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做研究1.如何选导师在选导师的时候,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我从做学生以及现在做导师的角度,感觉有两点非常重要:1)那个研究课题你真的有兴趣,并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么;2)你和导师的性格能够合拍。对于第一条,也就是说你应该先发现你的兴趣,再看哪个老师对你指导最合适。兴趣有两个来源:或者广泛地涉猎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兴趣(广度搜索:确定领域),或者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兴趣(深度搜索:确定问题)。总之,多做事情,多看书,确定论文选题并不难。对于第二条,主要影响做论文时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并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赏,也未必能够一起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够忍
2、受并能够接受对你批评指导的老师,对你顺畅地完成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处处感到老师对你不满,即使你自认为很不错,或者认为老师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么,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最好换个导师:你应该选择能够接受和欣赏你的人做导师。为了避免开始的选择错误,你应该在选择导师之前,多参加几位老师的项目,从中体会各位老师的管理风格,认识自己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看导师的名气,尽管名气大的老师可能项目多些,也许会更容易找到你的兴趣。2.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 E.SlavinCooperativeLearnin
3、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由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3.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
4、频度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我的建议是: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
5、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5)记住,任何时候研究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进入导师办公室,寻求帮助,即使你认为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老师知道你是因为有问题而进展停滞,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了。4.修行,修行,不修如何行得动?学生找工作,挫折很大,并不是没有单位要,而是自视很高,却拿不出漂亮的履历,说不出我做过什么,也没有证据我做得有多好,无法让只有一面印象的用人单位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学校的标签
6、只是一个台阶,再往上需要的是你修行的纪录,到了单位之后,你的成长之路将是你修行的回报。修行,修行,是需要修的,要花时间,要花精力,更要用心去体会,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事的方法和态度。研究生期间是很难得的有那么多可以自由处理的时间,应该尽量多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为未来奠定基础,否则工作后、有家庭后就会有了很多牵绊,修的机会就更有限了。5.研究生期间要学什么?我认为研究生期间学生应该学三件事情: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
7、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如果能够按照这三条要求自己,毕业后做不做本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研究素质已经建立了,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了。6.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我尝试过三种指导方式:(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
8、的指点,学生也有顾俊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以后必须要改进的。(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
