秀梅 原方案活动形式多样,但各个环节与形式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有“拼盘”的痕迹。总体来看,我认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广度有余,深度局限性 原方案从谈菊花到表现菊花,采用了较为丰富的形式,但对大班幼儿来说缺少挑战性。如第一环节的谈话与欣赏仅仅停留在对菊花表面形态的描述上,虽然采用了很多形象的比方,但并没有在幼儿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也就很难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 建议:变“多而浅”为“少而精” 整个活动的内容可以拆分为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以谈话为重要形式。开菊花展,欣赏菊花,然后谈谈菊花。可以从菊花的表面特性延伸到菊花的品种、菊花的养护、菊花的功用甚至菊花的文化内涵等。第二次活动
5、以音乐舞蹈表现为重要形式。根据相应的音乐进行舞蹈表现,可以表现菊花花苞、半开时、盛开时的不同姿态;也可根据不同的音乐进行情景性表演,如想象风和日丽时、绵绵细雨时、狂风骤雨时菊花会有如何的表现。第三次活动以绘画、手工等艺术表现为重要形式。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折纸、剪纸等,或者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 问题二:教师主宰,幼儿被动 从原方案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处在绝对的“导演”地位,主宰着整个活动进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被动参与,难免爱好不高。教师带孩子们看花展,教师抛出问题让孩子回答,教师提醒幼儿以舞蹈形式进行表现,教师请幼儿画菊花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如第一环节中,教师说“今天老师
6、办了一个菊花展,我们一起去看看。”可以看出,花展是由教师来办的,幼儿只是作为“参观者”来看花展,而不是积极参与。 建议: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 将花展改为由教师与幼儿共同举办。教师可事先请家长配合幼儿收集各种菊花,并让幼儿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如品种、花期、养护方法等。花展上,可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菊花。这样在谈话过程中就不会是“教师问幼儿答”这样单一的形式,而可以是幼儿互相问答,或幼儿问教师答,还可以进行有关菊花的知识小竞赛,从而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有效提高学习爱好,并作进一步探索。 丰富活动的内涵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杨余香 从原方案可以看出这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将幼
7、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部分逐层推动,可谓环节齐全,结构完整。但活动过程似乎还不是很完满,给人一种“点到为止”“不畅快”的感觉。 1限于与“知识”的对话,缺少与“美”的对话 从赶花会后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教师似乎更多地在考察幼儿对各种菊花的颜色、形状的了解。教师由开始问“什么地方很美丽”转为问“除了花瓣不同样,尚有什么地方不同样”“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幼儿“审阅”菊花比欣赏菊花的成分要多(当然后者难免或多或少地涉及前者),这其实表白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幼儿认知菊花,而非感受、欣赏菊花的美。同时,教师仅仅引导幼儿观测菊花的颜色与形状,忽视引导幼儿去闻闻花的清香,摸摸花瓣的柔软
8、,以及发现菊花在大自然中展现的不同姿态,而这些恰恰能激起幼儿对于菊花的更多经验、更多感受、更多想象。 2限于对话的形式,缺少对话的内涵和精神 原活动在师幼一问一答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幼儿看似在自由地表达观点,其实每一步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提问者,而幼儿永远只有回答问题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对话的环境应当是开放的、自由的,教师可以与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感受去激发幼儿获得更多的感受。比如在幼儿讲到“有的还是花苞”时,教师假如发表一句“我想它有点害羞”,说不定就会引发幼儿更多的奇思妙想,如“我觉得它怕冷”“说不定有谁欺负它了,它正伤心呢”,等等。 3限于艺术形式的组合
9、,缺少艺术表现的空间 教师在最后再次播放音乐赶花会,幼儿在教师的语言提醒下(“有的朝上,有的朝下”)表现菊花的姿态,然后教师让幼儿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菊花。教师将幼儿的肢体动作表现、绘画等集于一个活动,虽然表达了“可以用多种手段表现美”的观念,但同时也使活动显现出“为表现而表现”的痕迹。教师的提醒让人觉得幼儿的表现并非是在真正感受菊花的美之后发自内心的表现,而是教师计划与控制的结果。 只见计划不见幼儿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张兰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付出最少的劳动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就“要以完整的、活动的观点来看待整个教学过程,以综合的观点来改善教学过程。”原方案设计者力
10、图打破学科教学模式,以综合的观点来改善教学过程,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原方案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活动能否按计划开展。在原方案中,教师办了一个菊花展,但办在哪儿,设计者并没有明确说明。假如这个菊花展办在活动室里,那么幼儿在活动前就会看见,活动室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幼儿还能坐在位子上等教师慢慢导入“新活动”吗?也许活动尚未开始,活动室里早就“炸开锅”了。而假如这个菊花展设在其他地方,教师如何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菊花展呢? 2幼儿有自己结识和表达事物的方式。在原方案中,幼儿完全在教师的高控制下进行活动,这违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第一,幼儿不是木偶,他们有自己结识事物的方式方法。在活动
