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31.23KB ,
资源ID:3366297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3662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绿色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绿色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docx

1、 绿色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兰昌贤提要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发展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首先简要梳理国内外学者以往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接着介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阐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及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践行状况。关键词:绿色金融;研究现状;发展现状:F83 :A收录日期:2017年11月17日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环境保护。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令人担忧: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474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19.8%,酸雨频率平

2、均为12.7%。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45.4%和14.7%。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促使中国的经济只能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2016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

3、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抑制污染性投资。一、绿色金融研究现状绿色金融主要通过使用金融手段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1980年美国超级基金法案中最早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美国超级基金主要用于危险物品存储场地的治理,处理危险物品的泄漏等意外情况。超级基金法案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严格防范危险物品泄漏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国内外分别有一些组织和学者对绿色金融的概念做出定义。其中较为广泛认可的是20

4、00年美国传统词典对“绿色金融”概念所作的解释。美国传统词典指出绿色金融是一种金融运营战略,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业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以及金融可持续发展。Salazar(1998)提出,绿色金融使得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是金融产业的创新之举。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国内学者马骏(2015)提出:“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绿色金融也展开相关研究。一些学者探讨了国际

5、上的一些经验做法。郭沛源和蔡英萃(2015)介绍了绿色金融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和核算体系等问题。侯亚景和罗玉辉(2016)探讨了中国存在的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又借鉴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蒋先玲和张庆波(2017)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包括綠色信贷、绿色证券、政府参与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的组成及绿色金融实践。宋晓玲(2013)介绍了国际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共性特征、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代玉簪和郭红玉(2015)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理念与政策、业务创新、绿色金融管理等方面作了介绍,并指出对中国商业银行践

6、行绿色金融的启示和建议。一些学者对国内绿色金融实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郑德凤等,2015;王修华和刘娜,2016)。也有一些学者探讨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汤伯虹,2009;董昕,2015)。通过梳理上述各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对绿色金融的概念主要是围绕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而展开,对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国际经验的介绍仍然不够深入。二、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中国绿色金融实践起步较晚,主要涉及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三类业务领域,其中又以前二者为主(李勋,2009)。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我国从2012年起须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发

7、。为践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就中国绿色信贷相关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部门共制定了以下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4月,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6月,人民银行)、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007年11月,银监会)、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2009年6月,环保部、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

8、的意见(2010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2012年2月,银监会)、能效信贷指引(2015年1月,银监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2015年7月发改委)、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2016年8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就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面,中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如下: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7月,国务院)、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12月,环保总局、保监会)、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1月,环保部、保监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4年

9、8月,国务院)。endprint就中国绿色证券方面,中国政府部门做了如下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7年1月,证监会)、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2008年1月,证监会)、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的通知(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改革调整上市环保核查工作制度的通知(2014年10月,环保部)。从以上可以看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起步虽晚但现在正在逐步完善。各个金融机构也在政策指导下开展绿色金融业务。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兴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家推出节能减排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在此基础

10、上,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中不断创新。2008年国内首用赤道原则,2009年成立中国首家绿色金融机构,2010年向个人消费者发行低碳信用卡,2011年又推出一系列绿色贷款产品(刘玮,2016)。其他大型银行也相继开展了绿色信贷业务。2009年浦发银行与天津中新生态城投资公司合作建立生态城绿色产业协会,促进了该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建设银行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绿色信贷政策措施,积极扶持节能减排项目,有意识地限制高投入、高能耗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2008年起,交通银行对其授信客户和项目实施标识管理,对环保不合格的风险企业进行清退和禁入管理。总体来说,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一些

11、金融机构也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践行绿色金融业务。三、结语绿色金融的研究虽然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但是目前在中国已经有较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该问题并取得一些成果。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在践行绿色金融,在国际上也取得领先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绿色金融研究和发展会有更大的进展。在肯定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需要针对开发新的绿色金融工具、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措施、加强绿色金融评价和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主要参考文献:1Salazar 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R.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

12、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Slovakia,1998.2Cowan E.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M.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1999.3郭沛源,蔡英萃.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5.4.4蒋先玲,张庆波.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5.5侯亚景,罗玉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1

13、6.9.6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5.7宋晓玲.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政策:共同规则与差别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3.1.8代玉簪,郭红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5.1.9郑德凤,臧正,孙才志.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5.2.10王修华,刘娜.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J.理论探索,2016.4.11董昕.绿色金融:现存问题及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5.9.12汤伯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9.13李勛.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J.兰州学刊,2009.8.14刘玮.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敲发展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6.15董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3.3.endprint -全文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