9、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缺点: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大中小,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三年,自认为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研究生而已,算不上一个很成功的过程研究生。原因如下:1、我自身对成功,牛的概念要求很高;2、我离我自己的标准也相差太远。我以为我读研期间表现出来的才华只是漂浮在大海冰山的露出水面的冰角部分。其实,我对非常普通和非常不普通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我更愿意从人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上去区分人,而不是普
10、通和不普通上去区分。有些人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能力,但是有时他们对人类的生长、发展是破坏、后退负面效应的,尽管他们非常不普通,但是我还是不看起。好了,闲话少述。还是说说我为什么要些这文章或者做这个讲座吧。1、没有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是苏格拉底讲的,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还有一句话只有有总结的失败,才会是成功之母。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要毕业了,对自己三年做个审查是一件对自己很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分享出经验和感受供别人参考、借鉴和互动。这两方面都是很好的,所以何乐而不为呢。世上确实有双赢和多赢的事!一、三年所感受的研究生朋友的现状1、目睹和感受到的研究生朋友们的惨淡研生(研生指研究生的
11、读研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平时周围同学的观察,谈谈我总结的一些对读研的一些感受、看法,读研期间遇到几种典型惨淡或者尴尬的事情。我的目的是积极心态去避免和化解这些尴尬的事情。1) 对读研认知上的惨淡考研和读研的动机不明确:当初考时,这些就不清楚,很朦胧的,现在即使在读了,还是不明白。据我平时非正规统计了解到:很多同学之所以读研不外乎如下原因:A、很多人考,我也考,没有为什么。B、为父母家人,同学攀比而考。C、为缓解就业压力、或者换行而考。D、为发展、学历需要而考等等。这些不能不是理由和动力。但是我觉得这些动力因素是不够的,或者是比较局限甚至狭隘的。这些理由和动力可以维持一个人考上研,
12、但是难以保证他她读好研,由于其狭隘行甚至会危害一个的人生规划、才能开发和成功。现在,在坐或在看本文的同学们,很多都已经在读了,那么再讨论考研的目的和动机变得没有意义。但是可以在已经读研的基础上讨论读研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关系。如果你热爱你的专业,该怎么读研,如果你不热爱,该怎么再利用读研的这个阶段转到你所热爱的行业、专业和职业上去。2) 研究生学习的惨淡研究生的学习分为自我学习和学校安排的硬性上课学习。我认为自我学习要重要和有意义的多,但是问题是很多研究生朋友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自我学习,最麻烦的是茫茫知识海洋,该学什么好呢?暂且先谈谈学校所规定的硬性学校。相信任何独过大学的朋友,都会对大学的上课
13、教育有所领教-上课、作业、考前突击、考试。一考完,所学知识哗哗地都跑丢了,即使拿了许多学习优秀奖,但是针对所在专业的做事能力不一定强。如果说本科上课教育是这样的,那么我觉得研究生的第一年上课教育的质量简直更差。本科的课当时学的时候还能明白些东西的,而且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混的。研究生开的课,尤其是些专业课(有些专业或者同学可能不是这样的)在学、考、考完后的过程中是始终不云的,然而考试是好过的不得了。考试好过还好些,关键是上课那些东西,凭我和很多同学们的感觉就是,对以后读研做项目,找工作简直一点用的没有,而你却不得不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去上课,考试,然后彻底丢掉,然后到毕业找工作时,你仍然发现自己什么
14、都不是,你不觉得这样很悲哀、很浪费时间吗?学校硬性学习显得不能给人传授知识,那么,自我学习便变得异常重要。可是实际情况似乎更糟。自我学习需要很强目的明确性、意志力做支撑的,说大点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个人人生观的一个外在反映。像读本科一样,还是有很多的研究生朋友们的读研目的还是不太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很想学,可是茫茫知海,该学什么,怎么学,天啦。搞几下,劳苦而无效,靠游戏、网络、电影来麻痹痛苦,内心却更着急。我曾看到在工作时间,有二个研究生凑在一个电脑上,躺在椅子上看无聊的电影,表情很痛苦。可慢慢的就也习惯了,再怎么看电影、游戏都不会痛苦了,不能不说够惨淡的了。3) 研究生做项目的惨淡研究生
