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28MB ,
资源ID:334102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3410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pdf

1、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杨帆1,2徐晓珊2苏敏1摘要:分析中国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形成原因,并对该制度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划分,将其分为孕育与萌芽、确立与初创、巩固与发展三个阶段,并从行政任务、主体利益、传统文化、技术革新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发展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有益经验,得出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健康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协同治理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和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关键词:对口支援,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2

2、4)07-0051-06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7.11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Provincial Medical Counterpart Support System in ChinaYANG Fan1,2,XUXiaoshan2,SU Min11.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70,China;2.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Inner Mo

3、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ohhot 010051,China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theoreticalbasisandformationreasonsofChinasinter-provincialmedicalcounterpartsupportsystem,and delineat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incubation andgerminati

4、on,establishmentandinitiation,consolidationanddevelopment.Thedrivingfactorsofinstitutionaldevelopmentwereanalyzedfromfourperspectives:administrativetasks,stakeholderinterests,traditionalculture,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Basedonthisanalysis,valuableexperiencesaresummarized,concludingthatinter-provin

5、cialmedicalcounterpartsupportisaneffectivepracticefortransforminginstitutionaladvantagesintohealthgovernanceeffectiveness.ItisalsoanimportantmeansofpromotingcoordinatedgovernanceandrealizetheHealthyChinastrategy.Furthermore,itisaChinesesolutionforthebalanceddevelopmentofnationalmedicalandhealthservi

6、ces,aswellas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majorpublichealthrisks.Key Words:counterpartsupport,medicalandhealthservices,institutionalevolution当前,我国依然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等问题,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对口支援制度应运而生。对口支援制度确立初期,医疗卫生支援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从改善卫生资源及医疗技术,充实卫生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提升了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近年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特别是 2019

7、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人类社会陷于困厄,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调动有限的防疫资源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缓解了防疫一线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省与省相互扶持,成为疫情防控的有力举措。省际医疗对口支援作为对口支援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进了区域医疗事业平衡发展,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目前,有关对口支援总体制度的研究较为丰硕,而关于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将梳理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制度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划分,分析其发展的动力因素,总结相关的有益经验。1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理论基础与形成原因1.1理论基础

8、目前,聚焦于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研究虽相对较少,但有关对口支援制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围绕对口支援何以发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社会公平理论、协调发展理论、财政均衡理论、跨域治理理论等。周银珍1指出对口支援的理论根源在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借助支援方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邬晓霞等2认为,市场失灵、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是区域援助政策形成的理论基础。李庆滑3认为,支援是一种行为,对口是一种规则,省际对口支援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对公共危机的需要,也是缓解财政压力和增强政治权威的需要。李瑞昌4将对口支援界定为一种政治性馈赠,并将对口支援制度运作与人际交往作类比,指出对口

9、支援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两个行政层级不对等的地方政府以馈赠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流动和援助。石绍宾等5和吕冰洋6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出发,将对口支援制*基金项目:202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72164031);202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204128);2022 年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1200-54220396)1.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2.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作者简介:杨帆(1991-),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通信作者:苏敏(1989-),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卫生

10、体系。E-mail:公共卫生伦理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51度视为中国式的财政转移支付。钟开斌7-8不但从府际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对口支援是上级主导下级之间进行多层级的横向竞争,而且从治理视角出发,指出对口支援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互助合作和跨界治理机制,具有跨边界合作治理的典型特征。除上述理论外,本文认为协同治理也可成为对口支援制度的理论依据。协同治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采取的协作交流和联合行动。Emerson 等9认为,协同治

11、理通过建设性的突破公共组织、政府层级、公私领域的边界,从而实现其他方式难以实现的公共目标。当前,对口支援不再表现为受援方被动的接受援助,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受援方与援助方围绕共同目标的实现开展协作治理的过程,特别是在 19 个省份对口分包湖北省的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得以体现,因而协同治理理论对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1.2形成原因一方面,常态化的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解决医疗卫生资源空间不平衡的重要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超 62.20 万亿,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 26.65 万亿元、25.70 万亿元10。区域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上述经

