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 ,大小:78.04KB ,
资源ID:3357455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3574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兼职教师管理制度.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doc

1、为贯彻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XX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XX14号)等文献精神,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院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兼职教师的聘任原则1. 有助于促进专业建设发展的原则;2有助于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原则;3. 教科研任务目的明确的原则;4. 谁聘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二、兼职教师的基本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身体健康,能胜任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2.专业课兼职教师规定来自生产

2、、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熟悉工作过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3.实训实习指导教师规定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独特专长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4.技术专家应在教学或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能指导专业团队在专业教学、基地建设、生产实践和科研等领域创新性开展工作。三、兼职教师的权利义务(一)兼职教师的权利1.具有获得基本教学资源的权力。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和必备教学用品;2.具有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权利。如使用学院公共教学资源、现代化教

3、学资源库等;3.具有获得报酬的权利。根据兼职教师在学院工作性质、特点,给予一定的报酬。(二)兼职教师的义务1.遵守学院的教学管理规定和教学纪律,维护学院的声誉和利益;2.按照学院对教学工作的统一规定和标准, 准时按质按量完毕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3.接受所聘系(院)的组织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参与系(院)教学工作会议和教科研活动;4.提交教学活动中系(院)需要的各种资料。四、兼职教师的组织管理1.系(院)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本系(院)的兼职教师聘任计划;2.系(院)负责对拟聘任兼职教师的资格审查。拟聘任兼职教师填写兼职教师登记表,并连同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材料复印件交系(院)

4、审查。经审查认为需要试讲的,由聘用系(院)组织试讲;3. 教务科研处对兼职教师资格进行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后聘用。聘用系(院)按规定程序与应聘者签订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可根据工作具体情况拟定);4. 兼职教师的平常管理由聘任的系(院)负责,纳入学院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接受院、系(院)、学生的教学监控、评价、考核;5每学期末根据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出a、b、c、d等级,教学质量评价为d等的,不能胜任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终止聘任,解除聘任协议。五、兼职教师的计酬标准。1.兼职教师聘任的计酬标准由聘任的系(院)根据专业性质、特点等自行拟定;2.学院对系(院)聘任的兼职教师,按照职业能力

5、课程(不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职业拓展课程15元/课时、人文素养课10元/课时的标准给予补贴,超过部分由所在系(院)承担;3.原则上人文素养课程不聘用兼职教师;4.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在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的兼职教师,计酬标准由系(院)拟定,相关费用由系(院)承担。六、由教务科研处负责解释。七、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 指导委员会基本情况为了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规定、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对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特成立

6、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本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有14名专家组成,其中来自行业公司的专家7名,大专院校专家2名,学院内部专家5名。每年开展2次专业会议,对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的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公司的专家还经常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应专业建设组,使本专业的建设工作始终健康、对的、有效的进行。2.专业指导委员名单序 号姓 名职 称委员会职务所在单位职务01刘永宽副专家主任委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02叶 喜专家副主任委员西南

7、林业大学院长03张建军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生产总监04朱建勇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昆明红塔木业有限公司工艺总监05黄荣文副专家副主任委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系主任06张宏建专家专业建设顾问西南林业大学所长07朱 浪高级工程师专业建设顾问昆明福莱威尔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08周羿成高级工程师专业建设顾问昆明奥斯滕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09储建基工程师委员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10许志勇高级工程师委员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长11黄丽荣工程师委员昆明森工集团有限公司厂长12陈伟红讲师委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13李军伟讲师委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14

8、周静讲师委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3. 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委员会是受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委托并接受其指导,由林产工业系聘任和管理的专家机构,负责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征询、指导、服务工作。 第二条 指导委员会的任务是:指导和促进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提出、研究有关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促进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更好地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 本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有14名专家组成,其中来自行业公司的专家7名,大专院校