15、做项目也够惨淡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我是学理工的,也许有些院系和同学不是这样的,但我据我平时观察和感受很多理工的研究生同学似乎都有如下的类似感受):A、有时项目其实不是真真意义上给研究生做的,而是糊弄让你毕业的,即使做也是比较低层次地让你参与一下,然后做文章能拔高一个层次写就行了。B、学校研究生做项目研发的质量有时绝对比不上某些公司做项目研发的质量。别人公司做项目基本上都是真枪实干的,而学校做项目则显得厉害性不那么强,比较有松松的感觉,你能力的锻炼也就可想而知了。C、虽然学校是教育培训机构,可在实际做项目的过程中,给人的培训教育的力度是不够的。当然,任何事务都是两方面的,这种项目环境下,也
16、能给你很多自由发展和实现自己条件,这在本文的后面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惨淡中会提出。4) 导师的所谓导意义的惨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代孟子就这样给老师的职能下定义的。但我觉得这个定义下得太大、太高,只有大师级人物才能做到这一点,在现实中是很难、也没有必要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样的。研究生学习中,老师要做到如此更不可能了。在中国动不动把研究生的老师说成导师,这个导字太吓人了,帽子给得太大了,很容易迷惑和误导人的。实际上,读研究生一般而言,你千万不要对导师有太多的幻想。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体制使得导师多半不会把精力放在导研究生的身上。有个同学毕业答辩去到导师签字,导师竟然问他的名字和专业怎么写,真是导
17、师到家了。这个话题太大,在今天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我也不便于深入展开讨论,但是我一点,我必须提醒,我不是在教你和你的导师不好,绝对不是,对导师你还得尊敬的,不管怎么样他她是你概念上的导师。而且,还有些话,不用我说你也明白。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热爱的是你现在的专业,那么即使没有导师你也已经有个很好机会入行了,因为你有一纸这个行业或专业的硕士头衔了。如果你不喜欢你现在的专业,你也就没必要进这个门了,那么你有没有你到底想干的专业,如果有,集中精力,往你自己的志趣上去靠,只要你有这个决心是可以做成的;如果你还不知道你的志趣,赶快去找到。如果找不到,很抱歉,我只有祈祷上帝保佑你了。与大师对
18、话,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门生或者门徒,然而与自己对话,你自己就会是个大师,其实,人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大师,前提是你有追求积极人生的观念。如果你在研究生的专业是你所志趣的专业,那么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不喜欢,那么与自己对话,找到你的所爱,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5) 研究生写论文的惨淡关于中国研究生的写论文情况,前不久,在网上看到很多批评性质的观点:说什么天上乌鸦一般黑,地上文章一般抄,更有甚者说中国是最大制造学术垃圾的地方。批判的很辛辣,但也不外乎实情,我觉得。中国做文章动不动要讲究小题大做,浅入深出,拔高一个层次,要有许多数学公式。到底质量怎么样,有个同学发了个很好刊物,表面上说起来很高兴,但是他在
19、寝室里可以秘密地说,什么都没干,其实是垃圾的字眼。做沦为对你就业、以后个人能力有多大帮助,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核心意思是,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中追求自己个人的实现时,最主要的是要主动自己的追求,但不可避免的要被动做些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不要让你被动要做的事成为你的主动要做的事了,或者说成为你个人实现发展的障碍了。这句话浓缩一点说就是不要让无奈变成阻碍随便说一下我个人的论文,发表论文我后来觉得确实质量比较差,然而毕业论文,我觉得还是写得比较辛苦,60的话是我自己写的,80的字是我自己敲的。其实,还应该做好些吧,不过也无所谓啦,所上说。6) 研究生能力的惨淡能力是个涵义很广泛的词,在这里,我只特能很
20、快的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因为企业是很现实的,它不会问你,学了那些课程,它只会问,我们这里有这些活干,你到底能干哪些,一来就能比较快上手就好,不问出身贵贱,不管你是三好还是五好学生,甚至不问你专业。一句话:你到底能干什么,而且要快。同学们,我现在这样问你,你能很快地给我说出几点你可以卖的东西么?曾有同学给我这样回答,至少我还比较会侃,呜呼,你当应聘是陪聊的工作阿。事实上,在找工作时,我们很多同学都被这个问题折腾得很生气,不是气企业要求,更多的是气自己。本科4年,硕士3年读了这么多年书,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到底能做什么,似乎什么都不是,你是不是觉得很窝囊,很气恼呢(当然,有少数同学先前有意识准备