12、济领域,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的东西部差距也较为明显。根据2022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东部地区在医疗机构数、卫生人员数、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总费用、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等方面优于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省际对口医疗支援无论是早期囿于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安排,还是后期常态化的单项行动,都在弥合地区间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差距,助力不同地区的群众能够享受大体相同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区域医疗服务均等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西藏、新疆为例,自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实施以来,两地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 2021 年,西藏已实现 400多种“大病”

13、不出自治区、2400 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病易发病不出县区就能治疗;新疆 8 家受援医院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11。另一方面,应急性的省际对口医疗支援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重要手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影响规模大、紧急性强等特点,伴随激增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单一省份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以2019 年在湖北省暴发的新冠疫情为例,短期内感染人数持续上升,重症患者救治难度大,而当时该省属和市属综合医院中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能够提供的床位数占整个医院的平均比例为 6%,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规模占整个医院的平均比例为 5%12,面对迸发的医疗卫生服务

14、需求,“一床难求”以及医疗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象突出;另外,湖北省医疗防护物资供应也无法满足救治需求13。2020 年 1 月 24 日,中央政府启动省际医疗对口支援,要求 29 个省(区、市)组建医疗队援鄂;随后,安排 19 个省份集中优势资源支援湖北省 16 个市(州)、县。近三个月后,随着援鄂医务人员的完全撤离,多省医疗援鄂取得阶段性胜利。横向上看,此次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实践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整合与跨域流动,缓解了某一地区救治急需与资源有限的矛盾;纵向上看,“省包市”“市包县”的多层级援助格局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医疗资源的下沉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2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发展历程2.1孕

15、育与萌芽阶段(19491982 年)以对口帮扶或援助形式的省际联络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出现。1951 年,北京协和医院派出医疗小组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为当地居民免费治疗疾病。1952 年,来自北京、西南、西北的医疗队和解放军的医务人员等共同组建了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化的西医医院拉萨人民医院(现在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14。1973 年,上海、湖南、四川等八省(市)派出医疗队,帮助西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5。这是我国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形式的初显。1976 年,唐山遭遇大地震后,需要救治的伤员多达 73万人,两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赶赴灾区,十万名重伤员转送到全国各地进行救治16。1

16、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沿边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为了改善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79 年 4 月,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根据我国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方案,这也标志着我国对口支援制度的确立17。1980 年 5 月,原卫生部、教育部等联合颁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工作意见和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学教育试行方案,部署系统内的对口支援18;此时,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医学人才的输送、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开展医疗经验的

17、对口交流,这些举措加速了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和健康水平。在此阶段,省际医疗对口支援主要融于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制度安排中,体现为发达地区帮扶边境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医疗,目的是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环境,帮助其培养医疗技术人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医疗对口支援的内容从单一的防病治病拓展到培养卫生技术人才和医学知识交流,还体现了医疗对口支援与经济水平的同向发展,这与我国的共同富裕目标导向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此时期的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中国省际对口支援的分支内容,尚未形成独立的制度,处于孕育与萌芽阶段。2.2确立与初创阶段(19832008 年)1

18、983 年 8 月,为尽快改变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杨帆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52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提高医疗水平,原卫生部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建设的实施方案。此文件明确了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工作的地区分工、任务要求、方式方法、生活保障、福利待遇等重点内容,将医疗卫生以及有关医疗设备维修的专业技术人才等内容列入对口支援的任务之中,并将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

19、度正式确立。1984 年后,四次全国卫生援藏会议先后召开,医疗卫生对口支援西藏的省(市)扩大到 17 个19。1994 年,原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援藏工作的决定,并在之后制定了卫生援藏管理办法,明确以分省定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支援方式提高西藏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20。1995 年,原卫生部积极响应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先后两次召开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会议。截至 1999 年底,广东、上海、浙江等 13 个省(市)从资金、设备、毕业生安置等方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卫生系统21。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