9、专家2名,学院内部专家5名。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若干人,并根据需要聘请顾问若干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休会期间平常事务工作。第四条 指导委员会委员应具有的条件是:热心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建设,热心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认真负责,善于与别人合作,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从事高职高专教育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有较丰富的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第五条 指导委员的更替由秘书处负责提出,报学校行政会议批准。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推选产生,任期二年。第六条 指导委员资格经校行政会议通过认定

10、后,由系部发正式文献送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由系主任颁发聘任书。第三章 权力与义务第七条 本指导委员会将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编写提供意见。第八条 本指导委员会对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办学方案、专业开发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第九条 及时收集、反馈本行业发展和用人信息,并积极推荐数木材加工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第四章 议事议程第十条 本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度例会。并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临时召集会议。临时会议的召集根据实际需要有以下两种安排形式:由林产工业系行政会议建议召开;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处共同建议召开。第

11、十一条 本指导委员会休会期间,秘书处应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各位及时委员通报学校情况,收集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第十二条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应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形成会议意见,供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参考。第十三条 议事采用民主方式。对同一个问题有不批准见的,按照多数委员的意见报林产工业系。第十四条 该章程经指导委员会会议通过之日起生效。专业培养目的及基本规定系统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

12、基础知识。本专业课程体系涉及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领域,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等运动实践类课程组成。(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人体生理功能与运动、人体运动与适应的生化基础和体育保健与健康;选修知识单元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与营养、体育康复等。课程的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树立对的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运动实践领域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动实践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项目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通过选

13、修知识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若干项运动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足运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也许

14、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体育专业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运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3.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运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运用阳光,可以进行日光浴。运用水,可以进行游泳、温泉浴等。四、能力培养(一)(1)训练内容示范动作准确,示范点恰当,示范面适宜,示范时机合理,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使用科学。掌握了示范能力,在此后的教学中能使学生感知动作,以形成对的的动作概念。每一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出列做示范动作。每次示范后教师除了应当说明

15、动作对的与否外,还应说明示范的点与面是否合理。教育实习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把实习生示范能力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良:示范动作较对的,示范点与面结合得较好,示范时机较合理,运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不合格:以上内容掌握较差或个别方面有错误。2.口令、调动队形能力(1) 训练内容与规定体操课中,把口令与队形调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分组练习和学生轮流实习来培养这一能力。体操课应对每一个学生喊口令、调动队形能力进行考核,作为体操成绩的一个部分。良:以上内容掌握较好。不及格:口令不对的,不够清楚宏亮,节奏感不强,队形调动欠合理。3.保护与帮助能力(2)训练规定在体操课以

16、及其它课中,教师应注意安排学生之间的互相保护、帮助。(3) 训练测评学生保护、帮助的能力作为评估教育实习成绩的内容之一。测评标准:中:基本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1)训练内容与规定在术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进行因素分析,讲清纠正错误动作应采用的方法。在各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之间互相纠正错误动作的训练。良:能较准确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较好进行因素分析以及采用措施纠正错误动作。不及格:发现错误动作不及时,或发现错误动作后不能分析出因素,或不能采用对的方法纠正错误动作。5.场地器材的布置及使用能力。(2)训练规定在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场地器材合理布置及其

17、使用的规定,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4)训练测评良:场地器材的布置符合规定,使用率较高。不及格:场地器材布置不符合规定,使用率低。6.基本体操的编排能力符合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和环节,适合于练习对象及项目规定,动作及其组合准确合理。二年级的术课教学中,应多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让他们提高基本的编排能力。在教育实习中,基本体操编排作为教育实习的一个部分来评分。测评标准:中:基本掌握体操的编排原则、环节,编排基本合理。(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一名体育教师来讲,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制订计划、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学生锻炼身体等内容。1.制

