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7.55KB ,
资源ID:3369013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3690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符号互动论下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研究.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基于符号互动论下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研究.docx

1、 基于符号互动论下的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研究 许悦【摘 要】在最近这些年,微信逐渐成为一个几乎人人都在使用的社交软件,它的使用取代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朋友圈也变成了微信好友们之间的互动媒介。微信使用者们在朋友圈内通过使用文字、表情、图片等符号发表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采用评论、点赞等方式与好友进行互动。由此衍生出几个问题,人是基于什么动机会发朋友圈?用户们是如何使用朋友圈与他人互动的?在这种虚拟空间中,其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符号互动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用户在使用朋友圈的具体行为,通过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使用户们能合理地运用该媒介与好友进行互动。【关键词】微

2、信朋友圈;符号互动论;人际互动:G206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9)36-0187-04一、符号互动论:微信朋友圈的相关路径研究微信(WeChat)于2011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所研发出的一个为大众提供免费平台、消息推送、朋友圈等功能的应用程序,它还支持跨通信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有“摇一摇”“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主要使用服务插件,其功能多种多样。不仅有不同于QQ、微博的独特设置,即隐私性,其评论与回复只有互为好友的双方才能看见,且可以设置朋友圈可见小组,使私人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样也能让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在朋友圈发表

3、自己的看法;还有可支持通过图片、文字、链接、视频等方式发布朋友圈,使大家能夠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以多种方式交流。在微信朋友圈中使用者与好友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姿势对话”,即双方通过评论、点赞等行为来理解对方的语言、行为,从而控制或改变自己的行为,获得友好交往的关系。首先从点赞者与被点赞者的心理角度分析,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境,该行为所代表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如一部分点赞者的赞是对发布者的一种关注、回应以及认同,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互动方式;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对领导或弱关系群体点赞,来维持基本的友好关系;还有一部分点赞是基于消费性、商业性地索要型点赞,点赞者可通过此行为获得被点赞者的好感,给予充分满足被

4、点赞者的要求,来保持双方的友谊关系。其次从评论者的角度分析,符号互动理论中的符号交换,即主要交换的是双方所拥有的空间具有共同意义,点赞所代表的意义空间小,而在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其共同意义空间相对较大。评论的内容也取决于双方关系的深浅,以及已有的评论也对接下来的评论起着引导作用,该评论方式充分表达出双方的相互重视及其需要互动的强烈欲望。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过程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于微信朋友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布动机、人际交往及自我呈现方面的研究。从发布动机看,聂磊、傅翠晓等人在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中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构建出虚拟社区是一个以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通过移动互

5、联网建立起来具有社会关系意义的社区,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将虚拟社区与社会资本相联系,最后得出结论即在发布朋友圈时,只有强连带与弱连带有效结合才可助于培育社会资本。从朋友圈人际交往角度分析,唐金杰在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模式研究中提出了朋友圈的人际互动主要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符号互动,即通过表情、文字符号等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朋友圈互动模式归纳总结成单中心形状互动模式、多中心网状互动模式及两两互动模式。从自我呈现方面看,徐钱立在微信朋友圈亲密关系的表演舞台中运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朋友圈比作一个虚拟剧场,即朋友圈的每一个人都是在该剧场中进行表演,为了能够在朋友圈好友中构建出一种自己想要构建出的理想“公共形象”

6、。综上所述,很少有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来分析微信朋友圈,因此本文以符号互动论为基础,结合个人的主体意识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构建出不同的自我,通过交流建立不同的模式,以此来针对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环境下调整自己的行为,维持与朋友圈中朋友的友好关系,从而使朋友圈成为一个能够促进更好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二、微信朋友圈的发布动机微信使用者为何会发朋友圈?他们发这些朋友圈的意义是什么?通过结合符号互动论分析,发现个体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学习型动机、自我满足型动机以及自我表达型动机。(一)学习型动机。学习型动机指通过运用微信朋友圈平台,使用者不仅能发表自己所知道

7、的各种信息,还能学习到好友在朋友圈发布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其中包括各种有关养生知识、旅游攻略、学术论文等相关链接以及旅游照片、自己对某件热点实事的评论等。大家还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在其朋友圈下进行评论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大家的知识体系会变得更加完整,还能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二)自我满足型动机。自我满足主要是指人们为了通过互动行为,从而与他人进行交往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米德曾提到人们都是在儿童时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在游戏和玩耍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的独立人格与自我意识,即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从戈夫曼所提出的“印象管理”和“拟剧理论”的相关概念分析,

8、他将生活比作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达到自己想在他人心中所塑造的形象。朋友圈的出现,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所想要塑造的形象发布各种状态,自己可以建构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并且通过好友可见朋友圈这一权限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向不同的人展示出自己的不同方面,在好友的评论与点赞中获得自我心理上的满足。(三)自我表达型动机。自我表达型动机即指人们通过以各式各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动机。戈夫曼在“自我呈现”中提出人们根据对不同情境进行定义,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角色,以便能进一步加强与他人的交往互动。用户们可以通过使用图片、文字、分享歌曲等方式,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