20、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以对口支援的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2。1998 年,我国多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央部委立刻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其中 8 个省区开展医疗卫生支援23。2002 年 11 月,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发布关于城市欠发达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指出省际卫生对口支援工作要与现有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东部地(市)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支援西部县级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2003 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此举使就医需求得到释放,就诊人数明显增加,而欠发达地区医疗条件的滞后与就医需求的增多二者之间的矛盾却因此凸显,

21、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受的压力较大。此时,省际之间的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对于缓解医疗压力、平衡地区间的医疗资源起了很大作用。2006 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并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24。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方案中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支援方帮助受援方建设和修复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选派医务人员等用于灾后重建工作25。在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确立与初创阶段,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更加

22、规范化和制度化。虽然在省际支援中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仍是主要目标,但是省际医疗对口支援也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医疗资源在此阶段进一步下沉,受援主体的范围也随之扩大。这一时期的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得到了拓展,为后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益经验。2.3巩固与发展阶段(2009 年至今)2009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原卫生部提出切实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特别提到东部省市除组织本地三级医院对口支援本省市的县级医院外,还需派出医务人员支援西部省份,并确定东西部省份之间的对口支援关

23、系;原卫生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印发关于东西部省份医院对口支援有关问题的通知,并组织对口支援省份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26。同年,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 流感在我国一些省份大规模暴发,这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演进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至此,我国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工作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同年 9 月,原卫生部围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开启省际联系制度,开展医疗对口支援27。同年 11 月,原卫生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甲型 H1N1 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建立甲型 H1N1 流感医疗救治省际对口支援机制,要求相关省份要制定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确定负责专人,明确以技术支持为

24、支援形式,开展重症与危重病例医疗救治技术指导28,这标志着对口支援开始拓展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领域29。2011 年,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工作安排中多次提到对口支援,并鼓励采取招标采购等办法,将非公立医疗机构也纳入对口支援任务中30。至此,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支援主体范围扩大,该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2015 年“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始,由国家和支援省(市)指派医院,成批次选派业务骨干支援西藏医院的人才队伍和科室建设31。2016 年,医疗“组团式”援疆工作相继开展,由 7 个省(市)支援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等地 8 家医院,援疆力量向基层延伸32。2020 年初,新冠疫情快速蔓延,面对来

25、势汹汹的疫情,党中央紧急部署,综合疫情情况统筹安排对口支援省份,确定了对口支援关系,此次对口支援不仅仅包括物资的支援,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的支援,各地“援鄂医疗队”纷纷抵达武汉,省际之间的医疗援助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22 年 7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举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成效,其中提到,远程医疗会诊、巡回医疗等成为医疗对口支援的主要方式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 2008 年,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工作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缺乏稳定性和成熟性,并且在这个阶段省际之间的医疗对口支援表

26、现形式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和援助。但是在 2009 年后,我国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虽然省际对口支援是自上而下的运作逻辑,但此阶段的支援呈现出主动性、时代性和有序性的特点,并且这一时期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双方不再简单地表现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杨帆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53为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援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支援形式也由单向援助转变为双方协作,由“

27、输血”援助优化为“造血”帮扶,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总的来说,此阶段的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化、支援双方对接精准化、支援方式新颖化的特点,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得更加坚实与成熟。3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动力因素3.1行政发包的任务驱动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中央政府实行统一集权,并授予地方政府相应权力,整个政府体系自上而下形成权力运行的金字塔结构34。计划经济时期,受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地方的可支配权力有限,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释放,医疗对口支援多体现在城乡之间,省际之间的医疗互动规模相对较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

28、、事权逐渐划分,与此同时权力下放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在此背景下,对口支援任务往往以中央政府行政发包式对省政府施以影响,承接支援任务的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权威,在中央政府政策框架中执行对口支援任务。3.2主体互惠的利益驱动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指省与省之间在医疗资源方面的支援和协作,作为支援方的医院需要负担支援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支援成本较高。因此,有很多观念认为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对于支援医院来说是一种负担。事实上,对口支援实践具有利他性,兼具互利性,对口支援不只是单方面给予,也存在双方合作共赢。对于受援地区而言,优质的医疗资源深入有利于受援地区医院以短时间低成本的方

