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谢聪爽摘要:2015年10月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互联网+教育”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也包括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恰到好处地应用信息技术。本文意在提出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对策:G423文献标志码:A:2095-9214(2016)12-0113-02一、研究背景自2000年10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
2、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仅仅在基础教育的领域,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备的数量是4年前的十倍之多。(何克抗,2005)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这也只能说是低层次的整合),而是要使“整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引发课程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层面的变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陶莹,2005)华东师大的吴忭总结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框架(吴忭,胡艺龄,顾晓清,2016)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1.信息技术本身的局限性(1)多媒体信息具有干扰性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舍本逐末”,一味追求课件的美观性和生动性。若学习者的年龄尚
3、且较小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不由自主地被课件的漂亮的动画所吸引,受到课件其他信息的干扰,忽略了课件里的有意义的知识,这样教师在课前辛苦制作课件就得不偿失了。(2)信息技术硬件的应用忽略了情感的交互在现代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室基本是教室的标配。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准备多媒体材料,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教师和学生的经历全部集中于冰冷的教学设备上,缺少了互动和沟通。比如语文课上的一则寓言故事,教师可以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让学生深刻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但是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自己把语言故事的内容表演出来,教师进行指导,相信对寓言故事的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会
4、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3)课件制作应用于课堂具有预设性教师在进行可将制作的过程中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构思来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和跳转也是教师自己预想的结果,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局限,而且教学过程一般是按照教师之前教学设计来设置的。但是在真实的课堂当中,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作用,整个课堂的进度和发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积极反馈下进行的。由于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播放课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测的、课件内容不合适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2.教育者的观念固定在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提高提高教学质量(1)重课件制作,轻视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教学质量的
5、提高不仅仅是教育者在课堂上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当中。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教育者纷纷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些教育者养成了“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是备课”的概念,课前只要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就万事大吉,殊不知他们忽略了教学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就不会发挥它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多媒体课件作为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的载体,教育者只有注重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才能设计出来优秀的课件,才能提高教学质量。(2)重直观材料,弱化学生思维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
6、让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感官水平上,而不去深入探究,则会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整合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2004)这种教学形式造成了信息技术的形象生动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但是忽略了本质原因,并且弱化了学生的思维形成。3.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限由于一些老的教师在之前没有深入接触过信息技术,计算机能力十分薄弱,不能制作出完全符合自己预期的多媒体课件。年轻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比较强,但没有接触过制作课件的专业培训,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也不达标。这里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教师队伍缺乏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训练;二是部
7、分教师在多媒体应用方面有抵触情绪;三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解决对策1.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实践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彭绍东提出了用CAL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在一起。CAL模式是学习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学习经验的有机结合,是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相对稳定的、用以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策略、方法和结构的简化形式。(彭绍东,2000)2.合理分清主次,勿喧宾夺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
8、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优化教学。在教学方面,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目标分析、教学设计等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内容分析透彻之后,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育思想的载体才能够实现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因此,信息技术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切不可喧宾夺主,违反了引进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 3.加强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针对部分教师及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对贫乏的问题,各地区应该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提高信息素养。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好地应用于课前备课、课上教学之中。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9、,能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学习资源,整合信息,综合分析。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提升信息素养,才能达到师生互相认可,共同提高教学质量。4.教师应在实践中加强思想反思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认为,“成功的教学要由多样因素结合。就像学游泳,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单靠水(软件),还要有好教师。而好教师一定是拥有科学、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李克东,2001)四、总结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
10、堂效率。但凡事要讲个“度”,过犹不及。多媒体技术虽拥有很多优势,但不可能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所以那种希望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信息技术应更好的融入到教育当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不应生搬硬套,造成本末倒置的后果,只有当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被利用到教育中,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2陶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5(2).3吴忭,胡艺龄,顾晓清.高校新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属高校教师职前培训项目J.现代远程教育,2016(3):77-103.4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学电教,2004.5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上)J.中国远程教育,2000(01).6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9). -全文完-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