21、的,暗暗施个劲的人,这时就显得很从容)。低年级的研究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预先作些准备避免这令人气愤尴尬的情形呢。7)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惨淡总的来说,以上各种惨淡归根结底是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惨淡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你们可以看到大学的研究生几乎不分专业,几乎清一色的分个电脑给你,丢在一个房子里,网络电话空调给你装上,就美其言曰实验室,不知为什么,几乎同样的东西在街上就是网吧,到学校里,在研究生这里就要叫成试验室。再看研究生朋友们在实验室又做些什么,理工科的几乎每一个都抱着个vc、c、c搞几下,实际上又没有几个能真真搞得比较熟练。难道所有的研究生都要成为一个编程员吗,如果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很大
22、资源浪费。关于研究生教育体质的问题太大,在此,我不想作深入地讨论。我想说的是任何事务都会有两面性,学校研究生教育虽然比较松散的、几乎是混日子式的,但是反过来说,它也是很自由的,如果你想追求符合自己的志趣的专业或者其它的追求的话,在读研究生的时间里,你可以拥有决好的资源、条件、时间、精力、机会去向你个人的志趣追求上去迈进。自由是滋生懒汉的河床,也是造就天才的摇篮。两种效果的区别在于研究生自己内心的选择。2、 研究生与所谓的研究生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说明一下,研究生和所谓的研究生。首先说研究生:研究生这个词语我们太熟悉不过了,我们都是研究生,但是我们对研究生的这个词熟悉得几乎忽视了它的存在。不信,在
23、座各位可以马上问问自己什么叫研究生,它有哪些内涵要求。我认为,真正意义的研究生应该是对某项知识领域具备较宽的背景知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发现那个领域内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思路、改新,甚至能在实际行为中实现了某些问题的方法、思路和改新。然而,在学校中的研究生,很多研究生的感觉就是,我对我的专业几乎不明白什么,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只能做一点很明确,很具体的小的实事,而且我也不喜欢我的专业,跟着瞎混贝。不但很多研究生是这样的,很多博士,甚至有些所谓的学者、教授都在内心底里逃不过这样的感受啊。我们当然会有这样感受,因为我们是所谓的研究生。所谓的研究生是一种社会强制的身份分类。只要通过
24、那几门类似科股考试的考研考试,进到学校里来读研的就都叫研究生。这是一种社会性质的强制身份分类,而不知真正意义上的概念上的研究生,而是一种所谓的研究生-社会强制身份分类划出来的研究生。就好像,有些人到了60岁看起来还依然很年轻活力、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从实际意义上说还很年轻,但社会强制身份为把他她划成一个老人。这些所谓的研究生一进学校,就强制性地划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如果没有或者找不到适合他自己的志趣的话,那么,他她就不可能很明白研究、探索、进取这些词语的真正意义。真正意义的研究生,他是不受外界束缚的,他能完全驾舵自己的灵性和思维,但是他的灵性和思维又是飞翔的、自由的,不受社会的强制分类、生活和工
25、作的束缚;他总能在社会环境中找到畅快淋淋的自由和舒展。这样的人才叫真正的研究生,他们才做出了真正的研究、发现、和探索;是他们真正的实现了科技发展和进步。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富兰克林,爱迪生,比尔盖茨等(这里我只举出科技界的人物,财富界的不一定是这样,一些流氓,对社会基本上不起很积极意义上的人,凭着耍流氓也可以大发财,不可一世的人不在此列)。然而他们基本上不用去拿什么学位,作所谓的研究生。真正的研究生是那么做的,然后我们所谓的研究生在作什么呢:稀里糊涂地在上些课;挤牙膏似的发表一点近似垃圾的学术文章,还美其言曰科研成果;东拼西凑地完成毕业论文。我不是说要每一个在校的研究生都能做成真正意义的研究
26、生,像上述大师那样,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向这个标准相对靠近些。如果你能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探讨、研究、进取,别的不说,至少你会觉得生活和生命是多么愉悦和快乐的。我想说一句的是:尽量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而不只是做所谓的研究生。3、 如何彻底改观这种惨淡的研究生生活关于如何避免改观上述7种研究生的惨淡,在每一种惨淡中,我基本上隐隐地从技术层次给出了一些避免那些惨淡的措施。然而,如果要治本,还得揪出那些惨淡的本质。我想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来读研,虽然在实际意义上,我们很多人都在混,但是从内心里来说,我觉得没有几个人真的要去诚心意义上要去混的,除非他她有病。其实,我觉得,每一个读研的人,都