11、中,他们不也许按教师方案中设计的那样只用眼睛“赏”菊,他们会去触摸,会去闻。事实上,幼儿只有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才干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结识。第二,幼儿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表达。教师应认真倾听,捕获有价值的观点,在教学中不能只见计划不见幼儿。 3幼儿不是白纸。大班幼儿已具有不少知识经验,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幼儿的积极探索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然而在原方案中,教师未能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拓展性活动,失去了一次促进幼儿发展的良机。 放开牵着孩子的手 北京延庆县第四幼儿园 余 燕 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
12、者和引导者。然而从原方案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仍牢牢地牵着孩子们的手,不敢放开。我觉得可作如下调整: 第一,放开牵着幼儿观测的手,鼓励幼儿描述自己观测到的菊花。 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幼儿观测时应斟酌语言,使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富故意义。如原方案中第一部分的谈话可精练成“秋天来了,菊花穿上了美丽的衣服,我们一起去参观菊花展吧”,以免其他谈话内容干扰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幼儿参观菊花展的过程中可提出开放性问题,如“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闻一闻,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由于也许幼儿看到的菊花与成人眼里的菊花大相径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逻辑来引领他们一步一步地观测。 第二,放开牵着幼儿
13、表现的手,鼓励幼儿大胆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菊花。 幼儿在观测菊花的基础上,要把立体的菊花转换成平面的图形,需要发挥想象力。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花瓣的举动是为了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技能指导,但结果反而会限制幼儿在充足观测的基础上的个性化表现。建议该活动以写生的形式进行,为幼儿留下自主表现的空间,以免全班幼儿克隆“长长的、弯弯的花瓣”。 巧妙引导幼儿的爱好 河北玉田县第一幼儿园 夏瑞果 一、抓住幼儿爱好,引导幼儿观测 孩子们在散步时关注菊花,一般来说只是“喜欢”“好玩”而已,多属于浅层爱好,容易转移。所以,教师应抓住这种浅层爱好,及时引导幼儿仔细观测,感知菊花的颜色、形态,以便将幼儿的浅层爱好引向进一步。
14、 二、激发幼儿爱好,鼓励幼儿创作 当幼儿兴致勃勃地说出菊花的颜色、形态时,教师可鼓励幼儿边说边用肢体动作表现菊花的形态,此时,幼儿已沉浸于菊花的美,教师则可再次激活幼儿的爱好,问:“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从而激发幼儿画菊花的欲望。至此,幼儿的爱好已转入积极积极地参与绘画表现。在幼儿画完后,教师的激励会使幼儿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把爱好延伸到对新的活动的需求和期待上。 突出爱好点 宁夏灵武市幼儿园 杨雪晴 从原方案的活动过程来看,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只是看了看、说了说菊花的色彩和形态,至于对菊花最感爱好的是什么,活动中没有体现出来。我认为教师可以抓住幼儿说得最多、观测得最仔细的地方,以此作为切入点引
15、导幼儿观测,使幼儿有更多的发现,更深的感受。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观测时也要注意运用幼儿感爱好的方法,如创设游戏情景,让孩子扮演小蝴蝶或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看看菊花的颜色和形态,找找自己最喜欢的菊花,并说出那朵菊花的特点。这样,孩子们的表演会更形象、更到位,也能更富有感情地、更细腻地画出自己喜欢的菊花。 支持幼儿进一步表现 四川德阳市旌阳区第一幼儿园 廖 欣 在原方案中,教师用了较长篇幅来引导幼儿感知和欣赏菊花的色彩和形态,这对大班来说是很容易达成的一个目的。我觉得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该活动不仅要引导幼儿感知、欣赏菊花,更要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发
16、明美的情趣。在原方案中,教师在支持幼儿进一步表现菊花方面做得不够,仅仅让幼儿简朴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了花苞和花盛开的样子,在绘画表现方面也仅仅选择画一朵菊花。其实,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感知、想象来表现菊花的各种姿态上,表现方式也可以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菊花的各种姿态,用绘画大胆表现各色菊花,还可以运用废旧纸杯卷出各种菊花,用各色毛线黏贴菊花,用菊花的花瓣拼贴菊花,等等,从而支持幼儿充足感受,进一步表现。 两点局限性 福建泉州市鲤城区第一幼儿园 王茹燕 一、单向、线性的活动方式 在原方案中,幼儿似乎被教师牢牢控制着,未能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总是教
17、师在提问?为什么不鼓励幼儿发现菊花其他的秘密?该活动到底要培养幼儿哪些科学探索方面的素养?我觉得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应仔细观测幼儿,了解他们的爱好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整理出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爱好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发现、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开放和充满质疑的情境中学习,不断体验探索的成功和乐趣。 二、缺少知识经验的整理与提高 在原方案中,教师只是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而没有整理和提高幼儿的知识经验。其实,教师可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简要概括幼儿的发现、意见及观点,帮助幼儿整理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适时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经验,引导他们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整合拼盘 江苏吴江市黎里镇中心幼儿园 朱 燕 整合活动不等于大拼盘,假如只是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尽量拼凑在一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在每个活动中,教师还是应突出活动重点,这样才干提高幼儿的经验、技能。我觉得可将此活动重点落在美术领域,将表演菊花的环节移至区域活动中进行。而活动的技能目的可定为让幼儿用长长、弯弯的线条进行绘画,感受菊花花瓣的特点。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