29、式改善医疗条件、更新医疗技术、引进医学人才,加快推动了受援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支援地区而言,省际之间的医疗支援有利于提高支援医院的知名度,塑造其在支援地区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支援医疗机构接触更多类型的患者,促进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另外,支援方和受援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身份转换,实现互相帮扶与情感升华。例如,在新冠疫情防控初期,湖北省疫情形势严峻,十九省驰援湖北,此时湖北省是受援主体,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北省已逐渐从受援主体转变为支援主体。由此可见,对口支援更多的体现为互惠性,支援双方在支援过程中都会享有一定的利益,这种支援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共赢的合作行为。省

30、际医疗对口支援也可能蕴藏着省份间长期合作的机会,支援双方在按照指定要求进行充分互动后,省份与省份之间彼此熟悉相互了解,在日后双方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合作机会,从而让省际对口支援制度不仅在医疗方面有所进展也能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展,促进省与省之间的交流协作。3.3传统美德的文化驱动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独特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我国弘扬“以和为贵”“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思想观念,形成了深厚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历史文化。几千年来各区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为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31、精神动力,激励着各个省份之间抱有感恩之心,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不论是常态化的技术性医疗指导,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补给,不同省份在支援方和受援方的角色中相互转化,同胞情谊不断升华,文化的向心力更加凝聚。各个省份本着同在一个国家,同是炎黄子孙的思想观念互相帮助,省际对口支援制度已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任务性行为和经济上的利益性行为,它还是文化上的激励性行为。因此,一方面,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可以缩小区域之间医疗建设的差距,强化不同民族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情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及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中华文明精神建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华传统美德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品格和

32、坚定的民族志向,促使各省份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团结,为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的运作提供了柔性的驱动力,推动着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更加平稳坚韧的运行。3.4手段革新的技术驱动自 1994 年开始,上海市开始利用远程医疗教学、网上会诊等远程医疗的形式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35。进入到 21 世纪,随着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进入广泛应用的阶段,成为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手段。截至 2019 年,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县医院36。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方式在先进技术手段的驱动下,由传统的线下的医护人员深入地区内帮扶、援助,拓展为“互联网+”线上医疗的远程支援。

33、以上海为例,汶川地震发生后,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在派出医疗队驰援灾区的同时,也通过远程会诊技术开辟了救援的“第二战场”,为千里之外的伤员提供治疗方案37。上海还通过构建白玉兰远程医学网,促进三级医院优质资源的整合,打破优质医疗资源地域集中的壁垒,建立共享专家资源库,为云南、新疆、四川等受援地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截至 2019 年,上海市为对口支援地区开展远程医疗培训 12 万余人次,开展远程视频、影像会诊服务 5.2 万例、心电分析 1.5 万例,其中,向县级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占总服务量的一半以上35。另外,在 19 省医疗对口支援湖北新冠防治工作中,山东、江西、江苏、内蒙古等除派遣医疗队实

34、地援助外,纷纷启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参与救治工作,在提升患者救治效率的同时,缓解医护人员调配紧张和往返疫区感染的风险38-39。在先进技术手段的驱动下,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实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变迁的分析与研究杨帆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54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现了模式的创新和高效能的运作。4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历史经验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历经 70 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力量、维护全民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分析省际医

35、疗对口支援的政策历程及实践过程可以得出,该制度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健康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协同治理、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和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第一,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健康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的国家,医疗卫生领域面临资源失衡、需求庞大且复杂等难题。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在党和中央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动员与激励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再配置,以改变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后和缓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力量不足,维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实践。无论是医疗对口支援新疆和西藏,还是十九省医疗队驰援湖

36、北,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强大的动员和感召力,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健康治理能效,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第二,省际医疗对口支援是促进协同治理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传染性疾病新病频现伴随旧病复燃,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健康风险挑战下,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仅靠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省份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全国各省份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对口支援在强化中央权威的同时,赋予地方政府间自主创新协作关系,探索了应对“条块分割”造成的治理责任缺失和治理体系不协