27、很希望在读研的23年时间内会有所收获,不管他她的收获会是什么,但肯定有想,不想的,除非是有病,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虽然我们都有很想收获,可是在实际意义上,我们很多人都感觉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收获。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目标不够明确造成的,是在人生读研时期的这个时间段内,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很笼统、很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这些目标说大点就是人生规划,中点的是职业规划,小点的是毕业时的求职规划。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求职规划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求职规划的关系这些目标说大一点是人生规划,说小一点的是读研毕业时的求职规划。如果这些目标还没有的,或者还不是很明确、具体的研究生朋友们,
28、那么,亡羊补牢,未为晚亦,我们还是得花时间好好得认识自己,做出适合和属于自己的规划。人生规划这个专题太大,本文不想做深人的探讨,这方面的书和讲座很多,建议各位自己在网上搜集些这方面的书看看,或者从网上下些这方面的讲座听听。下面,针对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现象,和还在读研的研究生朋友谈谈研究生的职位方向和职位需求,找工作和专业的关系,如何利用找工作实现换行,以及如何在读研时期针对读研和找工作的关系做一些求职规划和求职准备。近几年来,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感觉好多了,社会上出现很多关于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的书籍和教育企业,这个应该说是个很好的社会进步研究生如何学习 给硕士研究生的一堂课张顺洪(此文发表于
29、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28日)研究生如何学习是一个大话题,我并不准备全面谈,而只就某些方面,谈谈我的体会。有些想法是我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心得,或许对大家有一些启示。我想研究生学习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是理论学习,第二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第三是学会做研究。理论学习包括两大方面: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研究与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要重视理论学习课,不要当成负担,也不要只当作拿学分的途径,而要真正地去学同,学有所得。二、学习某一学科如我们的学科历史学的理论,了解国内外一些相关的重大史学理论与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方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该更重一点
30、。例如,我们的专业是英帝国史,在三年学习当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英帝国史的基本知识,不能到毕业时,谈起英帝国史还是茫然无知,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及其著作也不甚了了。扩大知识面也非常重要,一是扩大本学科的知识面,二是扩大相关学科的知识面。我是主张培养学生跨学科研究意识的,要有跨学科研究意识,就得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听听其他学科的课是很有益的。我主要讲第三个方面,即学会做研究。研究生不能同大学生一样学习,不能主要靠听课做笔记。如果学习的重点是听课,这样的学习就有点类似大学生的学习了。我觉得研究生就是要更多与老师对话,不能只听老师讲,而要更多地与老师讨论,要敢于主动地讲自己的学习体会
31、。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多讲,尤其在专业课上,你们要多讲。譬如英帝国史这门课每个学期每个人可以争取主讲几个问题,如讲三个问题。我给你们列了许多小专题,提供了书目,你们可以选择一些问题来探讨。你们讲,我来听,我们互相讨论。研究生学习要有研讨气氛,要有经常性的、体制性的讨论课。讲完后,你们就每一个问题写一篇文稿,我可通过批改文稿,进一步发现你们在探讨这些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关于学习做研究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培养研究素质,二、学会写论文。我先简单谈一谈培养研究素质的问题,然后再重点讲如何写论文。研究素质是什么?不同的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们这个学科而言,我认为研究素质主要包