18、订锻炼计划,涉及制订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年级、班级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计划;制订训练计划,涉及制订学校各种运动队的数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时训练计划;制订竞赛计划,涉及根据学期、学生学习、气候情况,制订全年和学期的各种竞赛计划。(3)训练途径(4)训练测评良:制订出的计划合理,基本符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切实可行。不及格:制订出的计划不合理,施行较困难.2.运动队训练能力(2)训练规定学校组织的运动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训练;系队、班队,可以直接让学生组织训练,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校内安排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情况,应作为

19、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良:能较合理地选材、制订计划、指导训练与比赛,有组织管理能力。不及格:选材不合理,制订计划不科学,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较差。3.中学生各种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2)训练规定所有术课,特别在专项选修课中,该项目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应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讲解,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4)训练测评在教育实习,学生参与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中:规程制定基本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规定,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解决能力一般,编排基本合理。(1)训练内容有一项能达成二级或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胜任校内比赛的裁判工

20、作。在教育实习中,规定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优:一项达成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毕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及格:一项达成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涉及、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

21、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解决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涉及对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教学、运动训练的测量与评价。掌握这一技能后,可以鉴别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检查衡量教学与训练及增强体质的效果。1.中学生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能力(2)训练规定能选择对的的测验方法,纯熟、准确地使用各种仪器和工具,明确测量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普通系科的体质测量工作。 (4)训练测评 测评应以

22、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卷面成绩与课堂实验(实验应写出实验报告)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假如担任对中学生进行体质测量工作,应将测评能力作为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进行考核。测评标准:中:基本能完毕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1)训练内容对实践课的测量与评价,涉及对课前准备情况,对课常堂规建立情况,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内容的评价,以及对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测量与评价。(3)训练途径(4)训练测评优:能纯熟地完毕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合理,数据准确率高,评价结果对的。及格:基本能完毕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欠合理,数据基本对的,

23、评价结果基本对的。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涉及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的测定和灵敏素质的测量;运动员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价,涉及运动员状态及其测量、阶段检查、平时检查、及该检查的内容与组织。(3)训练途径考核应采用理论考试与课堂实验相结合的评分方法。课外的实践应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该门课考试成绩的总成绩,并应占一定的比例。测评标准;中:基本能完毕训练水平的测量工作,项目设计可行,数据解决与评价基本对的。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是由体育教师管理的,这规定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体育场地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1.场地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能力。(2

24、)训练途径应在活动课中进行这一能力的理论以及实践的考核。测评标准:中:能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保养维修能力一般,且不很全面。(1)训练内容能较好地制作出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常用的各类土器材。(4)训练测评良:掌握土器材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器材质量较好,符合规格。重要是指具有制定教研计划、体育说课、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搜集与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2)训练规定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课堂讨论,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体育说课训练,作业与考察运用小论文形式,填报课题申请书训练,撰写毕业论文。优:讲课内容对的,讲课方法新奇,工作态度端正,普通话标准,运用媒体纯熟及格:讲课内容对的,讲课

25、方法欠合理,工作态度欠端正,普通话欠标准,运用媒体欠纯熟良:调查论证较充足,实践能力较强,选题较新奇,研究方法较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较强,工作量饱满、工作态度较端正。不及格:调查论证不充足,实践能力不强,选题不新奇,研究方法不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不强,工作量少、工作态度不端正。5.一般运动损伤的防止解决能教会中学生自我监督;(2)训练规定通过体育保健课的讲授,实际操作练习来完毕(涉及包扎的方法、夹板的固定、止血、搬运和按摩等)。优:掌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强。及格:掌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一)重视教学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各课程主讲

26、教师须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讲师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四)必须保证基本实验条件,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规定,建立相应课程的专门实验室,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并有专职实验教辅人员。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应根据各门课程教学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建立体育人文社会学实验室。必须配备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各类影像资料,制作相关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教具和实验设备:教学挂图;全身各器官的标本(骨、关节、肌肉、内脏、心和脑等);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人体全身模型、半身模型、全身各器官模型(胃、肝、肾、脊髓、脑、眼和内耳等);身高计、体重称