9、,使他人在看到此朋友圈时产生一些共鸣或者对自我产生一定的熟悉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因此,自我表达是个体在朋友圈发布的主要动机之一。三、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过程微信朋友圈的主要互动过程分为四部分,即个体的自我呈现、相关共享符号的理解、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以及反馈。在朋友圈中,使用者们主要根据对好友们发的图片、表情、文字等不同符号代表的不同意义进行理解,从而与他人进行沟通。由此可见,朋友圈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属于符号互动,分别经历了从刺激到解释、再从解释到反应的过程。(一)个体的自我呈现:微信朋友圈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存在一些差异,在微信朋友圈中大部分人会将自己想要呈现给他人的一面,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呈现

10、出来,可以实现自我控制,正如戈夫曼提到的人们在表演时会出现三种角色:观众、表演者以及局外人。在朋友圈中,发出朋友圈的人即表演者,他们可以控制表演的内容,出现在前台和后台;看到朋友圈的好友即是观众,他们只能看到表演者展示的内容,只能出现在前台领域;局外人则是不与他人互动也不展示自我。戈夫曼认为“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一个人的真实目标是什么,他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间接性地控制他人的反应。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留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从总体上看,戈夫曼所提到的印象管理,即是指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想要留给他人印象的

11、过程。因此在“拟剧论”中,戈夫曼用“印象管理”解释了人们根据什么来表演、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表演和怎样去表演的问题。戈夫曼认为印象管理策略概括为四种:即理想化表演、误导性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1.理想化表演:在戈夫曼看来,理想化表演是指通过掩盖与社会标准与规范不一致的行动,从而表现出能被社会公认的行动,塑造一种理想化形象。人们为了能够在前台的演出中充分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需要在演出中掩盖某些不被社会价值与规范所公认的行动,这一点符合尤其符合在微信朋友圈中,微信用户们每次所呈现出来的图片、文字等符号都是经过仔细阅读和精心筛选过的,将对自己形象不利的信息都筛查出去,留给其他人的印象完全由微信朋

12、友圈发布者(表演者)如何表演,其会尽可能地进行理想化的表演来构建自我形象。2.神秘化表演:演员一般会通过限制自己与观众的接触,从而留给观众一种神秘化的感觉,通过自己与观众之间一定的距离,演员可以避免与观众直接接触。戈夫曼在此指出,观众也卷入到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经常以尊敬的方式,对表演者这一行为进行配合。然而这种神秘化主要是针对处在高社会地位或高阶层的群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的老板发一个朋友圈时,你和其他员工会在下面捧场或赞同其所发出的观点。又像某一些人为了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在朋友圈中发一个有深意的图片或者表情符号而没有附带文字说明意思,朋友圈的好友们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同时又有点

13、好奇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于是就会在该条朋友圈下的评论区详细询问,和他进行频繁互动,从而达成其目的。3.误导性表演:主要是指使别人产生错觉,即得到假印象的表演叫“误解表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表演者在表演前为了纠正或掩盖准备工作中所犯下的失误,将错就错的一种表演方式。如朋友圈的发布者所发出的朋友圈带有错别字,当朋友们看到后调侃他时,其会以一种幽默方式回应,让他人误以为他是故意使用错别字引起他人注意;另一方面是表演者通常通过隐瞒某项活动成果的复杂制造过程,最后只呈现出能让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如有些学霸在考试前会发一些朋友圈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可能这学期会挂科这类的话,事实上其每天都在刻苦学习,

14、发朋友圈只是为了给他人造成误导行为。4.补救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某些行为造成表演中断,即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一些无意的动作、包含一些失礼、当众吵闹和闯入。这些行为会造成表演者自发性的主我展现在观众面前,破坏观众对其的基本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补救表演。例如在發微信朋友圈时,不小心发了没被美化处理的图片,正好被朋友圈好友(观众)看见,此时朋友圈发布者(表演者)必须采取技巧性的印象管理策略来维持自己的正面形象。同时,朋友圈好友(观众)也需要与表演者相互配合,包容朋友圈发布者(表演者)的失误。在自我呈现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三个不同的特点:首先是呈现具有可控制性,即发布朋友圈的人可以根据自己

15、想要呈现的内容有选择性进行展示;其次是展示对象的精确性,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可见好友,使自己能将想要展示的内容精确地展示给明确的群体;最后是所呈现内容的多样性,通过各种图片、视频、文字及表情等符号使人们的感官能动性得以调动,从而使其具有与现实相当的效果。(二)相关符号的理解:在符号互动论中,个体需首先能够判断符号的具体意义,根据对意义的理解采取行动,这里的意义是指在与不同人的互动下,其对符号的理解与解释不同。在与弱关系群体的互动下,他人对其所呈现的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即知觉、感觉层面上;但在与强关系群体互动中,他人会对其所呈现的内容有更深层面的思考。对符号的不同理解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理解,主要受三方面