32、括以下因素。第一,科学态度。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要学会做历史研究,就得有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认真培养,关键是培养我们在研究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第二,献身精神。从事历史研究,就像从事其他任何科学研究一样,要有一种为科学研究而献身的精神,要热爱我们的研究事业,要有潜心从事这项工作的意志。没有献身精神,当然做不好科研工作。只想拿一个学位,那是很难学好做研究的。要拿学位,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我们读书,是为了自己获得真才实学。有了真才实学将来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有用的。当然学位也是要的,但关键的是学问而不是学位。第三,查阅收集学术信息、资料的能力。青年学生要从事学术研究,就要培养能熟
33、练地掌握查阅搜集学术信息、资料的能力。例如学习与研究英帝国史,就得了解国内外有关这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有关资料情况。像你们在北京地区学习,至少要大致了解北京地区有关英帝国史的中英文资料,熟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主要图书馆,了解馆藏情况。这就需要经常去图书馆。我们这个专业不需要到田间考察,到工厂调研,但要去图书馆,去图书馆就是我们的调查研究。熟悉有关图书馆的情况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今天,网络飞速发展,掌握网上查阅信息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处理资料的能力。搜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怎样安排它们也是一门学问。各学科各个研究人员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要有条理,便于记忆,便于查阅。第五,对资料
34、的鉴别意识与鉴别能力。我们在使用研究资料时不能拿着就用,要有意识鉴别一下,材料是否可靠,什么样的材料更有价值。读书时,也不是拿着什么书就通读到底。有的书翻一翻即可,有的书则需认真读。区别哪些书翻一翻即可,哪些书得认真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年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这一点的,需逐渐培养这种能力。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使用计算机,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研究生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学会写论文,如何撰写论文,我的体会是:写论文有四个基本步骤。第一,大量阅读有关著述,掌握有关资料;第二,从中发现问题,确定自己要写的论文的大致题目;第三,根据自己确定的选题,有目标地搜集能够搜集到的一切资料;第四,撰写论文
35、本身。在写作之前,我们往往得做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即专有名词的确定。在这一点上,世界史不同于中国史。世界史的许多专题国内没有研究,没有现成的出版物,对某些外文资料中的专有名词要译成中文。如何译,有时要费很大力气。还有,英文著作中的学术概念,我们要准确理解,有些概念在使用时,需赋予新的含义,不能拿来就用,要着力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和思想体系。下面我想重点谈一下撰写论文的具体过程。第一,熟悉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对某些问题形成基本看法,再列出一个写作提纲。第二,根据写作提纲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有关资料,并运用相关资料阐述史实和自己的看法,构成一篇文稿。现在对你们来说都需要用计算机来处理文稿,这样要方便得多,
36、尤其便于修改。第三,初稿写成后,要进行基本的文字修改。像我们的英帝国史专业,由于所引用的资料几乎全是英文,而且多半是档案文件材料,比一般著作更难读懂。在写初稿应用材料时,实际上同时在做翻译工作。在写初稿时,为了保证思路流畅,对于翻译文字不能仔细推敲,所以初稿写成后,文字很粗糙。那么在修改时,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反复推敲原文材料,看自己的理解和中文表达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原文。在写初稿时要简要注明材料的出处,便于修改时查对,即使有些地方在正式发表时不一定需要做注释,但在初稿时却要标明,以便自己修改和查对。这样进行文字修改后,形成第二稿,打印出来。在第二稿的基础上,还需认真进行一次文字修改。修改文字时,