27、、皮尺、长度尺、测径规、皮褶厚度计、关节角度测量仪等。生物显微镜、组织切片机、显微图像解决系统;动作的摄像和解析系统。运动生物化学基本实验设备:分光光度计、血乳酸分析仪、离心机、冰箱、冰柜、水浴箱、烘箱、天平、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电泳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行车功量计、人及动物跑台、酶联免疫仪。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领导的专家组织。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奉献。对于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促进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设

28、与管理,提高理工科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录1指导委员会简介2指导委员会发展历程3指导委员会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1指导委员会简介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领导的专家组织1。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奉献。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任务是:(1)组织和开展本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指导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3)制定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4)接受委托承担专业评估任务

29、。(5)接受委托承担本科专业设立的评审或高职高专专业设立的核定任务。(6)组织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7)完毕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因此,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贯彻贯彻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指导委员会发展历程1961年2月,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国务院21个部委主管教育的副部长和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参与的高等学校及中档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1962年,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建立各专业、各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规划,编审、评介有关教材。教育部先后成立了工科的高

30、等数学、普通物理、化学、力学、制图、机械、电工、热工学、外语等9个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理科的数学(涉及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涉及地理学和地质学)等5个学科教材编审委员会,苏步青、王竹溪、唐敖庆、张维、程守洙、彭泽民等一批著名专家担任了有关委员会的主任委员。1979年10月和12月,教育部先后在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和理科教材编审预备会议。1980年46月,召开了各编委会扩大的全体会议。会上,教育部向各委员发了聘书,宣读了蒋南翔部长的慰问信。至此,各教材编审委员会宣告恢复。1984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正式成立高等工业学校应用理科、技术科学及边沿学科八个教材编审委员

31、会的告知。1985年3月,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管理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等八个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式成立。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力学等五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整换届的告知(教高1990017号)。1991年1月,第二届(19901994)高等学校工科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机械、热工、电工、计算机等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课委会),及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管理工程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教育部在下发的有关文献中指出,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在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

32、改革中发挥研究、征询和指导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1990年7月,在兰州召开了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本来的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建为教学指导委员会。1990年12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建为高等学校理科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事项的告知(教高1990026号),决定将10个高等学校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数学(力学)、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学、地理、无线电、计算机软件,改建为7个高等学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与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并新建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高等学校理科教学指

33、导委员会的任期为19901995年。后又增设了地质学、大气科学两个教学指导委员会。10个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52个教材建设组。1991年3月在中山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1995年9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理科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和国家教委第二届(19952023年)高等学校理科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告知(教高199515号),从而,第二届理科数学与力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教学指导组),以及首届高等学校理科海洋科学、材料科学、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教学指导组)正式成立

34、。1995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国家教委第三届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力学等三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的告知(教高199516号),从而第三届高等学校工科本科9个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教学指导组)和工程力学等3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教学指导组)正式成立。原第二届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划归有关部委管理。1995年3月,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下发关于召开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基础课程教学委员会成立会议的告知(教高司199543号),拟定成立高等工程专科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分电路、电子技术及电子线路、电工学课程组)、机械基

35、础(分机械基础、制图、金属工艺学课程组)、计算机等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1996年11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聘任第二届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告知(教高199620号),成立了第二届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英语组、俄语组、日语组、德语组、法语组,任期为19962023年。1996年11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成立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告知(教高199625号),决定先期成立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档案学等8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任期为19972023年。2023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等文献的告知(教高厅20

36、233号),20232023年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宣告成立。新组建的29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涵盖了文、理、工、管、法等学科专业。根据改革的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合并和重组,委员总数大幅度减少。在教指委的组成上,较好地体现了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体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上整体优化的思想。2023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成立2023202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告知(教高函202325号),从而,20232023年高等学校大学外语等38个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生物技术等40个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3指导委员会发挥了历