16、影响。一方面是受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及教育水平的不同,其对符号(文本、视频、图片)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即如果双方在生活经历、价值观念、教育水平越接近,其对相同符号的理解也会越接近;另一方面是由于符号本身的特点,即有隐含的寓意导致其在不同的语境下体现不同的意思。因此,朋友圈的发布者可能会与其好友对符号的理解不能完全相同;还有一方面是双方当时的心情和状态是否与发布者相同,如果相同则会容易对内容产生高度共鸣,从而进行高频互动。(三)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米德提出“主我”是一种自我且非理性的态度,使自己能够获得快乐感;客我则是一种他人且理性的态度,是要受他人的态度、看法约束并且要遵守社会规则。比如主我会想在

17、朋友圈晒旅行照片、各种美食及秀各种奢侈品牌包包等行为,但为了考虑他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于是便会放弃实施这些行为。就像“镜中我”理论所提到的使用者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要想象如果自己是他人,会对这条朋友圈有什么想法,评估是否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决定是否发这条朋友圈。当互动双方对相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感受或反应时,主我与客我也会达到融合状态,比如在微信朋友圈中会出现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的评论转载、各种慈善捐款如轻松筹、水滴筹等被很多人转发,这就是对某件事产生的高度共鸣所引发的大量转发现象,即个体在参与朋友圈互动转发过程的行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和群体的归属感。(四)反馈:库利在“镜中我”理论中提

18、到个体的一切行为会受到他人对其看法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为了达到想给他人塑造的形象,开始慢慢改变自身的行为。镜中我理论主要把自我意识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个体会事先设想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行为;其次是在行动后考虑他人会对自己做出何种评价;最后是个体会根据他人所提供的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人们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呈现时,朋友圈中的观众就属于通过持镜来评判个体行为的人,且在朋友圈中的互动越频繁,其相应的自我表达就越活跃,并根据反馈,其对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也会按照自己理想的方面展现。四、提升朋友圈良性互动的相关策略尽管现如今网络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出现融合现象,社交平台

19、如微博、微信等,使人们将现实社会的真实性与虚拟社会中的虚拟性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由此引发出一些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谣言的传播,由于朋友圈的好友都是相互认识,所以一旦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大家都会相信,导致一些缺乏辨别信息真假的人将该信息到处流传,出现一些“伪科学”类型的文章;其次是一些不利信息会导致价值观出现问题,如在朋友圈晒奢侈品牌包包以及收到奢侈品礼物以彰显自己如何富有,其他人看到此类朋友圈,长此以往会被激发出炫耀、攀比之心,从而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受到歪曲;最后是语言规范性逐渐降低,缺乏内涵性。大部分人在发朋友圈时会采用一些网络词、交际用语,有时出现错别字,内容在表达上也缺乏内涵,简单易懂

20、但是没有任何深度,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应当对这些问题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主要包含三点:(一)朋友圈的使用者们应当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在针对谣言问题的肆意传播上,使用者们自身对信息辨别力还有待提升,应当先学习区分何为不良信息,何为有效信息,再对有效信息进行转发,对不良信息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将信息给隔断开来,从而有效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误解。(二)政府、朋友圈开发商及用户们都应当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督管理。使用者们作为对信息的直接接触者,对不良信息应采取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朋友圈开发商也应定时对信息进行检查,如发现有

21、人举报,则应第一时间进行禁止且对发出该信息的用户身份查验后,选择是否取消朋友圈使用资格;政府及相关的司法部门应根据朋友圈制定相关法律条款,并定期审查如发现不足应及时纠正,从而加大对朋友圈不良信息的管控。(三)政府及用户们应加强学习和宣传中国传统语言规范。政府应依赖其具有的强大号召力,让各单位组织宣传有关使用中国传统规范语言的意义以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宣传的内容传到微博、朋友圈等平台上,邀请汉语言方面的专家讲解如何使用规范语言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能重视语言规范方面的问题,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对汉语言的学习,将我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注释: “微信”网络时代的变革者

22、.中国存储.2016-08-03.丁红艳.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微信朋友圈使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聂磊,傅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05):71-75.唐金杰. 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徐钱立.微信朋友圈亲密关系的表演舞台J.传媒评论,2014(05):62-64.唐金杰. 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乔治H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54-158,171-177.欧文戈夫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8-

23、33,201-217.丁红艳.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微信朋友圈使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参考文献:1 陈燕.人际传播符号互动论和社会交换论的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2 刘旦旦.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 张良杰.论米德符号互动论及对传播学的影响J.东南传播,2008,2:76-77.5 张少元.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微信传播与意义共享J.新闻知识,2017,1:58-60.戏剧之家2019年36期戏剧之家的其它文章粤东地区客家妇女服饰的审美分析“他者”的反抗与虚无音乐与人类发展的关联研究壮族儿童钢琴小曲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教学的融合探究当代沥粉贴金工艺对成都市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全文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