37、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避免文字的洋味。我们使用的是英文材料,由于英文和中文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区别,文字表达上也很不相同,在运用材料时,往往容易出现带有洋味的中文。这是我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毛病,也是青年学生容易犯的通病。我们要尽量用标准的中文写作。在用英文材料时,我更强调的是准确,而不是文字的优美。当然,文字要尽可能优美,但不能以牺牲准确为代价。在第二稿时,一般要认真做注释,按通常的学术标准做注释。做注释也是一门学问,必须认真对待,好好学习,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涉及到是否采取科学态度的问题。注释做好了,便于自己和读者查阅。在做注释上,有两点我想特别提出来,一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不管是正式发表的
38、还是尚未正式发表的,都要注明。二是自己从哪里看到的材料,就注明从哪里引用的,不能弄虚作假。例如,有些档案材料,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过,而是从别的作者的著述中看到的,就不能像自己亲自看了一样作注,应写明转引自或直接注明引自某著述。做了注释,这样可以形成第三稿。第三稿打印出来后,进一步进行文字修改,把所有表达不清的地方说清楚,把所有赘句、赘词、赘字全都删掉,使文字向简洁优美靠拢,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当然,文字功夫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要不断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第三稿还要回过头来认真查对每个注释是否有误,是否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对于人名、地名、时间等,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就得查对。经过这样修
39、改之后,文章已基本定型。此时,我的经验是打印一稿,放一段时间,然后再最后定稿。定稿时有两大任务:一、进一步进行文字润色,尽量做到简明易懂:二、如感到对某些史料不踏实,还要进行查对,直到每一处都准确可靠为止。下一步才能把文稿付诸发表。以上我谈了关于研究生如何学习的一些看法。总的就是研究生要学会做研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潜下心来,认真读书,要有一种为科学事业而拼搏的精神。偶对四个读研朋友的比较(上财、复旦和荷兰高校)偶说一下偶的看法,偶没有读过研究生哈,主要是我有好朋友分别在复旦和财大读书,而我跟他们沟通很多,说一点我看到的现象。应该是个别的吧,但多少也能看出一些差别这个差别,偶不敢上纲上线的站
40、在制度角度上去整体评价某个学校或整个国内教育如何如何。只是想通过这个个别的差异,来看看作为研究生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别。下面我谈到的四个朋友,他们都是06年考上的,来自同一个学校,同一级的学生呵呵。在一起复习考研。两个财大,一个复旦,一个到了荷兰的一所高校,名字记不清,只模糊记得好像是有个叫丁勃根的以前在那学校的。1,课程学习先说下,复旦是三年的,财大是两年的呵呵。我认识的两个财大研究生,第一年拼命读书,他们课程安排的非常紧。而且又是比较难的高微高宏和计量经济学什么的。我们聊天的时候,感觉他们两个更多的是谈论这些课程如何学,老师如何,作业如何,考试如何。复旦的朋友,是踩着分数线进去的。
41、第一年也选了不少课,主要是因为有学长告诉他第一年多学,第二年好作项目。但他第一年的课程里没有计量经济学,因为他知道这们课程很难,所以故意和其它课程错开了。我的感觉就是第一年里,我的那两个财大的朋友整天在拼命应试(这是我外部感觉呵呵)。而复旦的朋友呢,除了读书之外,还跟老师作项目了,虽然没有学计量经济学,但在跟老师作项目的时候已经在用了(他本科学过)。另外,老师还为他安排了一个实习,在张江工业园区的一家咨询公司,那家公司主要业务在国外,用的工具可惜我到现在也不不能说上来,好象是什么地理信息系统什么的,只知道原理依据主要是系统理论(熵),计量经济理论次之。第二年。我的两个财大朋友整天都在忙着找工作
42、了,有一个在上海建设局实习一段时间,但是不想作公务员,就辞掉了。找外资企业了。另外一个则相反,主要是看外语和考公务员。复旦的朋友呢?也辞掉了那家实习公司,一方面是他想考托福,另外一方面是那家咨询公司用的东西他实在不懂,那个公司里的人大部分是两个专业毕业的:软件工程和物理学。使用大量的软件和数学分析。所以第二年,他除了看外语之外,认真学计量经济学之外,还旁听应用数学和物理专业。的几门本科生的课。当然,依然跟他们导师作项目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他很少跟我提学习和考试的事情,但是他却会向我仔细的叙述计量理论在作项目时候的应用。以及数学分析在计量理论和系统理论中的差别。聊的比较多的是他参加的学术会议。各