37、调等问题的可行途径40。省际医疗对口支援的实施,不仅为地方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协同配合与共同进步的桥梁,一定程度上也调节和疏通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发挥协同治理的效能。第三,省际医疗对口支援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和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的省际医疗对口支援制度以“全国一盘棋”为指导思想,通过省对省的医疗援助使得经济社会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了区域发展的差距,推动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让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在面对 2019 年新冠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挑战下,各省医疗人员、物资快速整合,聚集到应急救治第一线,受到世界卫生

38、组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的高度评价41。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均衡,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范化解力量不足是很多国家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尽管不同国家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区别,但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区域协作应该是解决上述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对口支援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各国内部甚至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42。参 考 文 献 周银珍.从比较优势理论看对口支援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J.理论月刊,2003(1):81-82.1邬晓霞,魏后凯.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理论依据、效果及体系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9(7):94-103.2李庆滑.我国省际对口支援的实践、理论与制度完善J.中共

39、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26(5):55-58.3李瑞昌.界定“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一种政治性馈赠解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4):194-204.4石绍宾,樊丽明.对口支援:一种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J.财政研究,2020(1):3-12.5吕冰洋.国家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6):29-38.6钟开斌.控制性多层竞争:对口支援运作机理的一个解释框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1):4-14.7钟开斌.对口支援:起源、形成及其演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4):14-24.8EMERSONK,NABATCHIT,BALOGHS.Ani

40、ntegrativeframeworkforcollaborativegovernanceJ.JPublicAdmResTheory,2012,22(1):1-29.9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2-28)2023-12-27.https:/ 40%,将千方百计保证武汉防控物资需求EB/OL.(2020-02-04)2023-12-27.https:/ 30 万人支援唐山抢险救灾EB/OL.(2006-07-25)2023-12-29.https:/ 年中国医学教育大事记EB/OL.(2019-08-14)2023-12-29.h

41、ttps:/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55曾水英,范京京.对口支援与当代中国的平衡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6):204-211.2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06(20):3-12.24国务院办公厅.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EB/OL.(2008-06-18)2023-12-29.https:/ COVID-19 疫情的对口支援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21.27卫生部办公厅.

4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甲型 H1N1 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EB/OL.(2009-11-13)2023-12-29.https:/ 2011 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3):9-16.30方静文.援助、互助与共融:1949 年以来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2):80-88.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四五”期间援疆医疗力量向基层延伸EB/OL.(2021-12-13)2023-12-29.https:/ 2022 年 7 月 14 日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成效EB/OL.(2022-07

43、-14)2023-12-27.http:/ 个贫困县县医院实现远程医疗网“全覆盖”EB/OL.(2021-02-26)2023-12-29.https:/ 省份做了哪些工作?EB/OL.(2008-06-18)2020-03-11.http:/ 50 页)严秀丽,院金谒,林静.科技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对与防范J.科技传播,2020,12(22):23-25.5李艾丹,张希,梁冰.中国学者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被撤销现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34-1038.6王在行.基于 WoS 数据库的中美撤销论文特征比较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20.7中国科协.我国各学科最

44、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首次位列世界第一EB/OL.(2023-09-21)2023-12-22.https:/ 篇新冠疫情相关撤稿文章的学术特征研究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2):241-248.9李国琪.基于 COVID-19 论文撤稿特征探析期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J.天津科技,2022,49(5):90-95.10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J.科学与社会,2016,6(4):8-11.11郝凯冰,张旭,郭菊娥.医学科研失信案件中的诚信问题特征及其治理J.医学与哲学,2023,44(11):20-25.12韩磊.20102019 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

45、趋势及学术不端演变特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158-165.13靳彤,袁子晗.我国高校科研不端撤销论文发现机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5):668-675.1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文献情报中心组建成立科研诚信研究中15心EB/OL.(2023-01-15)2023-04-22.http:/ 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第一批次EB/OL.(2023-04-11)2023-05-17.https:/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56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