37、史性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前身是各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的教材建设,使我国高校的教材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编、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配套,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本来以教材编审为重要内容,转向对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征询和指导。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决策前研究、教学文献审定、学科专业评估、优秀教学成果评奖、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及制定教材规划与教材评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积极参与、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先前的教

38、材编审委员会)汇聚了一大批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教学管理专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他们既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献的研究制定者和高校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在高校具有广泛的影响。有关资料显示,自1985年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建为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至1990年,举办了近50个暑期教师讲习班,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活动,组织召开了50余次经验交流会,初步建成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两门课程的试题库。这些工作的开展对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宏观指导与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0年召开的“兰州

39、会议”提出了“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改革思绪后,理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努力探索培养理科应用性人才的途径。例如,数学、物理、化学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专业的调研组,对全国各高等学校的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估,提出了理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从1992年开始对生物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了进一步的研讨,在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更新、补充和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6+1”的基础课设立方案。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从1993

40、年开始对全国计算机专业教学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先对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80多所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后又组成调研组分三路对10多所院校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召开教师座谈会、与教学负责同志交谈、参观教学设施和设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报送国家教委。90年代初,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他们通过调研、分析后认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关键是要提高工程人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突出以往欠缺的工程实践、发明性思维、经济管理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力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在教育思想方面要实现四个转变: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

41、的培养转变,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转变,由注重学科系统性向注重工程综合型转变。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后来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1995年3、4月间,原国家教委正式推出并开始实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到1996年9月,高等学校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先后参与了原国家教委批准的221项大的立项项目,涉及985个子项目。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均积极参与了代表国家级水平的系列改革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1000多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编写、培训工作。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各教学指导委

42、员会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例如,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23年对全国各类高校的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师资队伍、实验室人员队伍、教材等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涉及国内25个省市的126所高校。同时,还完毕了对我国香港和国外14所高校的有关力学课程的调研。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23年开展了“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研”,内容涉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与定位、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定、课程设立、教材建设、教师培训等。202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后,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专家又积极参与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国家精品

43、课程建设、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保证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2.修订专业目录,制定教学基本规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制定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目的和教学基本规定,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据初步记录,19851990年期间,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就制定了43门、58种课程的教学基本规定。1992年,原国家教委组织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并颁布了高校各科类基本专业目录。1997年,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告知(教高199713号),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度科类调

44、查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反复征求意见,最终拟定了涵盖11个门类下设的71个二级类、249种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目录的颁布实行,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举措,对于高等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立项的告知(教高司函2023141号),启动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制定学科专业教学规范两项工作。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接到告知后,即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召开了相关的会议,在全面开展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之上,撰写了相关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制定

45、了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学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促进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提高理工科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3. 制定和实行国家级教材建设规划20世纪60年代初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的教材建设工作。据不完全记录,从19611966年,共编辑出版高校教材、参考书501种,发行约0.2亿册,初步解决了我国自编教材从无到有的问题,为我国培养高、中级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的奉献。1980年11月,教育部向有关高等学校、各教材编审委员会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未恢复)下发了关于下达高等学校理科和工科基础课教材五年(

46、19811985年)编写规划的告知。1985年12月,原国家教委向各有关教材编审委员会及高等教育出版社下发了关于制定高等学校理工科各学科19861990年教材建设规划的意见。各教材编审委员会参与了19811985年、19861990年国家规划教材的建设。这期间,各教材编审委员会开展的工作涉及:参与一些全国通用教材的修订工作,更新教材内容,提高编写质量;另一方面,促进具有各高校自身教学特色的教材的出版,从而使高校教材的出版呈现出了多品种、多样化的局面。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各科类教学指导委会编制和审定了国家“八五”、“九五”、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十五”教材建设的出版规划,并积极开展了对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审、研究和评介。这个时期,最突出的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出版。为了贯彻贯彻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教育部高教司于2023年5月向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征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建设内容建议的函。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4. 参与了相关的教学评估工作1995年,原国家教委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试点工作。此后,一些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参与了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优秀评价和随机水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