43、种日程安排。从九月份到现在,我知道他至少参加了两个学术论坛,一个是上海市经济学博士论文论坛(包括硕士),他还拿了奖。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举办方本来只请了他老师,但他老师把他也推荐去了。这个月21号,他还要去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而这几个月里面,那两个财大的朋友,整天都在为工作的忙碌呢。另外复旦的朋友上学期就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文章了。2,经济条件财大的朋友,直到第一年学完了,才在导师的推荐下有实习的工作,拿到了工资,也就是课外收入吧,其它收入就是补助吧。复旦的朋友呢?首先是他给导师作项目,从一入学就开始的,开始是简单的整理文档,写东西,到后面自己用数学作分析,老师每个月都会根据她的实
44、际贡献给她点钱,少则两三百,多则一两千吧,具体我也不好问。另外他在学校团委任个职务,比较轻松,但是每个月有五百块的经费。另外他们每个月的补助分文不少进入自己的卡里。跟老师外出所有的花费都是老师报销的,另外还有点稿费。以前张江实习,每周两天,每天一百。不算奖学金,他一年下来不但自己够花了,还给老妈一点。暑假放假前,学校有个申请研究项目的活动,他跟几个团委的朋友申请了一个青岛考察的项目,三千块,大家拿钱去玩了几天(也作调查呵呵)。另外,他自己单独申请一个山西农村调查的项目,一千块,除了够来回车票,回家还真的跑到农村调研了一番。3,课外生活我从财大朋友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考试和工作。没怎么听到他们谈起
45、课外的活动。复旦的朋友呢,第一年有团委的职务。第二年,在一些朋友的劝导下有加入了学生会,我跟他聊的比较多的是他的研究内容,学生会活动没怎么问过,但我知道他们这几个月里至少办过大型书展,美食节什么的。学校里面外面认识了很多人。另外,复旦的朋友,从这学期开始加入了基督教会,他的日程安排里,只要周末有时间,肯定去参加教会活动的。认识了一大批教友,而且很多是台湾的。所以我们现在谈话的内容,基本上一半是他的研究一半是人文宗教。4,导师他们的导师,我都不认识,他们都介绍过自己的导师研究方向,从事的项目研究和社会关系什么的。但我觉得这样的外部比较没意义。换个角度,或许能体会到一种更深层次的差别。财大的两个朋
46、友,在谈到他们的导师,也仅仅是限于上面的,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整体介绍,以及日常生活跟他们在一起的一些逸事。复旦的朋友呢,也说这些,但除此之外,他会还会向我说起他导师的专业学习经历,各层次上的优缺点:会跟我说他导师在数学领域的视野偏窄:计量经济学、数学分析上面的水平差异。还会说他们老师的怎么擅长分析能力和表达。还有在哲学和人文(宗教)上面的认识长处和短处。从这评价看,我觉得一方面是跟他们导师作的项目多,对导师的水平了解的多,另一方面,跟他们导师推荐他到一个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的咨询公司实习,让他在实习过程,以及随后在基础学科旁听过程中开阔视野有关。当然,他丰富的课外活动,也算是让他开阔视野的
47、一个重要方面吧。也只有在这种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深入,也只有在脱离了导师之外的外部的学习中才能开阔,这两个因素才能让他评价的导师。不管他的评价是对还是错,至少,这是以后走自己的路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他说他导师曾对他说:“我水平有限,但我会用我的社会关系和能力让你接触到更广阔的领域。”5,课制安排上面复旦的朋友和财大朋友都是国内高校,课制上的区别,我觉得就是复旦的时间宽裕,自己安排的更灵活。另外作为综合学校,他除了本专业的课程,还可以旁听数学或物理学这样的基础课程。财大的安排非常紧,感觉应试是第一位的,学科联系、应用乃至更广阔视野上的思考好像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作了。下面跟在荷兰读书的朋友比较一下吧。
48、这个荷兰读书的朋友,第一年学科安排跟我们国内高校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并不上高微高宏什么的基础学科,直接就是研究方向上的学习,读专业文献,找资料,写东西。根据应用学习一些经济理论。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朋友申请下来的硕博连读,今年,也就是第二年起,她的整个学科安排就脱离了原来的班级。开始跟另外一些人学习。现在他们学习的,就是系统和具体的学科,包括科学哲学,计量经济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另外还要学习一些微观的专业知识(具体我说不上来)。这个转变,让她感觉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下子感觉到作为国内二流学校毕业生的薄弱基础了。当时他跟我描述跟人家上课的场面:老师进来问学生都是什么学科毕业的,一半人是计量经济学,一半人是计算机专业,只有他一个人怯生生的说“经济学”。之后老师跟他们谈到的大量软件名词和数学方法他都不懂。这半年里,他每天都在拼命一样学习,加上他非常聪明,现在总算是能赶上了,而且考试成绩不错,找回了自信。这就是我从几个朋友那里了解的上财,复旦和荷兰学习的情况。当然,这都是具体的个别现象,整体什么样我不知道的,我的了解仅仅是我们经常的聊天对话中得到。我也仅仅知道我朋友每天在忙什么,想什么,考虑的是什么事情,生活来源和状态。别人的我就一概不知了呵呵。所以,我也不好去过评价别人或学校什么。我在最后,依然强调下,我说的首先是一种读书方式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